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邀您投票,选出杭州法院“优秀微创新案例”!

杭州中院 2022-03-31


编者按

近年来,杭州法院深入开展“以三正建三信”主题活动,持续选树“最美杭法人”和优秀微创新案例,弘扬英模精神,激发铸忠诚、守初心、担使命的奋进动力。2021年,经两级法院积极申报、推荐、中院公众号宣传,杭州法院30位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进入“最美杭法人”候选名单,14个微创新案例进入“优秀微创新案例”候选名单。


为体现优秀法院工作人员的公认度和优秀微创新案例的实践效果,现诚挚邀请广大网友积极参与,为您心目中“最美杭法人”和优秀微创新案例进行投票!



今天

优秀微创新案例评选正式启动

哪些微创新案例最吸引您

快来为他们投票吧

投票时间:

2022年1月20日至27日

投票规则:

拉到文末,直接勾选,最多勾选五项,多选无效。每个账号可投一次。


14个微创新案例展示


01

拱墅法院:

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

针对车辆查控难、保管保值难、快速变现难、交付过户难、信息共享难等问题,拱墅法院坚持数智赋能、综合集成的改革路径,打造出由线上“数智拍辅”系统和线下“司法数字服务站综合集成馆”共同组成的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模式。线上“数智拍辅”系统具有“指令即时送达、数据智能分析、流程动态可视、考评规范有序”四大功能,实现法拍车“查、控、评、卖、交”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买受人通过“数智拍辅”系统可享受洗车、保养、代办、送车上门等多种增值服务。线下“司法数字服务站”实行法拍车集中停放、集中保管和集中展示,并设有综合集成馆为群众提供VR全景、即时点播的远程看车服务,法院专人讲解司法拍卖流程,打造群众实地体验司法拍卖“一网通办”的全新视窗。近期,拱墅法院首次实现了外地法院布控车辆在杭州就地挂拍,拓宽了异地执行协作思路,还为当事人节省了拖车费等相关费用。


2021年,拱墅法院法拍车成交数达374辆,观看人数超170万人次,成交额达3992万余元,平均成交耗时同比减少48天,溢价率达59.6%,实现多方共赢。这一创新被纳入浙江法院执行“一件事”改革应用子场景,获评全省法院2021年度“十佳执行创新项目”、杭州市数字法治银奖。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过户仅需半天!“司法数字服务站”为法拍车提供“一条龙服务”


02

西湖法院:司法链智能合约


西湖法院紧紧抓住推进“浙江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契机,以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数字正义为目标,通过运用“司法链智能合约”,推动基层治理向少诉无讼的前端防范转型,以数字化改革成果为诉源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针对诉前调解协议仅具有合同效力而缺乏司法强制力,以及即使诉前调解协议获得司法确认仍有可能回流到法院执行环节等问题,西湖法院以金融纠纷入手,在全国法院率先引入司法链智能合约,将“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技术”嵌入诉前调解流程中,打造“自愿签约—自愿履行—履行不能—智能扣款”的全流程线上闭环,数字赋强诉前调解协议公信力和约束力,建立起“法院主导、当事人履约、金融机构参与”的诉前调解可信协同新机制,推动诉讼案件关口前移,实现纠纷源头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再造。


2021年4月以来,西湖法院通过司法链智能合约方式化解纠纷1700余件。目前,案件适用类型已从金融借贷类案件拓展到更多金钱给付类案件。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担心调解协议没有约束力?司法链智能合约,为调解履行加“保险”!|办实事 解难题 减负担


03

萧山法院:“刑程通”

针对刑事案件文书送达难题,萧山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巧借数字赋能,联合软件公司,研发了一款可离线存储、数据交互,具备签名、捺印、拍摄、语音播报等功能的设备——“刑程通”,实现了“刑事案件文书材料送达—被羁押人员签字捺印—材料扫描入卷归档”的无纸化送达流程,打通了羁押被告人刑事文书送达“最后一公里”,有效推动了政法一体化办案。


“刑程通”设备可在无通讯信号应用场景下,实现远程无纸化签名,对多页文书一键签名及多名被告人共同签名;对离线刑事文书具有防删除、防修改功能,避免被告人在签字捺印时进行蓄意增删;“刑程通”与法院办案办公平台无缝对接,具备离线存储、数据交互等功能。


自2021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萧山法院共采用“刑程通”向724名被羁押被告人送达各类文书1689件。10月至12月期间,萧山法院刑事审判庭无纸化送达率达到98.76%,环比上升48.06个百分点,成效显著。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有了“刑程通”,疫情下监区被告人送达难的问题解决了!8种文书都可送…


04

余杭法院:

“余法破产管理钉平台”

余杭法院依托钉钉平台、区块链等技术打造出“余法破产管理钉平台”,从法官办案、管理人履职和债权人行使权利的不同需求出发,搭建了债权申报审核、债权人会议、管理人工作室、管理人账户资金监管、破产财产处置等五大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破产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等应用场景。


2021年,余杭法院依托钉平台累计召开22场线上债权人会议,涉及债权人4738家。2021年12月10日,依托钉平台召开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第一次债权人会议,17家债权人全部选择网络参会,投票表决结果即时生成,一致通过《议事机制和表决规则》。依托“钉平台”开展的司法链应用试点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三等奖,相关经验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法改革动态》刊发。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余杭法院“破产管理钉平台” 五大应用场景为涉众型破产案件减压降负杭州元素扑面而来!李占国院长作浙江高院工作报告

余杭法院“破产管理钉平台” 五大应用场景为涉众型破产案件减压降负


05

富阳法院:富法执行管家


富阳法院本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快捷的“管家”式诉讼服务宗旨,按照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和“做实做强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要求,贯彻数智赋能、系统集成理念,于2021年初创建上线“富法执行管家”平台。


该平台以公众号为载体,当事人可以与“执行管家”实时在线沟通,实现执行线索举报、申请信用修复、失信曝光、预约承办人以及其他咨询事项的快速办理;引入动态评价机制,当事人可以针对流程节点的办理情况动态发表满意度评价、投诉与建议,实现向社会公众作出的为民服务承诺;“执行管家”将在线接收到的诉求事项进行分析梳理,及时推送给相应的案件承办人限期办结并回告。


平台上线以来,富阳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线上立案7577件,当场办结1112件,流转派单2080件,执行到位案款2.199亿元,执行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高,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评价。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找执行法官难,反映财产线索难?“富法执行管家”专解这些难!


06

桐庐法院:

“执行合同”一件事改革

桐庐法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以“执行合同”指标为切入点,依托专门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富春江科技城人民法庭,系统提出“线下专业化法庭建设+线上数字化改革”,畅通“引调-立案-审理-执行-服务”全流程,推进组织架构重塑和业务流程再造,首创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数模型,打造流程节点“鱼骨图”、“执行合同”一件事数字驾驶舱、当事人满意度数据库等模块,集成节点管理、智能审判、无感监测、买卖合同纠纷预测预警预防等功能,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桐庐法院推行“执行合同”一件事改革以来,当事人申请立案到案款发放的时间比全省平均值节省28.52天,诉讼成本下降31.20%,满意率提升至99.90%。“执行合同”指数模型中的指标内容和算法成为“法眼看营商”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浙里营商”跑道内的专门应用建设提供理论、制度和实践支撑。应用场景已纳入“浙江全域数字法院”重大改革任务,获评杭州市数字法治银奖,入选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孵化培育项目,被法治日报社评为“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在《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媒体会作为优秀实践案例被省发改委点名表扬。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涉企商事纠纷化解新模式:桐庐法院“执行合同”一件事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07

淳安法院:“向日葵”成长计划

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传递法治温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淳安法院结合该县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积极探索实施“向日葵”成长计划,在所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和民一庭成立“向日葵留守儿童工作室”。


“向日葵”成长计划实行“1+5+6”工作体系,即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法官及法官助理团队,通过线上及线下渠道,构建法官、学生、家长、学校、儿童之家五方互动,推动实现六大功能:为涉诉案件中的留守儿童建立联络卡及特别档案;为有需求的家长及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开展留守儿童交心谈心活动;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开展中小学生走进法院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治宣传。


截至目前,“向日葵”成长计划已累计为93名留守儿童建立联络卡及特别档案,提供法律咨询27次,开展法治宣讲11场,组织专题座谈15场,用法治精神滋养留守儿童心田的种子,让每一朵“向日葵”都向阳而生。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留守大山里的“向日葵”不孤单,他们的爸爸妈妈叫法官


08

建德法院:小镇法官

建德法院紧盯矛盾纠纷源头,创新建立“小镇法官”机制,构建“在线流转、多方联动、一线调解”闭环化解机制,切实增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效。该院充分发挥建德市272个“共享法庭”互联互通优势,将互联网技术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将法官专业知识与村干部的农村工作优势相结合,以网格法官为抓手,运用理清纠纷所涉的三个关系、探寻一个底线、提示四点风险、找准两大平台的“3142”调解法,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指导调解、巡回审判、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工作,形成“下沉法官团队、前移化解关口、打造解纷闭环”的“小镇法官+共享法庭”解纷新模式。对案情复杂、矛盾尖锐的民事案件,该院运用“共享法庭·17调”联动机制,邀请公安、属地乡镇、“两代表一委员”、调解组织等共商共调,精准解纷。


受益于“小镇法官”作用发挥,2021年,建德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4257件,调解成功1199件,诉前化解率87.24%,民事可调撤率83.1%,位列杭州第一。“小镇法官”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以工作简报形式刊发推广,得到省高院、杭州市委政法委领导肯定。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靠着一把皮尺,“小镇法官”成功化解长达15年的僵局


09

杭州中院:技术调查官


为破解专业技术问题给法官办案带来的壁垒和阻碍,解决专利技术类案件事实查明的审判难题,更好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9年杭州中院以政府高级雇员方式聘用专职技术调查官4名,并面向在杭高校、科研机构聘任兼职技术调查官31名,涵盖机械、计算机、医药、电学、通信等多个专业领域,形成集技术咨询、技术鉴定、技术调查三位一体的多元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受到上级的关注与肯定。


作为法官的“技术翻译”,技术调查官用专业的优势,在法官的引领下结合阅卷、庭审以及勘验等情况进行技术事实查明,主要是对案件中涉及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判断,并列席所参与或咨询案件的评议,就合议庭关注的技术问题发表意见,为案件裁判提供技术辅助,确保技术事实查明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截止目前,杭州知识产权法庭专兼职技术调查官共参与了1412件专利技术类案件的审理工作,出具技术调查意见458份,提供技术咨询80余次,参与调查取证、保全勘验86次,无效预判45件。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技术调查官是个什么“官”?浙江日报整版揭“秘”|解难题 办实事 减负担


10

杭州中院: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

2020年6月30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会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委员会,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纠纷、国际商事纠纷,向科技借力,上线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云平台”),推动诉源治理实质化发展,切实服务数字经济,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云平台通过提供案件预判、信息共享、资源融合和数据分析等一体化功能,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知识产权和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一次不用跑”。云平台上线以来,已有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杭州调解中心、香港国际调解中心等72余家调解机构,1100余位中外调解员向公众提供专业服务。截至2021年底,云平台已接收调解案件14519件,涉案金额近18.7亿元人民币,案件涉及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调解完结10552件,调解成功3716件,成功率35%,履行率达99%,实现审判执行双减负。


云平台创新“数智化”在线商事调解模式成功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建设第四批“十大”标志性改革成果、浙江省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场景应用优秀案例、杭州市首届“十大法治实践”。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让知产、商事纠纷在“云”端化解


11

杭州中院:涉众案件管理平台

近年来,杭州以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典型代表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高发,呈现出犯罪金额巨大、集资参与人群体庞大、遍布全国各省等特点,进入执行阶段后,由于财产状况复杂,集资信息确认困难,资金清退程序繁杂,若采用传统的线下登记和案款发放方式,当事人来回奔波、聚集,耗时耗力难以估量。针对这些情况,杭州中院积极贯彻落实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工作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全国首创“涉众案件管理平台”,研发“集资参与人信息登记核实系统”“涉众型案件案款发还系统”,破解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财产执行难题。


涉众案件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登记“在线办”,集资参与人可通过手机APP完成线上信息登记;实现信息核实“在线审”,法院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协调联动,线上完成信息核实、金额审计等工作;实现案款发还“就地领”,系统一键完成开设虚拟电子账户、发放案款、信息告知等功能,集资参与人凭短信通知、身份证件,即可就近至银行网点快速领款。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42起涉众型案件的20万余名当事人批量发还案款,共计25.82亿元,其中,杭州中院为“龙炎”集资诈骗案成功清退资金20.9亿元涉及集资参与人17万余人。2019年被最高法院列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021年被浙江高院列为执行“一件事”应用项目,做法获省高院、市委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杭州中院“涉众案件管理平台”为18万余名当事人发放案款20.75亿元


12

杭州中院:执行“四预”措施

杭州中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实行预罚款、预拘留、涉嫌拒执犯罪预告、预审计四项预防性执行措施,以预留空间的方式,向保全案件的被申请人、执行实施案件的被执行人以及协助义务人等相关责任人发出善意提醒和惩戒预警,引导其自动履行或推动案件处理。通过与实质性处罚相结合,刚柔并济,既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被执行人的影响。


实行预罚款、预拘留措施,通过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先礼后兵”敦促自动履行;实行涉嫌拒执犯罪预告措施,在引导和疏导端用力,通过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在采取执行审计前实施预审计措施,会给被执行人履行的机会,如果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则可以省去审计环节消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当事人合法权益也能够及时实现。


2021年,全市法院共发出预罚款、预拘留、涉嫌拒执犯罪预告、预审计决定书2742份,执行到位6.4亿元。执行“四预”措施被纳入省高院关于防止“程序空转”的若干意见,获得省高院领导批示肯定、全省推广,经验做法在国家法官学院作交流,相关调研文章获得全省法院第三十一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再不腾房将被追刑”,杭州中院发出全省首份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


大企业欠债450万元不履行,法院“预审计”一招致胜|办实事 解难题 减负担


“逾期不履行将罚款100万”法院发出“预处罚决定书”后,3300余万元执行款及时到账!


13

杭州中院:律师深度参与执行

杭州中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律师深度参与执行工作。杭州市委政法委、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律师协会联合出台《关于在执行中实施律师调查令的若干意见》,统筹协调各单位配合支持法院授权的律师调查行为,并明确终本案件必须开具律师调查令,否则不予结案。


在法院案件的执行阶段,律师可持调查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证据,当事人收集证据主张合法权益将更加容易。除此之外,杭州中院拓展律师参与执行范围,在实施律师调查令进行财产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律师代为送达文书、张贴公告、交付财物等,充分发挥律师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全市法院发出律师调查令1623份,律师完成调查1429件,代为送达文书、张贴公告、交付财物等107次。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代为送达文书、张贴公告、交付财物……杭州中院积极探索律师深度参与执行


14

杭州法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


杭州法院积极探索开展具有“个人破产制度属性”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为陷入严重财务困境但诚实守信的自然人提供债务重组的机会,激发其创业创新活力,同时促进债权人公平受偿,推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和社会诚信体系。杭州中院在梳理总结实践探索经验基础上,于2021年7月出台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操作指南》,明确操作规范,推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化;严格区分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与“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坚决杜绝债务人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组织债权人、债务人充分协商,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债务清偿方案,为债务人一揽子解决债务纠纷、债权人公平受偿提供程序平台;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探索与构建破解执行难长效机制相结合,畅通执行不能案件退出通道,有效解决执行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各基层法院共受理个人债务清理案件31件,审结17件,完成清理债务金额2730.34万元,实际清偿1260.55万元,平均清偿率46.2%,豁免债务1469.79万元。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为“诚实而不幸”的自然人解困松绑:杭州法院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



杭州元素扑面而来!李占国院长作浙江高院工作报告

全国百强,“杭州中院”入榜!

快来投票!选出您心目中的“最美杭法人”!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