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 ▎知足 ▎约束感官的欲望 ▎隐修 ▎摄念观想 ▎修习八正道 ▎正念 ▎五根 ▎智慧《深度禅修》第三章 修禅那的准备
敦煌 莫高窟 十世纪《多闻毗沙门天王供养图》
持戒 ▎知足 ▎约束感官的欲望 ▎隐修 ▎摄念观想 ▎修习八正道 ▎正念 ▎五根 ▎智慧《深度禅修》第三章 修禅那的准备
作者:(斯里兰卡)德宝法师(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
译者:聂传炎 张安毅
第三章 修禅那的准备
巴利文文献中谈到了禅修的某些预备工作。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根本不能被视为预备工作。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未来很长时间内需要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
当前,我们的定力有限,因为我们心中杂念纷飞、心神涣散。这些妄念司空见惯,而且持续不断地出现,我们因而误以为这就是常态,这就是心灵的本来面目,是“人之为人的境遇”,而我们对此完全无能为力。然而,尽管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灵状态,它们却可以改变。很多非凡的心灵都做到了这点,遵循他们所倡导的诸多原则和步骤,我们也同样能够做到。
如果心灵缺乏祥和,我们就无法修入禅那;而缺乏平静而安定的生活,我们就无法拥有祥和之心。我们必须举止得体,并在某种程度上超然于周围的种种诱惑以及营营扰扰的诸般俗务之上,才能为禅修铺平道路。本章将探讨安心之道,因为这种安心乃是禅修的基础。
持戒
首要的预备工作是持戒。对佛教徒的修行而言,这是最稳固而持久的基石。然而,佛教徒的持戒并不意味着盲目地信从戒条。对佛教徒来说,并没有诸多“你不可做”的禁戒。不过,即便你具有智慧和决心,也必须遵循某些戒律。这是因为,尽管在禅修的准备阶段,排除障碍的决心必不可少,但单纯的决心并不能使你获得禅定。
为了挨除妨碍入定的各种不良习气,你必须修习四正勤:
1 在正念中毫不懈怠地精进时,对当前还未显现的不良习气,都应设法阻止其成形(防止未生的恶法);
2 要同样努力地克服已经染上的不良习气(断除已生的恶法);
3 培养目前还不曾具备的有益善习(修习未生的善法);
4 以同样坚定的决心,巩固并不断完善新的善习(维持已生的善法)。
这样,你就逐渐具备了行持正念、正语、正业的动力。当你紧摄意根,并精进用功,积聚这种动力之时,心灵自然就会趋于祥和。你的自身就会寻求合宜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禅修,以便深入禅那。然后,你就会寻求适当的修持理论、法门和环境。
开始修持禅那之时,你应该避开任何无益于禅修之事。坐禅之时,你应该消除那些可能会使你远离禅修的障碍; 从蒲团上起身之后,你可以通过消除那些使障碍得以产生的身、语、意业,来修持同样的善巧方便。
对居士来说,最简单的根本戒律就是五戒(five precepts )。居士必须践行每条戒律的两面(即止持戒与作持戒)。
止持戒是禁止做某些事情,即:杀、盗(不予而取)、淫(为寻求感官享受而与人苟合)、妄、酒。作持戒则是修持七种善行,即:慈、悲、布施、真诚、随喜(即见人善行或其成就,心生欣悦)、摄念、舍心。
你必须精神焕发地开始修行,坚持不懈,始终都不放弃。如果你缺乏安乐之心,对生活不能随顺知足,处世无怨,那你就会无法修入禅那。如果你急于求成,企图尽快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接受现状,安住于当下,你同样无法平稳地深入禅那之中。这种急于求成就是活在将来的妄念之中,而禅那则产生于当下的生活。你必须对当下的状况,对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都感到满意而知足,否则就会始终充满渴望。同时,无论生活的遭遇如何,你都必须毫无怨尤。
通过亲身经历,禅修者会发现:当持戒禅修之时,贪、嗔、痴念就会慢慢减少。随着禅修不断深入,你会意识到持戒的益处。但你不必因此骄傲自满、自吹自擂或者轻视他人。当你怀着谦顺平等的念头之时,你就会认识到:相对于充满杂秽、褊狭、多变和混乱的染污心来说,具备正念、慈柔、随喜与安乐的清净心,的确能使你更易于在修习禅定时取得进步。
知足
知足意味着对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外的其他东西,都不会贪求无度。知足者的生活非常从容自在,禅修也会变得十分容易。事实上,佛教的修持禅那,只适合于知足常乐者,而不适合于那些贪求无厌者。
在正知中修持正念,会使心灵完全专注于你的所作所为。无论是进退周旋、左顾右盼,还是起坐行卧、穿衣吃饭,身心在从事任何活动或产生任何念头之时,都应修持正念和正知。这样,你心中就无暇觊觎任何物质或社会地位,不再贪求某些东西。除了此刻拥有的之外,你别无所求——这就是知足。
知足者也会满足于身、口、意的善业。你会对朋友、亲人和家人感到满意,对食物也心满意足,吃得很有节制。同样,你也不会挑剔你的衣服,购买着装时也会十分节制……总之,你做任何事时都会节制,毫无贪、嗔、痴之心。知足常乐者始终都觉得富足无求,而贪求无厌者则始终感到匮乏和不足。
一天,佛陀的继母摩诃波周波提(即大爱道比丘尼)请求佛陀给予她极简洁的佛法开示。佛陀的开示之一,就是常怀知足心。
“知足是最珍贵的财富。如果到处都有水,水井还有什么用呢?同样,贪求的根源被斩断之时,人们还会孜孜不倦地寻求什么呢?”
约束感官的欲望
如果要圆满地修行禅那,遵循戒律至为重要,其中包括约束感官欲望。
你应该约束感官欲望,避免不如法的食物、言语和行为举止。然而,约束感官欲望并不意味着对眼前的事物闭眼不见,或者对听到的声音充耳不闻,或者在闻到任何气味时捏住鼻子。你仍然可以品尝食物,或者触摸各种东西。
如果通过摒绝六尘,阻止对各种感官事物的觉察,就能使心灵变得清净无染的话,那么,聋瞽之人早就具备清净无染的心灵了!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生来都是相同的。
就此而言,约束欲望意味着,当感官事物呈现在面前之时,你应该通过某种方法来集中注意力。精进的禅修者在遇见他人时,不会戴着有色眼镜,去关注他或她的性别特征,或其肤色、身高、眼耳鼻发之类的细微特点。也不会花费心思,念念不忘于他或她的动作、声音、说话的方式、表情和步态之类。
美好的事物随处可见:美丽的景致、甜美的声音、芬芳的气味、可口的味道、美妙的触觉以及令人叹服的念头。这都是我们所贪求的东西。我们的六根就如饥肠辘辘的野兽,总在四处寻找食物,以求大肆饕餐。
那么,你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摄念留心自己的身体,仅仅留意感官接触的产生。只有当你遇到外物,并心怀愚痴,对此念念不忘之时,这些外物的存在才能激起你心中的贪欲。
贪欲是心灵中最强大的魔障。我们毫无智慧地思虑这些外物,才孕育出了贪欲。苦的主要原因就是贪,消除了贪欲之后,许多苦就会随之断除。而消除了无明之后,更多的苦也会被断除。贪欲和无明是同等强大的染污,两者都会招致痛苦。
在著名的《火喻经》(Fire Semum)中,佛陀将贪欲比如火焰。我们的六根炽然,受到贪欲之火的炙烧。入手禅修之时,修行者往往都从克服觊觎之心和失望入手。觊觎 贪婪或欲望有所不同,如果别人拥有某些外物,我们认为自己也应该拥有,这就是觊觎。
通过克制这种怀着嫉妒的贪欲,以及世界所赐予我们的东西的失望,我们开始走上修行之路。此处,“世界”指的是我们的内在世界。我们意识到,心灵试图执著于某些事物,或者紧紧攥住某些事物。于是,我们反观内照,阻止这些念头,直到它逐渐消失为止。
隐修
修习禅那时,我强烈建议修行者寻找合适的地方。不过,既然我们无法找到毫无喧嚣之处,我们就应该寻找尽量安静且人迹罕至的处所,以便远离人群,独自隐修。
对禅修而言,在你腾出时间来切实修行的期间,你应该撇下所有的工作、人事、会议、楼房改造维修以及办公室工作和家族企业之类的事情,这样做意义非凡。换句话说,你应该放下全部的日常操劳和忧虑,让身体远离俗务琐事,这正是远离尘嚣隐修的价值所在。
你也需要心灵的退隐。在隐修期间,心灵不要有任何重负。当你动身前往隐修之地时,不要想着任何工作、公务、心智计谋、商业计划,内心也要放下任何争斗或挣扎。你应该暂时和它们挥手告别,友好而坚定地对它们说:“现在别来烦我,以后我会关注你。我知道,当我返回时,你还会待在那里。”
另一种远离俗尘的隐修被称为“放下执著”(liberation from attachment)。这种隐修更非易事。来到幽静之地时,你也必须与贪婪和执著的习气决裂,只有这样,你才可能修入禅那。这种内在的隐修极难修习成功,但对修入禅那却必不可少,且大有裨益。当你不再耗费心神,去思考那些看似极重要的事情之时,这些事情就会逐渐从心头消失无踪。而反过来,如果某些事情经常萦绕在你心中,令你朝思暮想,它们就会沉入你的心底,并屡屡浮上心头。
为了让心灵稍得安闲,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忘记很多事情。这就如同给电池重新充电之前,需要先用光电池里所有的电量。当电子设备的电池用光后再重新充电之时,电池的使用时间会更长。同样,你应该让心灵休憩片刻,暂时不要思考所有的责任和义务,让心灵毫无挂虑,完全得享安闲。这样,修习禅那之时,心灵就会变得清新、清净、纯洁而又坚强有力。然后,你就能怀着这样的心灵,更好地修习内观,并更娴熟地应对生活。
你不必跑到深山岩穴里去隐修。只要团体中的所有人志同道合,同意创造利于禅修的外在环境,你就可以在团体中修行。我们在参加静修活动时就是这样。但退一步说,即便是静修也并非必不可少。
或许,你可以安排独处的时间和地点,安静而不受干扰地独自待上一小时或更长时间。应该选择类似于个人隐修岩穴和禅修中心之类的场所,诸如密室或卧室的角落。这个地方不必很别致,也不必装饰华美,只要能够远离尘嚣即可。它仅供禅修之用,你可以在这里放下全部重担和挂虑,专心致志地修行。
尽管带佛像和蜡烛的小型供佛台十分常见,但它们并非必不可少。最好备有小引磬,以便在开始和结束坐禅时使用。引磬可以很精美,也可以极简单。总之,用到的任何东西,都要能确实提醒你:你正在致力于修行。
你应该做好准备,连续打坐一小时以上。即使疼痛,也不要挪动身体。
真正用功修行的人应该每天都坚持禅修,并要修持数次。开车的时候无法修入禅那(也千万不要尝试)。同样,在办公室工作或参加会议、宴会之时,你也不能修入禅那。你需要拥有安静的时间和地点,并能相当舒适地打坐。只有持久而频繁地禅修,你才能生起禅定的轻安自在。
摄念观想
成就清净心之前,心灵中会潜藏着各种不良习染,因而会生起贪、嗔、痴念。当你耳闻目睹、闻香品味或触摸有形之物时,心灵深处都会产生情绪性反应。甚至,当你想起记忆中的某个事物的形象时,通常也会生起贪、嗔、痴念。
就其本性而言,这些感官事物既不美丽也不丑陋,只是中性的可感之物而已。然而,当你认为某事物令人愉悦时,你也就会对之生起渴望;当你认为某物丑陋不堪时,你也会对之生起嫌恶。如果心灵受到了某物的蛊惑,愚痴就会主宰你的心灵。
假如你戴着有色眼镜,你就会透过镜片的颜色来观察事物。如果镜片是蓝色的,你看到的物体就呈现出蓝色。而事实上,你应该不戴任何眼镜,真实地观察诸般事相。你只需要谨记于心,你看到的仅仅是转瞬即逝的东西,或者是某个人的动作,听到的也仅仅是声音,闻到的仅仅是气味,如此而已。当你对感官事物怀着这种清醒的了解之时,你就处在禅修之中。你也应该心念分明,对耳闻目睹的任何事物,都不要起心动念,你仅仅只是看到、听到而已(译注:即古人所谓“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之意)。同样,你对闻到的气味、尝到的味道,也必须明白,你只是闻到、尝到而已,此外无他。你之所触或所想亦复如是。
这也就是说,六根在感知六尘(眼之见色、耳之闻声、鼻之嗅香、舌之尝味、身之觉触,意之识法)之时,我们都应该摄念观想。摄念观想意味着毫无贪、嗔、痴念地观 照事物,并在面对外物之时,毫无我见或我执。它也意味着:对于发生的任何事,都不要怀着诸如“我要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或者“我喜欢这个,憎恨那个”之类的念头。
当你目睹某物之时,你应摄念观想:依赖于特定的感官(眼)和特定的外物(色),眼识才得以产生。比如,当你抬起眼睛看见物体之时,此时便有触受(contact)。此时,刹那之间,你就会产生完全超言绝相的灵觉(recognition) 和特定的了解。依赖于三者(即根、识、受)的因缘聚合,便产生了情绪、感知、判断和思考。
然后便会产生观念、分类、感受、看法、贪爱和错综复杂的想法,还会产生深入探究或更煞费苦心的思索。所有这些都会自然而然地相续发生,不过,大多数时候,你对此都毫无察知。然而,所有这些根尘识见都迁流无常, 不够完满,并且空无自性。正因为它们是无常的,所以往往在一息之念或眨眼之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摄念观想就是指观察这些纷繁万相。当禅定变得清净、敏锐、明澈、沉稳之时,你就能观察所有这些幻象,见到宇宙万物的真如实相。
这样,心灵就能含纳万相,更深地洞见宇宙人生的实相。
修习八正道
不守戒律的禅修者往往会发现,修入禅定非常困难。戒律又称为尸罗(shila),用来约束身心,对禅修必不可少。所有修入禅那的修行者都会持守戒律。约束言行举止的戒律总共有两套,它们分别用来约束僧团和居士。对居士来说,持守僧人的戒律比较困难,因此,佛陀为居士们开示了较为宽松的修行法门,其要点就是八正道。
为了获得解脱,八正道是修行的主要方法。只有遵循着这八种教法,才能成功地修入禅定。这八种教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戒学、定学和慧学。禅那属于定学。你必须在生命中同时践行八正道这八种教法,以便营造禅修所需要的安乐平静的氛围。
正见。我们必须整体了解佛教大义之后,才能寻求禅那的境界,并着手修行。如果缺乏正见,禅修就可能会助长我执我见,而不是去消除这些执见。同时,必须明白:禅修必须以获得解脱为全部目的,并需要正念的护持。
正思维。如果你对当下应做之事及其原因缺乏坚定明确的意念,你就会了无所获,或者走上歧路。有三种正思维被视为是必不可少的:放下、远离恶意与伤害。
正语。你需要养成有益于修行的言语习惯。言辞很重要,言为心声,能美化或丑化你的心灵。妄语或者浪费时间谈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对你没有丝毫的益处。此外,言语还能够强化心灵的习惯。比如,说粗话或恶语相向,实际上会使愤怒和厌恶逐日加剧,最终增加了修行的障碍。
正业。我们所做的事情,最终必然会受到报应。我们施诸于外界的行为,为我们自身营造了外在的生活氛围。抢劫银行显然无益于心灵深处的沉稳和宁静,而这种沉稳与宁静却是修持禅那所必备的。甚至偷吃邻居家的苹果也会搅乱你的心灵。涓滴之恶不断累积起来,也足以使心灵紧张不安,阻止你实现禅修的目的。
正命。靠偷窃或贩卖毒品谋生,显然不能促使心灵获得宁静安乐,但这属于明目张胆的行为。微细而可疑的行为同样也能扰乱心灵。你的工作是否对某人或某事造成了伤害,即便这种伤害只是间接的?你要么会对自己的行为心怀愧疚和不安,要么就会扼杀自己的良知,对此无动于衷。但两者都会阻碍你修入禅那。因此,关注和考虑你赖以谋生的方式,对于禅修至关重要。
正精进。修入禅那并非易事。我们必须精进不懈,以创造有助于入定的因缘。你必须真心切愿,怀着修持禅那的心志,否则就无法修入禅那。然后,你必须切实努力,付诸实行。而获得禅那之后,则必须摄念护守,使禅那前后相续。
正念。如果缺乏禅定,正念就不可能变得强大;如果缺乏正念,正定就不能变得很强大。为了修入禅那,应该降服各种障碍。正念觉察到了障碍在每个瞬间的本性,借助于它的帮助,我们才能克服障碍。
正定。正定促使心灵迈向禅那之境。为了在解脱之道上不断进步,证入禅那并非必不可少,但那样做会对你大有益处。
任何有意于禅修并想证入禅那的修行者,都应毫不例外地践行这些教法。
但不要等到戒行变得完美无瑕之时,才开始着手修习禅那。禅修之时,如果戒行尚不完满,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要获得禅定非常困难,总有这种或那种障碍会成为修行的拦路虎。这样,你就必须摄念精进,以便认识并克服这些障碍。你再三尝试,历经种种错误和失败,然后便会在某天修入禅那。不过,这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你在每次跌倒之后,毫无怨尤地重新开始。
正念
我们都已经知道,正念是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工具。它奠定了禅那的基石,禅那也因之而生。你必须摄念精进,如实了解那些恶业或法和善业或法。你也必须摄念精进,克服这些恶习或法,并尽你所能,成就身、口、意的全部善业。此外,当你修持禅那之时,你也必须摄念精进,对当下的举止历历分明,做好修人禅那的准备。
所有人都会偶尔被人触怒或冒犯。如果缺乏正念,愤怒和憎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如果具备正念,我们就能觉照心灵对某些言语和行为的反应,比如坐禅之时,你就可以觉照到爱憎之念的起灭迁流。正念就如同安全网,保护你免受不善业(unwholesome action )的影响。它也使人从容安闲,让人有所取舍,而睿智的取舍则会带来自由。你不必随着情欲迁流,受习气的奴役和束缚,沉浮其中。相反,你能够心怀慈悲和智慧,待人处世。
当你忙碌不停之时,留心观照,你就会意识到,某些贪、嗔、痴念在烦扰着你的心灵,你甚至无法稍稍收摄心神,更不用说修入禅定。这样,你就会从自身经历中明白:“是的,我需要丢弃所有这些不好的念头。”此时,你就会有意识地开始熏修善法善念。
既然贪爱与无明如影随形,共同缠缚着身心,给我们带来诸般烦恼,因此,只有同时消除两者,才能够断除烦恼。佛陀指明了通过修习禅定来止息诸苦的办法,并让你证入安乐之境。
如果你能怀着正念,面对羞辱或愤怒的言辞,你就能具备广阔的心量,深入关注全部的事由。也许,伤害你的人只是没有仔细留意自己所说的话而已;也许,他或她并不想伤害你;也许,他或她只是出于无意或漫不经心;也许,当他或她说这些话时,你的情绪不佳;又或许,你并没有听清他或她的话,或误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仔细而认真地思考说话者的本意也很重要。如果你性情急躁,愤怒地予以回应,你就无法理解这些话的弦外之音。也许,那个人只是在进献逆耳忠言,而事实上,你应该聆听他的话语。而且,聆听之时心中应毫无怒气。愤怒会使人急于张口,却不肯竖耳聆听。
增强正念有助于你与他人相处融洽,充满友爱。坐禅之时,你应该观照爱憎之念的生灭,并教诫自己,当念头生起之时,心灵应该放松、自在。你也应该学会将爱憎之念视作稍纵即逝的浮云朝露,听凭它们来去迁流,不阻不随。禅修能帮助你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并使你脱离愤怒。越是深入禅修之中,你就能学到越多的善巧方便。事实上,正念的最终益处,就是洞悟万相的无常本性,其余的诸般事宜都是通向这个目标的垫脚石。
正念始终存在于如法的禅定之中,而所有善业其实都具备正念。因此,在解脱之路上,自始至终,你都应该努力怀着正念去做任何事情,然后,这就会成为习惯,心灵也就会这样去应对万事万物。而当你获得禅那之时,正念也就会始终伴随着它。
五根
五根指的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事实上,五根缺一不可,否则你就无法修习正定。
当你试图获得禅定之时,障碍就会出现。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必须具备正念。无论你采取何种方法来克服障碍, 这些方法都必须受到正念的护持,才能够产生效果。修习慈心就是方法之一,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探讨。
我们也需要精进根,以便推动你去修行。修习正念和禅定之时,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精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缺乏精进,你就会变得懈怠懒散,无法取得重大进步。
我们知道,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对佛、法、僧没有信心,就会缺乏修行的积极性。就此而论,这意味着深信有人(佛陀)的确已经取得了你想取得的成就,同时,也相信存在着能帮助你取得这种成就的路线图(法),并有人(僧)能指导你,在解脱之路上护持着你。
慧根也不容小觑。你必须具足智慧,以便真正明白自己修行的原因。你修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真正相信哪些东西?而哪些又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来自书本而已?
你必须同时修持五根,才能在修行之路上一帆风顺。
智慧
人们有时会问我,我所说的“智慧”是什么意思。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当你心无旁鹫,完全专注于身体、感情、思维、意志和心识中经历的每件事情之时,心灵之眼所能真切看到的,就是诸法万相始终迁流不息,瞬息万变。有些经历令人高兴,有些则令人痛苦,还有些则既不愉快也不痛苦。但它们始终都在发生着变化,无一例外。
凡夫之心不能觉察到这些变化。因此,尽管它们变化不休,凡夫却对此昏昧无知,做着三件事,即:执著于愉快之事,拒斥不快之事,或者纠缠于非苦非乐之事。
其中,最后那件事尤为重要。非苦非乐之事十分复杂,我们每天的日常经历大部分都是非苦非乐之事。毫不奇怪,你会误认为这种非苦非乐的状态就是灵魂的体验,或者是常我或真我的体验。
这乃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成见,即执著于快乐、拒斥痛苦,并对非苦非乐之事迷惑。
这种执著、拒斥和迷惑也在不断变化。在禅修中,直觉(intuition)会使你明白,快乐、痛苦和非苦非乐这些感受的生灭迁流,并不令人满意,也不能令人感到欣悦。
明白这种令人失望的处境之后,心灵就会厌倦于各种 体验,包括那些快乐的体验。然后,心灵就不再执著于任 何快乐体验,也会放下任何痛苦或非苦非乐的体验,任运随缘地生活。
然后,你就会体悟到内在的安乐。同时,你的心灵也就会免于贪、嗔、痴等诸般念头。这种特殊的善巧方便和能力,或者说,这种使心灵脱离三毒、三垢、三火(即贪火、嗔火、痴火)的断惑之力,就是佛教徒所说的真智 (true wisdom)。
有时,六根都被称为“大海”(ocean)。每个大海都险象环生,到处都是水鬼、罗刹和贪嗔痴的巨浪。智慧就是能善巧方便地摄守六根的清醒觉见。佛陀这样描述智慧:
“此海险恶,有水鬼、罗刹及诸波涛,甚难涉越。譬诸有人,善慧多闻,身心无杂,乃涉此海, 至于彼岸,是人名为佛、世尊、无上士。”
如何修入禅定?▎禅那是什么?▎正定与邪定 ▎禅定和正念 ▎正知 ▎禅那的益处 ▎禅修中潜在的陷阱《深度禅修》第二章 禅定与禅那
你需要多大的信心?▎禅定为什么很重要?▎效法佛陀的榜样 ▎禅那路线图《深度禅修》第一章 禅定
佛学典故:十恶五逆(十恶不赦) 附:十恶不赦 不能赦免的到底是哪十种“恶”?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149 在诺格菲森林村落里 ▎150 ▎151 尊者阿迦曼最后的 ▎152 ▎153 奇妙的说法 ▎154 《尊者阿迦曼传》
142 、143 …他心通 ▎144 …考验 ▎145 、146 、147 … ▎148 一个怕老虎…《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136 … ▎137 . ▎138 食物的克制 ▎139 . ▎140 . ▎141 .《尊者阿迦曼传》
132 诺格菲的森林隐居处—头陀行比丘中心 ▎133 森林隐居处 ▎134 走路——一种精进 ▎135…《尊者阿迦曼传》
128与尊者阿迦曼相处的第一天 ▎129他在教导上的善巧 ▎130 他的忠告、警告和鼓励总是个别的 ▎131《尊者阿迦曼传》
124内在的菩提树 ▎125沙口那空城—他的相片 ▎126伟大的拳击者却是.▎127透过证知.《尊者阿迦曼传》
120前生的爱情 ▎121内在的法拉(比丘身份) ▎122他每日的例行作息——意志力 ▎123内在的坟墓《尊者阿迦曼传》
116心意控制是戒的本质 ▎117一个长者(大上座)的问题 ▎118不渴望即是无我 ▎119在乌东泰尼《尊者阿迦曼传》
112卫塞节在清迈说法 ▎113佛陀的诞生和其他人们的诞生 ▎114不要轻蔑别人的业行 ▎115从清迈到曼谷《尊者阿迦曼传》
107 他的内在能力和激励开示 ▎108一个活死人 ▎109一个严厉的斥责—狮子吼 ▎110.. ▎111..《尊者阿迦曼传》
102 阿罗汉弟子逝世的方式 ▎103 涅槃 ▎104 ... ▎105 ... ▎106 ...《尊者阿迦曼 传》
097 认识天堂和地狱 ▎098 在陆地上游泳而胸前出血 ▎099 山顶上的圣洞 ▎100 … ▎101 …《尊者阿迦曼传》
093 一个未完成宝塔的个案 ▎094 执着的罪恶 ▎095 叁只大象的禅境预言 ▎096 帮助饿鬼和地狱众生《尊者阿迦曼传》
089 唠叨不休的比丘 ▎090 他独特的调适性 ▎091 在家时的逸事 ▎092 帝释天来访—心即是法《尊者阿迦曼传》
086德国天使的拜访 ▏087 头陀行比丘的生命之血 ▏088 大象奇遇《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83毫不留情地打击我执 ▏084推翻魔鬼 ▏085他在清迈广泛的帮助《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80 懊悔不及 ▏081给予既深又广的帮助 ▏082明察秋毫的感化力《尊者阿迦曼传》
077 毗木底—超时空的解脱情况 ▏078 伪装的老虎 ▏079 戏剧性的离别《尊者阿迦曼传》
074 慈悲的挑剔 ▏075 内在对话和战略武器 ▏076 一个拳击比丘的个案《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70 基于世俗和绝对解脱的尊敬 ▎071 没有坟墓的尸体 ▎072 他的修习模式和在清迈的教导 ▎073 一个
南传佛教:067他的配偶(过去生的) ▎068婚姻可以塑造人间地狱或天堂 ▎069诸佛和阿罗汉弟子们的赞叹《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64他究竟的果证 ▎065 解脱法 ▎066 天使们表现他们的赞叹《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60在曼谷然后往清迈 ▏061在清迈说法 ▏062决定性的阶段 ▏063大念住和大智慧《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56 到乌伯拉加泰尼 ▏057 各种弟子们的禅境 ▏058 他的教诲强调思想 ▏059 在旷野中一只孤独的牛头象
南传佛教:052老虎交响曲 ▏053人生短暂 ▏054天使对人类的态度 ▏055看不见的众生们之天性《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48 责罚放逸者 ▏049他的禅思经验 ▏050禅思习惯形成的效果 ▏051不还者的中道《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45 一座骄傲的山 ▏046 疟疾肆虐的森林 ▏047 挖井事件《尊者阿迦曼传》
蛇王和天使来访|为看不见的访客说法|对人类和天使说法--聆听能力的比较《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40 说话有勇气和信心|041心意开发就是心意疾病的医疗《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38基于法义的厌离是一种解脱|039五力《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035 旷野的影响|036 恐惧对法义|037 舍弃和不执着《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29鬼神为王的地方 30回答发问者重于问题本身《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29鬼神为王的地方 30回答发问者重于问题本身《尊者阿迦曼传》
修证心得:第01节 禅定(1)《坐禅之问答录》第07章 禅定
修证心得:第01节 禅定(2)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第01节 禅定(3)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1节 禅定(4)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①
修证心得 《坐禅之问答录》第07章 禅定 第02节 修行法门②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③ (上)
修证心得: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③ (下)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④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第02节 修行法门 ⑤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第02节 修行法门 ⑥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