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太原:记忆里的西缉虎营

2016-07-14 小乔 太原道

 


 

西缉虎营,是我们太原市解放路中段的一条小街,它在我们的大太原可能不是很有名,但对于七十年代生人的我来说,它意义非凡,因为这里有我的童年和少年!


█ 西缉虎营

 

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我早已搬离这里,留在这里的是,我童年少年的美好时光记忆,如今的西缉虎营变得宽阔平展,没有了以前的样貌,但每每经过或步行在这里时,我仿佛就会看到,梳着两个羊角辫,圆圆的小脸儿,胖乎乎的小女孩,背着军绿色的帆布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那就是小时候的我。


█ 西缉虎营

 

我小时候的西缉虎营,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街巷,道路狭窄,不像现在通畅,西面原来于旱西关街有一个丁字路口,要拐个弯才能到旱西关街,不像现在拓宽后能直通旱西关,新建路一直向西伸展无阻。平展宽阔的柏油路上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们井然有序,我小时候西缉虎营街道上没有车道之分,大家全凭自觉,自行车于汽车混行在狭窄的马路上,好在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汽车。原来路边的行人便道,并不像现在扑满方砖硬化,都是原本土地的面貌,间隔不远种着些不怎么茂盛的树木,我每日放学回来走在上面,从每个树坑上跳过玩耍,由其下过雨后树坑里有积水,有时会溅到身上,但还是高兴的跳跃玩耍着。


█ 西缉虎营修缮前的普光寺,曾经是西缉虎营小学所在地


█ 西缉虎营修缮中的普光寺

 

我家那时住在,西缉虎营中段一个长方形大院里,里里外外有七八户人家,记得街上最热闹,最能聚集人群的地方,是我家院门口的自来水管处,那时一条街上只有一个自来水管,整条街的住户都要在这里取水,对于现在,习惯家家有自来水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是难以想像的。自然这里也就成了每家人必到的场所,每天一早,还有下班时间这里会排起队来,有担着扁担挑着两个水桶来打水的小伙,有端着一大盆衣服来投的媳妇,还有夏天里凑热闹来玩水的孩子们,哗哗的自来水声,媳妇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合奏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极具生活气息的乐章,这个可能是很多太原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乐曲。那时西缉虎营街上,东西两头各有一个公厕,一大早这里也是排队的地方,早晨起来骑上自行车,跑到东头或西头去解决问题,现在说来有点好笑,可那时就是那样的。


█ 修缮后的西缉虎营普光寺,东侧是西缉虎营小学

 

西缉虎营街上,最著名的是西缉虎营小学,街上的孩子自然都在这里上小学,也是我的母校,小学校门口两侧围墙上,白底红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永远的刻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还清晰可见。每天下午上学时,不爱睡午觉的我,会早早来到校门口等待开校门,同学们也陆续到来,大家叽叽喳喳热闹成一团。原来的校园操场地面也都是土地,每年的春天,脱去了厚厚的棉衣,我轻轻松松走在上面,阳光暖暖的,解冻的土地踩上去软软的,有的地方都能踩出水来,这个情景我永生难忘,操场上小伙伴们跳皮筋,踢毽子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


这张照片摄于1969年,当时,太原市北城区(现杏花岭区)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由解放三校、黑龙潭小学、杏花岭小学、西缉虎营小学、新道街小学等学校40余名文艺爱好者组成,任务是结合市、区中心工作和重大纪念日排练形式多样的舞蹈、歌曲、器乐合奏等节目,并深入部队、厂矿、农村、企业、学校等演出,是当时太原很有影响的一支少年儿童文艺宣传队。第三排左三为阎维文,当时才12岁。


█ 几年前的西缉虎营小学


█ 西缉虎营小学新大门

 

记忆里的西缉虎营,你原来的样子,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想你的味道是那样甜美,甘之如饴!


直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家在太原02: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

家在太原03:太原的那些老槐树,傲然风雨忆沧桑

家在太原04: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

家在太原05:太原那些“福寿安康”之地

家在太原06: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

家在太原07: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08:太原有条智家巷

家在太原09: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10:桃园那几条巷

家在太原11:桃园一巷的那些事

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寻找昔日的记忆

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场散记

家在太原14: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

家在太原15: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近半个世纪的记忆 

家在太原:桃园三巷的记忆

家在太原:傅家巷与傅山

家在太原:桃园四巷忆吃穿

家在太原:桃园路往事

家在太原:豆芽巷往事

家在太原:老军营,相知相处三十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