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9-11

格鲁派皈依境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9-11

 

、作诸佛事 本尊授记

 

(一)重修弥勒菩萨殿

 

大师在专修时,本尊曾嘱咐他,务必修复日渐颓坏之弥勒菩萨殿;菩萨殿若恢复旧观,对于弘法事业和振兴戒律,都有极密切的因缘。大师遂遵从教诫,于甲戌年(1394年,大师38岁)春天,前往阿喀。

 

阿喀精其(rdzing-phyi,精其在阿喀宗沿河往北十几里的地方)弥勒菩萨殿,于十世纪由噶尔米·云丹永仲(gar-mi you tang yung-drung,他是《集论》传承人之一)所创建。当初殿宇巍峨,雕梁画栋,极尽人工之妙,气派十分雄伟。四周墙壁,安奉许多庄严的佛像,和绚丽的彩画。弥勒菩萨相好具足,慈颜如生,身量约与人相等。此尊菩萨很灵异,有大加持力,如果能在圣像前至心祈祷,都能满愿。当时菩萨殿施供云集,法筵不断,寺院不乏硕学俊彦之士;可惜到了末世,正法衰微,因无人整理培修,如今殿堂已慢慢腐坏,四壁色彩淡褪,墙土剥落,佛像积满厚厚的尘埃,和斑斑鸟粪。大师目睹如此凋零的景象,不禁悲从中来,潸潸泪下。

 

为了修复菩萨殿,大师四处奔走,劝化集资。阿喀官家善根深厚,见大师之种种德仪,深心仰慕,因而协助大师,负责整修大殿之墙壁、屋顶和地基等。至于墙壁彩画的部分,则由大师自己负责。

 

当时师徒十二人(在阿喀专修时,又多加三名),把各人所拥有的资具聚集起来,连法器在内,总共才有银子一两二钱。这些数字,离预计费用尚差很远,因此大师打算祈求财宝天王协助,奈何又缺乏燃灯的酥油。大家正感一筹莫展时,幸好遇上一位出家人,赠送他们一包酥油,才凑足了供财神的因缘。

 

供养时,大师至心向财宝天王祈祷,乞求鼎力协助修复菩萨殿,以利弘扬正法,饶益众生。果然精诚所至,获得了感应。第二天,四方前来供养的人,有如风起云涌,在短短时间内,所供养的物品,就已堆积如山了。从此以后,一切费用,未尝缺乏。

 

修建时,大师远从雅垄请来画师,担任菩萨殿的彩画工作。大师要求画师们,于沐浴斋戒后,一律口诵真言,专心作画。从旁协助的人,也必须一边诵祈愿偈,一边工作,不准闲言杂语。

 

大师又遵照文殊师利菩萨的嘱咐,以十方诸佛为弥勒菩萨灌顶之事为主,著述《宝光明炬》,称赞弥勒菩萨之种种希有功德。同时,大师也作了一篇文字优美、词意恳切的《极乐愿文》。

 

由于十方诸佛的加被,龙天的护持,修复菩萨殿的工作,因而进行得非常顺利。开工不久,就完成了“文殊菩萨严净国土”图。大师替这幅图开光时,有很多人看见文殊菩萨进入图中,与画像合而为一。这天夜晚,供的酥灯油量虽然很小,却能燃到第二天中午。因此,众人对这幅图的加持力,心中都涌起无比的信敬。

 

画三十五佛图像时,因画师没有画稿可资参考,又不知诸佛的身色和手印,以致无法动笔。后来画师将这件事禀告大师,大师听了,立刻设供向诸佛至诚祈祷。刹那间,三十五佛现殊妙身,全部住于虚空中。画师亲眼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心中感到又惊又喜,于是以最恭敬之心,把这景象,一丝不苟的全描绘下来。这是西藏自古以来第一幅三十五佛图像。目前西藏佛教各教派所采用的三十五佛图像,都以此为蓝本(三十五佛像,台北佛教书局有流通)。

 

修复菩萨殿全之后,大师建立文殊师利秘密大曼陀罗,为一切圣像作一次总开光。开光那天,跟平常的日子不一样,时间显得特别长,虽然当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很繁杂,但都能如期完成。这种无法解释的瑞兆,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叹为希有。

 

就在这个时候,南喀坚参仁波切(nam-mkha' rgyal-mtshan,1326-1402,义译为虚空幢)在罗札(lho-brag,地区名,地在羊卓雍湖以南偏东),见虚空中有七尊佛,缓缓飘向北方。仁波切启白诸佛说:

 

“请问世尊,你们到哪里啊? ”

 

诸佛回答说:

 

“今天精其菩萨殿开光,我们应邀前去的。”

 

后来南喀坚参仁波切会见大师时,无意中谈起这件事,才知道那一天,原来是大师在精其为弥勒菩萨殿开光。 

 

(二)互为师徒

 

某日,一位白色女子告诉南喀坚参仁波切说:“有一位大德,心量广大,德学深宏,外安住严净律仪,内修二次第瑜伽,目前正在精其,为弥勒圣像开光。他所证的功德,于至尊文殊师利菩萨没有差别。前十五生中,你和他有极密切的因缘,即使是这一生,你俩也应该互为师徒。今后,你应该把自己所请到的各种教授,毫无吝惜的全部传授给他。同时也应该向他,请求各种修学的法要。”

 

仁波切知道这是本尊的记莂,因此心怀无限喜悦,殷勤垂请大师能与他相见。

 

乙亥年(1395,大师39岁)六月四日,大师应南喀坚参仁波切之请,自阿喀前往罗札。

 

当大师抵达卓瓦寺(bgro-badgon-po)时,南喀坚参仁波切看他是殊妙庄严的文殊师利菩萨,身旁有各种圆光围绕。大师看仁波切,则是身形魁梧的金刚手菩萨,腹轮圆满,全身深蓝色,圣洁光明,就像蓝色的琉璃一样。他的身上又围绕有许多青蛇作为庄严,呈现忿怒像。

 

大师和南喀坚参仁波切一见面,都油然生起微妙的亲切感,如同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因此两人都很兴奋,一阵殷切的问候后,才相随入寺。

 

当天晚上,大师向仁波切请受喇嘛瑜伽。讲授时,师徒两人都看到金刚手菩萨,进入大师的身中。

 

第二天清晨,仁波切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说:“你何不向弥勒菩萨祈求,请他亲自讲演《集菩萨学论》? ”

 

仁波切听了本尊的指导,随即谨遵法示,请求大师宣讲《集菩萨学论》。大师问他说:“是本尊授记的吗? ”

 

仁波切回答说:“是的。”

 

大师因此为南喀坚参仁波切,以及罗札地区所有的出家众,讲演《集菩萨学论》等法。讲演时,仁波切见大师头顶上的虚空中,有弥勒菩萨;右肩上,有白色文殊菩萨;左肩上,有妙音天女。在诸菩萨的四周围,有四臂、八臂等一切护法圣众,围绕护持。讲堂内外虚空中,更有许多天龙八部在听法。

 

讲授圆满之后,大师又为南喀坚参仁波切单独一个人,传授马头明王、金刚手菩萨、大孔雀明王等密法。大师则从仁波切,修学噶当教授派所传之《菩提道次第》。请法时,大师见仁波切头顶上,有释迦牟尼佛;右肩上,有金刚手菩萨;左肩上,有大白伞盖佛母等瑞相。

 

大师和南喀坚参仁波切,就这样互为传授无量法要,有如入聚宝山,满载而归,因此两人都欢喜异常,雀跃不已。

 

(三)南喀坚参仁波切的成就

 

南喀坚参仁波切是修金刚手获得成就的大师,本尊金刚手菩萨,每天都为他说法。

 

仁波切如果坐在室中仔细观察坛城,就能见到五百世以前的事,历历如绘。平常看到坛城,即使是极短暂的一瞥,乃至在梦中见到,也能回忆起十六世以前的事,不会忘记。

 

住在卓瓦寺(南喀坚参仁波切住的地方)附近的居民,平日一举一动,或是起心动念,仁波切无不一清二楚。如果有人想做非法的事,仁波切立即叫他对治,直到他平息恶念为止。如果有人遭受非人之损害,只要忆念仁波切的形象,或称念他的名号,都能得到救护。

 

总之,仁波切所证的殊胜功德,有无量无数之多,是难以描述得尽的。

 

(四)金刚手菩萨的记莂

 

大师住罗札时,常常请南喀坚参仁波切代为传述,向金刚手菩萨请教许多疑难问题。

 

有一次,大师告诉仁波切说:“我有一些自心上的见解,尚未全部断疑,为求得中观正见,及集密、胜乐等法故,我想到印度参访龙智菩萨,并到树山谒见密多罗大师。不知此行,有障碍没有? ”

 

仁波切就此问题,代问金刚手菩萨后,告诉大师说:

 

“关于你要到印度的事,我已请问过本尊了。你此行到印度参访龙智菩萨和谒见密多罗大师,完全没有障碍,而且将成为善巧五明的大论师,作金刚座大菩提寺的住持,利益不少众生。但你的寿命会减短,你的徒众,因只是大乘资粮道和加行道位的菩萨,也大都有寿命的留难。所以你留在西藏比去印度好,如果你留在西藏,只要勤修文殊菩萨本尊法,也能得到正确的中观见,同时还能住持圣教,利益无边的众生。”

 

大师听了金刚手菩萨的教诲,为了住持圣教,因而打消到印度的念头。后来西藏佛教,就是全靠大师留在西藏,而能发扬光大的。

 

此后,金刚手菩萨又一再为大师释疑。大师将菩萨的开示编成语录,取名叫“甘露胜药”。

 

金刚手菩萨又授记,劝大师作精其弥勒菩萨赞(赞名叫《梵冠》);并供养弥勒菩萨一套出家人所用的衣钵(即是把呈报身相的弥勒菩萨,改成出家相),以作为末法时代弘扬戒律的大因缘。又说,大师在四十五岁时,将有轻微的寿命留难。菩萨为了消除大师的障难,亲自为他传授大轮甘露滴甚深生满次第。

 

金刚手菩萨又特别为大师授记说:

 

“你现在应前往拶日山朝谒圣迹,这样会给圣教和众生带来广大的利益。不久之后,你会因印度一位大善知识的出现(指佛护论师),以及阅读他的著作(指中论释),而获得甚深空义。这段期间,你可以兼讲法义教化众生。”

 

由于金刚手菩萨的教诫,所以大师住罗札时,也兼为罗札一带的僧俗,宣讲许多教法,利益无边有情。

 

(五)无上清净见

 

丙子年(1396,大师40岁)春天,大师由罗札经聂地(gnyal,在贾域宗以西偏北)至罗热(lo-ro,在贾域宗以西偏南),专修五个月。

 

当大师路经聂地时,因久仰却交桑布大师(chos-skyabs bzang-po,噶当派中教典派的传人)广大智慧的盛名,所以到札廓(bra-gor,地名兼寺名。寺为噶当派古寺)拜望他。

 

却交桑布大师在前一天夜晚,梦见一位慈祥庄重的出家人,说是阿底峡尊者,他将到家里来。却交桑布大师醒来之后,自忖道:

 

“今天必有传授阿底峡尊者之传承和教义的人来,我应预设法座。”

 

于是他起了个绝早,安排众僧,打扫房舍,陈设法座,一切供养物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到中午时分,宗喀巴大师便来到寺中了。

 

两人见面时,却交桑布大师见宗喀巴大师,宛如阿底峡尊者一般,心中因而涌出一股无比欢喜,遂以三匹缎供养宗喀巴大师,祈请宗喀巴大师传授法义。宗喀巴大师说:

 

“在光明如日之大善知识前,我就像萤火般的渺小,如此怎敢高居法座讲法呢? 但愿大师先教我吧? ”

 

由于宗喀巴大师再三推辞,因此却交桑布大师就先为大师,讲授噶当派中教典派所传之《菩提道炬论》等无量法义。然后才由大师为却交桑布大师,讲授阿底峡尊者之教授(口授的指示),和《集密五种次第》法。接着,却交桑布大师又为大师,传授卓垄巴之《圣教次第》,以及广释。(卓垄巴gro-lung-pa,卓垄是地名,卓垄巴是卓垄上的人的意思。他的本名叫罗追迥乃,是阿底峡尊者三传弟子,著有《道次第》、《教次第》等多种书籍。《道次第》、《教次第》是后来大师著述《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蓝本。)

 

当大师离开札廓后,却交桑布大师随即依照大师所传之正见修持。但他觉得与先前所修的法义格格不入,很难生起正见,因此请问本尊不动如来说:

 

“请问本尊,宗喀巴大师所传之法义,到底是何种见解呢? ”

 

不动如来回答说:“这是清净见。虽是最高深之无上密法,也不能超出这种见解。以后你应该依此清净正见来修持。”

 

却交桑布大师又问说:“如果是这样,那么错拏瓦所传的法义(却交桑布大师先前所修的法义,就是错拏瓦传授的),又是何种见解? ”

 

不动如来回答说:“那只是生起龙树菩萨正见之加行法罢了。”

 

却交桑布大师听了本尊的指导,遂决意闭关,专修大师所传之法义。初闭关时,指着台阶发愿说:

 

“如果我不证得不退转相,绝不下此一台阶。”

 

却交桑布大师如是精进修持,过了不久,果真证得了不退转相。

 

有一次,宗喀巴大师再度前往札廓时,却交桑布大师即以通力预先了知,当天叫几个徒众准备车马前往迎接。碰面时,大师跟他们道贺说:

 

“恭喜呀!令师终于达成愿望,证得不退转相啦!”

 

后来,却交桑布大师又向宗喀巴大师,请教许多清净无垢的法义。

 

(六)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授记

 

丙子年夏末,大师住聂地东部之雅珍寺(yar- 'dren)。这时,大师之常随弟子,已增至三十多人。

 

有一天,师徒同往拶日山(tsa-ri,聂地以东的一座有名“神山”。靠近洛瑜地区,即晚近藏人仍每隔十二年朝拜一次的拶日山)朝拜圣迹。大师在拶日山,曾见胜乐轮和一切护法等圣相,证得无量甚深法义。回途经摩啰山时,又见弥勒菩萨现高大身,威德赫然,告诉大师说:

 

“善男子,你的功德如同诸佛示现在世间一样,将是无量众生的大依怙,你应当明白啊!”

 

大师回到聂地东部,即住在僧格宗(seng-ge rdzong),专修时轮金刚圆满次第,及其六种支分等法。没多久,就获得广大观察智慧,对于许多甚深微细的疑惑,有了决定性的见解;对时轮金刚一切密法,也明瞭无余,无所紊乱。此外,更获得狮子般的无畏辩才。

 

自此以后,时轮金刚即屡为现身,并称赞大师说:

 

“你修时轮金刚所证的功德,如同月贤大王再来一样,极为难得。”

 

这段期间,妙音天女也为大师授记说:

 

“你的寿命只能活到五十七岁,所以应及时做些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实际利益的广大事业。”

 

大师问她说:“修尊胜佛母等法的仪轨,不就可以延长寿命了吗? ”

 

天女回答说:

 

“一般人修这些密法是可以延长寿命的。但由于你过去世的愿力,和深深喜乐观慧力的缘故,所以修这些密法,只能成为增长你智慧的因缘,对延长寿命恐怕没有实质的帮助。”

 

文殊师利菩萨则劝大师说:

 

“无论如何,今后你还是要专修对治留难的密法,虽然极为艰苦,但仍然是可以遮止的。”(妙音天女和文殊师利菩萨的授记,乍然看起来好像有冲突的地方,其实这是两位菩萨的慈悲,他们以酬唱方式的善巧授记,来作为大师修法的增上缘。)

 

后来大师在五十四到五十八岁之间,遵照菩萨所嘱咐,专修对治寿难的密法,果然克制了恶魔的挑衅。

 

大师住僧格宗时,又一再向文殊师利菩萨问些有关道的体相(自体和征相)、次第(先后阶位)、数量(哪一阶段包含哪些东西)等甚深问题。菩萨回答说:

 

“这些问题,你不必再时常问我,你只要用心详阅经论,好好思惟,不久就可完全通达。”

 

诗曰:

 

重修佛殿德难思,因感天王护助施;

密主文殊传妙法,本尊授记力加持。

 

、遵佛遗教 以戒为师

 

(一)住持正教的法宝──清净比丘戒

 

丙子年冬季,大师到聂地东部的色其崩巴寺(gser-phyi 'bum-pa),举行供养法会。法会中,大师为僧众讲演比丘戒,使无量众生都安住于律仪,不敢逾越。

 

当时文殊师利菩萨现身指导说:“今后教化众生,要以戒律为重。一切威仪,乃至极微细的小事,都要依止戒律而行。”

 

大师听了,面有难色的回答说:“末法时代的众生,个个福薄慧浅,爱欲粗重,如今若要弘扬戒律,恐怕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况且纵使弘扬,众生也未必能守得住清净戒律。”

 

菩萨颇不以为然,因此又郑重地告诉他说:

 

“情况虽然如此,但若不这幺做,对众生根本没有实际利益可言。如果真正要住持圣教,一定要殷勤尊重戒律才行。”

 

菩萨的教诫,正符合佛陀当初制定比丘戒的根本意趣。佛陀制戒时,指出持戒有十种利益:

 

“㈠摄取于僧;㈡令僧欢喜;㈢令僧安乐;㈣令未信者信;㈤已信者令增长;㈥难调者令调顺;㈦惭愧者令安乐;㈧断现在有漏;㈨断未来有漏;⑽正法得永住。”

 

这意思是说,如果比丘能遵行戒法,就可以断除自己现在和未来的有漏,可以依之保障有惭有愧的人,可以制罚或灭摈难调伏的人。僧团的戒律若清净健全,自然可使不信仰佛法的人,产生信心;已信仰佛法的人,使其信心倍复增长坚固。僧团清净,信众增多,佛陀的法化即可周流普遍,而达成令正法永住的目的。

 

由此观之,戒律之重要,关系著个人的修持、僧团的和乐、世人的教化、正法的兴衰。所以“佛遗教经”说: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即以戒为师的意思),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当时西藏修学佛法的人,由于废绝律行,视无戒为正常,有戒为拘执,以致使佛教日渐衰落,弊病丛生。菩萨看到这种情形,深生悲悯,所以一再教导宗喀巴大师,若要真实利益众生,住持正法,一定要提倡清净的比丘戒。

 

大师自此以后,遵依本尊教诲,一切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乃至漉水、触火等极微细之小事,都按照戒律中的规定来实行。徒众见大师如此尊重戒律,群起仿效,一时持戒渐渐蔚成风气。这是格鲁巴(黄教)以身作则严守戒律,以宣扬比丘戒的开始。

 

(二)大师的长子──达玛仁勤

 

达玛仁勤(dar-ma rin-chen,1364-1432),最初在萨迦派出家,亲近仁达瓦等诸大善知识学习经论。他是仁达瓦七大弟子中,最善辩论的一个。

 

后来,达玛仁勤从后藏到前藏,游历各大道场间,依十部大论立宗答辩。他初闻大师之种种功德,颇不以为然。丁丑年夏天,适逢大师在聂地饶种寺(rob-grong)安居,他为了跟大师辩论法义,因此特地到聂地来。

 

达玛仁勤到达饶种寺时,大师正在为大众讲经。他因急欲寻找辩论的间隙,所以故意不摘帽,趾高气扬,大摇大摆的走进来。大师见达玛仁勤如此狂傲,很谦虚的让出最高法座,坐在较低的位置上继续讲述。此时,达玛仁勤竟旁若无人,妄自升上高座。然而,当他渐次听闻大师所讲法义时,觉得句句鞭辟入里,皆是前人所未发的精辟见解,因此对大师勃然生起无比的信心,连忙摘下帽子,降坐听众席,恭敬聆听。并且发誓,愿永远做大师的随身弟子。

 

此后十二年中,达玛仁勤跟随大师学习一切显密法义,为大师的上首弟子。大师圆寂后,他续绍大师的法位,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贾曹杰·达玛仁勤”。(贾曹杰译为绍胜。“绍”是继任佛位的法王子,即补处菩萨。“胜”就是佛。杰是尊贵的称呼。)

 

(三)证得最究竟之真实义

 

戊寅年(1398,大师42岁),大师自聂地到阿喀,住阿得公结山('o-degung-rgyal)之拉顶寺(lha-sdings)。在此一年中,大师兼行自修、利他二种事业。

 

此时,由于大师念及从舍事到现在,对于中观见之要义,以及月称论师和清辩论师两家见解的异同,虽数数思择,但仍不太明白,无法获得究竟的决定。因此他决意继续遵照本尊所教,积极三事并修──对本尊殷勤祈愿,修本尊法;净除罪障,积集资粮;详细观察经论,勇猛精进。

 

这样修习了一段时间,某天夜里,大师梦见龙树、提婆、佛护、月称,和清辩等大论师,在辩论“自性是有是无”等义理甚深的问题。其中佛护论师身形显得特别高大,全身绀青色,手拿梵文《中论释》,放在大师的头顶上加持。

 

第二天,大师详阅佛护论师造的中论释,很自然的了悟龙树父子(父子就是师徒。这里指的是龙树和提婆)之正见枢要,和所破的界限(所破的界限如果太过,则成断见;如果不及,则成常见),因而遣除一切相执所缘,拔除一切增减妄计,于真实义获得究竟。

 

同时,大师又明白月称应成派,是如何善巧成立胜义谛和世俗谛。并了悟一切法由于是缘起,所以是性空,由于是性空无自性,所以形成了微妙的缘起。亦即是以缘起妙有破有边的常见,以自性本空破无边的断见,并不是离开缘起因果,而有空性可得。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道理。

 

大师在妄境消灭,实执遣除之后,就恒常住于空三摩地,通达诸法如幻。因此,他对世尊油然生起不可动摇之信心,觉得世尊,真是一位无上大师。于是作一篇“缘起赞”(佛教大藏经第48册690页),称赞世尊所说的甚深缘起法,是世间最希有、最究竟之真理。

 

(四)劝化藏王

 

大师于戊寅年(1398)住拉顶寺时,曾写一封信给藏王扎巴坚参,劝他以佛法治民(这封信现存大师著作全集的第二函)。

 

扎巴坚参(grags-pa rgyal-mtshan,1394-1432)相传系文殊菩萨化身,有神慧,幼年读书只要稍加修学,即可通达无碍。他年纪很小就随从童自在大师出家,又从扎巴绛曲仁波切尽开三藏法要,因此名为“称幢吉祥贤”。不久之后,他就继福称法王住持哲塘寺法位(帕摩主巴噶举第十世),讲演印度法称论师所造之《释量论》。由于辩才无碍,故智者莫不惊服。于1385年,他又继任帕摩主巴王朝之王位;1388年,明太祖封他为“灌顶国师”,并赐金印。

 

由于藏王扎巴坚参本身是出家比丘,所以他对西藏佛教各宗派,都非常尊重敬信,凡是大德所在之处,必定前往请益。后来因为宗喀巴大师之劝谏,遂大兴佛法;立法管民,赏善罚恶,均依佛教戒律为根本。他曾建十万陀罗尼大法会,每岁一届,此法会历经38年未尝中断。又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启建拉萨大招寺供养法会时,藏王即多所资助。

 

藏王扎巴坚参是一位英明多智,法令威严的比丘法王,因他复以佛法治民,敬重大德,所以在他这一代,是黄教实际掌握西藏政权以前的八百年间,辖区最广,统治最巩固的一个时期。于1406年,明成祖永乐帝加封他为“灌顶国师阐化王”并加赐玉印。

 

(五)精其之供养法会

 

己卯年(1399,大师43岁)正月初,大师自阿喀前往精其,在弥勒圣像前,依《贤愚因缘经》所传释迦牟尼佛现大神通的半月中(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供养祈愿法会。

 

法会供养之时,大师至心恳祷十方诸佛垂纳受,并愿所有功德回向圣教,令得永住,回施众生,令得安乐。大师恳祷刚毕,见东方虚空中,遍满诸佛,尊尊光明相好,全身白色,与毗卢遮那佛毫无差别;南方、西方、北方,以及上方虚空中,也同样遍满诸佛,依其次第,一切诸佛身色分别为黄、红、黑、蓝,与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及不动佛等,丝毫没有差别。

 

大师在法会期间,又为二百多位三藏法师(达玛仁勤大阿阇黎为上首),广讲无量显密法义,令一切众生安立于显密合一之教法。

 

(六)大师对帽子的授记

 

己卯年夏天,因仰波(nyang-po)僧俗,以至诚心殷勤迎请,大师遂应邀前往,于仰波挡朵寺(mdangs-mdo)结夏安居,并为该地无量众生大转法轮。

 

在前往仰波的途中,大师的帽子被风吹落在河里,顺着河水逐波流去。当时,大师指着帽子授记说:

 

“我的教法将像河水一样,永不间断,永不枯竭。帽子停落的地方,将建立弘扬中观学的道场。”

 

大师的帽子,最后停落在仰波的桑星岗。后来大师的高足法上,果然在此兴建“大乘法轮洲”道场,广弘中观,正符合大师所授记。

 

(七)藏中大臣之迎请

 

己卯年秋天,藏中大臣南喀桑布,和桑朴下院(这是古桑朴寺本寺)大阿阇黎兖却粗墀(dkon-mchog tshul-khrims)等人,数数劝请大师返藏,更遣使来迎。当时大师亦想回拉萨朝礼释迦牟尼佛圣像,因此答应了他们。

 

大师回拉萨后,即住在布达拉(当时尚无今日之布达拉宫,但有小庙),为桑朴、第瓦僅、贡塘、噶瓦栋、觉摩垄等寺僧众数百人,广转《中观光明论》、《菩提道次第》、《比丘戒经》等诸大法轮。

 

藏中大臣南喀桑布是藏王扎巴坚参的重要大臣,同时也是宗喀巴大师的重要施主。这次法会一切生活所需,完全由南喀桑布所供给。

 

(八)广弘大乘戒律

 

庚辰年(1400,大师44岁)春天,大师赴噶瓦栋寺(dga'-ba gdong,寺在拉萨正西,聂塘东北,是当时前藏噶当派六个有名讲经寺院之一。此寺大约于十一世纪兴建)。此时,大师念及有许多修学佛法的人,一向精神散漫,贪欲无厌,虽自诩为大乘行人,却对趣证无上佛果的菩萨戒,不能以深心切愿而力行之,最后只落得大乘的虚名;又有些修学密法的人,只求大法灌顶,而不知如法依止大师,和护持三昧耶戒,以至求升反堕,令人悲悯。

 

因此,大师于无量海会中,为大众广讲《菩萨戒品》、《上师五十法颂》、《密宗十四根本堕》等大乘戒。并且作了注释,详细阐明。

 

《菩萨戒品》是《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的一品。它是显教、密教一切大乘出家人,以及在家信徒所应遵行之戒。此戒总有三品,名三聚净戒。三聚净戒者:(1)摄律仪戒;(2)摄善法戒;(3)饶益有情戒。

 

(1)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就是止息戒。以广义来讲,凡是恶行所当止的,都叫摄律仪戒;若以狭义来讲,即专指七众别解脱戒。摄律仪戒不但是“摄善法戒”的根本,同时也是“饶益有情戒”的基础。换句话说,修学者如果不善护律仪戒,就不可能生起“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所以修学者若想受持任何戒律,必须先坚固护持“摄律仪戒”。

 

(2)摄善法戒

 

修学者受戒后,所有一切为趣入大菩提,由身口意所积集的各种善法,通通属摄善法戒。由修学摄善法戒,能很快地圆满一切佛法,成满大智。

 

(3)饶益有情戒

 

修学者正受饶益有情戒,必须凡是于众生有真实利益的事,绝不坐失机会,该折服者折服之,该摄受者摄受之,这样能很快地成熟一切有情,成满大悲。如果修学者无法真实利益别人,不能算是具足饶益有情戒;但虽不具足,并不犯戒,因为在修学未成就之前,是无法真实广作饶益的。

 

虽然菩萨戒分为三品,但必须同时受持。受菩萨戒后而又能精勤修学的人,一定能圆满无上大菩提。

 

《上师五十法颂》(台北佛教书局已有流通),是印度大班智达跋维谛瓦,遵照度母所嘱咐,在佛陀所说的许多清净经典中,把最重要的部分,以偈颂体集成的。它不仅是学金刚密乘的根本,同时对学显教各宗的人来讲,也是同样的重要。如果学密法或作法的人,不把这些最重要的根本预备法学好,或放在心上,会使自己和别人都漂流在生死苦海中,甚至堕落金刚地狱。如果能按照此法谨慎修学,一定能得到快速成就。

 

《密宗十四根本戒》,是修学一切密法所应共遵的主要戒律。它的梵语,叫做“尼授毕黎德三昧耶”,义译为“根断”或“根堕”戒。修学密宗的人,如果不遵守其中任何一条戒律,那么他学密宗的根就断了。断了学密宗根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其不会有成就,是可想而知的。又破“密宗十四根本戒”的人,现生不但会有可怕的灾难,死后还会堕入金刚地狱,所以也叫“根堕戒”。

 

以上三种大乘戒律,是世间出世间所有幸福和功德的基础。大师有鉴于此,所以一生均致力提倡此戒律。如今西藏大乘戒律之所以盛行不灭者,全是大师的功绩。

 

(九)噶当派之根本道场──惹珍寺

 

庚辰年秋天,结尊仁达瓦自达仓来拉萨,大师将他迎至噶瓦栋寺。秋季法会时,师徒两人于此同为450多位僧众,广转法轮。

 

噶瓦栋寺的附近,有一座古老寺院,名叫“惹珍寺”。寺院四周,林池相映,花木扶疏,环境极为高雅,是噶当派初祖种敦仁波切('brom-ston,1005-1064),在丙申年(1056,宋仁宗三十四年)兴建的。这个地方,是阿底峡尊者在噶当雷邦中,时常称赞和记莂的胜地。惹珍寺后来成为噶当派教授的根本道场,有许多大善知识曾住过这里。当时所教化的弟子,常辄数千人,极一时之盛。噶当派的教授,给当代和后世带来的影响,非常远大。西藏一切教派的学说,没有不受其影响,而加以进化的。

 

大师和结尊仁达瓦,一方面为了朝谒圣迹,一方面由于喜欢住在幽静的阿兰若,因此带领着无量三藏法师,一起到惹珍寺来。

 

冬季法会时,结尊仁达瓦为大众讲《六十如理论》和《集密五次第》等经论。大师则为大众讲《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集论》和《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诸大乘法。此外,大师又讲解菩萨地等所说之修奢摩他法,令诸弟子修法修行,因而有许多弟子,得到甚深禅定。

 

法会期间,大师为结尊仁达瓦个别讲《集密月称释》和《中观论》。结尊仁达瓦则为大师讲《中观月称释》之中观见等深细修法。

 

(十)重兴比丘戒律之大法会

 

辛巳年(1401,大师45岁)春天,大师应止公寺主却吉结布法王(chos-kyirgyal-po)之约,赴止公寺讲经,并从却吉结布法王修学“那若六法”等密法。

 

春末,大师回惹珍寺,偕同结尊仁达瓦赴囊孜顶(guam-rtse-sdeng,噶当派古寺,在惹珍寺附近),会晤贾乔贝桑法王,并与各寺前来此地的僧众共作结夏安居。

 

此时,大师、结尊仁达瓦、贾乔贝桑等三位法王,看到当时西藏佛教界中,极为混乱,逐渐脱离世尊所教示的比丘修学常轨。甚至有持大邪见的人,误认为修学密法,只要受金刚戒,就不必受比丘戒的规制。因此三位法王一致认为,若要振兴佛教,一定要淘汰末法时代的无知、邪见、疑惑等污垢,而大力弘扬清净戒律,否则绝难奏效。

 

修学佛法,不论是显是密,若要断烦恼、了生死,乃至成佛,全凭“清净的戒行”。戒行一旦毁缺,就像修行人所凭藉的浮囊,突然在大海中走了气一样,不但无法到达彼岸,且有葬身海底的危险。所以世尊教诫末法中的比丘,要以“戒”为师,说: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

 

由于佛陀制定戒法,分位愈高,则其戒法就愈加严密。所以修习戒律,必须由粗至细,由浅入深,如此才能坚固圆满。就以出家人来讲,应由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金刚戒,渐次增上。这意思是说,受持沙弥戒,是趣入比丘戒的阶梯与方便;受持比丘戒,是趣入菩萨戒、金刚戒的阶梯与方便。若以戒法的内容来讲,沙弥戒是比丘戒的根本,比丘戒是菩萨戒的根本,菩萨戒又是金刚戒的根本。更进一步的说,出家人如果不能受持清净的沙弥戒,就无法进学比丘戒,不能受持清净的比丘戒,就无法进学菩萨戒,乃至金刚戒。即使受持也徒具虚名罢了,根本毫无实际利益可言。

 

戒律虽然有显密和大小(乘)之分,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乃是比丘戒。比丘位居七众之首,又是三宝之一,因此比丘戒之殊胜,是不难明白的。比丘戒若与菩萨戒、金刚戒比较起来,犹独具特色,实有不容或缺的重要性。因此比丘戒是佛法的纲维,由戒而摄受僧,由僧而使佛法永住于世,这是佛陀制定比丘戒的根本意趣。如佛经说:

 

“甚么时候有佛的圆满比丘戒律,那时就有佛法;在戒德没有的时候,佛法也就没有了。”所以说,“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

 

三位法王为了振兴佛教,所以在无量海会中,为大众广讲比丘戒经。同时又将律仪中所说诸罪的名相,以及还净的仪轨,都一一加以详细的解说。

 

又三位法王说法时,由于言语恳挚而悲切,处处流露出护教的热忱,因此参加法会的大众,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莫不忏悔过去无知所犯的戒律。并同声誓愿,从此以后,一切举止均依止戒律而行。

 

在此之前,西藏各大丛林的出家众,尚不知钵具等为何物,持戒为何事。此次弘扬戒律的大法会,使岌岌可危的西藏佛教,有如旭日东升,宝炬重光;佛陀的清净仪轨,也因此而重现。如今西藏各大小道场,没有不安住于清净戒律的出家众。他们三衣钵杖常不离身,对于漉水、触火等微小过失,偶而不慎有违犯时,也深生愧惶,谨依“出罪”律仪,立即还净。

 

西藏之出家众,至今能够这样谨慎守护戒律,完全是宗喀巴大师和二位法王的功劳。

 

这是宗喀巴大师,重倡比丘戒律之大法会。所有讲录,都存在大师的著作中。

 

诗曰:

 

即身成就戒为师,福薄慧无毁律仪;

佛制毗尼十大益,住持圣教广弘时。

 

、发扬圣教 著作广论

 

(一)阿底峡尊者现身加持

 

辛巳年秋初,解夏后,结尊仁达瓦回后藏,大师和贾乔贝桑法王,以及许多徒众,一起回惹珍寺。在惹珍寺,贾乔贝桑法王为大众宣讲《中观》等大论,大师则讲授噶当派之《菩提道次第》。

 

惹珍寺是噶当派的根本道场,寺内安奉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尊者的圣像。圣像身量大约与人相等,塑造巧夺天工,慈颜如生,极为庄严。大师因仰慕尊者巍巍的德业,所以特地前来瞻仰。

 

大师在尊者圣像前,广陈上妙供品,殷勤祈祷,并发愿说:

 

“惟愿尊者垂加持,令显密佛法日臻兴隆,光显如日,遍照一切大地,众生悉脱苦海,证得无上菩提。”

 

大师祈祷完毕,突然在空中,见上自释迦如来,下至南喀坚参等一切噶当派之传承祖师,现身说法,颔首慰问。

 

此后更为特别的是,这些传承上师中,阿底峡尊者、种敦仁波切、博朵瓦、霞惹瓦等大师,现身达一个月之久,每天为大师广传噶当派之无量教授教诫。

 

法会圆满当天,种敦、博朵瓦、霞惹瓦等大师,化为一道虹光,摄入阿底峡尊者的身中。随后,尊者为大师摩顶加持,并安慰说:

 

“贤慧!你不必为此事而忧虑。今后你尽管为圣教作广大事业,修菩提行,饶益众生。我会时时帮助你的。”

 

尊者说完就不见了。

 

这次法会中,由于噶当派诸位传承上师的加持力,所以大师讲述《菩提道次第》,比过去更为淋漓尽致。法会中大众,莫不感到无比欣喜,个个了知《菩提道次第》教授最为希有。它将一切经论教授,编成一贯之道次第,汇一切教典为一致,只要修此一法,就等于遍修一切法门了。

 

(二)著述菩提道次第广论

 

大师因专意精修《菩提道次第》之教授,遂了达《现观庄严论》里面所诠释的,是任何一位众生,超凡入圣直到成佛的教授。此外,再观察因明论、弥勒菩萨其余四部论、中观诸论,以及四部密宗教典等,也无一不是修行的教授。因此,对菩提道修行的次第,生起不共胜解。

 

这时,贾乔贝桑法王、却吉结布法王,以及前后藏各大道场的一切善知识,殷勤劝请大师,著述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指所求的佛果。道,指趣证佛果所必须经历的修学过程。次第,就是说明修学过程所经历的阶段,必须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缺略、紊乱或越级。)

 

大师觉得自身有菩萨的加持,外又有诸大善知识的劝请,如此内外缘合,正是造论之最好时机,于是在壬午年(1402,大师46岁),以大译师(具慧般若)和卓垄巴师徒所著之《圣教次第》为蓝本,并兼摄噶当派中教授派,和噶当派中教典派之菩提道次第法义,而造《菩提道次第广论》(佛教大藏经第四十九册一页)。

 

大师从道前基础、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渐次往上造,直到写完奢摩他时,心想:“毗婆舍那(此云观,即正见)是那么艰深,即使我把它造成,也未必有益于众生,不如就此结束吧!”

 

大师造论的欲乐,因而随稍退减。这时,文殊菩萨突然现身指导说:

 

“无论如何,你都应该把毗婆舍那这部分写完。写完之后,众生会因这本书,得到中等利益。”

 

(菩萨的意思是说,这本书完成之后,虽不能使一切众生都了解空义,和修毗婆舍那法,但还是能让多数的众生了解和修持,所以说得到中等利益。如果不写最后这部分,则连最下等的利益,也得不到。)

 

大师听了文殊菩萨的教诫,遂继续写毗婆舍那这部分。他一边写,一边思惟空性,刹那间,空中现出《大般若经》中二十种空的字句,字色如银,字形宛如手写一般。

 

某日,有许多护法善神和地方山神,现身向大师乞求说:

 

“我们众人都是莲花生大士,和阿底峡尊者的近事,今后我们也愿意为大师的教法成办顺缘,请大师慈悲摄受我们。”

 

大师很高兴的答应他们,并在造完此论的回向颂中,一并为他们回向。

 

(三)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有五种殊胜的地方:

 

(1)所诠殊胜

 

这本论著,是以文殊菩萨亲传宗喀巴大师之三种要道(即㈠出离心,㈡菩提心,㈢清净见)为基础,以阿底峡尊者所传之三士道(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为庄严。三士道次第,如果是整栋房屋的结构,三种要道就是房屋的栋梁。

 

(2)能诠殊胜

 

大师以清净正理,遣除种种歧途,安立正确的体性;有系统地说明,从初发心直至成佛,于其中间所经历的一切阶位,既不迂回,又有次第而无躐等之弊;论者前后所订大科细分的数目,恰到好处,不能增减。

 

整部论,在解义和实际修持上,可以作为修学者循序渐进,直到成佛的坦途。

 

(3)请者殊胜

 

此部论,是由精善显密众典、珍爱三学、荷担圣教无与伦比的贾乔贝桑法王,和智慧教证功德庄严、拔济众生、长养圣教的却吉结布法王,以及无数的三藏大德,所频频劝请。

 

(4)处所殊胜

 

造此论的地方,是在噶当派的根本道场──惹珍寺。

 

(5)眷属殊胜

 

大师造此论时,始终由后来接任大师法位的大阿阇黎达玛仁勤,以及诸大弟子所随侍承事。

 

《菩提道次第广论》,实际概括显教全部教义,修学者如果能熟读此部论,就等于对整部大藏经(显教部分),有通盘的了解。如今西藏修学佛法的人,不分在家出家,均读过此书。

 

克主杰曾对这本论著,大加赞叹说:

 

“阿底峡尊者所传下的“菩提道次第”教授,不管是教典派或是教授派,诸位大善知识的著述都非常丰富,也都是引导众生成佛的最佳指针。但如果和宗喀巴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相比,那就逊色多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将一切经论摄为众生成佛的支分,道体圆满,数量决定,次第不乱,现前就可照着修持。因此这部论,诚属无上妙法,目前在西藏,还找不到第二部可以相提并论的。”

 

(四)供酥灯的预兆

 

癸未年(1403,大师47岁)春天,贾乔贝桑法王获得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就如同大商主入海取宝满载而归一样,欢天喜地的回后藏去了。

 

此时,大师仍住惹珍寺,继续为大众讲演《菩提道次第广论》,并将《现观庄严论》和《大般若经》的经文,合讲一遍。

 

法会圆满那天,大师告诉大众说:“现在法会圆满了,你们各自准备供品供养吧!”

 

(西藏地区,每遇法会或传法圆满后,为了对大师表示感谢,通常要准备供品供养。在各类供品中,最重视供酥油灯。以供酥油灯,代表愿得无上妙慧之故。)

 

众弟子听了,纷纷向常住借灯盏,由于僧多粥少,一下子就全被借光了。大阿阇黎达玛仁勤为了借灯盏,急得满头大汗,眼看别人已点燃了酥灯,自己的供品却还无着落。到最后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只好顺手拿一口铜锅,栽炷灌油,供养在上师面前。

 

大师看了,很高兴的笑着说:

 

“缘起(预兆)真好,来!来!你们把所有酥灯的油,全部倒进达玛仁勤的铜锅中。”

 

当众弟子把所有的灯油倒入铜锅后,油刚好满满的,而不溢出,灯光异常明亮,胜过平常好几倍。

 

又这次法会中,大师所讲的《现观庄严论》,文义精髓,尽出大师心得之奥府,和过去大师所造的《金鬘论》,有很多地方不一样。(《金蔓论》所诠释的义理,完全依照过去先贤的正理而造,文义虽然没有错误,但文句范围没有大师独特的创见。)所以众弟子要求大师,重新再造现观庄严论的解释。大师因而对达玛仁勤说:

 

“你把我这次讲的要点,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为这部论造释。”(表面看起来,这是大师开许达玛仁勤造释。实际上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嘱咐他传授法义。)

 

大阿阇黎达玛仁勤,遵照大师所嘱咐,造一部现观庄严论之广释,书名叫《心藏经严论》。目前西藏讲《现观庄严论》,就是以这一部作为依止的根本。

 

(五)宣演释量论

 

甲申年(1404,大师48岁)正月,大师在惹珍寺举行供养祈愿法会(内容与前在精其所举行的一样)。会后移住拉萨之雷朴寺(Lhas-phu),为无量大善知识,广转法称论师所造的《释量论》。

 

《释量论》虽是解释陈那菩萨的《集量论》,但它并不拘泥于陈那菩萨的论意,而是另有发展、另有批判的。这部释论,是法称论师最主要的因明著作,它使整个因明学说,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其最伟大的贡献,却在它以因明正理,成立有业果相续和成佛的可能;并详论佛陀现证四谛的各种相状,以及很明白的显示出解脱和得到一切智的途径。简单的说,就是这部因明,具备有修道次第的意义。

 

当初法称论师造成这部《释量论》时,曾亲自动手作第一品“自比量”的注释。其余三品,则叫弟子天王慧作注疏。天王慧按照论中的文句直接解释文义,写成之后呈给法称论师。论师看了,发现他完全不明白论中的奥义,于是很气忿的将他所写的稿子扔到水里,叫他重新再写一次。天王慧第二次作注疏,仍然在字义的表面作文章,因此论师用火烧掉他的稿子,叫他再写。天王慧自知善根浅薄,无法窥见上师论著的真义,于是在第三次写好时,在注疏的后面加上一颂:

 

“众数无善根,时复不可待,为自修习故,略造此师难。”

 

然后很恭敬的呈给论师。论师勉强看了一遍,叹气说:

 

“唉!他连续写三次,始终未深入探索论中的奥旨,如此仅能算是疏通文义罢了。”

 

论师因而无可奈何地把它收下来。(天王慧这种注释的方法,就是后代所谓的训诂派。)

 

论师顾念因明义理深奥,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所以在《释量论》的卷首,补上一颂:

 

“众生多着庸俗论,由其无有般若力,

非但不求诸善说,反由嫉妒起嗔恚。

故我无意谓此论,真能利益于他人,

然心长乐习善说,故于此论生欢喜。”

 

这偈颂是说:一般人多半喜爱陈言猥谈之庸常俗论,由于缺乏分辨善恶的慧力,因此自己不但不肯探抉精微,反而对别人抉择甚深义理的论著,心怀嫉妒加以恶恚的批评。所以我法称写这部论,并没有怀着一定能利益别人的期望。然而写这本书,我心中却感到无限的满足,因为我生平最喜爱追求幽深的真理,透过这本书,我的素愿得以畅遂了。

 

论中最后一段的偈颂,也有此意,即:

 

“彼诸慧能无劣弱,亦无通达甚深性,

彼诸增上精进者,亦无能见最胜性。

诸众生中我相等,继持善说不可得,

如众河流归入海,吾论隐没于自身。”

 

这一偈的意思是:我这一部论,在此世界上,将很难找到一位不感困难,就能把握其中深义的人。看起来,它只会被我自身所吸收,在我自身中消失,就像河川里的水,最后还是汇归于大海一样。纵使有一些天赋智力并不寻常的人,也无法通达二谛的甚深法性;纵使有一些精进用功勤于思惟的人,也不能窥见其最高真理。

 

由以上简单的描述,就可知道想正确地了解这本释论,是多么的难了。法会中,大师以过人的智慧,一再阐发这部论的玄义,并深入浅出地剖析其中幽隐的究竟旨趣。因此大众听了,都非常高兴,对《释量论》之精密理路,莫不叹为希有。

 

大阿阇黎达玛仁勤,把大师所讲的要点全部记载下来,并造论释,现存在大师的著作中(第十四、十五函)。

 

(六)造建立次第释

 

藏王扎巴坚参,最是尊贤礼士,因敬仰大师深宏的德学,特派大臣专程前来迎请。大师见他如此殷勤,遂于甲申年夏天,自惹珍赴闻地,住第钦顶寺(sde-chen-steng),与数百名精通三藏教理的僧众,共作结夏安居。

 

法会中,大师为他们讲演“中观”、“因明”等论,并传授《菩提道次第》等甚深教授。法会中一切费用,都由王庭供养。

 

秋初,大师赴阿喀,住绛巴领寺(byang-pa gling),为大众广讲自己著述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二种次第法(生起次第、圆满次第)。

 

冬天,师徒停止一切对外活动,闭关专修密法。有一天,本尊告诉他说:“现在你应当依照我(文殊菩萨)所讲的教授,著述“建立次第释”(讲密宗的一部书),如此对弘扬正法,饶益众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大师依本尊之教诫,疾疾造释。造成之后,又将这部论授诸徒众,广为宣讲。

 

(七)著述密宗道次第广论

 

乙酉年(1405,大师49岁),大师仍住在绛巴领寺。这时,由于贾乔贝桑法王以及无数三藏法师,恳请大师广造四部密法之修道要旨;噶举派帕摩主巴绍藏王尊位者──福幢法王,也因有志弘扬密乘,一再劝请大师广释密乘;此外又有本尊文殊菩萨之记莂。以此种种因缘,大师遂依“建立次第”广为造论,而成《密宗道次第广论》。(这部大论,又名《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是以文殊菩萨的无垢正见为基础,再经大师缀文而成。现收入于佛教大藏经第四十九册六一三页。)

 

论中,大师对于四部密宗一切道次,不但以历代相承的教授作为依据,并且汇通本经疏钞等密续,以及大成就者的论典;对于道的体相(本性与徵相)、次第(先后阶位)、数量(在何种阶段应包含哪些东西),和如理修持而生证德的方法、断过、除障,以及最后修行证果的方法等,都能如理抉择。这部论一出,恰能对治当时修学密法之好高骛远和越级等弊病。

 

(八)魔王惊怖

 

丙戌年(1406,大师50岁),大师写完《密宗道次第广论》后,立即授于徒众。当大师广传此论给无量大善知识时,魔宫突然震动,魔王大为恐怖,许多非人妖魔立即向会中大众攻击,作猛烈留难。有几位大善知识,也因此而圆寂了。大师遂暂时停止讲授,和徒众闭关专修破魔法。此后,各种妖魔才逐渐降伏,不敢蠢动,魔事乃告平息。

 

这时,大师又造大威德金刚修行方便,和护摩仪轨,取名叫“胜魔”。

 

(九)唯一内心之爱子

 

克主杰(mkhas-grub-rje),本名叫格雷跋桑(dge-legs dpal-bzang,1385-1438),是历代转世班禅喇嘛的第一世。他最初在萨迦派出家,先后亲近过结尊仁达瓦和大阿阇黎达玛仁勤,也曾立十部难论的宗。

 

丁亥年(1407,大师51岁)春季,大师住色惹却顶(se-ra chos-sdings,即现在“色拉寺”地)时,克主杰带着仁达瓦的介绍信,特地前来拜谒大师。

 

在晋谒的前一天晚上,克主杰梦见自己迷失在四周都很黑暗的地方,心里又害怕,又焦急,不知何去何从。这时,东方突然现出亮光;亮光中,有一轮由一百一十把利剑围成的剑轮。剑轮中的剑柄,全部向内,剑锋朝处。每一口剑锋,又有一百个太阳作为庄严。剑轮中间,有五彩霞光明网。光明网中间,有红黄色的文殊菩萨,结跏趺坐,相好殊妙,清净威严,有如十六岁的童子。菩萨身上严饰无量珍宝,右手握剑,左手拿一枝乌巴拉花,花上有梵箧和智慧镜。菩萨看到克主杰,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慢慢飘过来,摄入他的身中。此时剑锋的太阳,骤然放出万丈光芒,黑暗全部消尽,光明遍照十方,充满整个宇宙。(这个梦兆,表示克主杰在未谒见大师之前,还没有找到能作为根本依止的上师,内心很彷徨。将谒见的大师,呈文殊菩萨像;由于大师──文殊菩萨的加持力,智慧乃顿然开朗,并通达大师之无垢正见,进而渡尽无数众生。)

 

第二天谒见时,克主杰一见大师,马上生起无比信敬与欢喜心。于是提出许多论中最难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未解决之困难等,殷重至诚的请问大师。大师亦深生欢喜,一一详尽的为他解答,并问他说:

 

“你是怎样得到如此见解,和发现问题症结的? ”

 

克主杰回答说:“我是遍学无量圣教,广求多闻,殷勤启请上师、本尊才得知的。”

 

大师频频点头,称赞说:“是的是的,我也是这样得到的。我刚刚又从本尊那里,获得最殊胜的教授,现在就传给你吧!”

 

克主杰听完大师教诲之后,又将昨夜的梦兆禀白大师。大师说:

 

“你能见上师,和本尊毫无差别,这是非常可贵的。由此梦兆,足以证明你是修学密乘的上上根机,你应该高兴啊!”

 

大师接着又说:“你见我是文殊菩萨,并没看错,事实就是这样。然而这唯有宿缘深厚,又具足清净与深信之心的人,才能办得到;如果是一般人,他是看不出来的。你的梦兆,表示你以后将大力弘扬正法,以无垢智慧,消除众生的愚昧,使无量无数的众生,安然渡过生死苦海。”

 

当天,大师为克主杰传授大威德金刚灌顶。自此以后,克主杰就专以此为不共本尊了。

 

这是大师唯一内心之爱子(如同大师之心的弟子)克主杰,第一次谒见大师的真实故事。

 

(十)造中观论广释

 

大师住色惹却顶时,偶尔也兼为少数弟子,讲授《集密五种次第》,和《胜乐轮圆满次第》。后因许多学者的劝请,又造《中观论广释》,以抉择性宗一切最难辨别,和最扼要的问题。

 

大师造论时,由于对其中某些最细理路稍感难解,于是殷勤祈祷本尊文殊菩萨。祈祷刚毕,空中突然现出《般若经》二十种空的经文,字字成黄金色,光耀夺目,大师所有疑难问题遂豁然开解,乃作成此论,取名叫《正理海论》。

 

诗曰:

 

深弘悲愿二能仁,尊者加持恒现身;

圣教广传造大论,众生饶益依止因。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5-8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1-4


洛阳白马寺因何得名


先放一把火


问:请问有缘人,觉知是什么意思?


我们能否理性地去共情《摆脱共情》推荐序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不易化解的困难


序言《物质是什么》


孔子是野合而生的吗?


贤 原来是这个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否存在


中国古建筑抗灾之谜


8、huo佛体制与转世《八万四千问》宗萨仁波切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