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可曾对女儿感慨:《白毛女》是修改得最多的歌剧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2-04-23

《白毛女》剧照


文 | 李澄



 歌剧《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开创性的地位,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应运而生,成为“新歌剧”的开山之作和中国当代民族歌剧的起点,其创作经历和经验至今仍然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


《白毛女》的曲作者之一是作曲家马可,他的女儿马海星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近年来更因整理出版《马可选集》对《白毛女》的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说,当年在延安鲁艺几乎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剧本音乐的修改,因此马可在生前,无论是在他撰写的文章中还是公开的讲话中,都强调《白毛女》是集体创作的结晶。马可曾经对女儿感慨:“《白毛女》是修改得最多的歌剧。”在历经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修改后,1962年版的《白毛女》终成经典。


马海星说,马可搞音乐和歌剧创作其实是半路出家。当年,他考上了河南大学化学系,相信科学救国的理念,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动手撰写《大众化学》。写到一半时“七七事变”爆发,马可一腔热血参加了学校成立的歌咏队,积极参与抗日宣传,不久便遇到了正在河南宣传抗战的抗日演剧二队,遇上了冼星海。冼星海慧眼识珠,格外欣赏这个有音乐天分的化学青年。冼星海应邀到延安任鲁艺音乐系系主任后,立刻把马可召唤到了延安。1940年,初到延安的马可虽然已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曲作曲家了,但写歌剧对他来讲还是“天方夜谭”,他只是一门心思跟着冼星海学习作曲技术。半年后,冼星海在赴苏联的前夜“预言”马可:“你的未来在歌剧。必有成就。


马可与少年儿童在一起 ©TAKEFOTO


马海星特别提到延安鲁艺的民间音乐研究会,“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民歌词谱同时收集整理,并且开始尝试用民歌民间戏曲元素写合唱,创作出了划时代的民歌联唱《七月里在边区》。”其中,马可创作的《纪念碑》运用了陕北的郿鄠腔素材,非常有效果。这些都成为《白毛女》的创作准备。


《白毛女》从创作到历次修改,也得益于马可及音乐组的同事们对民族民间音乐营养的汲取。1940年至1941年,马可被鲁艺派到民众剧团工作,这是一支秦腔剧团,负责陕北的演出宣传。马可每天晚上看他们的演出,学习秦腔。在民众剧团与秦腔艺人5个月的朝夕相处和耳濡目染,对他以后的创作帮助甚大。后来,马可在一篇名为《我的音乐老师》的文章中讲到,民众剧团这些艺人就是他的老师,剧团的几位艺人对《白毛女》的创作帮助非常大,在《白毛女》后来的历次修改时,他们的意见都至关重要。


马海星说,马可对民间曲调的痴迷,到了连寡妇哭坟都要去偷听的程度,回来说,“好听极了!”而这些在《白毛女》中都能找到影子。马海星还清楚地记得,“‘文革’中父亲给我的信中特别讲到:‘在老乡的炕头上学的一首民歌,赛过在课堂背一百首。’”马可把群众的思想感情融在自己的血液当中,这也成为《白毛女》创作的一笔财富。


马可日记


1962年马可在文章《我对新歌剧提高的一点认识》中写道:“特别在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人们的惭愧、激动、振奋、憧憬……心情是难以形容的。过去的老一套打破了,这是明确的;新的东西在酝酿着,新的形式在憧憬着,它是什么样子?谁也不能确切地指出来。”但马可和鲁艺的这一批人都很明确,要把西洋歌剧好的东西包括动机和动机的发展拿来,与中国民间的音乐素材、时代的需求糅合在一起,就应该是新歌剧的创作方向。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用群众的语言表现群众的思想感情,这好像是个‘共同纲领’,大家是明明白白的。”“是为着要把那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东西表现得更好、更深刻、更群众化。”马海星说。


几年前,一次《白毛女》的复排演出特意取消了结尾的“枪毙黄世仁”情节。马海星说,“其实在延安鲁艺首演前,关于黄世仁的下场就有过激烈的争论。当时正在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黄世仁枪毙不枪毙是个敏感的话题。但斗争大会又是《白毛女》最后部分的核心,你如果不用这些情节,老百姓接受不了,连鲁艺食堂的大师傅都参与意见。最后还是选择了枪毙。


毛女》剧照


从延安鲁艺开始,《白毛女》一直都在修改。马海星说,在历次修改中,重要的有四次:第一次是1946年鲁艺发展到华北联大,李焕之写了大春的唱段。因为在延安时大春是由话剧演员出演,所以没有为他写唱段。至此,大春的人物和音乐形象就丰满了。第二次是1946年秋天在哈尔滨。第三次是1950年在北京,陈紫、刘炽加入创作团队。“这一次修改的重点是在第三幕以后,要求更精炼,更完整。这些部分修改的结果与在延安演出时相比,音乐上已经面目一新了。”马可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第四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1962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周年时。那时总有人说这个歌剧是话剧加唱。马可发现尽管前两幕也有大量的道白,但并没人说前两幕是话剧加唱,说的都是后面,这说明前面的人物立起来了,戏剧、音乐、舞美综合调度在一起地立起来了。但逃出黄家后,从白毛仙姑到斗争会就有问题了。所以,1962年主要是改了后半部。贺敬之写了《恨是高山仇是海》和《我是人》的词,马可重新谱曲,用了梆子和戏曲的东西,喜儿的形象终于丰满,立了起来,从此再没有人说《白毛女》是话剧加唱。1962年修改之后,《白毛女》经典版本基本定型,至今久演不衰,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一座丰碑。


雷佳演唱《白毛女》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


2015年文化部主导复排《白毛女》,70多年后又掀起了新时期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演出的热潮。《白毛女》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反响热烈、一票难求,将人们的注意力再一次聚焦到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话题上来。《白毛女》首演70周年之际,中国民族歌剧迎来新时期、新发展、新机遇。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密 | 国庆70年联欢活动中国交响乐首次“千人绽放”



史上最大力度!中央音乐学院奖励“柴赛”头奖师生100万元


19岁假声男高音的舞台梦 | 人物


考级证书真的有用吗?


张国勇:口味越来越重的交响乐


《梁祝》诞生60周年,见证者终于还原作品创作历史真相


歌唱的高音技术可以速成吗?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