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销员的故事

2016-12-06 阎全英 太原道

上午天气有些阴沉,走进办公室的我,沏上一杯热茶后,习惯地翻阅着满桌的图纸。门开处,走进一个靓丽的身影,以为资料员报送材料,所以并没有太去在意。不料来者亲切地称呼我阿姨,自我介绍她是某公司的销售人员,来此联系建设项目所需的各种型材和管材。

 

对于这类推销者,早已经司空见惯,一来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二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一般情况下,我很少与这类人交谈,出于礼貌点头示意还是需要的。出门在外、风尘仆仆,求人办事、看人眼色,搞推销确实也不容易。在设计院上班时,常有推销人找上门,不厌其烦地介绍他们的产品,让人听得很不耐烦。常常见他们低声下气、陪着笑脸与人搭讪,而对方多是居高临下、眼皮都懒得抬的态度,常常为他们的尴尬唏嘘不已。曾经不只一次地想象,如此这般跑来跑去,投入多少时间?陪出多少好话?付出多少精力?若想促成一笔订单,成功率究竟有多大?不禁产生几许怜悯,同时也充满诸多困惑,自思自己若是承担这份工作,十有八九要败下阵来。不打退堂鼓才怪呢!

 

出于同情心,我友善地告诉她,我这里只分管技术,负责材料采购另在别处,分明是在下逐客令要她知趣而退。她笑容可掬地点点头:“我明白。设备专业的办公室无人,我可否在您这里稍坐片刻?不会打扰您的工作吧?”那种期盼的目光让人不忍拒绝。我摆摆手示意她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依旧低头继续自己的工作。

 

大约过了十分钟,她尝试着跟我攀谈。无非是一些恭维之词,诸如:喜欢知识女性,羡慕技术人员等。许是看我偌大年纪还在工作的缘故,她说特别敬佩我这样有技术的人,生活得充实而且极有价值,一个劲儿地表示要向我学习。听到赞誉之词我不免有点得意,抬起头认真地打量起坐在对面的女孩:一件白底蓝格的紧身上衣,一条时髦无比的弹性牛仔裤,深邃的眼光,洁白的牙齿,齐耳的短发,处处显示着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干练,谈不上多么漂亮迷人,却处处透出青春的气息。突然间我萌生出一种欲望,试图探讨这个女孩的内心世界,于是我停下手头的工作,询问她家乡何处,青春几何,出道多久,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收入是否可观。

 

女孩十分健谈,面对陌生的我侃侃谈起自己的身世。她今年已经28岁,原本是长治地区乡下的农家女,由于母亲多病自己从小寄居亲戚家中。在她之下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弟弟,她上学读到高中便中途辍学,家庭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八年她带着200元钱,怀揣梦想来到省城太原,指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现实超出了预想,承诺给她找工作人不知去向,不久身上的钱也所剩无几。没有充饥的食物,也没有栖身的地方,甚至连回长治家乡的路费都成了问题。初次尝受到生活的打击和无奈,孤立无助的她真想大哭一场。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碰巧街头的茶社招聘小工,管吃管住还有工资。这正好解决了她当前的困境,起码解决了吃住的地方。留在茶社干了半年以后,转入一家售卡公司,即专门为有钱人策划设计的贵宾卡,之中发现老板对顾客存在欺诈行为,所以考虑转入其他行业。此时她已经积攒了一点钱,想自己创业干点什么,后决定做服装生意并在太原服装城租房。然而观念落伍与信息滞后,两年以后非但没有挣到钱,反而把积攒的钱也赔了进去,无奈中只得去房产中介做了售楼小姐,正好赶上房地产行业火爆,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收入日渐丰厚。

 

天有不测风云。中介老板因受人欺骗导致破产,而此时的她也已经熟悉了这个行业,鉴于售楼中对建筑业的了解和实践,她决定步入与之关联的建筑材料营销行。这一干就是数年,现在已经小有成就,担任销售部经理职务,年薪基本保持在10万元左右。不仅买了私家汽车,还代培了若干新手。对于销售职业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她说:“干我们这行,必须做到放下脸面,忍受各种冷遇、甚至于辱骂和难堪。虽然社会上低素质的人并不太多,但是很难预料会有什么样的尴尬境遇。”

 

呵!我虽然见过无数推销员,却不了解他们的现实生活,更不知道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几年前,我同学的女儿从小县城来太原谋生,就是由推销员做起。我也曾帮助联系业务,给她推荐过有关专业人士,但是对其工作业绩始终持怀疑态度。直到去年才得知人家早已是初具规模的老板,才明白推销行业固然辛苦,然而收入却相当可观,做好了一样大有可为。她也曾为提高学历去大学读研,试图跻身更为理想的工作单位。但是实践证明,读研反而贻误了许多商机。如今她仍旧重操旧业,开了自己的公司,干得风生水起令人称羡。

 

面对眼前的这位年轻女孩,我不得不肃然起敬,不得不刮目相看了。我重新审视着她,主动询问一些敏感话题。看得出她不但有思想,同时也很有心机。28岁的她竟然具备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从一穷二白的乡下妹奋斗到今天的部门经理,现在反过来该由我钦佩她了。她那侃侃而谈的神态,不卑不亢的表现,不急不躁的从容,处处彰显着少有的成熟,实在是出乎我的预料。联想起城市里眼高手低的年轻人,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安坐家中守株待兔,宁肯依赖父母做啃老一族,也不愿独自出外拼搏,只巴望父母托亲靠友寻求关系,不惜花大价钱疏通各种关节,以寻求一份稳定的职业而坐享其成,成日间打水扫地喝茶看报,区区2000元的收入还沉浸于自我陶醉之中。相比而言我更加佩服眼前这位肯吃苦、敢拼搏的年轻女孩。不可否认,如她这样的人一般起点都比较低,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正是这些看似不利的条件,却再次证明“穷则思变”的道理,造就了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攀登的精神,在付诸于努力的同时终将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成果。

 

年轻的女孩告诉我,在人生的旅途上,她结识了许多朋友,被她视为最重要的人生财富,正是因为朋友的帮助,她才有可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告别时,她留给我一张名片,然后优雅地向我挥手,驾驶一辆红色的小车消逝在视野中。目送远去的车影,我的心头涌上无限感慨,陷入一片沉思……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阎全英多更作品:

1981年自行车晋陕单骑远行记

汾河之畔,边走边聊

那年我与戏校失之交臂,人生就是这么充满不确定

大串联中五名女中学生的扒车历险记

人物 | 共同语言的内涵

山西忆旧 | 珍惜与留恋:那个年代看电影的记忆

从臭老九到烈火真金

五台山情思

大串联中两个女中学生的马坡一夜

骑行在晋祠路上的感觉与记忆

轶闻 | 东缉虎营飞出的金凤凰

狂热年代的太原十中,未被遗忘的天空

家在太原:杨家堡,都市里的村庄

家在太原:饮马河边

家在太原:梅山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