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典故:七七(中阴、超度)
佛学典故:七七(中阴、超度)
旧时民俗:人死以后,每隔七天修法事、供斋饭而追荐一次,依次为头七、二七……共七七四十九天。最后一天,谓之“七七忌”,亦名“断七”。这个风俗最早的事例见于《北史·外戚传》,谓外戚胡国珍“虽笃老而雅敬佛法,时事洁斋自礼拜。”他在神龟元年四月十二日去世,北魏孝明帝“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令七人出家。”
后世笔记小说中,也常见有关“七七”的记载,其中不乏附会之说。如清·钱泳《履园丛话·考索》引《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复也。祭于来复之间,即古者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灵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复,即不复矣,生者亦无可如何也。”用《周易》“剥”、“复”与《楚辞》“招魂”解释“七七”,显然牵强。清·赵翼《陔余丛考·七七》称:“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死以七日为忌。一腊而一魄成,一忌而一魄散。”此援道教“魂魄”之说,谓“七七”而后,死者“七魄”全部游散。以上所举两例,均未明“七七”的真正由来。对于其余各种解释,亦可作如是观。当然,任何一种宗教节日或仪式世俗化后,都难免会渗入一些其它的成份。
“七七”之俗,实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之说。佛教认为,人在已死之后,未生之前,存在一种“中阴身”(亦称“中有”)。中阴身不是形于精血,而是成于意念。它脱离了粗浊的“四大(地、水、火、风)躯壳,然而仍有微细的物质身体,肉眼一般不能看见。人类作为欲界中的众生,其“中阴身”像小孩五、六岁那么大,不穿衣服,感觉敏锐。据说,“中阴身”无论远近都能看见来世的父母交会,依于“倒心”而投胎中。小乘俱舍宗以为“定有中阴”,而成实宗以为“定无中阴”。大乘则认为“有无不定”。一般认为,极善或极恶者因其业力极大而直接投生,其余的人都有“中阴”作为过渡。《瑜伽师地论》卷一说,若非极善、极恶者,便有中阴身,“未得生缘,极七日而住。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中阴身”最多在四十九天内必然投生。这就是人死后七日一祭极于“七七”的依据。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称:新死的人如果生前多造恶业,死后又没人替他追荐,其“中阴身”在四十九日以后就可能投生地狱中去。因此,佛门认为,在死者“罪福未定”即“七七”期间的"中阴”阶段时,“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指净土)”。(《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在四十九日中为死者追荐,以“善愿功德力”,使之不转生于地狱等“恶道”,而超生于“人天”等“善趣”乃至往生于“净土”,这便是所谓“超度”。如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村人遂于陂中设斋超度。”“超度”的内容包括念佛、诵经、营斋和做道场等。
《俱舍论》卷九说,欲界的“中阴身”也需要饮食,“然细非粗。其细者何?谓唯香气,由此故,得健达婆名。”“健达婆”(Gandharva)一般译作“乾闼婆”,意为“寻香”。也就是说,“中阴身"是以香气为食物的。这是“七七”中供设斋饭的依据。据《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记载,佛门还有一种所谓“修生七”的变例,谓在“未终之时,逆修生七,然(燃)灯悬幡盖,请僧转念尊经。”
本文摘录自《佛学典故汇释》 作者:李明权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