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世界听到中国大提琴作品!这一天,她等了三十多年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2-04-23

1992年,司徒志文在北京公演。 (刘铮/摄)


文 | 徐丽梅



作为一种极具歌唱性的西洋乐器,大提琴在300年前已传入中国,但此后,大提琴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大提琴的演奏、教学以及新作品的创作才有了长足发展。


没有持续不断的原创好作品支撑,是大提琴在国内发展较慢的一大关键因素,这一点,新中国第一代大提琴教育家、中国音协大提琴学会名誉会长司徒志文深有感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她就期待着有一天让世界听到优秀的大提琴中国作品,这一天,她等了三十多年。



看到与世界的差距



1951年夏天,新中国第一次组织大型文艺使团——中国青年文工团出国访问演出,文化部从全国各地选拔各地文工团的领导以及专业演员,包括京剧、舞蹈、管弦乐、合唱团演员,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演出团体。    


司徒志文作为演出团的管弦乐队首席大提琴,随团到苏联、匈牙利、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为时一年的访问。她回忆,因为是首次代表国家形象的大规模巡演,政府对这次出访非常重视,团员的所有服装用品均由国家出资购买。巡演期间,大家如饥似渴地学习,观摩了无数场歌剧、舞剧,参观各地的音乐学院,每到一个地方参观都认真地记笔记。


当时管弦乐队准备了一部交响乐作品《中国狂想曲》,可是,在巡演第一站演出后就受挫——苏联文艺界的权威人士听了之后表示,演奏还不够成熟,建议不要继续演出了。因而,这部作品只在莫斯科内部演了一场,没有在其他地方演出。现在回想起来,苏联专家的意见是对的——当时管弦乐队的演奏水平那么低,如果巡回演出不会有好的影响。那时司徒志文意识到,要提升演奏水准、演绎好自己民族的作品才能扬眉吐气。


在匈牙利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的演出期间,布达佩斯歌剧院的首席大提琴主动提出与中国代表团的管弦乐队交流。他告诉司徒志文,他很喜欢中国音乐,听过歌剧《白毛女》,很喜欢其中的旋律。他问司徒志文,有什么可以演奏的中国大提琴曲吗?司徒志文回答,没有。他又说,没有正式出版的中国大提琴作品也可以。司徒志文回答,没有。他不甘心地又问,不一定要大作品,小品有没有?司徒志文仍然无奈地说,没有。他说,我们匈牙利就有,他演奏了一段柯达伊的《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之后,他送给司徒志文一本画好了弓法、指法的乐谱。司徒志文很感谢他,同时也在想,要用大提琴这样世界通用的乐器来展现自己民族的音乐。可是,什么时候才能让大提琴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作品惊艳世界



1988年,司徒志文作为苏联大提琴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惟一的中国学生受邀参加首届世界大提琴大会。会议要求每位专家在现场讲解一首大提琴作品。她想,这是一个展示中国大提琴作品的好机会。此前,她曾听西安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赵振霄根据二胡名曲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江河水》,很喜欢这首优美的作品,而当时的青年大提琴家吕杰演绎这首作品非常出色,因此,司徒志文很谦虚地向吕杰请教如何演绎这首曲子。


吕杰为司徒志文连续示范、讲解了四个多小时,从第一弓开始,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细致地讲解演奏技巧;为了在音乐表达上更有中国韵味,借鉴了很多二胡的演奏手法。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举行的首届世界大提琴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位知名大提琴家现场观摩。司徒志文详细介绍、演奏了《江河水》,这是世界大提琴界首次听到中国大提琴作品,引起了极大反响——那时,世界对中国音乐并不太了解,中国大提琴作品更是罕见。许多大提琴家兴奋地跑过来对司徒志文说,这首作品太美、太有味道了!大家纷纷询问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有的还向她索要谱子,表示要把这首作品介绍到欧美国家。司徒志文带了手刻版乐谱(包括大提琴和钢琴伴奏谱),给大家复印、分享。她感到非常自豪——终于让世界大提琴界认识到,中国有自己的优秀大提琴作品。


在会上,一位日本出版商向大家推荐了铃木大提琴教材,司徒志文发现这套教材包含了各国民歌,内容深入浅出,注重启发学习兴趣,是很好的入门教材。她向这位出版商要了一套教材,带回国后,介绍给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很快出版了这套非常实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提琴教材,司徒志文成为引进外国大提琴教材的第一人。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黑白键上的中国,竟是如此动人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央音乐学院的筒子楼没有了,筒子楼里的音乐故事还在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钢琴界的但昭义现象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音乐牵手考古,擦出了绚烂的火花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前乐器制造业从无到有,如今中国已成世界第一乐器制造大国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合唱,合唱!作品、指挥、合唱团缺一不可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政策变迁探寻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经历百余年本土化,中国交响乐已长成参天大树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为民族器乐带来了什么?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白毛女》开始,中国歌剧蹚出了一条新路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