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R看展👀+访谈|守候微光年度致敬影展

2017-01-18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1月14日下午,守候微光年度致敬摄影展开幕,赵青的《江河故人》、李隽辉的《旷野》亮相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在30多天的重走长征路上,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赵青和李隽辉分别用120胶片相机记录了一路上的个体感受以及对当代中国的观察。江河旷野,时移世异,但那些宏大叙事中的人文景观依旧动人。


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我们眼中的2016》也同时展出。展览持续至1月21日。(文末有致守候微光粉丝的专属福利🎁)




未能到场的朋友请戳上图👆体验VR看展。




开幕式上。


来宾们观看展览。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先生致辞。


欧洲摄影博物馆馆长让·吕克·蒙特罗索(左二)与艺术家高波(左一)在展览现场。


来宾在现场自拍留念。


父女观展。


参观者观看王婷舒的短片《寻路长征》。


现场最小的来宾——两个月的宝宝,在作为摄影记者的妈妈的怀里酣睡。



现场留言。



 两位摄影师说••••••


江河故人

赵青


征是一次苦难的历程。红军跨过的万水千山,多是一些极其险恶、偏僻的地方。可如今这些大江大河、高山峻岭看起来温柔而平凡,想象中那史诗般的悲壮和惨烈,已经被平常琐碎的现实生活场景所替代。


实际上,离我们远去的那些年轻战士、那些江河故人,原本就属于这平静的山川。2016年八九月的重走路上,我试图透过今人的面孔端详历史的模样,通过长征般的行走观看今天的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凤凰嘴渡口。长征中最惨烈的一役是湘江战役,而这里又是红军伤亡最大的地方。当年,红八军团的万余人在这里渡江,江面浮尸遍野,满目血红,最后只有1200人成功到达对岸。

赵青/摄



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革命旧址群,游人在当年红军宣讲、演出的列宁台上举起了自拍杆。

赵青/摄




在长征路线上,主要拍什么?

是一次行走,虽说重走长征路,但更多是在拍今天的东西。能拍摄能表达的还是对今日中国的认识,但多了人和历史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


同样一条江河,如果不在长征路上也会有感触,但当你知道这里有过这么多故事后,情绪和情感会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会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相机呈现的不是山水,也不是肖像,而是个人的情绪,当时的情感。


会通过当地人寻找长征的记忆吗?

我不愿意从被摄者的口中去真正了解长征的历史和故事,因为那离现在太久远了。长征沿线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是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梦想,只是他们生活在那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的土地上。长征是一个象征,那个地方的人,那些面孔把现在和历史连接起来了。


照片是静态的,碎片的,它就是观点,是你的感受,所以不需要他们还原历史。历史也是还原不了的,我无意用摄影来做这样的事情。



拍了很多在大环境下的人物肖像,为什么?

关注时代的变迁,关注社会变革背景下个人的情感、情绪和命运。


这是我的长征,使用的方法和保持的距离,都是真实的,也是为这个时代在记录。严肃的摄影记录在今天变得少了。我想,有一点距离的、冷静的记录是有价值的。




旷野

李隽辉


的爷爷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他后来一直打到湘西剿匪。但年轻时经历的战事,无论我怎么问,他只字不提。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带着对战争的神秘,对历史的陌生,我踏上了重走长征之路。可当80年后重新走过当年红军经过的城市和村镇,我感到沿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跟随着时代一起飞速变化的景物,正反映着当下人们的状态和心境。


外国记者把长征比喻成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旷野,但这一路没有从天而降的马纳和分开红海的神迹,只有崇山险峻和枪林弹雨。今天,旷野中旧时的痕迹已经模糊,但在安逸的年代里,每个人的心中是否还有一个旷野需要经历呢。



四川省冕宁县枧槽乡    

 李隽辉/摄



贵州省黎平县    

 李隽辉/摄



为什么拍了很多细节和静物?

我觉得静物和细节,与有人的影像相比,更容易表达隐喻和情绪,有人的影像因为个人气质和环境状态等原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也很难控制。 在我们游走拍摄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大量的时间和被摄对象进行深入的交流,而静物类的图片能更好地“借景言情”。


拍摄过程中,会特意留意长征的痕迹吗?

长征这条线表面看起来是显性的,但其实是隐性的。因为你没有办法找到太多的遗迹或者人可以拍摄, 更多的是看到后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寻常事物和人。但这样就挺好,我希望可以安静地拍摄,至少最后从影像的呈现上是安静的。


30多天走下来有什么感受?

在一个不长不短的时间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么密集地穿行在中国近十个省市,这种状态是之前没有想象过的。通过这种游走的方式,我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对中国现在的二、三线城市,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展览《我们眼中的2016》呈现了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对过去一年的视觉记忆。







福利时间!!


1月21日(本周六)下午14:00-15:00,《江河故人》的作者赵青、《旷野》的作者李隽辉将在展览现场引领守候微光的粉丝看展。


大家可发送名字至守候微光后台报名。前15位报名者当天有守候微光独家制作的礼品送出。


最后,曝光一些布展小花絮······





期待朋友们的光临!





 *感谢为本条微信提供照片的朋友们。:D

编辑|王婷舒 刘立楠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中青报2016年度照片场景2016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钢城故事 都市失眠者的自白 

《纽约时报》年度照片产生过程  | 

2016年度画册 马格南与美总统大选

《时代周刊》总统封面的玄机|

里皮执教国足首战

90后保姆 青岛海鲜故事 |  上班下班 

政协主席台 | 两会电梯

贺延光的2015 |

日本,在被谁绑架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 

国庆这些年 | 大阅兵探营 | 阅兵细节 | 

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 |

 摄影与留学 | 摄影与旅行摄影与自我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

中国青年报2015年度照片|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一键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