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珠三角与长三角: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周春山 城PLUS 2019-05-20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城市或区域的发展也是如此。珠三角,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主体,它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中山大学周春山教授分享了他关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战略比较研究;并基于珠三角特色,提出了“大湾区”形势下珠三角的四个战略发展方向。

二篇《全球和国家视野下珠三角的新挑战和新突围》,从“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分析,提出了珠三角如何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文中提出的战略思路,与周春山教授的思考相映成趣,并加入逆全球化时期的国际视野。城PLUS倾力推荐。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其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肇庆、江门、中山、惠州9个城市。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先后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大都市区化发展阶段,从传统桑基和蔗基鱼塘地区演变为“世界工厂”,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同时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共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三者GDP占全国的近1/3。而珠三角和长三角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因此本文基于与长三角的比较,提出对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思考。


珠三角与长三角发展比较


珠三角经济强度略大,综合质量欠佳


1. 珠三角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小于长三角,但强度大于长三角


珠三角范围9个城市,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0.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9.0%,常住人口0.59万人,规模相比长三角明显偏小。但珠三角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城市化水平都高于长三角。


 201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基本社会要素比较


2. 珠三角经济增速由高于长三角变为两者持平


珠三角发展速度较快,2003-2007年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超过15%,从2007年开始,珠三角经济增长增速开始下降,2011-2015年GDP年均增速维持在10%以下,2012年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以2009年为界,在之前珠三角的发展速度高于长三角2个百分点左右,在此之后,发展速度与长三角基本持平,呈交互波动。


2000-201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GDP及增速


(图片来自网络)


3. 珠三角济外向性高于长三角,进出口总额由“高于长三角”转变为“低于长三角”


珠三角外贸依存度一直远高于长三角,但总体在逐渐下降。长三角与珠三角对外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以2003年为转折点,珠三角进出口总额由高于长三角转变为低于长三角,且差距逐渐拉大。


2000-2015年珠三角与长三角进出口总额与外贸依存度


4. 珠三角国际影响力落后于长三角


领事馆数量、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举办国际会议次数、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等指标来看,珠三角的国际影响力落后于长三角。


长三角与珠三角国际影响力指标比较


会展带动城市影响力(图片来自网络)


5. 珠三角科教实力与创新能力逊色于长三角


从两院院士数、世界五百强大学数、985\211高校数指标来看,珠三角的科教实力逊色于长三角。从创新能力的指标来看,珠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相比长三角差距较大,尤其是R&D项目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根据2015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城市排名,长三角城市群有7个城市名列前10,其中苏州第3、杭州第4、上海第5、无锡第6、南京第7、宁波第8、常州第10;珠三角城市群中深圳和广州名列前10,其中深圳位列首位,广州第9。


201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创新指标比较


注:因广东省高校和研究所等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故缺失数据以全省数据代替。


(图片来自网络)


综上,珠三角的经济强度与增长速度大于长三角,存在一定的外贸依存度优势,但总体优势逐渐减弱,国际影响力、科教实力与创新能力逊色于长三角,发展后劲不足。


发展目标与战略比较


珠三角是进一步改革创新的先锋


珠三角:从国家层面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首次将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珠三角定位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出“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长三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都明确提出长三角的发展目标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前者提出“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全面加快长三角地区现代化、一体化进程,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后者指出“到2030年,长三角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另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都将长三角、珠三角目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虽然国家对长三角、珠三角的定位基本一致,但两者发展条件与水平存在差异。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存在明显短板,珠三角需要补齐短板,发挥优势,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长三角与珠三角发展目标与战略比较


珠三角发展战略思考


以生态、创新、协作、国际化引领

1. 积极推动技术引进,大力吸引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引领发展(图片来自网络)


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吸收对一个地区加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珠三角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是主要是吸引外资的投资引进模式。在经济全球化时期,要充分利用跨国公司进入的机遇,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实施跨国公司R&D 本地化的新战略,加强技术的引进与吸收。


然而,先进技术的引进往往受到许多政治、经济等条件的限制,珠三角的技术创新更应该着眼本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系统。通过公共政策促进核心技术的开发,促进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培育自己的高端核心创新技术,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竞争于国际市场。广招贤才,走吸引外来人才和自主培养人才相结合的路子。


充分利用珠三角密集的科技园以及广州高校集中的优势,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力度,利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园、高校与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最终使珠三角成为一个拥有自我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能独立自主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地区。


2. 构建全球化平台,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局面


"一带一路"示意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推进,为珠三角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海上丝绸之路将串联起东盟、南亚、西亚、北非、东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等方面建立共享模式。珠三角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构建港口联盟、加强国际机场和航空通道、国际高铁通道建设,形成海陆空综合交通互联通道,加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互联,整合资源,构建全球化平台,提升珠三角在国家战略及国际合作中的地位


3. 进一步深化港澳合作、强化与泛珠三角各省的联系


泛珠三角


珠三角充分利用靠近港澳的优势、“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跨越,随着珠三角经济的转型,城市群发展水平的提高,粤港澳合作需要进入一个新的模式。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建立开放的经济合作载体,广泛开展产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实现区域发展的共建共荣。泛珠三角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珠三角应充分发挥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对外联系的优势,积极加强与泛珠三角省市的合作,扩大腹地,推进产业转移,强化泛珠地区交通、生产、贸易网络的培育。


4.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突出人文引领

 

珠三角多元人文(图片来自网络)


区域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生态与文化的竞争。珠三角发展应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应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沿海生态及山地森林生态的保护,从人的幸福生活出发,关注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将城市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多方要素进行融合,彰显珠三角历史悠久、务实创新的岭南文化,突出人文引领。


·  ·  ·


大湾区城市群延伸阅读:


为什么国家以“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如何引导城市群发展?


杨保军 | 城市群建设的三点认识和三条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延伸阅读:


王缉宪: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OPP”


【城识】粤港澳大湾区,超越珠三角“排位赛”!


【城史】“兄弟闯关”:从国际贸易中心转移,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断代


深圳+香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央国际都会区”


香港2030+对话深圳2050


“法无禁止即自由”:谈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




作者 | 周春山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The University of EastLondon,The University of Montreal进修,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在英文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主持国家、省部研究基金8项,《中国城市地理丛书》副主编,《地理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世界地理研究》、《热带与亚热带自然环境》、《城市观察》等杂志编委,先后兼职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院等社会职务,获得“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 周春山, 王芳, 陈洁斌. 珠江三角洲发展战略的思考--基于与长三角的比较[J].城市规划, 2006, 30 (增刊1): 58-59

[2] 周春山, 金万福, 史晨怡. 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3): 302-312

[3] 姚士谋, 周春山, 王德等. 中国城市群新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4] 陈肖飞, 张落成, 姚士谋.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长三角城市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2): 229-236

[5] 许学强, 程玉鸿.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J]. 地理科学, 2006, 26(3): 257-265

[6] 靳诚, 陆玉麒. 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 (11): 1329-1334

[7] 胡毅,张京祥. 基于县域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0,7(30):1112-1117

  

 

感谢阅读/分享

关注“城PLUS”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中留言或发邮件至:

cheng+@szcaup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