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胆固醇高就不能吃鸡鸭鱼肉蛋么?先学会看血脂化验单再说!

六大内 第十一诊室 2019-12-18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六大内经常看到一些朋友不吃蛋黄,总忍不住问:「为啥啊,干嘛浪费?你拿走了母鸡的蛋却扔掉一半,对得起鸡妈妈么?」


有人会悄悄回答:「怕胆固醇高……」



前不久,医学大牛刊《柳叶刀》(有多牛?可以这么说,如果在《柳叶刀》上发一篇论文,应该能在国内一流大医院横着走……)上一篇论文的结论让人三观尽毁:与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人群相比,高脂肪摄入的人群的死亡率更低。

▲图片来源于《柳叶刀》


文章一出,立即引起轰动。各种哔哔国内的膳食指南被推翻啊,医生、营养师被打脸啊,可以放开吃大鱼大肉了啊……blah blah blah……标题党们吵得沸沸扬扬。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时候,人们很容易陷入极左或极右的境地,昨天还不敢吃肉、拒绝蛋黄,今天却被告知可以放开吃,吃得越多活得越久,让人一脸懵。


顺藤摸瓜,今天就和朋友们分享下关于血脂的小知识,消除一些常见的误区。


01

血脂项目这么多,能划下重点么?


血脂家族中有两个成员比较出名,一个叫甘油三酯(TG),另一个叫胆固醇(TC),大家都姓「T」。甘油三酯老大不小,也没成家,就这样孤独终老。胆固醇则不同,既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又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人丁兴旺。胆固醇兄弟虽是同根生,却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整天做好事,可谓活雷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加入了ISIS,真是世事难料。


啧啧……密探兄你可真能扯……好吧,赶紧划个重点:血脂问题上,甘油三酯、胆固醇两项都值得关注,而在胆固醇中要格外关注比较坏的LDL-C,因为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调控血脂的头号靶标。如果你时间紧迫只能看一项血脂指标,那么就看LDL-C吧。


我知道大家不会真的这么紧急……所以,请顺便关注一下那位孤苦伶仃的老人——甘油三酯。当这项指标稍微变高时,并不需要马上用药,可以先改变生活方式,包括:


1.控制体重,使身体质量指数(BMI)小于24;

2.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

3.限制饮酒

4.适量运动,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5.戒烟


一旦它高得离谱,超过5.65mmol/L时,必须立即给予100%的重视,因为此时你头顶可能悬挂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急性胰腺炎。这病严重起来真的会要人命,而且特别痛苦。胰酶本来是消化人吃进去的肉,现在却在消化腹腔内的器官,想想都瘆得慌……因此,一旦发现甘油三酯超过5.65mmol/L时,除了调整生活方式,还需要立刻用药,效果比较好的药有贝特类、烟酸、欧米咖-3脂肪酸等。


02

胆固醇异常的危害和对策


冠心病、心梗、脑梗都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甚至破裂有关,而胆固醇就是这种斑块的原料,那么减少原料就可以让疾病「难为无米之炊」。特别是一些朋友本来就有若干冠心病高危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长期大量抽烟、超重等基础问题,很可能其冠脉已经有很大程度的狭窄,若不加控制,将越来越狭窄,引发冠心病甚至心梗。所以,一定要加强控制胆固醇。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化验单只需要看后面有没有箭头,是往上还是向下就行。但是,低密度脂蛋白是个例外,即使化验单上没标箭头,也不可以忽略。是否进行干预,需要评估患者的十年冠心病风险,已经有冠心病的LDL-C控制目标要小于1.8mmol/L,高危者(比如糖尿病患者,或者LDL-C已经高达4.9mmol/L以上的)LDL-C小于2.6mmol/L,中危和低危者LDL-C小于3.4mmol/L。如果经过规范治疗还达不到上述标准,把LDL-C降低50%是备选方案。

 


▲图片来源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03

使用降胆固醇药物的常见问题


1.降胆固醇(特别是LDL-C)用什么药好?


首选他汀类,比如立普妥、可定等。如果需要强化降脂或紧急降脂,可再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2.降脂药有没有副作用?


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不全、肌肉不良反应等,需要注意身体有无不适,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


3.是不是血脂达到调控目标之后就不用再吃药了?


看情况。如果不仅仅是血脂高,比如已经有冠心病的人,通常要长期坚持用药,因为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不仅仅是降血脂,更大的作用在于稳定斑块、改善动脉硬化,从而降低心梗或卒中的风险。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实际上现在的医学手段还不能把LDL-C降到不安全的地步,因此无需担心降得太低。


04

年轻人什么情况下需要查血脂?


1.当近亲中有人莫名其妙患上高血脂,比如挺瘦一个人,血脂却高得离谱,甚至三四十岁就心梗了,这时候你一定要去查血脂。因为有的高血脂是家族性的,这种情况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非常大,争取尽早发现,及时控制。


2.复习一下除高血脂外的其他四种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高血压、抽烟和肥胖。但凡有上述高危因素,哪怕很年轻也应该定期筛查。


3.发现皮肤黄色瘤。


4.20岁~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五年测量一次血脂。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日常饮食究竟该怎么吃?


开头《柳叶刀》刊登的那篇文章,只要看过全文,就知道根本不是标题党们所说的那回事儿。比如,文章说吃碳水化合物死亡率高,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占比过高而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这篇文章应该这样理解:脂肪和肉吃得太少并不好,我们无需恐惧胆固醇,特别是在没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时。其实,这也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的内容相符合,均衡的饮食结构才是王道但如果已经患有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疾病了,那就得悠着点,要听医生的话,从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综合调控血脂。

▲图片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官方网站


晚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Dehghan M, Mente A, Zhang X, et al. 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2017 Aug 29.

[2] 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点击下方标题,更多相关知识等你来撩~

1. 吃嘛嘛香为啥要做胃镜?你们医生一定是在坑我钱!

2. 莫名感染了乙肝,也不知是否需要治疗,就这样焦灼地活着……

3. 不要逼我说话,因为我口臭到想要殴打自己……

4. 就问一句,痔疮到底能治好不?

5. 有「屎」以来最重口味科普,慎入!

封面图片:Dribbble

图片设计:Stevan Rodic

责任编辑:静静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business_6team@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