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博伽梵往世书》〡【博伽瓦谭】1.5.(19-26)

2017-02-22 Vraja Sevika dd 哥帕拉奎师那哥斯瓦米玛哈如阿佳


第五章 

圣纳茹阿达就《圣典博伽瓦谭》给维亚萨戴瓦的指示 


语音朗读:Vraja Sevika dd

19


na vai jano jātu kathañcanāvrajen
 mukunda-sevy anyavad aṅga saṁsṛtim
smaran mukundāṅghry-upagūhanaṁ punar
 vihātum icchen na rasa-graho janaḥ

译文   我亲爱的维亚萨,主奎师那的奉献者虽然有时会因为某种原因堕落,但必定不像其他人(功利性活动者等)那样过物质生活,因为只要欣赏过一次至尊主莲花足的美好,就会除了再三回味那欣喜若狂的感受外,什么都做不了。

要旨   至尊主的奉献者因为体验到主奎师那莲花足的甜美(rasa-graha),所以自然而然不再对物质存在中的活动感兴趣。与那些总是倾向堕落的功利性活动者交往有可能使奉献者堕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但奉献者即使堕落了,也永远不会与堕落的功利性活动者一样。功利性活动者因他的业报而受苦;相反,奉献者是由于至尊主以惩罚的方式直接教育他。孤儿受的苦难与君王最爱的孩子所受的磨难不一样。孤儿是没人照顾他,所以真的很可怜;富贵之人最爱的儿子虽然看起来与孤儿一样在受苦,但其实总是在他有能力的父亲的监管下。至尊主的奉献者因为不良的交往,有时会模仿功利性活动者。功利性活动者想要主宰物质世界。同样,初级奉献者有时会被至尊主亲自置于困境;至尊主也许会处于对他的偏爱,拿走他所有的物质拥有。这样一来,头脑发昏的的奉献者便遭到他朋友和亲戚的遗弃。凭至尊主的仁慈,遭遗弃的奉献者头脑清醒过来,重新回到做奉爱服务的路途上。

《博伽梵歌》中也说,像这样堕落了的奉献者,会得到一个机会,投生在品德崇高的布茹阿玛纳(婆罗门)家庭中,或者富有的商人家庭中。这种奉献者不如那些遭到至尊主惩罚且似乎被置于绝境的奉献者幸运。因至尊主的意愿而被置于绝境的奉献者,比投生在条件良好的家庭中的奉献者更幸运。堕落了的奉献者来世虽然出生在条件良好的家庭中,但因为没那么幸运,所以有可能忘记至尊主的莲花足。被置于绝境的奉献者其实更幸运,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没希望了,所以会赶快托庇于至尊主的莲花足。纯粹的奉爱服务可以让人品尝到无与伦比的灵性甘美滋味,以致品尝到那种滋味的奉献者自然而然就对物质享乐失去了兴趣。这是在做奉爱服务的过程中取得进步、通向完美的征象。纯粹的奉献者始终铭记主奎师那的莲花足,一刻都不忘记他,即使以三个世界的全部财富为代价与他交换,都不能使他忘记奎师那.



20

idaṁ hi viśvaṁ bhagavān ivetaro
 yato jagat-sthāna-nirodha-sambhavāḥ
tad dhi svayaṁ veda bhavāṁs tathāpi te
 prādeśa-mātraṁ bhavataḥ pradarśitam

译文   人格首神至尊主虽然本身就是这宇宙,但却离他很远。这展示的宇宙在他体内安息,由他释放出来,毁灭后又进入他。您很清楚这一切。我说的只是概要而已。

要旨   对纯粹奉献者来说,穆昆达(mukunda)——主奎师那,既具人格特性,又不具人格特性。不具人格特性的宇宙展示也是穆昆达,因为他来自穆昆达的能量。这就好比一棵树:树是一个整体,而叶子和树枝是树长出来的各个部分。树的叶子和枝叶都是树,但树本身既不是叶子,也不是树枝。韦达经典中说,“整个宇宙创造不是别的,而是布茹阿曼(梵):这意思是,由于一切都源自至尊布茹阿曼,所以没有什么是独立于他而存在的。同样,长在身体上的手和腿都称为身体,但身体作为整体既不是手,也不是腿。至尊主的形象由永恒、知识和美丽构成的超然形象。所以,至尊主能量的创造,也呈现着部分的永恒、知识和美丽。这使得在至尊主外在能量玛亚控制下的受制约、被迷惑了的灵魂,深陷物质自然的罗网中。他们不知道一切的源头——至尊主,因此把物质世界视为一切。他们也不知道躯体的一部分——手和腿,如果与整个躯体分开,就不再是与躯体连在一起时的手和腿了。同样道理,与为至尊人格首神做超然爱心服务截然分开的不信神者文明,就像断手、断腿一样。这样的手和腿也许看起来还是手和腿,但已经起不到手和腿该起的作用了。至尊主的奉献者维亚萨戴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纳茹阿纳进一步建议他更详细地描述有关至尊主,以使受制约、被迷惑了的灵魂可以从他那里学习,了解到至尊主是一切的始源。

按照韦达经典的说法,至尊主绝对强大有力,因此他的至尊能量总是完美的,而且与他一样。灵性天空和物质天空,以及其中的一切存在,都分别产自至尊主的内在能量和外在能量。相比之下,外在能量较低等,而内在能量较高等。较高等的能量是生命力,因此它与至尊主本人完全一样;外在能量因为没有生命力,所以与至尊主是部分相同。但是,这两种能量既不比产生一切能量的至尊主伟大,也不可能与他平等;这些能量始终在他的控制下,恰似电能无论有多强大,都始终在电力工程师的控制下。在人体和其他种类躯体的生物,都是至尊主内在能量的产物,因此与至尊主也完全一样。但生物永远不可能与人格首神平等或高于他。至尊主和众生都是个体。生物在物质能量的帮助下也可以创造出一些东西,但他们中没有谁的创造可以与至尊主的创造相比。人类可以制造一个小小的玩具般的人造卫星,甚至把它投进外太空,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制造出一个与漂浮在空中的地球或月亮一样的星球来,而这些是至尊主创造的。只有知识贫乏的人才会声称自己与至尊主是平等的。但他们永远不可能与至尊主平等。永远不可能!人在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时,也许能获得大部分与至尊主一样的质量(最多至百分之七十八),但永远不可能与至尊主平等或高于他。只有在病态情况下,愚蠢的生物才会声称自己与至尊主一样。有这种想法的人被错觉能量所误导。被误导的灵魂必须承认至尊主的至高地位,同意为他做爱心服务。生物就是为此而被创造出来的。不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世界不可能有和平与平静。纳茹阿达建议维亚萨戴瓦在《圣典博伽瓦谭》中解释这一点。《博伽梵歌》中也声明这一点,要全身心地皈依至尊主的莲花足。这是完美的人唯一该做的事情。

21

tvam ātmanātmānam avehy amogha-dṛk
 parasya puṁsaḥ paramātmanaḥ kalām
ajaṁ prajātaṁ jagataḥ śivāya tan
 mahānubhāvābhyudayo ’dhigaṇyatām

译文   您具备完美的视阈。您作为至尊主的完整部分出现。所以您本人就很了解人格首神超灵。您虽然不经出生就存在,但为了全体人类的福利而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因此,请更生动地描述至尊人格首神圣奎师那超然的娱乐活动吧!

要旨   圣维亚萨戴瓦是经人格首神奎师那授权了的化身。他处于没有缘故的仁慈,降临到这个世界拯救坠落在此的灵魂。这些坠落下来的、健忘的灵魂,不为至尊主做超然的爱心服务。生物都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至尊主永恒的仆人。因此,为了堕落灵魂的利益,维亚萨戴瓦有系统地编纂了所有的韦达文献;堕落的灵魂的责任是善用这些文献,挣脱物质存在。尽管圣纳茹阿达形式上是圣维亚萨戴瓦的灵性导师,但圣维亚萨戴瓦其实根本不需要灵性导师,因为你他实质上是所有人的灵性导师。然而,由于他在做灵性导师(acarya)的工作,他就必须以身作则教导我们一条原则,那就是:人必须有一个灵性导师,哪怕他是神本人。主奎师那、主茹阿玛和主柴坦亚·玛哈帕布,以及首神所有的化身,都接受正式的灵性导师,尽管他们超然的本质决定他们本来就具有所有的知识。为了引导大众投靠主奎师那的莲花足,主奎师那本人化身为维亚萨戴瓦来描述至尊主超然的娱乐活动。

22

idaṁ hi puṁsas tapasaḥ śrutasya vā
 sviṣṭasya sūktasya ca buddhi-dattayoḥ
avicyuto ’rthaḥ kavibhir nirūpito
 yad-uttamaśloka-guṇānuvarṇanam

译文   精选诗篇中对至尊主作了清楚的说明。博学之人明确断言:苦修、研习韦达经、祭祀、吟诵赞美诗和布施等培养知识的绝对效用,在对至尊主的超然描述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要旨   人的智力之所以高度发达,是为了让人学习艺术、科学、哲学、物力学、化学、心里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靠培养这类知识,人类社会可以过上完美的生活。人类的这种完美生活以对至尊生物维施努的认识为最高境界。为此,韦达赞歌(sruti)中指示说,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渴望为维施努服务。不幸的人迷恋维施努·玛亚(visnu-maya)的外在美,完全不明白:完美的顶峰——觉悟自我,要靠维施努的仁慈。维施努·玛亚的意思是感官享乐,感官享乐短暂而痛苦。陷在维施努·玛亚罗网中的人,利用知识的进步进行感官享乐。纳茹阿达·牟尼解释说,宇宙中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至尊主的各种能量的产物;至尊主用他不可思议的力量启动各种物质能量,使其互相作用创造出各种展示。所有的展示都来自至尊主的能量,依靠他的能量,并在毁灭后进入他体内。所以,没有什么是与至尊主不同的,但同时,至尊主总会不同于他所创造的一切。

当先进的知识被用于至尊主服务时,整个程序就变得完整了。人格首神和他超然的名字、形象、荣耀等,都与他本人一样。经典建议所有的圣人和至尊主的奉献者,应该把艺术、科学、哲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知识,全部只用于为至尊主服务。艺术、文学、诗歌、绘画艺术等都应该用来歌颂至尊主。小说家、诗人和著名的文学家,通常都是写与感官享乐有关的主题,但如果他们能转而为至尊主服务,就可以用他们的才能描述至尊主的超然娱乐活动了。瓦勒弥克依(valmiki)是优秀的诗人,维亚萨戴瓦是非凡的作家,他们两人把全幅的精力用于描述至尊主的超然活动,并因此而永垂青史。同样,科学和哲学也应该用于为至尊主服务。为感官享乐而写些枯燥的思辨理论毫无益处。哲学和科学应该被用来证实至尊主的荣耀。进步之人渴望通过科学的手段了解绝对真理,因此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努力以科学为基础证明至尊主的存在。同样,哲学性思辨应该被用来证实至尊真理有感情和感知力、是全能的。同样,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应该总是被用来为至尊主服务、对此,《薄伽梵歌》中也作了同样的证明。不用为至尊主服务的知识,只不过是无知。各种进步知识的真正用途应该是证实至尊主的荣耀,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把科学知识用于为至尊主服务,以及所有类似的活动,都是对至尊主的赞颂(hari-kirtana)。

23

  ahaṁ purātīta-bhave ’bhavaṁ mune
 dāsyās tu kasyāścana veda-vādinām
nirūpito bālaka eva yogināṁ
 śuśrūṣaṇe prāvṛṣi nirvivikṣatām

译文   牟尼啊!我在上一个创造周期内曾经是一名女仆的儿子,她负责为遵守韦丹塔原则的布茹阿玛纳服务。当他们在雨季的四个月间住在一起时,我服侍过他们。

要旨   在这节诗中,纳茹阿达·牟尼简短地讲述了充满奉爱服务气氛的环境所产生的奇迹。他前世曾是一个地位极低的母亲的儿子,没有受过适当的教育,尽管如此,由于他把精力都用于为至尊主服务,他获得了永生。这就是奉爱服务的强大作用。生物是至尊主的边缘能量,注定是被恰当地用于为至尊主做超然爱心服务的。当生物没有为至尊主做服务时,他就处在玛亚的迷惑中。因此,生物一旦停止感官享乐,转而用所有的精力为至尊主服务,玛亚制造的错觉就立刻消失了。纳茹阿达·牟尼本人前生的例子清楚地表明,为至尊主服务始于为至尊主真正的仆人服务。至尊主说,为他的仆人服务,比为他本人服务还要好。为奉献者服务,比为至尊主本人服务更可贵。所以,人应该选择不断为至尊主服务的至尊主真正的仆人,拜他为灵性导师,为这位灵性导师服务。至尊主超越物质感官所能感知的范畴,而这样一位灵性导师是让人能看到至尊主的透明媒介。为真正的灵性导师服务,至尊主就会按照服务者所做的服务,成比例地向服务者一直不断地展示他自己。用人的精力为至尊主服务,是最终获得解脱的通路。人一旦在真正灵性导师的指导下为至尊主做服务,整个宇宙创造就立刻变得与至尊主协调一致。经验丰富的灵性导师通晓利用这一切去赞美至尊主的艺术,因此在他的指导下,整个世界都可以凭借至尊主仆人的神性恩典转变成灵性的居所。

24

te mayy apetākhila-cāpale rbhake
 dānte ’dhṛta-krīḍanake ’nuvartini
cakruḥ kṛpāṁ yadyapi tulya-darśanāḥ
 śuśrūṣamāṇe munayo ’lpa-bhāṣiṇi

译文   尽管韦丹塔的追随者们本性公正,不偏心,但他们还是出于他们没有缘故的仁慈祝福了我。至于我,我当时很自制,虽然是个男童,但却不眷恋玩耍。此外,我并不淘气,也从不说废话。

要旨   至尊主在《博伽梵歌》中说,所有的韦达经都在寻找我。主柴坦亚说,韦达经中只谈了三个主题,那就是:建立生物与人格首神的关系,做奉爱服务时履行相关的职责,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回到首神身边。正因为如此,韦丹塔的追随者们——巴克提·韦丹塔(bhaktivedantas),在传播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的超然知识时始终不偏不倚。对他们来说,没有人是敌人,也没有人是朋友;没有人受过教育,也没有人未受过教育;没有人是特别讨人喜欢的,也没有人是令人不快的。巴克提·韦丹塔看到大众都在浪费时间从事非真实的感官享乐事宜;他们要做的是,使无知大众重建他们失去了的、与人格首神的关系。靠他们的努力,就连最健忘的灵魂也会觉醒,恢复过灵性生活,就这样,在巴克提·韦丹塔的启发下,大众逐渐在超然觉悟的路途上向前迈进。

所以,韦丹塔的追随者们甚至在那个男孩变得完全自制且对儿童游戏不感兴趣之前就启发了他。但在启蒙他之前,他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遵守戒律,而遵守戒律对想要取得灵性进步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韦达社会的社会四阶层和灵性四阶段制度(varnasrama-dharma),是真正的人类生活的开始。按照这一制度,男孩一到五岁,就会被送到灵性导师的灵性所(asrama)去接受训练,成为过独身禁欲生活的学生(brahmacari);在那里,无论是君王的儿子,还是普通市民的儿子,都要有系统地接受遵守纪律的训练。这种义务教育不仅是要为国家培养良民,还要让孩子作准备进一步过有利于灵性觉悟的生活。遵守社会四阶层和灵性四阶段制度的人的孩子,对不负责任的感官享乐生活一无所知。甚至在父亲让母亲怀孕前,孩子就已经被注入了灵性的敏锐。父亲要对孩子是否能成功地挣脱物质束缚负责任。这才是成功的计划生育,生育能够达到最高完美境界的孩子。不自制,不守戒律,不完全服从,就没人能成功地执行灵性导师的指令;而不这样做的人,不可能回到首神身边。

25

   ucchiṣṭa-lepān anumodito dvijaiḥ
 sakṛt sma bhuñje tad-apāsta-kilbiṣaḥ
evaṁ pravṛttasya viśuddha-cetasas
 tad-dharma evātma-ruciḥ prajāyate

译文   只有一次,经他们的允许,我吃了他们吃剩下的食物,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我所有的罪恶立即被清楚,我的心因而变得纯净。那时,超然主义者所独有的本质开始吸引我。

要旨   纯粹的奉爱服务像传染病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这种传染是好的传染。纯粹的奉献者清除了多有种类的罪。人格首神是最纯洁的实体,人除非像至尊主一样纯洁,不沾染任何物质能量,否则不可能成为至尊主的纯粹奉献者。上面谈到过的巴克提·韦丹塔是纯粹的奉献者, 那男孩通过与他们接触并吃过一次他们剩下的食物,甚至可以不必征得那些奉献者本人的同意。但是,世上也有伪装的奉献者,我们应该十分谨慎不要被他们蒙蔽。有很多事情会妨碍人进入为至尊主做奉爱服务的领域。但与纯粹的奉献者联谊,可以帮助初习奉献者去除所有这些障碍,使自己越来越多地具有纯粹奉献者所具有的超然品德;而这意味着受人格首神的名字、形象、质量和娱乐活动等的吸引。被纯粹奉献者“传染”而具有了超然的品德,意味着也发展出纯粹奉献者的爱好——喜欢一直不断地聆听人格首神的超然活动。这种超然的喜好可以立刻使所有的物质事物变得索然无味。正因为如此,纯粹的奉献者根本不受物质活动的吸引。消除掉所有的罪恶或奉爱服务路途上的障碍后,人可以变得对奉爱服务感兴趣;人可以变得稳定;人可以具有完美的品味;人可以具有超然的情感;最后,人可以处在为至尊主做爱心服务的层面上。这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要靠与纯粹奉献者的联谊。这就是这节诗的要旨。

26

naiṣkarmyam apy acyuta-bhāva-varjitaṁ
 na śobhate jñānam alaṁ nirañjanam
kutaḥ punaḥ śaśvad abhadram īśvare
 na cārpitaṁ karma yad apy akāraṇam

译文   噢,维亚萨戴瓦,在那次联谊中,凭借那些伟大的韦丹塔主义者的仁慈,我能聆听他们描述主奎师那魅力四射的活动。这样聚精会神地倾听,使我越来越喜爱聆听有关人格首神的一切。

要旨   绝对人格首神主奎师那的魅力不只限于他个人的形象特征,还有他超然的活动。绝对者,他的名字、声望、形象、娱乐活动、随行人员和个人用品等一切都是绝对的。至尊主出于没有缘故的仁慈降临这个物质世界,以人类中的一员的角色展出他各种各样超然的娱乐活动,以便受他吸引的人能够回归首神。人类天生就喜欢听历史及对各种人物从事世俗活动的描述,但却不知道,这样的接触只会使人浪费宝贵的时间,并深陷物质自然三种属性而不可自拔。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把注意力转移到至尊主超然的娱乐活动上,这样做可以使人获得灵性的成功。通过聆听对至尊主娱乐活动的叙述,人直接与人格首神接触上;而且,正如前面解释过的,聆听有关人格首神的一切,物质世界里受制约的灵魂所积累的一切罪恶,都可以从内在连根拔除。这样,清除了一切罪恶的聆听者,就会逐渐摆脱物质执著,变得越来越受至尊主的吸引。纳茹阿达·牟尼用他个人的体验解释了这一点。结论是:聆听对至尊主的娱乐活动的描述,可以使人成为至尊主的同伴之一。纳茹阿达·牟尼获得了永生、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的极乐;他可以不受限制地游遍物质世界和灵性世界。聚精会神地聆听真正的权威讲述至尊主超然的娱乐活动,可以使我们达到人生最高的完美境界,就像纳茹阿达在他的前世曾经聆听纯粹奉献者(巴克提·韦丹塔)的叙述一样,在这个纷争(咯历)的年代里,经典特别推荐了这个与在奉献者联谊的情况下聆听的程序。



谨以此文献给师徒传承的灵性宗师们



文章配图来自 脸书 ID:Dashavatar Das

书籍中文电子文本由Prema帕布提供 

梵文诗节来自:http://www.vedabase.com






《博伽梵往世书》


【《博伽梵往事书》Srimad Bhagavatam(1-9篇 12卷)】。印度韦达梵文灵性经典,又称《宇宙古史-博伽梵之部》、《圣典博伽瓦谭》,描述至尊神首“博伽梵Bhagavan”的不同化身在每个年代显现降临的古老史实和这个宇宙间发生的故事。
本书又称为圣典博伽瓦谭,是外士纳瓦的圣经,极为详尽地描述了至尊主奎师那和祂的奉献者间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甚至吸引那些已经觉悟了自我的灵魂。





往期语音与文章超链接,点击打开即可收听。


永恒的Sanatana Darma~编者简介

《博伽梵歌 》 每日阅读之第1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 第2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3章诗节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6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7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8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十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1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2章诗节1-5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3章诗节1-5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4章诗节1-5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5章诗节1-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