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烽权,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
江积海(通讯作者),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战略、创新与创业管理
商业模式闭环(Business Model Loop)是指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动态平衡,能够自我强化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以及风投机构的资本加持,过去十年见证了中国新经济创业的腾飞。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或数字化转型,新经济创业企业(简称新创企业)根植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土壤,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牵引、以数据要素价值转化为核心,从创立之初就通过互联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体现出用户导向、边界模糊、敏捷响应等特征,具有原生数字化的基因,其中不乏美团、小米等明星企业。然而光鲜背后,创业失败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据IT桔子和36氪研究院统计,从2011到2020年底,中国共出现新经济创业企业13万家,覆盖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教育、文娱、本地生活、医疗健康等热门领域。然而创业失败是主旋律,近十年来仅认知度较高的新经济关停倒闭项目数就高达1.4万,2020年上半年,平均每天有5家新经济创业企业关停倒闭。在“烧钱补贴”“赔本赚吆喝”的市场抢夺赛中,由于不注重商业模式闭环的构建,大量新经济创业企业黯然离场甚至走向消亡,例如共享单车ofo一味打“价格战”和疯狂扩张,忽视了对产品运营和用户体验的优化,最终不得不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破产倒闭。正如Wiener等所指出,数字经济时代过于强调用户价值创造,忽视了企业价值捕获,由于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大量新创企业最终走向了失败。可见,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之间存在一道“鸿沟”,为了“跨越鸿沟”,从而提高成功机率、降低失败风险,新经济创业企业应该如何构建商业模式闭环?
在学界,关于价值创造(Value Creation)和价值捕获(Value Capture)的探讨由来已久,不同领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读,目前比较公认的是Priem等对两者的界定,即价值创造聚焦需求侧用户的消费体验及主观感知,强调对个性化和多元化用户需求的满足,价值捕获聚焦供给侧企业的绩效收益及竞争优势,强调准确的行业定位和异质性资源禀赋。伴随工业经济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数字经济时代的进阶,用户地位被提升至新的高度,学界关注重点逐渐从价值捕获转变为价值创造,但是由于理论根基的差异,现有文献主要基于相互割裂的视角考察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缺乏对其动态平衡关系的揭示。而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搭建了连接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的桥梁,其活动体系的本质使得商业模式成为整合众多理论的“粘结剂”,相关文献指出,好的商业模式应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之间的“匹配”,价值创造是价值捕获的前提,价值捕获是价值创造“蛋糕的一块”,并且为了探索新的方式以及构建新的逻辑来创造和捕获价值,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变得愈发重要,其构成要素、属性特征和高管认知及行为的改变均会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产生深远影响。针对本文所定义的商业模式闭环,作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重要目标形态,现有文献较少专门对其进行探讨,虽零星提及相关重要属性(例如互补性、自我强化性)和关键特征(例如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的因果逻辑和匹配关系),但皆语焉不详,缺乏对其构建机理的深入探究。更进一步地,新创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调整(即商业模式创新),而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推动力(例如新型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变化)和内部推动力(例如关键资源和能力、高管认知)均属于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的范畴,故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及其闭环构建发挥着更高阶的助推作用。并且为了“跨越鸿沟”,商业模式闭环构建过程中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应形成动态平衡的关系,其本质表现为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演化。具体而言,动态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整合、构建以及再配置内外部资源,从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环境感知、机会把握和组织重构三大维度,创始人首先应通过环境感知识别并把握机会,基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将需求侧用户的价值创造转变为组织重要的战略资源,然后通过资源编排以及组织重构,基于商业模式的适应性调整逐步完成供给侧企业的价值捕获,而可持续的价值捕获又能反哺价值创造,形成可以协同演化的良性循环。可见,动态能力以及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协同演化为本文提供了合适的理论视角。因此,本文立足中国新经济创业情境,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协同演化作为研究视角,通过美团、小米和ofo的多案例研究,旨在回答“新经济创业企业如何构建商业模式闭环?”这一科学问题。
为了跨越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之间的“鸿沟”,新经济创业企业需要构建出商业模式闭环。本文通过对美团、小米和ofo的多案例研究打开了新经济创业企业商业模式闭环构建机理的“黑箱”,研究表明:1.商业模式闭环构建起始于单点突破,此阶段下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的动态平衡关系表现为通过用户获利体验建立市场认知,其协同演化路径是“用户痛点切入→用户需求主导→精益产品打造→用户规模扩张”,进而在形成能够自我强化闭环的同时为场景延伸阶段奠定基础,并且单点突破阶段对环境感知和机会把握能力要求很高,而对组织重构能力要求较低。2.商业模式闭环构建扩展于场景延伸,此阶段下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的动态平衡关系表现为通过提升用户黏性优化营收结构,其协同演化路径是“产品供给升维→用户选择多元→消费频次增加→营收来源扩大”,进而在形成能够自我强化闭环的同时巩固单点突破阶段以及为生态协同阶段奠定基础,并且场景延伸阶段对环境感知和机会把握能力要求很高,对组织重构能力要求较高。3.商业模式闭环构建壮大于生态协同,此阶段下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的动态平衡关系表现为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加强竞争壁垒,其协同演化路径是“供给数智赋能→需求高效匹配→多线业务协同→网络效应构建”,进而在形成能够自我强化闭环的同时巩固场景延伸阶段,并且生态协同阶段对环境感知、机会把握和组织重构能力要求都很高。
首先,本文立足中国新经济创业情境探讨商业模式闭环的构建过程,是对现有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相关文献的进一步补充。商业模式闭环构建作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重要目标形态,目前较少有研究专门对其进行探讨,现有文献主要围绕构成要素、属性特征和高管认知及行为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展开论述,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闭环的概念,但却较少探究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动态过程。本文基于中国新经济创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得到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三大阶段——单点突破、场景延伸和生态协同,它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展现出商业模式闭环的构建过程,这也响应了学界对商业模式创新情境化以及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研究倡议。其次,本文基于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协同演化视角,将其动态平衡关系融入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不同阶段,是对现有文献中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二元分化的进一步融合。由于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产生背景及理论根基的差异,现有文献主要通过相互割裂的视角考察它们,缺乏对其动态平衡关系的探究。本文以需求侧用户的消费体验及主观感知刻画价值创造、以供给侧企业的绩效收益及竞争优势刻画价值捕获,通过对中国新经济创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共存于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每一阶段,其动态平衡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演化,即伴随闭环构建各阶段的发展推进而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这也响应了学界对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倡议。最后,本文整合Teece提出的动态能力三大维度,分阶段对商业模式闭环构建机理进行解读,是对动态能力理论在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进一步拓展。Teece指出,动态能力包括环境感知、机会把握和组织重构三大维度,现有文献虽然较为细致地从不同维度探讨其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但是缺乏对动态能力不同维度的整合。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及其闭环构建的外部推动力(例如新型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变化)和内部推动力(例如关键资源和能力、高管认知)纳入动态能力的范畴,并将环境感知、机会把握和组织重构三大维度同时嵌入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各阶段,全面揭示了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闭环构建过程的影响机理,这也响应了学界对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交互关系的研究倡议。
首先,找准创业细分赛道以撬动市场。对新经济创业企业而言,通过用户获利体验建立市场认知的单点突破是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引擎”,这一阶段,创始人通过环境感知捕捉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找准创业切入点,以初代产品及服务的设计和推广、搭建相应组织和流程等举措把握住机会窗口,从而获取新经济创业企业的“第一桶金”。然后,满足用户多元需求以改善营收。对新经济创业企业而言,通过提升用户黏性优化营收结构的场景延伸是进一步成长的“利器”,也是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动力”,这一阶段,创始人通过环境感知预测甚至创造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拓展产品及服务品类把握住用户需求随场景变化的发展机遇,相应组织架构也应以更快响应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从而培育出新经济创业企业的“造血能力”。最后,联结生态合作伙伴以加速成长。对新经济创业企业而言,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加强竞争壁垒的生态协同是发展壮大的“秘诀”,也是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加速器”,这一阶段,创始人通过环境感知察觉到关于技术和市场的更多机会或可能性,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突破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束缚,以把握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协同联动的发展机遇,相应组织架构也必须转变为去中心化、更加开放,以及敏捷性更强的生态型组织,从而实现新经济创业企业的“做大做强”。
本文选题来源于课题组长期对互联网以及数字化时代下中国企业创新创业实践的深入观察,从灵感突现到调研取证,从开始执笔到论文完成,历时将近两年,其间得到课题组老师同学的持续点拨以不断完善稿件。在投稿《南开管理评论》之后,感谢两位匿名评审专家给出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得以进一步打磨此文,同时感谢编辑部老师的高效处理和及时沟通,该文最终顺利录用和发表。未来我们将会继续深耕数字化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典型创新创业实践,寻求商业模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讲好中国故事。
王烽权,江积海. 跨越鸿沟:新经济创业企业商业模式闭环的构建机理——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协同演化视角的多案例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