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太原:难忘上马街

2016-08-22 王秋英 太原道



说起上马街,有哪位中老年人不知道呢?

该街位于五一路南段东侧,东西走向,东起三佑巷南口,西至五一路。长约千米,宽不足十米。从上马街的西口看,南面是晋东南饭店(天津包子铺),北面是赫赫有名的上马街正骨医院。这里四通八达。顶头是一个中型工厂,可分别通往五龙口、小五台。中间有两个岔口,往南通往文庙,往北可去杏花岭。这条街的两旁都是平房建筑,系居民和文化混合区。驻有太原六中、太原七中、太原公安学校、太原市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 上马街,阿峰拍摄


上马街和我家兄妹五人都有些许关系。大哥是十四中的学生,天天上下学是一定要走上马街的;二哥曾在手管局的机电社工作,而厂址就在七中对过崇善寺附近。在就近入学的年代,我们姐妹三个都曾是太原七中的学生。上马街还是我的两位哥哥在每年秋季打煤糕时前往大东关拉烧土的必经之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七中上学时,与初中班的陈金仙、任万荔等几个要好同学,下午两节课后,常结伴去上马街东头的六中小卖部买些葵花饼、面包、油芯、抄本之类的东西。既换了脑筋遛了腿,还犒劳了口腹。回想起来,那真是一种享受啊!


█ 上马街,李学宽拍摄


上马街有我几个同学。一个在杏花巷公安局宿舍的任彩云。去她家时,看过报纸的剪贴本——小说连载,尽是破案方面的,总会给人一种神秘感。另一个同学住在一座高台阶的两进四合院。她家的屋子很大,热情的常晓玲经常邀邀我们去玩。绳上子的一溜毛巾,是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想想,人家的卫生意识可真够前卫的。

因为上马街上座落着两所完全中学,所以,待中午十二点左右,你看吧,那浩浩荡荡的人流从上马街东头一路滚滚而泻,把原本不宽的马路几乎全占了,真够壮观的。到底是几路纵队呢,搞不清,反正同学们一路也不好好走,勾肩搭背的,追跑打闹的……弄得那些车技不错的的叔叔们,一路摇铃子,还伴有“小鬼,让开些!”的吆喝声。我们听了,嘟囔着:“都中学生了,还是‘小鬼’”!就故意不腾道,气得那些大人们边下车边叹气。

在这条街上,我从小学毕业开始,走到初中毕业,又走到高中结束。这条路上,有我的成长,有我的欢乐,有我的离愁。长风剧场附近的地臧庵有我一高中同学田生莲,每天路过叫我上学。到快毕业时,我们俩开始倒计时:“这条路,咱们只能再走两个月了”。然后,一天天地数下去,直数得心里酸酸的,眼睛潮潮的。

对于“上马街”的由来,我曾经很奇怪。后来才知它源于明代问世的皇庙,——太原地区唯一的黄琉璃瓦建筑。因为是代表封建皇权,一般地方官吏不论文武,必须经上马街,在皇庙西巷北口下马下轿,然后穿巷南去入庙。祭祀毕,再原路步行到上马街,才能上马上轿,故名之“上马街”。从历史上看,它既属吉祥宝地,又是要求中规中矩的地方,非常适合办学呢。


█ 皇庙正门


█ 皇庙正门前的照壁


█ 皇庙正门与照壁


█ 修复后的皇庙主殿


█ 因故停工而露天淋雨近十年的皇庙建筑木制构件


在现代化的旧城改造中,如今的上马街西口建有一门楼,上书“御庭•华府”,那里高楼林立,商铺毗邻,已然看不到多少过去的影子,但昔日的上马街定会永远印在一名太原七中学子的心中!


直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家在太原02: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

家在太原03:太原的那些老槐树,傲然风雨忆沧桑

家在太原04: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

家在太原05:太原那些“福寿安康”之地

家在太原06: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

家在太原07: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08:太原有条智家巷

家在太原09: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10:桃园那几条巷

家在太原11:桃园一巷的那些事

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寻找昔日的记忆

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场散记

家在太原14: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

家在太原15: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近半个世纪的记忆 

家在太原:桃园三巷的记忆

家在太原:傅家巷与傅山

家在太原:桃园四巷忆吃穿

家在太原:桃园路往事

家在太原:豆芽巷往事

家在太原:老军营,相知相处三十载

家在太原:记忆里的西缉虎营 

家在太原:少年的五一广场

家在太原:家住桃园三巷

家在太原:迎泽公园的记忆

家在太原:西缉虎营院里的牵牛花

家在太原:我心中的解放路

家在太原:太原的夏天

家在太原:太原的醋

家在太原:梅山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欢迎加入太原道微信群,入群请先添加太原道客服微信并注明入群,打描下图二维码或查找wwwtyda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