查看原文
其他

岳飞《岳武穆遗文》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岳武穆遗文》一卷,宋岳飞撰。飞事迹具《宋史·本传》。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岳武穆集十卷》,今已不传。此遗文一卷,乃明徐阶所编。凡上书一篇、札十六篇、奏二篇、状二篇、表一篇、檄一篇、跋一篇、盟文一篇、题识三篇、诗四篇、词二篇。其《辞镇南军承宣使》仅有第三奏,《辞开府》仅有第四札,《辞男云转官》仅有第二札,《辞男云特转恩命》仅有第四札,《辞少保》仅有第三札第五札,《乞叙立王次翁下》仅有第二札,《乞解枢柄》仅有第三札,《辞除两镇》仅有第二札,则其佚篇,盖不可殚数。史称万俟卨白秦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蔵之以灭迹。则奏议文字同遭毁弃,固势所必然矣。然,宋高宗御书《圣贤像赞》,刻石大学,秦桧作记,勒于后,明宣德中,宋讷乃磨而去之。飞之零章断句,后人乃掇拾于蠧蚀灰烬之余。是非之公,千古不冺,固不以篇什之多少论矣。阶所编本,附录《岳庙集》后,前冠以后人诗文四卷,已为倒置。其中明人恶札,如提学佥亊蔡兖诗曰:“千古人来笑会之,会之却恐笑今时,若教似我当钧轴,未必相知岳少师。”尤为顶上之秽,今併芟除,而独以飞遗文著录集部,用示圣朝表章之义焉。



●南京上高宗书略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敌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


。又令长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茍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亡成功。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敌势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


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乞复襄阳札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奏:


臣窃惟: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今,外有金人之寇攘,内有杨么之窃发,俱为大患。上轸宸襟然。以臣观之,杨么,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


,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亦丧师远逃,于是加兵湖湘,以殄群盗,要不为难,而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臣今已厉兵饬士,惟竢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庶几上流早见平定,中兴之功次


第而致。不胜天下之幸。取进止。


●乞出师札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复雠雪耻之心,幸凭社稷威灵,前后粗立薄効,而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臣一介贱微,宠荣


超躐,有踰涯分。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图。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称。


臣揣敌情所以立刘豫于河南而付之齐秦之地,盖欲荼毒中原生灵,以中国而攻中国。尼堪因得休兵养马,观衅乘隙,包藏不浅。


臣,不及此时稟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谋,使刘豫父子隔绝,五路叛将还归两河,故地渐复,则金人诡计日生,他时浸益难图。


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陜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捨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陜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


、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如此则金人有破灭之理。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实在此举。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于虢洛,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


敛兵,还保上流,彼必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挫其锐,或待其疲。敌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则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设若敌见上流进兵,併力来侵,淮上或分兵


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敌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惟陛下所择也。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用足也。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陜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


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敌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


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取进止。


(高宗批答云:“览。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宽恩,无或轻杀,咈朕至意”。)



●乞出师札


逆豫逋诛,尚穴中土。陵寝乏祀,皇图偏安。陛下六飞时巡越在海际,天下之愚夫愚妇,咸愿伸锄奋挺,以致死于敌,而陛下审重此举,累年于兹,虽尝分命将臣,鼎峙江汉,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是以天下忠


愤之气日以沮丧,中原来苏之望日以衰息。岁月易久,污染渐深,趋向一背,不复可以转移。此其利害,诚为易见。臣待罪阃外,不能宣国威,灵致神州,隔于王化,死有余罪,敢逃司败之诛?陛下比者寝阁之命咸谓圣断已


坚,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臣愿因此时上稟陛下,睿算不烦济师,止以本军,进讨庶少塞瘝官之咎,以成陛下寤寐中兴之志,顺天之道,因民之情,以曲直为壮老,以逆顺为强弱,万全之效,兹焉可必,惟陛下力断而行之




●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


窃念臣将天威而远讨,致敌巢之一空,妙策奇谋,悉遵圣训,破坚却敌,咸得士心。


臣实何能,辄膺殊赏,既惭过量,复付重权。是诚叨冒以踰勋,非谓谦辞而避宠。况九江,乃控扼之重地,连武昌为襟带之要冲。用得其人,周瑜所以败曹公于赤壁;御失其策,隋何所以取黥布于湓江。


难使非才滥膺此寄,伏望吝此嚥喉之付以属大臣。俯从蝼蚁之诚,使安愚分所有。上件恩命,乞赐寝罢。干冒天威,死有余罪。谨录奏闻,伏候勅旨。



●乞侍亲疾札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辄具危恳,仰渎睿聪。臣愚戅之迹,奋身单微,初无尺寸之先容,独赖圣明之特眷,虽捐躯致命,曾不足以仰酬恩遇之丝毫,思报之心宁有穷已。


臣近者奉命,复收襄汉,去家远涉,六月余日。臣老母姚氏,年几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安。近复腿脚注痛,起止艰难,别无兼侍,以奉汤药,人子之心,实难安处。伏望圣慈,察臣悃愊,无他规避,暂乞许臣在假,以全


侍奉之养。将本军人马权,暂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候臣老母稍安,依旧管干职事。恭听驱策,结草衔环,誓图报効,冒犯雷霆之威,臣无任战惧,激切之至。取进止。



●辞开府札子贴黄


臣待罪二府,理有当言,不敢缄黙。夫敌情奸诈,臣于面对已尝奏陈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取笑中外,事关国政,不容不陈。


初非立异于众人,实欲尽忠于王室。欲望速行追寝,示四方以不可测之意。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强敌叛盟,则似伤朝廷之体。仍望以此贴黄,留中不出,保全臣子。臣不胜至情伏乞睿。



●辞开府第四札子


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已三贡辞章,出于诚悃,冒犯天威,罪不容赦。圣恩广大,一赐温诏,两降札命,扪心揣分,感极涕零。伏念臣草芥,固陋备数,戎昭曽无尺寸之功,仰报天地之德。窃以亚保之位,实预三孤之贵,所以赏有功而进豪杰也


。如臣何人,辄膺斯宠,是以心不自安,终难冒受。不避谴诛,再伸前恳,非敢徒为辞逊,伏望圣慈矜察愚衷,早还成命。庶令臣少安分,守臣不胜虔祈。俟命之至取进止。



●乞止班师诏奏略


契勘金人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敌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辞宣抚副使札子


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兼本路营田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近叨受招讨使,不容牢辞。又蒙圣恩,授以前件差遣。切念臣一介寒贱,误膺器使,顾土宇恢复之迹,未见尺寸而厚恩醲赏,涯分已踰,且以宣抚之重名,实寄专征之大事。自非廊庙近臣,勋伐高世者,岂当冒躐而居。异


时,付讬失人或误驱策,虽粉臣骨,曷足以谢陛下?兼招讨使,权不为不重。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宠,必起负乘斯夺之悔。所有宣抚副使,恩命实难祗受,伏望追寝。误恩,庶安愚分?臣无任悚惧。恭听宸命之至。取进止。



●乞终制札子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


臣,今月十二日,江州瑞昌县界准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丁母忧。


已。即降制起复,缘目今人马,无人主管,及见措置,进兵渡江,不可等待。奉圣旨,先次行下:岳飞特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


伏念臣孤贱之迹,幼失所怙,鞠育训导,皆自臣母,国家平燕云之初,臣方束发。从事军旅,誓期尽瘁,不知有家,自从陛下渡河以来,而臣母沦陷河朔,凡遣人一十八次,始能般挈得脱兵祸,惊悸致疾,遂以缠绵。臣以身


服戎事,未尝一日获侍亲侧,躬致汤药之奉。今者,遭此大难,荼毒哀苦,每加追念,辄欲无生,而陛下恩眷有加,即命起复。在臣么微,固深衔戴然。臣重念为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绖之制,面颜有靦,


天地弗容,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臣。已般挈扶护前来,欲于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伏望圣慈矜怜。余生许终服制。取进止。



●辞男云转三官第二札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近具奏辞免男云特转三官恩数。今月二十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伏念臣本以凡材,误蒙陛下付以方面,若臣不能与士卒一律,则亦不能整齐其心。昨者之战,士卒冒犯矢石,有斩将陷阵,立奇功者,臣方列上事


状得霑一级,而男云何从超进崇资。臣正恐士卒有无功之谤,陛下致滥予之讥,且陛下方谨惜名器,以磨厉天下,将昭复大业而乃因臣私恩废公议,臣不自安。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收还上件恩命,臣父子幸甚。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闻,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故循守资格,自有常法。必有非常之功而后有非常之赏,如臣男云,始就义方,尚存乳臭,虽累经于行阵,曾未见于事功。比者伏蒙圣恩,曲垂异眷,超资躐等,骤进官联,不惟云志气怠惰,而


臣益切满盈之愧,况臣,既已仰窃国恩致身显位固,有侥冒之名矣。今併与其子而侥冒,其可乎?伏望陛下揭离照之明,体乾健之断,特赐睿旨,追还诰命,庶使云粗知官爵之难得,勉力学业,他日或能备效驱策,受之未晩


。取进止。



●辞少保第三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闻忠臣之事君,计功而受赏,量力而受官,不为茍得以贪爵禄。况师旅方兴,事功未著,臣方同士卒之甘苦,明将佐以恩威,冀成尺寸之功,仰报君父之德,岂可身被厚宠而恝然不以当锋刃冒矢石者为心哉。


所有少保恩命,臣实不敢祗受,伏望陛下日月照临乾坤,覆载察臣肺腑,追寝异恩。臣愿凭陛下雷霆之威,讬宗庙山岳之福,罄竭驽钝,期効涓埃,候将来功绩有成,臣将拜手稽首,祗承休命矣。诚恳迫切,至于再三,干冒


天威,臣不任战悸,恐惧之至。取进止。



●辞少保第五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伏。蒙圣恩,特降诰命,除臣少保,加食邑七百戸,食实封三百戸。臣已四具札子辞免。八月三十日准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不允。令日下秪受仍依,累降诏旨不得再有陈请者。臣之事君,义无有已,若夫贪慕爵禄


,务荣一身,而不以国家为念,则非臣之所忍为也。比者金人败盟,再犯河南之地,肆为残忍,人神共愤。臣方将策驽厉钝,冀效尺寸以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今则敌骑寇边,未见殄灭,区区之志未效一二。臣复以身为谋,


惟贪爵禄则,诚恐不足为将士之劝,而报恩无所,万诛何赎,伏望睿慈追寝成命,特赐俞音,姑诏有司,留以为臣异时涓埃之赏。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于今月二十六日准诰,授臣男云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臣闻,君之驭臣,固不吝于厚赏。父之教子,岂可责以近功。臣昨恭依睿算,决战于陈颖之间,云随行迎敌,虽有薄効,殊未曾立到大功,遽超横列,仍领郡赏,曲


过优宠,义不遑处,所有诰命,臣不敢令云祗受。伏望圣慈俯垂天鉴,追还异恩。庶使云激励懦庸,别图报効。取进止。



●乞叙立王次翁下第二札子


少保枢密副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契勘参政与枢副叙位,朝廷自有定例,岂可为臣忝窃孤卿叙位,使在参知政事之上?不免再具诚恳,仰渎圣听,伏望睿慈,曲垂昭鉴,许臣只依近例,叙位在参知政事之下,庶使庸愚,不致僭越。取进止。



●乞解枢柄第三札子


少保枢密副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已累具札子,乞解罢枢密副使职事。伏蒙圣恩,降诏不允者,露章待罪,自惊宠数之过优,温诏示恩,犹閟俞音之下逮,再陈愚恳,仰渎渊聪,伏念臣滥厠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虞,抑亦妨


贤之是惧。冀保全于终始,宜远引于山林,伏望圣慈,察其诚心,实非矫饰,速降睿旨,许罢机政。取进止。



●辞除两镇乞在外宫观第二札子


少保臣岳飞札子奏:


臣,今月十二日,伏蒙圣恩赐臣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诰一轴,仍奉朝请,臣已谢恩外,缘臣见具札子辞免,已将诰命寄纳临安府。今月十四日,伏奉诏命不允,窃以两镇节旄,国朝盛典非有大勋,岂容轻授。臣


前此叨据,常惧弗称,自惟智术短浅,坐糜岁月,攷其绩用,初无丝毫,安可更尔冒荣,矧内祠之任,得侍清光,朝廷所以贵老尊贤,用昭异数在。臣愚分,非所宜,处顾待遇之愈隆。夙夜以思,虽粉身碎骨,何以图报万一


,愧深汗溢,感极涕横,重念臣才疎德薄,人微望轻,若不自列滥当优宠,必致颠隮,上辜宸眷,欲望圣慈追寝成命,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取进止。



●申刘光世乞进兵状


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状申:


窃念飞以行伍贱隷,辱知朝廷,蒙被厚恩,殒殁难报,每以为国家之难,虽非所命,犹当戮力,矧承楚之事,危迫如许,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切缘王镇抚林、郭镇抚仲威等,并不见差拨军马前来,使


司王统制,虽闻已起发即日,尚未知屯驻去处。据探,金人急攻楚州,切恐万一踈虞,于淮南诸镇,利害不细。飞已于今月十五日,具申使司去讫,飞一面起发前往承州措置剿除外,伏乞钧慈,特捐一二千之众,别差总统制


官一员,前来犄角,庶不致上误国事。谨具申安抚相公,使司伏候指挥。



●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


《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状申:


飞昨奉圣旨,指挥差充前件差遣,于八月十五日还至常州宜兴县。于十八日起发,前来祗赴新任。二十二日至江阴,军歇泊。据探报,金人见围楚州。飞遂逐急,权差统制王贵,管押兵马等船济渡,切虑迟滞,有失事机,不


免亲躬,先入泰州。于二十六日夜二更到泰州城外。承准八月十九日指挥,令飞与赵镇抚立犄角。飞遂措置,调发兵夫粮食,并不住差人勾唤王贵等军马。实缘舟船数少,今月初九日,方尽到泰州。飞已差张宪权行守城,见


今大军屯驻三墩,与金人大寨不远,惟是新复建康之后,所有士马疮痍,尚新羸弊方甚,兼自到任未及一旬,刍茭糗粮一一窘乏,本未能即从王事,重以承楚之急,甚于倒垂,不可以顷刻安居,理宜前进,欲望钧慈捐一二千


之众,假十余日之粮,令飞得激厉士卒,径赴敌垒,解二州之围,扫戎马之迹,下以禆相公之盛烈,上以宽主上之深忧。不胜幸甚,谨具申安抚相公使司,伏候指挥。



●谢讲和赦表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上表,言:


今月十二日准进奏院递到赦书一道。臣已即躬率统制领将佐官属等望阙宣读讫,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念此艰难之久,姑从和好之宜,睿泽诞敷,舆情胥悦。臣飞诚欢诚忭,顿首顿首。窃以娄钦


献言于汉帝,魏绛发策于晋公,皆盟墨未乾,顾口血犹在,俄驱南牧之马,旋兴北伐之师。盖佳兵不情,要契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恭惟皇帝陛下,


大德有容,神武不杀,体乾之健行,巽之权务,和众以安民,乃讲信而修睦已渐,还于境土想喜见于威仪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


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雠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顙,以称藩。



●奉诏移伪齐檄


契勘:伪齐僭号,窃据汴都,旧忝台臣,累蒙任使,是宜执节,効死图报国恩,乃敢背弃君父,无天而行。以祖宗涵养之泽,翻为叛乱;率函夏礼义之俗,甘事仇雠。紫色余分,拟乱正统,想其面目,何以临人。方且。妄图


襄汉之行,欲窥川蜀之路。专犯不韙,自速诛夷。我国家,厄运已销,中兴在即,天时既顺,人意悉谐。所在皆贾勇之夫,思共快不平之忿。今王师已尽压淮泗,东过海沂,驿骑交驰,羽檄叠至。故我得兼收南阳,智谋之士


提大河忠孝之人,仗义以行,乘时而动。金洋之兵出其西,荆湖之师继其后。虽同心一德,足以吞彼国之枭群;然三令五申,岂忍残吾宋之赤子。尔应陷没州县,官吏兵民等元非本意,谅皆脇从,屈于贼威,归逃无路。我今


奉辞伐罪,拯溺苏枯,惟务安集,秋毫无犯。傥能开门纳款,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自应悉仍旧贯,不改职业,尽除戎索,咸用汉条。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嗾桀犬以吠尧,詈猎师而哭虎。议当躬


行天罚,玉石俱焚,祸并宗亲,辱及父祖。挂今日之逆党,遗千载之恶名。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谨连黄榜,在前各令知悉。



●御书屯田三事跋


臣闻先正司马光有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论人者,能审于才德之分,则无失人矣。曹操募百姓,屯田许下,所在积粟。诸葛亮分兵屯田,而百姓安堵。羊祜怀远近,得江汉之心,示以垦田获利。若三


子者,知重本务农,使兵无艰食。其谋猷术略,皆不在人下,才有足称者。然操酷虐变诈,掔申商之法术,虽号超世之杰,岂正直中和者所为乎?许劭谓“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其德有贬。云“亮,开诚心,布公道,


邦域之内,畏而爱之。祜,增修德言,以怀柔初附,则德过于操远矣。”观亮素志,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以兴汉室。天不假以年,遽有渭南之恨。祜辅晋武,慨然有并吞之心,后平吴,身不及见。二子有意于功名,而志


弗克伸,惜哉。臣庸德薄才,诚不敢妄论古人。伏蒙陛下,亲洒宸翰,铺述二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赐臣。臣敢不策驽砺钝,仰副圣意万一?夫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农夫职尔。用屯田以足兵食,诚不为难。臣不揆愿迟之


岁月,敢以奉诏,要使忠信以进德,不为君子之弃,则臣将勉其所不逮焉。若夫鞭挞四夷,尊强中国,扶宗社于再安,辅明天子以享万世无疆之休。臣窃有区区之志,不知得伸欤否也。绍兴十年正月初一日。武胜定国军节度


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戸实封一千七百戸臣岳飞谨书。



●五岳祠盟


自中原版荡,戎马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鼔败敌,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嗣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踰沙漠,蹀血疆场,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 岳飞题



●题广德军金沙寺壁


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俟立奇功,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


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 河朔 岳飞题



●题东松寺


余自江阴军,提兵起发,前赴饶郡,与张招讨会合,﨑岖山路,殆及千里,过祁门西约一舍余,当途有庵一所,问其僧,曰东松。遂邀后军王团练并幕属,随嬉焉。观其基址,乃凿山开地,创立庙庑,三山环耸,势凌碧落,


万木森郁,密掩烟甍,胜景潇洒,实为可爱,所恨不能款曲,进程遄速。俟他日殄灭盗贼,凯旋回归,复得至此,即当聊结喜缘,以慰庵僧。


绍兴改元仲春十有四日 河朔 岳飞题



●永州祁阳县大营驿


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中原,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


,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


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沙场血,旗翻朔野秋。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自檄至此皆旧录)



●寄浮图慧海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报国雠。功业要刋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著力修。


〔注〕“国雠”另作“虏酋”。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题新淦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戸侯。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艾 亨 鲍 姆 的
科 学 实 证 主 义 文 论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艾亨鲍姆(1886—1959)是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一位著名代表。
艾亨鲍姆出生在斯摩棱斯克州的红城。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军事医学院,1907年进入彼得堡大学历史语言学系学习,1912年毕业。在大学期间,他参加过文格罗夫的普希金讲习班。从1907年开始文学研究工作,1918年加入诗歌语言研究会。1918至1949年,艾亨鲍姆在列宁格勒大学教授俄国文学史,1920至1931年间还兼职在列宁格勒艺术史研究所任教。1956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任教。从20年代中期起,他对莱蒙托夫和列夫·托尔斯泰这两位俄罗斯作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杰尔查文的诗学》、《卡拉姆辛》(1916),《民间故事的幻想》(1918),《果戈里的〈外套〉是怎样写成的》(1919),《俄国抒情诗的旋律》、《涅克拉索夫》(1922),《安娜·阿赫马托娃》(1923),《文学透视》(1924),《文学》(1927),《托尔斯泰》(第1卷,1928;第2卷,1931;第3卷,1960),《莱蒙托夫》(1924),《莱蒙托夫研究》(1960)等。

科学的实证主义理论原则

艾亨鲍姆在《“形式方法”的理论》一文中指出:“所谓‘形式方法’,并不是形成某种特殊‘方法论的’系统的结果,而是为建立独立和具体的科学而努力的结果。” “我们和象征派之间发生了冲突,目的是要从他们手中夺回诗学,使诗学摆脱他们的美学和哲学主观主义理论,使诗学重新回到科学地研究事实的道路上来。……由此产生标志形式主义者特点的科学实证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在诗学研究上的科学实证主义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它与象征主义的根本分歧也正在于此。艾亨鲍姆系统地论述了俄国形式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特征。
艾亨鲍姆认为,形式主义者研究的中心并不是所谓的形式方法,也不谋求建立一种独特的方法论体系,而是要探索一些理论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去研究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科学的特殊性和具体化的原则便是这些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
在俄国形式主义者看来,科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他们把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性)作为一种科学考察的对象。他们不承认任何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理论前提,注重事实,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具体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再像传统的文学家们那样,把研究重点放在文化史或社会生活方面,而是使自己的研究工作面向语言学,用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文学现象。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多数是语言学家,擅长艺术形式的语言分析。他们的语言学造诣确实给他们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帮助不少。他们运用一系列语言学、修辞学的概念和术语,如隐喻、转喻、明喻、暗喻、象征、对语、词语、句子等,并把这些概念、术语作为文艺学的重要概念与术语,对文学作品中一系列的语言现象、作品结构、情节和细节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语言学分析和研究,使得形式主义批评具有浓厚的科学实证主义的色彩。
艾亨鲍姆在解释形式主义文论时指出,不要把形式主义方法看成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理论体系。因为现成的科学理论其实并不存在,科学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在建立真理时存在的。在形式主义者的科学研究中,理论仅仅被视为是一种工作假设,借助这种假设来指明和理解某些现象,而假设本身却可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加以调整。艾亨鲍姆反对形式主义的反对者或信奉者把形式主义体系当作一个固定不变的体系。他强调,形式主义的原则是相当自由的,是可以根据科学的要求加以深化和修改的。其实一切科学都应该如此。他还说明了理论原则与信念之间的区别,原则是需要科学证明的。
形式主义者的科学实证主义态度还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对词语的研究上。他们把词语的复活不仅理解为摆脱词的一切着重强调的意义和任何象征意义,而且,特别是在早期,要几乎彻底取消词语的意识形态意义本身。他们认为,词就是词,首先和主要是它的音响的经验的物质性和具体性。“无意义词语”是任何艺术结构力求达到的理想境界的表现。艾亨鲍姆在《文学与电影》一文里首先分析了艺术的生物学基础,然后指出,艺术实际上是游戏性的,并不与固定的“意义”相联系。“无意义性”与“语言”之间经常不断的不一致——这就是支配艺术演变的内在的辩证法。
根据艾亨鲍姆的观点,通常的有意义的词语,不能够充分表达出词语自身物质的、物的现存性。词语具有意义,就必然要表现事物,表示词语以外的意思。而无意义词语则完全与其本身相一致,它不可能超越自身的范围。它是可以被科学从物理学、语言学的角度加以证实的。

文学史研究

从艾亨鲍姆的整个文学研究工作来看,他更主要的是一位文学史家。在俄国形式主义时期以及后来,他都主要致力于俄罗斯文学发展规律的探索,研究了一大批俄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和大多数形式主义者一样,在文学史的研究过程中,仍然把作品看作是意识之外的现实,在分析各种创作技巧和艺术作品及其结构成分系列时,尽量避免涉及社会意识形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创作的影响。他们努力在纯粹的和封闭的文学系列内部揭示出艺术形式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性,存在着一条从作品到作品、从风格到风格、从派别到派别、从一个主要结构成分到另一个主要结构成分的发展道路。无论世界发生什么变化,不管出现哪些经济的、社会的和一般意识形态的变化和转折,文学自身的发展总是按照其不可动摇的内在规律,从本身的一个环节走向另一个环节。文学之外的现实可能会阻碍或促进文学的发展,但不能改变这种发展的内在逻辑,不会给这一逻辑增添或减少任何新的内容。
形式主义所讲的文学内部发展的规律完全不要求发明新的艺术形式,而只是发现形式。艾亨鲍姆在研究莱蒙托夫时指出:“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不是描写的行为,而是一种发现,因为这些形式潜藏于以前的阶段的形式之中。莱蒙托夫当时应当发现的是这样的诗歌风格,这种风格应成为走出20年代之后形成的诗歌创作的死胡同的出路,并且它已以潜伏的形式存在于普希金时代某些诗人的创作之中。”艾亨鲍姆:《莱蒙托夫》,列宁格勒1924年版,第12页。按照艾亨鲍姆等形式主义者的理论,后来出现的艺术形式创新不是某种绝对新颖的东西,而是现时典范化的创作的先行者,也就是上一时期之前的东西。比如,在普希金时代,丘赫尔别凯的诗中还存在着杰尔查文的创作风格。列夫·托尔斯泰创造的新小说实际上是对18世纪传统的继承。
20年代艾亨鲍姆对俄罗斯文学史的研究明显地反映出形式主义的这一理论原则。他竭力排斥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家个人命运的特殊性及其偶然性,以便更清楚地见出文学史的发展进程和规律,努力清除社会意识形式和现实生活对文学素材的影响,以保证纯艺术形式的探讨。艾亨鲍姆在《年轻的托尔斯泰》一书中,甚至认为,托尔斯泰青年时代日记中的1847年生活计划不是实际活动的真正计划,而多半是作为手法,作为目的本身的计划。他在论涅克拉索夫的文章中,把作家之所以以民间生活为主题的原因,归结为是在向文学中已成为典范的体裁形式挑战,是在与经典作斗争时才求助于民间创作的。
艾亨鲍姆在文学史的研究过程中,不是用历史事实来检验诗学,而是从历史中选择材料来证明和具体阐释诗学。在他看来,规律性无法在现实的历史中揭示出来,只有理论才给混乱的历史现实理出头绪,弄清其意义。在艾亨鲍姆等形式主义者那里,我们已不难发现俄国形式主义在文学史研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立场。
可以说,大多数形式主义者都是站在这样的原则立场上来分析文学现象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除了艾亨鲍姆以外,还有鲍里斯·托马舍斯基(1890—1957)。这位理论家从普希金诗歌格律的统计分析开始了文学的研究工作,在情节分析等方面有自己特殊的理论阐释。从他的理论出发,任何情节的构成都只有时间次序和因果关系这两个因素。作品随着情节的展开,又需要一系列的细节印证,如结构、求实、艺术等细节印证。在他那里,社会和历史环境等都是为这些已固定了的理论框架服务的。
除了我们已经论及的一些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外,这两个学派都还拥有各自的一大批著名理论家,属于形式主义学派的有:尤里·迪尼亚诺夫(1894—1943)、奥西普·勃里克(1888—1945)、列夫·雅库宾斯基(1892—1945)等,属于布拉格学派的有:谢尔盖·卡尔柴夫斯基(1884—1955)、弗拉基米尔·斯卡里奇卡(1909—1991)等。他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角度虽各有特点,但在总的原则上他们都遵循形式主义的理论原则来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反拨而登上文学论坛的,它属于艺术理论上的先锋主义。布拉格学派是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继承和发展。在20世纪的一二十年间,当俄苏文坛上盛行着重内容、轻形式的文学批评思潮时,他们能够为艺术形式的研究大声疾呼,并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价值是不容否定的。
俄国形式主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始终坚持文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力图揭示文学的内部构造及其发展的特殊规律。它提出的“陌生化”、“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文学性”、“诗性功能”等理论概念和原则,极大地丰富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布拉格学派主要在“语言的功能研究”、“类比方法的运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结合”以及“对读者的转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这两个学派都对文学的艺术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他们的研究是具体的、深入的,很有启迪性。
同时,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又是十分明显的。他们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的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此外,这两个学派把语言学研究在文艺学中的运用推向了极端。语言学方法只能是研究文艺的一种手段,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
我们应该看到,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的探索是严肃认真的。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根据事实的检验扬弃、修正自己的观点,不断地开拓研究领域。这种科学的态度是应当提倡的。




威 廉·詹 姆 斯 的
意 识 流 理 论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手法。从广义上看,它可以上溯到18世纪以降欧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传统,如从塞缪尔·理查生到亨利·詹姆斯的详实备至的回忆、思想、情感过程的描写。从比较专门的意义上而言,意识流则主要是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娅·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曾经相当风行,它对于拓展文学描述的范围,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过重要作用。从理论背景上看,威廉·詹姆斯有关意识流的阐述、柏格森的绵延说,以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被公认为是文学意识流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本节主要谈威廉·詹姆斯为意识流提供的心理学基础。

意识流的心理学涵义

威廉·詹姆斯(1842—1910)是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意识流”一词系威廉·詹姆斯率先提出,也是他思想中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概念。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第8章和第9章内容曾以“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为题刊于1884年的《心灵》杂志。其中有一段必为意识流批评家转述的话:“意识并不表现为零零碎碎的片断。譬如,像‘一连串’或‘一系列’等词,都不似原先说的那样合适。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的比喻来描述它是最自然不过的了。此后再谈到它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吧。” 上文为“意识流”一词的出典。威廉·詹姆斯所谓的意识流,是指原始的、混沌的感觉流和主观的思想流。为此,他反对视思想和意识为彼此孤立的各个部分的组合,强调它们更像一条延绵不断、不可分割的河流。他认为这一命题在心理学上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即便意识中存在着时间间隔,间隔之后的意识并不觉得它与间隔之前的意识有所中断;其二,意识从这一刻到那一刻的变化,决不会是太突然的。应当说这一理论与柏格森的绵延说有相通之处。柏格森后来为詹姆斯《实用主义》法译本写的前言中也用过意识流一词。但是意识流小说一个时期作为英美文学中的主流,此一新手法的直接开创人一般公认的还是威廉·詹姆斯。

意识流与文学

威廉·詹姆斯是一位极具文学家气质的哲学家,文学史上不乏有人感慨他与他那位颇具有哲学家气质的小说家弟弟亨利·詹姆斯的地位倒应当对调过来。《心理学原理》中意识流一语出现的频率不在少数,而且每能见出一种诗性。如作者称,总观美妙的意识流,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即是它各个部分速度的不同。意识流就像一只鸟儿,不停地变更着飞翔和栖息的节律,而语言的节奏也正表现了这一点。这差不多是对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一个直接预言。这同样涉及时间的体验问题,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体验有的是初次,有的感到熟悉,似乎曾经有过,但却无法说出它是什么,或者于何时何地体验过。这两种经验之间又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呢?有时,一曲乐调、一丝芬芳、一种味道,都会把这种不可名状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带入我们的意识之中,使我们为它们神秘的情感力量所震动。” 这段文字又是对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的一个预言。《追忆逝水年华》受柏格森的影响固然显见,但小说主人公马塞尔通过回忆来寻找失去的时间的努力,正是分别由音乐、芳香、味觉为契机的,如温特耶的七重唱、山楂花的香味、小玛德兰点心的难以名状的远超过了味觉本身的美味等。这里过去的时间以一种似曾相识感与现时的经验交汇,实际上是在无意识的潜流之中弥散开来。而由威廉·詹姆斯提供理论、普鲁斯特提供实践的上述失落时光的那一种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亲切感,事实上也成了意识流小说的一种基本格式。

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

同柏格森一样,威廉·詹姆斯强调意识的不可分割性。他认为传统心理学视意识为确定的意象组成,犹如说一条河是由若干桶水组成一般可笑,而即使在河中摆满了坛坛罐罐,河水仍然是要继续流动的。他认为以往的心理学家忽视的正是意识中这些鲜活的水流。因为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的,唯在活水的流淌中显现意象之间忽近忽远的关系,故而意象的意义和价值悉尽在于伴随着它们的光影即水流之中,是为后者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乃有常新不败的意蕴见出。
在《心理学原理》之后,威廉·詹姆斯未对他首倡的意识流理论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尤其未像柏格森那样深入到艺术领域。但是较他仅晚一年出生的小说家兄弟亨利·詹姆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兄长的缺憾。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被认为是开创了一种心理现实主义。亨利·詹姆斯写于1884年的《小说艺术》一文,提出现实只存在于观察者的印象之中,而不是观察者不曾认识到的事实的观点,这是将艺术家有意识的自我当作经验的最终范域,将现实主义的基础从外部世界转移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一年,威廉·詹姆斯首次提出了“意识流”这一概念。这两兄弟对意识流文学产生的影响,从理论到实践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推荐阅读:

李商隐集㈠

李商隐集㈡

鱼玄机诗全集

李煜诗词全集

李煜词品读

杜牧诗全集

杜牧集

欧阳修词全集

贾岛诗全集

柳宗元诗全集

谢灵运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

辛弃疾词㈠

辛弃疾词㈡

辛弃疾词㈢

柳永集㈠

柳永集㈡

柳永集㈢

苏轼词

苏轼集㈠

苏轼集㈡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全集

仓央嘉措情诗66首

苏轼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90首

李清照词品读

贾岛诗全集

秦观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集

曹植诗全集

李世民诗选

红楼梦诗词全集

宋词40首赏析

唐诗60首赏析

陆游诗50首赏析

曾文正公诗集

宋词45首鉴赏

古诗典藏100首

杜甫诗98首赏析

陆游诗60首

唐诗60首

陆游诗65首赏析

唐诗42首鉴赏

周邦彦诗词全集

龚自珍《己亥杂诗》

姜夔词全集

韩愈诗词集㈠

韩愈诗词集㈡

谭嗣同诗30首


当年真草草 一棹还吴早 题罢惜春诗 镜中添鬓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