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太原:杨家堡,都市里的村庄

2016-09-02 阎全英 太原道



亲贤北街西延打通工程,整体穿越杨家堡村,这个昔日城市里的村庄,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动拆了。早先参差不齐、杂乱无序的建筑物全部推倒,繁华一时的杨家堡也如烟云般地消逝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


█ 2015年5月23日,经过数年的努力,新贤北街西延路段正式通车

 

杨家堡在我心里确有不少记忆。上世纪70年代,我们经常光顾南郊的一个小饭店,而那个小饭店就坐落在通过杨家堡村的路边,过往的车辆到此都要稍事休息。饭店虽然不大,来此就餐的人却不少,基本以面食为主,配以应时的可口小菜。这里的炸酱面味道纯正,价格也比较实惠,因此小小饭店却也门庭若市热闹非常。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相比啃窝头、就咸菜的粗茶淡饭,花0.18元吃上一碗面已经的不错的改善。当年我20岁出头,家庭贫困生活拮据,严重时连午饭都会断顿。有一次我未带午饭,生怕同事歧视奚落,便谎称要去杨家堡改善伙食。其实我身上并无分文,只能硬着头皮在杨家堡转了一圈,空着肚子回到工地,告诉大家我已经吃了炸酱面。不料在下午的劳作中,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终于坚持不住晕倒在工地上.......

 

2003年,我应邀参加一个大型酒店改造,地点就在亲贤北街的丁字口处。我惊喜地发现酒店的背后就是杨家堡,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偶有闲暇便信步在杨家堡的小巷漫游。如今的杨家堡变化之大,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早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所谓“城中村”就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低矮拥挤的的建筑,狭窄无序的街道,熙熙攘攘的行人,偶有小汽车在此经过,立即会堵塞交通要道。随处可见的网吧,洗头房、电话间一个接一个,烧饼小吃、蔬菜水果一片连着一片。简易的楼房内不断地有人进进出出,公用的水龙头哗哗作响,许多人蹲在水池边涮洗衣物,生活污水任意漫流各处。既缺少统一的建设规划,也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脏乱不堪的环境,混杂零乱的人流,悬挑的阳台几乎遮盖了天空.......


█ 拆迁中的杨家堡村

 

这里的居住密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进城务工的年轻人,租住在此只是权宜之计,临时性极强,人流成分极为复杂,各类鸡鸣狗盗层出不穷,个别凶杀案件也时有所闻。由租房的价格,话吧的费用便可知道,这里的生活成本远比市区要低廉的多。

 

这就是被人们所指的“城中村”,除了土生土长的村民之外,居住在此的外来者,年龄大多在20~30岁之间,基本都是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民,怀揣梦想来到城市淘金,希望能够谋得一份前途。他们从事的职业,俱都是缺少技能的简单劳动,均以出卖体力的保安和服务行为主,层次较低收入也不高,自然只能选择“城中村”作为栖身之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杨家堡热闹非凡,各种相应的生活需要和服务行当也应运而生。


█ 杨家堡成为太原市第一个实施整村改造的城中村

 

老早就听说,城郊的农民在改革的浪潮中富裕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传统的农民只要有钱,最热衷的莫过于盖房。小农经济思维的局限,使得这些村民缺乏公共概念,凡事只考虑个人利益,更何况在农民的潜意识里,唯有房子才被看做是自家的财产,有了钱首选的就是翻新自家的住房。于是邻里之间相互攀比大兴土木,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高,楼的层数和高度完全不受拘束地随心所欲。而今赶上城市进程化的扩张,大批多余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之城市有限土地的供应不足,恰好给这些城市边缘的地区带来了机遇,村民们自建的楼房非但没有空置,反而全部派上了用场。但是这些房屋设施简陋,没有整体规划,没有专人设计,没有规范约束,基本是见缝插针、杂乱无章的私搭乱建,各类潜在的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杨家堡作为太原市第一个实施整村改造的社区于2014年完成北区改造,并全部安置

 

特殊的地理位置,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低廉的建设成本使“城中村”出租房屋比率相当高,房屋出租加上村里的分红收入,可以使村民们过上相当富裕的物质生活,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准已远远超过城市居民。然而就是这个热闹且杂乱的杨家堡村,多年来一直阻碍着亲贤北街的贯通,农民以其切身的利益,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高额的经济赔偿,使得政府和开发商望而却步,并因此而滞留了许多年。更有一些村民则不顾政府的规划,面对三令五申的动迁置若罔闻,继续我行我素地修建自己的楼房。随处可见水泥沙石,到处都有施工现场。杨家堡城中村改造是市政府着重治理的一个典型村,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开发商对此块地皮的开发充满信心。但是在如此高价的赔偿面前,任何开发商都会感到头疼,因而一直没有进展。

 

现在这条曾经被称之为断头路的路段业已开通,道路两边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可有谁知开通此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拆迁需要动用多少资金?据说杨家堡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分得了数百万元的赔偿金,每户还有数套楼房的补偿。只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只是因为赶上了城市进程规划的变迁,这里的农民便个个财大气粗,变成了具有资金上千万的富户。



█ 2016年1月2日,杨家堡圣堂隆重开启慈悲圣门

 

这并非杜撰出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仔细想想,这人世间的事情很难以“公平”二字进行评述。一次拆迁也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进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家在太原02: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

家在太原03:太原的那些老槐树,傲然风雨忆沧桑

家在太原04: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

家在太原05:太原那些“福寿安康”之地

家在太原06: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

家在太原07: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08:太原有条智家巷

家在太原09: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10:桃园那几条巷

家在太原11:桃园一巷的那些事

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寻找昔日的记忆

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场散记

家在太原14: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

家在太原15: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近半个世纪的记忆 

家在太原:桃园三巷的记忆

家在太原:傅家巷与傅山

家在太原:桃园四巷忆吃穿

家在太原:桃园路往事

家在太原:豆芽巷往事

家在太原:老军营,相知相处三十载

家在太原:记忆里的西缉虎营 

家在太原:少年的五一广场

家在太原:家住桃园三巷

家在太原:迎泽公园的记忆

家在太原:西缉虎营院里的牵牛花

家在太原:我心中的解放路

家在太原:太原的夏天

家在太原:太原的醋

家在太原:梅山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家在太原:难忘上马街

家在太原:饮马河边

家在太原:记忆中的西华门老街

家在太原:悠悠文庙上官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