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丨胡福明: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他是1978年《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他的文章引发了空前共鸣,开启了一个时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7张报纸改样
这篇拉开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序幕的评论员文章,全文6200多字,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至今40年整。
1977年,整个中国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中,全国上下渴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然而“左倾”思想依旧占据主流,2月中央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胡福明:“我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我们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我能做什么呢?我唯一能用的就是这支笔。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道理,去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能使用的只有这个武器。”
“两个凡是”是全面拨乱反正的主要障碍,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但胡福明认为,“不能简单地批它,必须提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观点和它对立。只要守住马克思主义阵地,就能驳倒它”。1977年夏天,胡福明在医院陪护妻子的过程中,完成了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写作。
胡福明:“可以说是把浑身能量都放进去了。晚上我去陪护妻子,就在走廊里拿几张凳子,在楼灯下面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列宁选集》四卷、《毛泽东选集》四卷一批一批带过去,靠着灯光查关于真理标准的语录。查出来几十条,然后在凳子上搞提纲。趴在凳子上、坐在地上,就这么干了大概十四五天吧。”
文章写好后,胡福明把它寄给了《光明日报》。
从文章寄到北京开始,一个人的勇气就变成了一群人的执着。除了王强华,《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理论部主任马沛文以及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孙长江,都加入到稿件的研究和修改中。胡福明本人后来也到了北京,在报社住了20多天。一篇6200多字的文章,前前后后,定稿历时8个月。
1978年4月13日晚谈实践检验问题的讨论记录
习近平总书记说: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1978年5月11日,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平静的神州大地仿佛响起了一声惊雷,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思想解放的号角就此吹响。
改革开放40年,一代代领导人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一扇扇“智慧之门”。胡福明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由一系列的解放思想、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一系列的总结积累构成的。
胡福明: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普通的理论工作者。这40年我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新胜利,中国富起来了,中国马上要强起来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中华民族真的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人物特写栏目《见证》为底稿,精选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40年40人”,从他们的命运、情感和内心世界出发,通过讲述40位探索者、亲历者、见证者与改革开放相向而行的精彩故事,再现他们那些既为人所知又不为人所熟的困惑、彷徨、思索、奋进的激荡岁月,以个体经历折射大时代进程,充分展现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戳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大家都在看
案例来了丨纪委暗访,班子“一锅端”
案例来了丨僵尸网站和打不通的热线
大家都在买
读懂新时代 | 全面从严治党 | 讲政治 守规矩 | 六大纪律 |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丨中国家规丨盛唐历史 | 八项规定 |“禁令”手册 | 隐形腐败 | 漫画评论 | 廉洁从政 | 习题集 | 追逃追赃 | 2018业务书单 | 案例剖析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