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犯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这样遭受不幸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南无阿弥陀佛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民间普遍信奉灶神。
有位俞公,字良臣,博学多才,十八岁就是“诸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成年以后,开了间私塾,并与十几个志同道合的书生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邪淫、戒口过,行之有年。
但是,似乎天道不公,他这样向善,竟然前后应考七科都没考中,更不幸的是,生了五子四女,多数病夭,仅存一子一女。幸存的三儿子聪明伶俐,左脚脚底有两颗痣,夫妻俩视为掌中之宝,然而,八岁时竟然失踪了!妻子因为哭儿女,双目失明。俞公与盲妻独女相依为命,潦倒终年,贫窘不堪。
俞公反省自己:我没犯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这样遭受天谴?于是,从四十岁开始,每年腊月底向灶神祷告,求灶神把自己的冤情呈递天庭。
但是,一年年过去,毫无消息。
到了四十七岁那年除夕,俞公与妻女在家中凄然愁叹之时,灶神真的来了,角巾皂服,须发半苍,自称姓张,从远道来。俞公心中惊异,非常恭敬,就向他诉苦,说自己平生读书积行,而今却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并把自己每年写给天庭的黄疏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我知道你家的事很久了。你意念太恶,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恐怕恶报还不止这些。”
俞公大惊失色,说:“我听说冥冥之中丝毫的善行都被记录下来。我积功累德、恪守规条这么久,岂能尽属虚名?”
张公说:“就像你规条中的‘惜字’一款,你的学生、朋友多用旧书糊窗裹物,甚至擦桌子,还借口讲卫生,你看在眼里,不加阻拦,却每每从路边捡回写过字的纸烧掉,这有何益?文昌社每月放生,你随班奔走,因人成事,如果大家不来,你也怠慢了,心中早没了慈悲之念,况且你家厨房里也煮过虾蟹,那不是生命吗?至于口过一节,你语言敏妙,经常令交谈者倾倒,但与朋友交往久了,随风讪笑,出言不逊,自知有伤和气却不能禁止,而至今仍以厚道自居,你欺瞒谁?欺瞒天吗?
邪淫的事情虽然没干出来,只是因为没有邪缘凑合,不然怎么见到美色就频频相顾、心神不宁呢?回想当时的情景,你还敢说自己老实厚道吗?你终身誓行的规条中的事情尚且如此,其余的就更不用说了。
你的一言一行,神明都已知道了,数年来无一实善可记,而你独处的时候,贪念、淫念、嫉妒念、狭隘念、急躁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胜记述,凡此种种意恶,固结心中,逃祸都来不及,何谈祈福呢?”
俞公惊愕惶恐,伏地流泪,说:“您一定是神明,愿求救度。”
张公说:“你读书明理,慕善而乐,闻知善言善行,不胜激动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不深,恒心不固,所以平生的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且满腔恶意,起伏缠绵,只想得到善报,就像种了遍地荆棘,却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荒谬!你从今以后,必须猛力摈除恶念,力行善事,不图回报,不务虚名,久久行之,自有意外效验。你家事我很虔诚,特以此意报之。”说完隐于灶下。
次日,俞公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号“净意道人”,立志自净其意。初行之日,杂念纷呈,非疑则堕,因于堂中所供观世音菩萨前叩头流血,发誓说:“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从此一行一言一念皆如鬼神在旁,凡一切济物利人之事,皆欢喜行持,不论力继不继、人知不知。更以因果报应之理,逢人化导。
五十岁时,即万历二年,甲戌会试,首辅张江陵大人为儿子择师,众人交口推荐俞公,于是,俞公便携家眷聘赴京师,至万历五年,考中进士。
一日,俞公拜谒内监杨公,杨公令五个养子出来见客。其中一个养子年方十六,俞公甚感眼熟,询问他的原籍,他回答是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还依稀记得故乡。俞公非常惊讶,让他脱下左脚鞋袜,果然有两颗痣,大呼:“是我儿也!”杨公也很惊愕,于是把儿子奉还俞公。
俞公奔告夫人,夫人扶子痛哭,血泪迸流。儿子也哭,捧着母亲的脸舔她的双眼,母亲的双眼竟然复明!
俞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回到原籍,为儿子娶妻,连生七个孙子,善加调教,俨然一个书香门第。
俞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以训导子孙。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八岁。(罗祯《俞公遇灶神记》《近代果报见闻录》收录)
诵读:佛诚居士
☞短视频 | 可不可以学习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短视频 | 佛教是2500年前创立的,会不会与现代生活脱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