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经典丨不断被退学却被称天才 五张画不值一张机票摧毁大师
在用色强烈、笔触夸张的画中,扭曲删减的具象负载着内心的狂野,无所顾忌的“混乱涂抹”,让艺术成为情感支配行为的直接记录,这在绘画史上前所未有。正如德·库宁所言“画家时不时地要摧毁绘画,塞尚是这样,毕加索是这样,波洛克也是。他把我们对绘画的观念彻底摧毁了。”
杰克逊.波洛克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1929年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
你也许会问,一个在生前就收获声望的人,一个在生前就不断举办个展的人,会生活得如此痛苦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作画时紧缩的眉头、常年酗酒的习惯,都告诉着你真实的答案。
波洛克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一直与众不同——他的体重几乎是一般新生儿的2倍。以至于当时科迪的一家报纸特意予以报导:“本镇里罗伊夫妇在星期天喜添贵子。小家伙在出生时体重达12.25磅,是这个幸福家庭的第五个儿子。”
人们都说波洛克是“天才”,可说实在的,他并没有学习绘画技巧的天赋,但好在他凭着自己的“轴”劲儿,硬是硬着头皮在这条路上走了下去。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他不断被退学,在学校里也不怎么说话,绘画的技巧也得不到认可,他与人产生着冲突,极度自卑也自负着,他很孤独。
“一个人生活中的所谓幸福对我来说是见他妈的鬼,假如我能对我自己和生活看到某种结果,我会去努力的。我脑子里会旋转着各种幻想,持续两个星期,然后就销声匿迹了。我读得越多,想得越多,我就越是觉得事物一片黑暗。”
——波洛克写给哥哥的信
▲杰克森·波洛克《面具》1941
▲杰克森·波洛克《圆》1941
1934-1943年期间,波洛克试图通过学习大师作品并从中汲取养分来寻找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期间,他曾取经埃尔·格列柯(El Greco)和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学习他们对于肌肉的塑造和对肉体扭曲的描绘;波洛克也从墨西哥壁画家奥罗斯科(José Clemente Orozco)和西凯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的作品中攫取了那种强烈的社会意识表现风格。
而1939年在MoMA看到的一场毕加索个展成为波洛克探索时期创作的分水岭,他有意识地借鉴毕加索的主题和创作元素进行尝试。同年,他因酗酒和抑郁症而接受荣格心理治疗,卡尔·荣格(Carl Jung)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也对波洛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好在,他遇见了,改变他人生的3个女人。
他先随哥哥接触到了墨西哥壁画,也有幸得到本顿夫妇青睐与教导……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接受了政府的救助;他看过毕加索的画作,又引起了画家兼批评家约翰·格雷厄姆的注意······于是,波洛克收获了1941年11月举办的“美国和法国油画展”的邀请。
由此,他遇见了李·科瑞丝娜(Lee Krasner,1908—1984)。如果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或许李·科瑞丝娜,算得上一个最佳人选。
她看到了波洛克在艺术上具有别人没有的心理能量,她明白他的这个能量具有摧毁性,它会摧毁一个人,也一样会摧毁艺术上的法度规矩。但这不妨碍波洛克生命里第二个重要的女人的出现。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艺术家将不再受到政府的资助,波洛克又开始了他朝不保夕的窘迫生活,而此时,他生命里另一个重要的女人出现了,他的艺术赞助人——古根海姆女士。一个继承了巨额遗产,极其富有,以赞助和支持艺术家为终生事业的女人。一个有些势利的女人。但她也给予了波洛克很多的帮助。
1943年,古根海姆女士打算在她的画廊办一个“年轻艺术家春季沙龙”,专门展出美国艺术家作品,她选中的第一个人就是波洛克。虽然在她去波洛克家里看画的时候,被喝得不省人事而迟到的波洛克气得半死,但还是资助了他。古根海姆女士接下来在1945年给波洛克办了第二个个展。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对波洛克大加赞赏。但是,赞助人是有野心的,古根海姆女士接连的办展,让波洛克压力很大,而波洛克虽被批评家看好,但在1947年左右却还没有被市场看好。
虽然古根海姆女士手上有许多波洛克的画,却根本卖不出去。随着经济复苏,她又急着要搬到欧洲去,她有不愿把波洛克的画大捆运过去。结果,她只好把她手上波洛克的画当礼物往外送······更戏剧性的是,许多地方连接受赠送都不愿意接受。
1944-1947年是波洛克创作的转型过渡期。由于早期对于诸多风格的模仿和尝试,波洛克逐渐树立了自身绘画语言的自信心。1943年,他与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签订了一年的合约,并在其位于纽约的画廊Art of This Century举办了首次个展,自此开始逐渐引起圈内人的关注。
接下来,几经波折,波洛克终于遇见了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贝蒂·帕森丝(Betty Parsons)。直到波洛克转移到帕森丝画廊,他的著名的“滴画”才开始出现。那是他在1947年夏天开始创作的。
1948年1月他在帕森丝画廊开的个展,这标志着他的签名风格的最终形成。但画展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也没有卖出一幅画。1949年1月波洛克在帕森丝画廊开了第二次个展,那些作品标志着他滴画的成期,他开始自如地运用甩、泼、滴,并能驾驭很大的画面。这一年波洛克开始扬名,在美国拥有500万读者的《生活》杂志也对他进行了采访,1949年11月他的第三次个展在帕森丝画廊举行,展出了34幅他的那种滴画,《纽约时报》《纽约客》以及纽约其他杂志报纸都报道了他的展览消息。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不断有杂志记者采访他,1949年他画出40幅画,1950年画出55幅······
▲杰克森·波洛克《No.8》1949
▲杰克森·波洛克《No.1》1950
1947年起,波洛克开始将画布铺在地面上,并用硬刷、棍子甚至是涂油注射器作为绘画工具,把颜料泼洒和滴落在画布上。他围绕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挥洒出交织错落的颜料,从而营造出一种行动的韵律感。
1948-1950年期间,其广为人知的“滴画”系列在纽约Betty Parsons Gallery画廊展出,从而备受关注。20世纪50年代,波洛克声名远扬,他成为美国战后绘画的代表人物跻身国际画坛,但成名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波洛克饱受抑郁症的摧残并持续嗜酒。
1952年后,波洛克试图超越“滴画”进行新的探索,从而回归用画笔在帆布上进行创作。然而,1953年至1956年期间,波洛克仅创作出10幅作品,“滴画”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却也成为艺术家本人无法翻越的一座高峰。
到1950年初冬,他已经画下了上百幅的“滴画”,动用了任何可以想到的手段,他要是再一直这么画下去,不过就是重复了。他在1938年他反叛了老师本顿的写实风格的压迫。在1944年他反叛了毕加索的变形风格的压迫,可到1950年,他却开始感到了他自己所创风格的压迫了。
也许对许多画家来说,这不成问题,比如罗斯科,把他的矩形方块的抽象画直画了二十多年,纽曼把他的被人称为“拉链”的条子画了三十多年。可对波洛克来说,连续这样画了四年却叫他开始受不了。”
渐渐地,他的画很少人买,而他对于滴画已经完全没有灵感了。在他最后几年,他几乎完全不画了。一个女性对他充满关切的眼神,就能让他流泪;别人一句无意的话,都能引出他的号啕大哭。有时他把妻子叫到画室去,指着新画的作品问:“你说,这是绘画吗?”有时,他会毫不顾忌地在客人面前痛哭流涕起来,他一边哭,一边指着画室里成批的“滴画”问道:“你想,假如我知道怎么好好地画一只手,我会去画这种废物吗?”
有些人生来是带着大容量的发电机出生的,波洛克就是如此。他有非常激烈的情绪,激烈到让他自己承受不住。平常无事他不能发泄,只有通过酗酒,通过绘画,多少可以把内心扰人的力量排遣掉一些。如果他没有绘画作为排泄他内心的能量的一个通道,他八成会疯掉的。
_诙谐趣事
波洛克因为没有钱而赊账,当赊账累计到60美元时,波洛克就拿了一幅“滴画”给杂货店老板抵债。那家杂货店就把它挂在店里。周围的农人看后嘲笑不已,他们互相传言说,这是波洛克用扫帚画下的东西……然而这个杂货商在十年后以17000美元的价钱把画卖给巴黎的一个画商,他用这笔钱给自己买了架农用小飞机。
可是,那时波洛克想去纽约附近看母亲,连那么一点路费也支付不起。他向一个飞行员求助,打算给他五张油画,请他用飞机捎他去纽约看他的母亲和哥哥们,却被飞行员拒绝了。
_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