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非遗28:红红火火的旺火,祈盼一年的兴旺发达

2016-02-21 牛晓珉 太原道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的作用也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旺火俗称拢火龙,是春节、元宵节期间流行于我省中北部地区的一种民俗活动。怀仁是我省旺火习俗代表性的传承地。

 

拢旺火习俗来源于旧时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明万历年间的《怀仁县志》有如下记载:“正月、元旦:凤兴烧旺火,放爆竹,祀天地众神及先祖毕,家众以次拜族党、亲友,饮食相招,弥月乃止”;清朝《大同县志》描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拢火龙。”旧时元宵节,沿街的大小商家铺子前都要拢火龙。一拢就是三个,一个大的、一个中的、一个小的。正月十四晚上点燃中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日子晚上点燃大的,十六点燃小的。这几天晚上二郎庙前是全城最热闹的地方,大人小孩来这里都要转火龙,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为的是一年万事如意。


liu wnag shuan拍摄

 

旧时的大旺火底座直径和高约在56米之间,粗壮笨拙,状如铁塔,后来,在一代代工匠的精心雕琢下,旺火的形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精致了,现在的旺火高约10米,直径3.2米,大约3536层,外表雄壮华丽,引人注目。垒旺火用的主要材料是块煤,工匠们每年中秋节过后便开始着手选煤。过去这些事情由班头带着工匠们在怀仁附近一个叫北信庄的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收集质量上好的块煤,每一块煤重达一吨多,需45人才能搬动,选好之后便窖藏起来,一直到腊月初再拿出来进行加工,根据旺火的尺寸要求,事先对块煤进行编号。在垒建旺火之前,工匠们还要对每一块煤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然后根据设计要求,使它们一一对号入座,基本成形后,由老工匠进行技术细节指导,以确保旺火的稳固、安全和美观。


乡雪拍摄

 

垒旺火的过程也很讲究,每班在1520人左右,有班头、技师、大工、小工等之分,底座用炉灰渣垫起约70厘米高,直径约4米,旺火的层次越高,难度越大,以前工匠使用一些原始的“拉引儿”的方式搬运煤块,即用3根长木头支起三角架,用一个定滑轮吊煤块。在旺火垒到距离底座6米处的时候,便开始搭一层木棍,木棍上放着五谷秸秆,包括玉米秆、高粱秆、麦子秆、粟子秆、谷子秆,寓意五谷丰登,以备点火之用,同时,在这个位置上,煤块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加大,以防柴草燃烧之后,气体不能及时散发而发生爆炸,以致旺火倒塌。


 

怀仁垒旺火习俗活动通常是在腊月初便开始,直到正月十四。成形之后,暂不封口,一直要等到正月十四才正式封口,并且还要进行一次庄重的祭祀仪式,如上表、敬香、放炮等,以此来表示对二郎神的尊敬。

 

大旺火完全成形之后,还要给它穿上一件精美的外套,即火龙罩,以前火龙罩主要用皱纹纸来裁剪,现在用绸布代替,看起来更美观了。加工罩子也要由擅长剪纸的老工匠来完成,罩子的着色共有5种:红、黄、蓝、绿、粉,其中以红色为主,在罩上火龙罩后,在其顶部加一个吉祥物“金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旺火南北面分别写“旺气冲天”、“火树银花”。点旺火非常讲究,一般是在距离底座7米处开始点火,点火的时候要看风向,以背风点火最为科学,即风向东南,则由西北点,反之亦然,以慢燃为宜,人们认为燃烧时间越长,旺气便越长久。点燃旺火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以上四图由琴儿拍摄

 

在怀仁,办婚事或者除春节、元宵节之外的重大节日时人们也拢旺火,其主要形式是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小型塔状,以图吉利,祝贺兴旺之意。如今在怀仁及周边地区涌现出十多个用农作物秸秆或用黄土加煤末合成的煤砖制作环保型旺火的厂家,既满足了人们对代代传承的旺火习俗的需求,又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非遗01:阅读阳城县皇城村重阳习俗

山西非遗02:阅读泽州中秋习俗

山西非遗03:左权开花调,独特的太行山歌

山西非遗04:清和元头脑,传说傅山调制的药膳八珍汤

山西非遗05:晋剧——山西人的中路梆子

山西非遗06:河曲民歌,民歌之乡的酸曲

山西非遗07:晋南威风锣鼓,威武雄壮的民间打击乐表演

山西非遗08:洪洞走亲习俗,延续千年的“接姑姑迎娘娘”

山西非遗09:蒲州梆子(蒲剧),山西戏曲的最早源流

山西非遗10:耍孩儿,雁北地区独特的“咳咳腔”

山西非遗11: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

山西非遗12:襄汾天塔狮舞,决战天塔之巅的狮王争霸

山西非遗13:源于宫廷音乐与庙堂音乐的上党八音会

山西非遗14:流行于晋东南的“大戏”上党梆子

山西非遗15:雁门民居营造技艺,造就有别于晋商大院的真正“民”居

山西非遗16: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共生共荣

山西非遗17:源自李世民《秦王破阵乐》的绛州鼓乐

山西非遗18:稷山县独有的走兽高跷

山西非遗19:火爆热烈的翼城花鼓

山西非遗20:文水鈲子,先民与命运抗争的独特表现形式

山西非遗21:阳城生铁冶铸技艺,中国式铁范铸造的“活化石”

山西非遗22:“天下独一团”的灵丘罗罗腔

山西非遗23:孝义碗碗腔与“无孝不成戏”

山西非遗24:孝义皮影戏,最早的光影艺术

山西非遗25:平阳木版年画,中国年文化的产物

山西非遗26:清徐彩门楼,春节里的街头艺术品

山西非遗27:璀璨绽放的民俗奇葩——榆次南庄架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