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33天使的尊敬方式 034扑灭天花《尊者阿迦曼传》

泰国玉佛寺


编者按: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一带。目前国内有一些实修团体在传授。其实修方法实用而有效,值得参考。尊者阿迦曼1870年1月20日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空建区邦堪蓬村,已于1949年涅槃。原著作者尊者阿迦摩诃布瓦是尊者阿迦曼晚年的近侍弟子之一,今年(一九九二)约已七十九岁。中译者曾银湖先生曾于译稿完成后拜访帕邦塔寺,请教译文中的疑难。尊者布瓦曾经指示说,现有的两个英文译本均不够理想,新的英译工作即将重新展开,因此这个中译本也只是暂时性的一个版本。


033天使的尊敬方式 034扑灭天花《尊者阿迦曼传》

 

033天使的尊敬方式--心对心的沟通

 

当他停留在东北的某些城镇期间,尊者阿迦曼知道,有时地居天使会聆听他在夜晚对弟子们所作的开示,不论地居或空居的天使对他都有深切的敬意。这些空居的天使们,当他们要下来聆听他后夜的说法时,绝不会越过比丘们的茅篷,而会从别的路径。他们到达的时候,会右绕尊者阿迦曼三圈,然后他们会礼貌地坐下来,姿势都一样。他们的领导人接着会告诉他,关于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希望聆听哪一方面的法。尊者阿迦曼会在心理上招呼他们,过了一会儿,他就进入默然,适合的主题会自动浮现,接着开始他的说法,多方面解说法义,令他们满足。他们感谢他的说法,并由一个天人发出"沙杜"(意即"善哉")的声音,重复三次,向他致谢。具有天耳者都可以听到,具有水瓶、锅、罐声的凡夫耳则听不见。最后,他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再右绕他而离去。

 

他们告别的方式是那样地优雅和动人,不是人类所能比得上的,也许是他们身体的性质柔软而微妙才造成这些差异。当已经退到远离寺院或僧舍的地方,他们就跃升天空,好像棉絮被风吹起一般。即使来听法的时候,也是在区外落地,然后恭敬地走向尊者阿迦曼。他们走路的方式微妙而令人乐见,不像有些人群,这些空居的天使们都会保持恭敬的沉默,从未制造噪音,当接近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表示敬意。或许这就是他们殊胜于人的地方吧!(有些人在听法的时候,忍不住要闲谈。)当聆听说法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完美地自律着,从不东张西望,他们从未以自己的虚荣或骄傲来阻挠开示者的心意。

 

尊者阿迦曼通常都会预先接到他们要来拜访的意愿通知,例如当他们希望中夜来时,他在当天傍晚就知道了。这种情况下,他会取消比丘们当晚的集会,离开经行禅思的小径后,他就开始了静坐禅思。到了接近约定的时间,他就会从安般那安止定转入优帕遮近分拉定境。如果他们还没到达,他会进入安般那隐息一下而后再度转出。有时候,他们已经等着了;另有些时候,他们来了,瞬间挤满了那个区域。有时,当他们选择在早上一点或二点,或甚至很少有的三点来时,他在经行和静坐禅思后会小睡一会儿,然后在约定的时间起来接待他们。

 

在东北,来听他说法的天使不如在北方那么多。但也有一些,当他正为比丘弟子们说法的时候,悄悄地听着。当尊者阿迦曼知道了,他会停止说法,解散集会。然后,他开始静坐禅思,与他们联系,并为他们说法。在他们离去以后,他会继续自己每天例行的作息,直到第二天。

 

与诸天往来,尤其是对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本身而言,时间的掌握很准确,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严守信用,永远准时,警诫任何不遵守约定时间者。这些看不见的众生的另一项个性就是他们恭敬并服从他们的领导者,永远听从并立即遵循他的命令。通常,地居和空居的天使们都是跟他们的领导者一起来。

 

尊者阿迦曼和这些众生间的对话是直接透过心意进行的,没有人类和动物社会中的语言障碍。这一种沟通的方法更为方便,不需要语言。心意相互接触和感觉,每一件事情都了然于心,同样地比使用字词文句更方便,事实上,更有效率。这种心对心的沟通是直接的并产生预期的结果,而不需浪费精力和时间来选择传达正确意思的字词。虽然尽其所能,在语文的媒介中还是常有漏洞和不足之处,不论是口头的或是书写的。所以,一个人常易误解另一个人所用的语言或词句,不论他们是如何地小心和仔细。坦白地说,不能希望语言可以跨越存在于两颗心意之间的所有沟隙,它不是完美的媒介,心里要记得这件事(尤其是语文的崇拜者)。

 

只要心意间不能藉助于直接和最精确的沟通方法,语言的媒介就不可或缺。当我们必须满意于语言之余,我们也不应忘了它不是完美的,心里的一切并不能全部变换成语文。语言就是这样子,不能超越它的功能和极限。对于尊者阿迦曼而言,心对心的沟通是他的成就之一,它属于他而他也能随意运用它。

 

034扑灭天花--他每日的慈心辐射

 

在这段时期,尊者阿迦曼的修习和开示都顺利地进行着,不论他走到或住在哪里,都充满宁静和喜乐。比丘和沙弥都被他的开示和修行模式所感动;在家善信一旦认识了他都很高兴。他们成群结队的来看他,听他说话;由于他感人的品格和说法,他们都获得了更大的收获。

 

有一个叫做巴丹的村落,在寮国湄公河畔的塔卡克区里,长老阿迦索和长老阿迦曼从前曾在那里住过一阵子。在尊者阿迦曼到达前不久,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已经感染了天花。当他到达那里,他们都充满了喜悦,群集在他们的屋外来欢迎他,请求他做为他们的皈依处。他叫他们集会并告诉他们,接受佛、法、僧做为他们的皈依之处,取代鬼神信仰。他也教导他们修习的方法,例如:在早上和晚上睡觉前诵念尊崇的章节并忆念三宝。这是除了团体每日二次的课诵之外,个人在家中要做的。他们随时而绝对地遵从他。他在自己的内在修习上也做了一些事情来帮助他们。

 

于是奇迹发生了。他到达之后,再没有死亡的报告了。这违反了每天有好几个人死亡的事实,即使就在他到达的前一天也是如此。那些痛苦中的人,被发现迅速地康复了,传染病也奇迹似地消失了。这个空前的和想不到的事件,在那个村子里,产生了难忘的印象和坚固的信心,即使到了现在仍然如此。那个村寺里的方丈比丘印象犹深,每当他提到两位阿迦尊者的时候或在说到有关他们的事情之前,他都会习惯地合掌向他们表示敬意。这是长老阿迦曼的慈心辐射遍布各方,感应出世间宁静和喜乐的结果。

 

尊者阿迦曼说他有三次满怀地辐射慈心的时段:下午静坐禅思的时候,睡觉前,醒来的时候。在白天和晚上,有些其它的机缘时,他也会稍作(比较特殊的)慈心辐射。这些是不能计算和固定的。在他满怀的慈心辐射时,首先要平衡他的心灵,才辐射它的力量,横亘所有层次的世界,上方的、下方的和水平的,没有间断。那时,他的心灵辐射是难以形容的光明,没有界限而无所遮蔽的,比千百个太阳更光亮,再没有比一颗完全纯净的心更光明的东西了。出自绝对纯净心意的辐射光线照亮了世间,并用它产生的宁静效果清凉了世间。从法本身发射出来的光亮中,没有有毒的或有害的东西了。一个心意辐射着慈悲和纯净的人,不论他走到或停留在哪里,都会受到天使和人们以喜悦和尊敬来欢迎他,即使动物也不会猜疑他,知道他不会伤害它们。出自这种心意的慈悲辐射是全体均沾,无所不包的,就像雨滴落在地面上一样。


南传佛教:31细察禅思境相 32身心的自由《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29鬼神为王的地方 30回答发问者重于问题本身《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25-28《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21-24《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17-20《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13-16《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9-12《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5-8《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1-4《尊者阿迦曼传》


南传佛教:1、缘起、前言《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当代南传佛教内观禅修四大体系之对比性研究


第一封信 简朴而安静的生活(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一封信 简朴而安静的生活(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二封信 深爱来自于深入的了解《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寻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寻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中)《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寻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个小人物真快乐(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个小人物真快乐(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五封信 活在当下的生活中(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五封信 活在当下的生活中(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1)《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2)《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3)《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4)《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七封信 爱是救世的良药(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七封信 爱是救世的良药(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