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更整全的成长:教育的情感转向 | 《優教育》第38期简报
教育的情感转向
文/毛亚庆
当社会的发展从关注物质产品生产转向关注人精神层面的提升,当终极实在的追问由外在转向人自身,转向以人的生活作为基础和本源的“社会”,社会情感教育便成为当代社会转型对于教育的诉求。在学校教育中需要改进观念认识,对人发展的理解要回归本真,对教育的理解要以人为目的,对智力的理解要关注非认知能力。此外,还必须构建学校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在学校全员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升与家校合作之外,要注重开发校本资源、实施学科教学融合与培育支持性的学校氛围。>> 点击查看详情
英勇学院:当联结、认同与幸福感成为成长的路标
情感安全、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过一种平衡的、有目标的生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孩子们通常只有在遇到麻烦时才会学习这些技能。而事实上每个孩子都需要这些技能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点击查看详情
我们也相信,那种深深嵌入在人们理智与良心中互助友爱的情感,是经由人类整个的历史进化过程得出的结果,也是教育力量本身。
>> 点击查看详情
丑小鸭中学:在“问题”里看见孩子
创立丑小鸭中学十年,詹大年向 2000 多个“问题孩子”学习,发现“问题孩子”的问题是他们原有的关系解体了,却没有修复及构建起正常的世界。丑小鸭中学就是在重构关系, 切入点是 “玩”。
>> 点击查看详情从美国的CASEL、德国的Papilio,到加拿大的“K-9”课程、英国的SEAL,国外社会情感学习的项目总体或单个课程都有明晰的标准、步骤和原则,试图形成系统,帮助和支持孩子们提升情感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日复一日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将融入“永恒的意义统一体” 中,也就是“理解并拥有通过时间考验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这是教育的价值所在,是对不断变化的时间的抵抗。
>> 点击查看详情
以“情感”之眼看教育,于生命在场处育人
教育最终要达到心灵成长的效果,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得知识通过循环而丰富原有的认知,并导入到情感与道德,内化到心灵深处,使得心灵温暖而鲜活、灵动而苍翠,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和迎接未来挑战的强大能量。
大人必须了解,当儿童在发展对情绪的认知理解力时, 也在学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只需一点点行动,对孩子的情绪做出积极反应,就已经赢得孩子的信任。
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人类需要美妙的“闲思”,欣赏万物及其背后的深情。教师为他人打开知识的门窗,崇高的荣誉下,疲累的心灵沉潜往复。在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上,教育人需要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 “房间”。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与孩子并肩而立,给孩子一个温暖治愈的拥抱
正是孩子与大人之间的这种完全割裂,最终把宫崎骏本是人之常情的愤怒,锤炼为伦理性的愤怒——必须教育孩子,使他们精神上能够拥有永远可以面对这个社会的力量,那种源自内在的力量。
>> 点击查看详情
从自身站立之处连接、互助、共生:以行动致敬美好教育
我们相遇,创造互助开放的生态系统,我们互助,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伊顿纪德从站立的地方,以低调的理想主义建设力,得寸进寸,与教育同道人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生态改善。
- END -
来源 | 《優教育》杂志第38期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