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与深圳力学和深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我的职业生涯就是在深圳这个地方所开展的,所以我把它称之为“力学”的试验场。深圳四十余年的历史,映射的是各种力相向或同向交汇的试验场,城市是这段历史的证物。我尝试借各种力的分合,解读深圳城市发展的动能,也算是参与深圳规划三十余年的观察、思考和简报。
力有很多种,影响深圳的力包含了自然力、文明力、民众力、国家力、市场力、想象力、科技力和设计力等等。深圳这座城市40多年是由这些力复合而成的,在不同时间段它们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我们把这种力一个个解剖出来看的时候,可以看到这种城市物理空间背后的一些人文底蕴。自然力这个话题在深圳是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深圳有一个人用了12年时间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深圳自然博物百科》,他是一个出版人,并不是一个生物学家,不过他做的事比很多专业的生物学家做的可能还要更有影响力。
图源:《深圳自然博物百科》(2008.12.11 韦洪兴摄)深圳40多年自然力和人文力相交而成,当这座城市把自然力作为一种需要被尊重的力时,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享,就是一个文化过程,也是一种文明的态度。当我们看深圳山海城的关系、以及第一批微型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图,这种对微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就会表述一种特别的城市特色。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城市和人的关系、城市和自然的关系构建了一种特别的生活状态。
这条步道以深圳生日命名,总长超过180 公里,贯穿深圳全境。这蜿蜒在山海间的远足径,可以媲美世界上最美的都市步道。文明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识,我们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坏。在各种文明相互映照当中,我们知道什么叫落后、什么叫先进,这对深圳影响是非常大的。还有一种文明力就是城市建设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一些参照。纵向来看,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历史城市的发展演变有辉煌也有衰落,也能看到世界各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应对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所表达出的一种形态以及生活方式。城市中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就是文化过程和文明的直接反映。人知晓好风景的地方,也明白社会文明的优劣;横向来看,我们可以参照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了解社会文明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特征以及社会状态的不同。还有一些技术想象、技术理想所呈现出来的城市空间,也是我们借鉴和参照的一些可能性。-
1000个深圳人中各省移民比例
图源: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的文明力还有一个特征,汇聚各地文化在深圳的现代化重组,我将它比喻为多元文化的“股份城市”。这种鸡尾酒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支持文明的进步,多元文化的汇聚也一定会发生交流、冲突和共识。
还有一种文明力是改革开放初期所表现出来的,对现代化社会和文明的向往,切身体验中国内地和世界、香港之间的落差,这也是一种文明力和民众力的合力。民众力是改革开放在深圳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当国家意志以改革开放表现国家态度的时候,人、市民,或者中国的社会表达出一种共鸣、共振、同向发力。深圳的成功是国家意志和人民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民众力还有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来了就是深圳人”,它表达的是这座城市的包容态度;“来过就是深圳人”,让改革开放在深圳的这些特征开枝散叶;“来了还是湖南人、四川人……”,则反映了深圳如同雨林社会的多样性。
-
中规院城PLUS参加德国柏林AEDES当代建筑论坛,
提出“深圳性即人性”,并以此作为展品去表达
深圳这座城市的社会性和空间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民众力更重要的是个体和集体的特别关系,差异之合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多样性,让这种城市和社会充满了活力。
''
国家力
国家力就是政治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每个词都代表了很重要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深圳这座城市不是高产地,而是种子田,不能流于普通城市那点追求。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力聚焦经济特区和社会特区,顺应文明力、民众力,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以及中部地区改变落后于先进人类社会的现状,释放改革开放的国家意志。
城市发展更重要的是一个市场力的概念,它集合愿望力、中国人、多元、人类文明共识力。可以观察蛇口半岛和宝安片区、深圳湾自1986年以来的变化,我把它比喻践行“全方位” 现代化愿望的“皮试”效应。
想象力,需要社会呈现出开放、开明、自由、人性、前瞻、科幻和与时俱进。想象力和唯物与唯心关联度特别高,以科技、科学去探索唯物的经验主义和唯心的理想主义,发现自然、向自然学习,了解热带雨林效应对城市社会多样性的启示。
科技力,连接现实与未来,是思想自由与包容才能表达出的特征。我们能够用科技力解构、研究城市社会。
-
从科技力去解析深圳这座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一些相关性
以综合方式呈现出来的设计力,以空间记录时空的文化过程和文明价值。它是系统的一个力,也与城市规划观念完全匹配。当设计伴随一座城市的生态,以动态价值演进,就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空间和物质具像化的全过程。要以价值取向为先导,权衡利弊、并加以实施。设计行为要像园林修正的技术般,去实现预设的设计意图。
设计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力?在40多年的实践当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小拉力与大推力。不要夸大规划的拉力,更应该看中规划的推力,因为我们要顺应规律、顺应市场、顺应自然、顺应民间。
规划是一个时空穿越、各种假设推演、复杂多维的“力学”关系(合力),规划自己和想象城市未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力,专业技术与公众参与的结合。城市设计的对象是以“深圳时间”与人的需求(物质和精神)的空间为支点。
深圳的力学现象可以说是中国国际化、现代化不得不面对的各种价值力的交汇、冲突、共识的合力之地,深圳成为特别的“回旋地”与“缓冲区”
。
城市规划设计的是物理空间还是社会生活?是在创造生活方式的一种进步?还是在设计空间的一种形态?其实关注人就好,深圳的价值合力事在人为,在为人事。深圳的“力学”试验,系统性地探索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可能的路径,城市只是文明历史的证物。人与密度城市的关系
就是建构人本的空间形制,
人与雨林社会的关系
就是共建法治的社会机制。
作者 |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作者简介:
建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
全国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香港城市与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200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