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特的喜乐 ▎五禅支 ▎正思维 ▎寻、伺的作用 ▎禅那中的念头 ▎七觉支《深度禅修》第十章 初禅

(斯)德宝法师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独特的喜乐 ▎五禅支 ▎正思维 ▎寻、伺的作用 ▎禅那中的念头 ▎七觉支《深度禅修》第十章 初禅

 

作者:(斯里兰卡)德宝法师(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 

译者:聂传炎 张安毅

 

第十章 初禅

 

证入初禅之时,你仍然能觉察到身体的感受。你的眼睛闭着,但你仍然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这是初禅的明确迹象,不同于其余禅那。

 

你也没有完全消除念头,它仍然会不时出现。既然我们终生都在不停地思考,念头不会在获得初禅之时就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念头就如胆小等习惯,很难立刻根除掉。它们继续间或萦绕于你的心中。你只要不理睬它们即可,否则就会出离禅定。而你应该如你所愿,长久地安住于禅定之中。

 

下面这一段描述你进初禅时的全部禅支和特点:

 

“远离世间欲乐及诸染念,寂静无为,少欲知足,我说是人,乃能住于初禅。是禅有寻有伺,名曰离生喜乐。”

 

独特的喜乐

 

当你最终降服五盖之后,你会如释重负。这种释然逐渐累积起来,最终就变成了喜乐。此时的喜乐纯粹是内在的,源于放弃外在的欢乐,而不依赖于任何外物或家庭欢乐。外在之物不能产生这种喜乐。

 

这种喜乐称为“法喜”(non-sensual joy)。它不会忽然涌入心中,你必须长时间地体验各种障碍所产生的痛苦。此外,你也必须十分用功,精进不懈,降服那些产生痛苦的东西。克服每个障碍时,那种特定的痛苦就会减轻,你会感到如释重负。正是这种释然、这种摆脱特定障碍后的自由,给你带来了喜乐。现在,痛苦消失了,你不再因为那种特定的障碍而感到烦恼不安。

 

这种境界就是佛陀在《沙门果经》中向阿世王开示的东西:

 

“比丘舍离此等之五盖,以自观察,如无负债、无疾病、出狱、自由、安稳者。舍离彼五盖者,而生欢喜,生欢喜者而身轻安;身轻安者而觉乐;觉乐者而心得三昧”(此处经文参考台湾元亨寺版汉译南传大藏经)。

 

障碍被克服之后,你的喜乐就会持续增加。它不断积累,逐渐充盈到你的整个身心。在此阶段,你会感到喜乐向整个身心弥漫开去,就如糖块、牛奶或盐在水中逐渐消散溶化……

 

在接触到渴望的、美好而惬意的事物时,我们通常会产生熟悉的物质欢乐。所有这些带来欢乐的事物都属于世间法,属于简单而根本的事情,比如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识法。这种快乐名为“世俗之乐”。

 

当你探究并洞察到无常、变化、消亡、坏灭时,就会生起不同的欢乐。你就能如实觉知色、声、香、味、触、法,并怀着真正的智慧来待人处世。你知道诸法无常,一切皆苦,万相都在变化之中。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然后,你就会感到新的喜乐,这种喜乐名叫“舍离之乐”。

 

你可以用禅那中获得的舍离之乐,来对治世俗之乐。你也可以借由厌离心生起的悲心来对治世俗的痛苦烦恼。你可能会因为丧失爱犬或轿车而悲伤不已,也可能因为诸般世事的不尽如人意而生起悲心。前者导致你更深地沉溺于痛苦之中,而后者则教人脱离痛苦。

 

你可以用厌离心生起的平等心来对治世俗的平等心。尽管平等心是理想的平衡状态,但只要它源于世间俗乐,就仍会参差不齐,不够圆满,因为它取决于世间诸法与因缘和合。禅那中生起的平等心则是和谐的,因为它基于心一境性和禅定而生,是最高的平等心。

 

就世间法而言,完全平等地对待你的孩子是个极好的理想。而如果不管每种体验是好是坏,都能平等地对待,一视同仁,则比前者更加美好。

 

五禅支

 

正念存在于禅那之中。此时,你是觉醒的,能够注意到(正念)并识别(正知)自身体验的本质。你不会留心外在世界,但你对内在体验中的禅支却明彻于心,能够摄念观照当下的五禅支。

 

“支”就是事物的特征(或面貌)。它迁流不停,通常是其他事物的原因。通常来说,你也必须成就某个禅支,这样才能生起后续禅支。因此,为了获得正觉,禅支是必不可少的。每个觉悟者也都会呈现出相应的特征。

 

这五种禅支同时存在于初禅之中。

 

1 寻:生起某种正思维。它将心导向目标,专注于某种禅修对象,比如厌离、慈心和悲心等正思维。某些英文译者将寻称为“初念(intial thought)”,但这并非通常所指的意思。寻类似于敲钟,超越了“心猿”的常见认知思维。

 

2 伺:持久地护持正思维。伺通常被译为“粗念”(discursive thought),指的是妄念翻飞、躁动不安的心。它持久地安住于禅修对象,如同敲钟后产生的回响或回声。

 

3 喜:有时被译为“欢乐”、“狂喜”、“热情”、“爱好”、“至乐”。它不是身体的感受,可以被描述为心理学的“快乐的兴趣”。在最初的诸禅之中,存在着强烈的喜,尤以二禅最为强烈。

 

4 乐:有时被译作“幸福”、“快乐”或“极乐”。它既可能是身体的感受,也可能是心里的感受。乐是成就禅那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存在于初禅、二禅和三禅之中,尤以三禅最为强烈。

 

5 心一境性(Ekagatta):它意味着安详、寂静和专注。

 

正思维

 

我们现在来更深入地关注前两个禅支:寻和伺。

 

在初禅中,我们必须借助于“寻”,来修习三种正思维,并必须舍弃邪思维。我们借助于“伺”来继续专注于禅修,当这些正思维在成就出世间禅和圆满正觉之时,就会变得圆满无瑕。

 

在禅那中,这些正思维护持着心灵,降服住了障碍,并阻止它们进心中。它们起着守护心灵之功,使心灵毫无执、平稳而和。这种护持作用,不同于你为了防止某种东西被别人抢走而将它紧握在胸前。后者是贪,并非护持。而此处的护持则是平静的,毫无任何贪念,你守护的仅仅是你自己的无贪之心。你温柔地抱着它,就如怀抱着婴儿。

 

这三种正思维是厌离心、慈心和大悲心。下面,我们来逐一深入地探究。

 

一寻:厌离心

 

厌离心始于布施的念头。你不迷恋于世间的财富、权力和地位。你舍弃了它们,从此任运随缘。你不再需要它们,没有这些东西,你会变得更加幸福。

 

修习布施的第一步是摈除想要死死攥住微不足道的物质财富的欲望。你应该做的,就是每次都舍弃某些次要的东西,将它送给别人,使他人心生欢喜。

 

第二步就是在言行上培养不再沉溺于感官享受的念头。当你远离尘嚣进行隐修时,这就是你暂时能够做的事情。当你每次坐下来禅修时,你也可以从细节上做起。

 

第三步就是培养脱离感官享受的念头,至少在禅修期间要如此。通过修习坚定的厌离心,你可以舍弃对感官享受的欲念,这种方法称为“因取代”(factorial replacement)。它通过修持相反的念头来抑制某些冲动,并成功地取代了后者。

 

佛陀在获得正觉之前,曾经将念头分为两类:他将感官欲望、憎恶和残忍等念头归为一类,将厌离、慈心和悲心等念头归为另一类。当佛陀发现心中生起某种不如法的念头时,他能够完全觉察到它,并正念分明地意识到这种念头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害处。然后,这种念头就减弱了。当心中产生其他不如法念头时,他也会采用同样的办法来降服那种念头。就这样,通过正念省思,他逐一摈除了各种不良念头。

 

另一面,当佛陀心中生起厌离心、慈心和悲心时,他也会摄念观照它们的生起。然后,他意识到这些念头能够增进智慧,而不会产生障碍。当他日夜精进,观照这些善念时,佛陀感到心安,而不再担心那些相反的念头。

 

佛陀的教导是,你也应该如是而行。厌离心所产生的成就,就是让心灵变得祥和、自在而平静,不再牵挂任何的世间法,而仅仅是一切随缘,你对它们的贪欲和执也会随之减弱。

 

二寻:慈心

 

你已经理解了恶念的危险。你始终在修习不对任何人心怀恶念的习惯。你的亲身体验告诉你,因为自己和他人心中的恶念而承受过太多的烦恼。经过如法对治之后,你已经成功地消除了怒意,培养出了慈心,并再次感到如释重负。

 

通常,心灵最后消除的障碍是嗔心。当嗔心消除时,自然就生起了慈心。整个虚空都弥漫着你对众生的慈念。当不再疏离万物之时,你自然就与它们越来越亲密。你对每个人都会心怀善念,因为他们都是你的朋友。

 

三寻:悲心

 

当生起悲心时,你会倍感欣慰,因为你不再残忍地对待世人或动物。你看到众生都因暴行而受苦。你清楚地知道,那些残忍者是如何折磨动物和世人的。亲睹过他人的暴行之后,你或许就能在自己心中感受到受害者的痛苦。因此,你会决定绝不残忍地对待有情众生,而要对他们生起悲心。

 

现在,你完全平安祥和,高枕无忧,不会害怕任何人来伤害你,残忍的念头也随之消失,你不再有任何伤害或惩罚他人的欲望。自然而然产生的悲心,使你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油然而生悲悯之心,想要竭力帮助他们。

 

所有的受苦众生都沐浴在你的慈念之中。

 

寻、的作用

 

初禅中的寻就是生起三种正念。而伺使这些正念继续停留于心中,以护持着初禅的境界。

 

要注意,该过程中“觉念”(conscious thought)的作用。我们让慈心等“觉念”遍布整个心灵,驱除了各种障碍。障碍被阻止之后,我们就怀着慈心的细微念头,进入禅那之中。所有的“寻”都是这样发挥作用的。

 

也要注意,我们必须在这些“寻”中,踏踏实实地用功,刚入手时就应该勇猛精进,成就坚固的德行。你必须在思维中日夜修习这些念头,无论是在蒲团上严肃地禅修时,抑或是起身忙碌于日常琐事时,都应该如此。在禅修中,你必须有意识地精进用功,用如法之念驱除不如法的念头,用如法的“寻”取代不如法的“寻”。你应该根除贪心、嗔念和残忍之行,而怀着放下随缘之心,并对众生满怀慈悲。日久之后,它们就会成为善习,并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禅那之中。这些细微的“觉念”会将贪心、嗔念和残忍之行拒之门外,使它们不至于干扰禅那。

 

不过,这并不需要大费周章。你不能靠拼死蛮干来取得这些成就。只要打好基础,种子自己就会茁壮成长。在具备牢靠的德行并培养出这些善念之后,你就能收割果实了。此时,你的心灵充满平静。在放弃忙乱而贪求无度的生活方式时,你也会倍感欣慰,安然无忧。你感到自己拥有了无数的朋友,这就是培育禅定的沃土。

 

当可以言说的“寻”转变为实际而纯粹的心理活动时,它们就成了禅支。在禅那中,最常见的情况是,“觉念”被舍弃了,言辞不复存在。

 

禅那中的念头

 

在英语中,“念头”这个词始终指正常的认知和思考,比如在商店中“考虑”买什么商品。在巴利文中,大量词汇被译为英语后,可以表达“某种思考或思考过程”的意思。除非我们耗费大量时间来学习这些极微妙的概念,否则,我们并没有恰当的术语来表达这些细微且重要的差别。

 

如果我们首先能用“遍处”来作禅修所缘,那么理解禅那中“念头”的本质也许就会变得十分容易。刚着手时,我们注视着那个实物。然后,我们闭上双眼,心中保留着它的视觉印象,并在最终完全专注于这个印象。当你睁眼看着实物时,心中的印象会与眼前的实物同样清晰。这个印象就是你的取相(learning sign)。你停止注视那个实物,但仅仅专注于取相。你用“寻”再三地修持这个取相,并用“伺”使它在心中持续存在。然后,这个取相就会变成某种更精妙的东西,犹如残留的影像(after-image)。这时,它就被称为“似相”(counterpart sign)

 

当你这样修习时,禅支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强,每个禅支都能阻止其相应的障碍。比如,“寻”可以对治懒散和昏沉,并在最终暂时地彻底消除它们。当障碍受到阻止,染污减少时,你的心灵就进入了近行定。这个过程发生在似相代替取相之时。

 

在禅修经论《清净道论》中,有对取相和似相之间差别的解释:

 

在取相中,遍处的任何缺点都是很明显的,但似相却仿佛忽然脱离了取相。它比取相要完满千万倍。似相就如从容器中取出的镜面,如同被细心洗好的珍珠母盘。它又如破云而出的月轮,如同在雷雨中飞行的白鹤……但似相无形无色,否则眼睛就完全能觉察到它,心智也能够理解它。它仅仅由知觉而生,只是这种知觉的呈现方式而已。然而通过似相,人们可以获得禅定。

 

似相是近行定和禅那的禅修对象。近行定和初禅的差别不在于其禅修对象,而在于相应禅支的强弱。在近行定中,禅支仍然很弱,还没有完全成熟。在禅那中,禅支变得十分强大,能以其全部力量促使心灵融入禅修对象之中,就如将木钉钉入木头中,或如将石块沉入水中。在此过程中,“寻”是促使心灵进入似相的主导力量。

 

在慈心禅和其他章节中,我们谈到了禅那中的慈念。禅那中的“寻”和众善之根紧密相连,表现为厌离心、慈爱心和不害心(harmlessness)等诸多善念。这些念头的本质是什么呢?你必须体验这些念头,才能真正理解它们。言辞只能近似地描述其意思。你可以用慈心的概念思维来引导身体的感受。然后,将专注力转向这些感受,来认识慈心不可思量的清净觉受在心中呈现出的微弱“颜色”或“味道”。你可以用这种办法,并带着这种“寻”进入禅那之中。

 

当你将出息作为禅修的专注对象时,应该运用“觉念”来帮助你专注于出入息。你觉察出身体的感受后,就应该消除“觉念”,并完全专注于这种感受。这就是你的取相。有时会有亮光出现,这就表明出现了似相。身体感受到的微弱出入息也会被你带入禅那之中。

 

七觉支

 

初禅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从此开始,你通过相续的七个阶段,逐步通向最终的解脱。每个阶段都前后相续。在每个人身上,它都会按相同的顺序出现。没有人能跳过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上一阶段的自然结果。这个阶段以证入须陀洹果(sotapanna,即入流果)而告终。入流果是正觉的最初果位。在每个阶段,你都会成就某种相应的觉支。

 

第一觉支:念

 

需要正念才能进入禅那,你的正念应该包括哪些事物呢?你禅修的参照系是什么呢?你应该专注于哪些禅修对象呢?其实,并非专注于任何东西都能帮助你证入禅那。禅修过程中,你必须专注于某些特定对象。这些对象必须能促使你冷静地觉察世界,并揭示苦、空、无常的真相

 

专注的正确对象,即四念处,《念处经》(Satipatthana Sutta)中对此做出了介绍。专注于每个对象时,你必须保持“精进、警醒、正念,并舍弃对世间法的贪婪及相应的痛苦”。这意味着你在禅修时需要精进、热忱和努力。当你做事时,以正念观照你当下的行为,并放下每日的烦恼。四念处是禅定的基础,也是其指导原则。

 

(1)身念处 专注于身体自身,以及身体的状况和举止。你观察到呼吸是发生在身体内部的事件。

 

(2)受念处 专注于肉体的知觉。你观照这些知觉,并坚持不懈地探索其更深的本质,以及它们不断变化的方式。除了心灵所赋予它们的特性,其实它们空无自性。触觉是种感觉。当你仅仅专注于声音振动所产生的纯粹知觉,而忽略随之而生的其他心灵反应时,你会发现,听觉也是感觉。其他所有的感官也都如此。

 

(3)心念处 专注于觉照念头和情绪的出现,而不卷入其中。这包括散乱的念头、内在的对话、清净的观念和心灵的意象。你察觉到它们就如泡沫般来去生灭,毫无任何特别的含义。因此,你不必在意它们。

 

(4)法念处 专注于觉察你全部体验的内在本质,即苦空、无常。你在当下就应该直接观照曾经体验到(或能够体验到)的万物的变化本质。你会发现,它们都不能使你真正地幸福,而你执的那个“我”其实也不是你的本来面目。

 

你能够而且必须思量这些东西,它们对修行有益。但必须记住,所有这些念头,都只是为了引导你如实地洞见诸法实相,体验那不可言说的真理。

 

念无常始终是四念处的基础。观察无常能使你观察苦和无我,而观察诸法万相中的“三法印”能使你获得解脱。

 

第二觉支:择法

 

念支会生起择法支。

 

当我们觉察到诸法万相的无常、苦、空时,心灵不可避免地会转向其他东西。当这种转变发生时,你就会更严密地审视那种新东西,默然观照它的无常之性,并暗中寻思:这是永恒的,还是无常的?当你思考这个问题,并更留心关注这个新东西时,你就会也将它视为苦、空、无常之物。

 

有永恒的事物吗?答案是否定的。但这需要你亲身体验并详加考察。

 

然后,你必须怀着另一个问题来检视你的身心:在这个充满知觉、念头、感受和意识的身心之内,我能在哪里找到永恒的东西呢?答案是:无处可寻。但这个答案并不能使你改变自我。你必须竭尽全力,真诚地修持择法支。

 

禅定会将事物置于正念的觉照之下。随后,正念会密切地关注它。然后,择法支觉察到,事物在不停地变化之中,并由此呈现出苦和无我的特点。

 

第三觉支:精进

 

择法支生起精进支。

 

择法支促使你勇猛精进,寻找永恒之物,并舍弃所有的无常之物。更深的念支和择法支会激励你更加精进,以便更深刻、更精微地洞见苦、空、无常。因为精进心不断被唤醒,你在正念中永远不会疲倦,只会深入探究身体苦、空、无常的本质。同样,当你探究受、想、行、识时,也会发现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本质。因为你生死心切,所以能勇猛用功,而绝不会怠于觉察出入息的任何微小变化,即使这种变化微若游丝。这些努力都有益于你的觉悟。

 

这就是正觉中精进支的作用。你自然会在禅那中不断精进,同时,你也会在日常生活中精进。

 

第四觉支:喜

 

精进支会生起喜支。

 

假定你正跋涉于沙漠之中,又饿又渴,疲倦不堪。你不知走向何处,心中充满了怀疑和焦虑。你也需要水、食物、荫凉和种种援助。这时有人出现了。他的头发和衣服都湿漉漉的。他来自何方呢?他从哪儿取得你极度匮乏的珍贵水源呢?

 

你问他,他指指前方,说:“继续向前走,你会看到一片森林。林中的空地上就有个天然湖。”

 

你沿着他指的方向继续前进。随后,你听见远方的鸟鸣声、动物的叫声以及人们的说话声。走近些,你就会听见人们跳进水中的声音、游泳时激起的浪花声和嬉笑声。走得更近时,你就能看见各种动物和男女老少。他们在洗澡、游泳,吃着莲子、莲藕,喝着湖水,或者在岸上休息。见此情景,你更加心花怒放,并立刻跳入湖中。你在水中游动、嬉戏,尽情地饮水,并吃着美味的嫩藕和莲子。嬉戏了数小时之后,你爬上岸,伸展开四肢,仰面躺下,说:“多么幸福啊!我太高兴了!”

 

在此场景中,当你看见清凉的湖水时,焦虑的心中所产生的喜悦,就如同禅修中产生的喜悦。当你靠近湖边,听见湖中传来的声音时,你的喜悦逐渐增加:当你跳进湖中,痛饮湖水时,喜悦之情则难于言表;当你吃着莲子和嫩藕时,你会感受到极深的宁静;而当你上岸,在湖边休息时,你会感到轻松喜悦,惬意之极,甚或会沉入梦乡。

 

同样,在禅那中,喜悦慢慢升起,并逐渐增加,直到它变成宁静和幸福为止。通常,你可以用“喜乐”和“幸福”这两个词来表示兴奋的状态。当你兴奋时,你通常会欢呼雀跃,露出笑容或放声大笑。你可能会拥抱他人,言语滔滔不绝,或者纵情歌唱,亲吻你所爱的人。你也可能会跳舞,甚或因为过度激动而大喊大叫。当你通过所有这些动作来表达兴奋之情时,你或许会说“我真幸福”,但这不是禅那中的幸福。禅那中的幸福是安详、平静而柔和的。它并不是兴奋,却恰恰与之相反。精神的愉悦使你感到放松、祥和、平静而专注。

 

有时,在禅修中,当你充满这种深深的喜悦时,双眼甚至会噙满泪水。但是,如果你具备正念,你就能完全觉察到这种喜乐而不会落泪,也不会呓语或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这种喜悦。

 

成就了正觉的喜支之后,你立刻就能油然生起对所有众生的深切慈悲,心中自然会涌起这样的愿望:愿有情众生的生活都能够和谐安乐。当你修习对所有众生的慈念和悲心时,就会感激自己拥有的一切。你会欣赏他人所爱的一切,并深切感激自己得到的一切。

 

这就是喜乐之力。禅那中的喜悦也会使你在日常生活中满怀喜悦,容光焕发。

 

第五觉支:轻安

 

喜支会生起轻安支。

 

修行产生的祥和的清凉之乐,能够使你的身心安详、自在而平静。当心灵安详平静时,你就会感到寂静轻安,安乐知足。愤怒之火被平息了,贪欲之火逐渐微弱,无明也被驱散了。悲伤、痛苦、难过、哀恸和绝望也全部消失了。你不再受到嫉妒、恐惧、紧张、焦虑和不安的煎熬。相反,你会感到安详自在。尽管你尚未获得最终的觉悟,但此时你已经获得了暂时的平静和喜乐。

 

禅那深沉而宁静地持续存在,并开始渗入你的生命。你修持并安住于正念之中,越来越感到轻安。

 

第六觉支:定

 

轻安支会生起定支。

 

佛陀曾说,“喜乐生定,那些心中充满慈念的人会极迅速地证入禅定”。在初禅中,你的慈心、悲心、布施心、舍心、喜心都十分强烈。它们轻而易举地成为了你专注的焦点。

 

成就这种心一境性的是什么呢?它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打个比方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它。想象远方有连绵的群山,传统上假定它有37座峰顶和山脊,以对应于成就正觉所需要的三十七觉支,比如八正道、四念处。这些山峰交汇成七个主峰,象征着七觉支。峰顶笼罩在云雾之中,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极微小的水珠轻轻降落下来,几乎从不间断。偶尔也会下起倾盆大雨。水珠不断聚集,每滴水珠都象征着某个觉支主宰着你心灵的极微小瞬间。我们都体验过稍纵即逝的正念和禅定,当然,只有我们当下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时候,才会体验到这样的瞬间。如果是散乱心时的状态,所有那些觉支都只会断续续地出现。

 

这些象征着心灵瞬间的极微小的雨滴渗入泥土之中,并得到净化。有害成分被过滤掉了,健康的矿物质则融入水中。雨滴汇集起来,在地表形成了汩汩泉水。而后,泉水形成了小溪,小溪汇成了小河,小河汇集成了大河。这个过程持续下去,水流从山上奔流直下,歌唱着冲过岩石,泻入瀑布,溅起了朵朵浪花……每滴水中都聚集着成就正觉的潜在觉支。最终,它们形成汹涌的江河,就如密西西比河、尼罗河或恒河。

 

后来,这条汹涌的河流被制服了。有个聪明人,筑了个拦河大坝,河水流过峡谷,便形成了壮观的大湖泊,就如苏必利尔湖或里海。湖中汇聚了滴落在山上的全部水滴的能量,这些能量作为势能存贮在水的重量之中。无数的水流冲击着水坝,试图释放其能量。这就象征着你的心仍然有些散乱,但不至于十分散乱。那些觉支被汇集起来,获得了巨大的潜在能量,但这些能量仍然没有使你充分地禅定,产生想要的结果。有个人更加聪明,他在堤坝上凿了些孔,相对于汪洋大水来说,孔凿得很小。湖水携着巨大的能量,争先恐后地从孔中喷涌而出,将势能转化成了动能。这时就象征着心灵不再散乱,众多觉支汇集起来,释放出其能量。这种能量就是禅定的能量。

 

有些涡轮机安装在汹涌的河流中,带动了巨型发电机。后者将动能转化成电能,能量足够可以为加拿大和整个欧洲提供照明。这种汇聚起来的能量,通过电线点亮了无数城市的灯泡。恰恰是正念的闪亮光芒揭示了心灵清净光明的本性。凭借着这种潜藏的巨大能量,正念的光芒穿透了生命中的重重尘垢,使我们获得了解脱。在有些微细的瞬间,众多觉支共同并持续地存在着,禅定将这样的瞬间汇聚起来。

 

在这个阶段中,借助于禅定之力,你继续全然专注于自身体验的变化。因为受到了正定的护持,你对无常的觉悟比以前要敏锐和清晰得多。此前,在你还未获得正定时,你对诸法万相的无常本性的了解是肤浅的,而现在则变得极为深刻而强大。你的心灵能比以前更透彻地观察无常。

 

现在,你不仅能洞见无常,而且也能觉察到所有无常之物都是痛苦的。你的心灵不再执于任何愉快的体验,因为心灵甚至还来不及捕捉到这种体验,它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甚至你的正念也在变化,或者你已经开始对它感到厌倦。持续观照这种厌倦,你会觉察到,这种厌倦也在变化。禅修的对象被撇在一旁。心灵除了专注于自身的禅定之外,不再专注于任何独立事物。此时的一境性指的是心灵专注于自身的一境性。

 

这种禅定之力使你的所行所思能够继续深入。不坐禅时,你可以将这种禅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便留心摄念,更深地探究诸法万相。你能更容易地观察当下每件事情的苦、空、无常的本性。

 

禅定者能洞见诸法实相。你也会更深地厌弃自己心中的染污和执,并在最终消除它们,然后你就获得了解脱。

 

第七觉支:舍

 

定支会生起舍支。

 

当你洞察到整个身心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苦、空、无常的时候,立刻就会发生某种非同寻常的事情。你会生起对缘起诸法的舍心,平等地看待任何事物,无论是善法还是不善法,是身业、口业还是意业。好坏与否都没有差别,它们只是存在,只是现实而已。你的了解不会受到影响。

 

然后,你会感到生死心切,加强修持正念,并更加精进用功。在此心灵状态下,你对于八正道有着更深的洞见。你会用正念、禅定和专注力来觉察无常,深入观察身心的苦、空本性。你会意识到:在极细微的程度上,所有那些美妙的念头和感受始终变化不休,而那些痛苦的念头和感受也是如此。

 


选择禅修所缘 ▎契入点 ▎定力增强 ▎近行定和出入息 ▎临近初禅《深度禅修》第九章 近行定

色界禅(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无色界禅(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深度禅修》第八章 禅那境界

无常 ▎观察无常为什么如此重要?▎以内观观察无常 ▎以禅那观察无常 ▎苦 ▎无我 ▎无我的体验《深度禅修》第七章 禅修的目的


障碍是怎样滋生的?▎禅定与正念将障碍拒之门外 ▎降服障碍的方法 ▎利用数息来…《深度禅修》第六章 为什么不能在当下深入禅定?

呼吸的内观 ▎四大元素 ▎养成每日禅修的习惯《深度禅修》第五章 观呼吸

慈念与慈行 ▎对不同类型的人修习慈心 ▎为什么慈心対禅修很重要▎慈心禅《深度禅修》第四章 自他圆满

持戒 ▎知足 ▎约束感官的欲望 ▎隐修 ▎摄念观想 ▎修习八正道 ▎正念 ▎五根 ▎智慧《深度禅修》第三章 修禅那的准备


如何修入禅定?▎禅那是什么?▎正定与邪定 ▎禅定和正念 ▎正知 ▎禅那的益处 ▎禅修中潜在的陷阱《深度禅修》第二章 禅定与禅那

你需要多大的信心?▎禅定为什么很重要?▎效法佛陀的榜样 ▎禅那路线图《深度禅修》第一章 禅定

《禅定述要》上篇(精要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当代南传佛教内观禅修四大体系之对比性研究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禅定述要》上篇(精要集)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隐士:透视孤独》精选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不说,就Z来BJ了》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上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下


1人情之饮 ▎2茶道诸流 ▎3道禅相嬗 ▎4茶室清幽《茶之书》(上)


5品鉴艺术 ▎6侍弄芳华 ▎7不朽茶人《茶之书》(下)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道教史话》全集


《周氏冥通記》白话版(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