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称莲:亲爱的,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我们不经意会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那么快些完作业,而我的孩子就比别人慢? 或者:我想让我的女儿跟邻居家姑娘那么乖巧。其实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从家长身上来的,或者是从他成长的家庭习得的!
▌ 孩子的习惯从家里习得
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做,没有大人的帮忙他是活不下来的,所以他必须依靠大人的养活。同时,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并且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第一任老师便是家长。
起初,孩子一切反应都是本能,比如饿了,他便本能地去哭。而他一哭家长就去喂,一次两次,孩子发现只要哭就可以有吃有喝,于是他发展出了一种认知:我一哭就有饭吃。因为这样的认知,他从此以后便用哭来讨吃的了。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当孩子发现可以反复用某种方式达到目的,他便学会了,而且会发展成习惯。这一切都是因为求生存的本能而来的。
通过感知发展出自己的认知,并用种种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便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在人生的最初几年是从家长那里获得的。
▌ 孩子的样子是模仿大人
孩子生下来并不知道如何做事情,但他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从而照着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去做。三岁前孩子在家里的时间多,TA一定是学习照顾者的言行的。
爸爸经常指责妈妈,妈妈经常讨好爸爸,孩子要么学会了爸爸的指责,要么学会了妈妈的讨好,要么二者都学会了。如果爸爸常通过讲一堆大道理可以达到目的,孩子就可能学会夸夸其谈,因为他认为那是有效的方法。妈妈经常做事磨蹭,或者遇到压力的时候选择逃避,拿孩子也可能会学到这样的做事风格。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啊。
如果孩子发现家里的大人所采用的应对问题的方式不太好使,也许TA会选择跟爸妈不同的方式。总之孩子是聪明的,TA观察、学习,最终选择对TA来说是合适的方式来生存。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是我们自己亲手培养了一个这样的孩子。无论孩子如何,怎么说也怪不得孩子的。
▌ 孩子的情绪也来自家长
如果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是比较自由的,取得成功的时候会得到肯定和认可,那这个孩子的情绪相对就比较平和、愉悦。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常常被阻止做TA喜欢做的事情,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会受到惩罚,这样的孩子就会感觉压抑和委屈,长大后有的会变得很忧郁,有的则变得容易愤怒。
家长自己如何处理情绪也影响到孩子日后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妈妈因为家里有人生病就不敢有自己的快乐,那孩子长大后看到家里有人受苦自己便也不敢开心快乐。这便是我们通常看到孩子的性情跟爸爸或者妈妈相像的原因。
如果家长的表现内外不一致,孩子也能学会。比如孩子看到家长皱着眉头就问家长:“妈妈,你不舒服吗?”妈妈说:“我很好的。”可孩子明明感觉到妈妈是很难受的,而妈妈则说了相反的话。多次之后,孩子就会学习到这种内外不一致的方式。
这其实便是生活中产生误会的根源,生活中最好的沟通该是简单直接地表达自己,可是很多人说出来的却不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而要别人去猜,猜不对的时候还会引发矛盾。而这样心口不一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抚养自己的那些大人那里学来的。
▌ 孩子的天生气质也并不同
每个孩子本来都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和智能特点。
心理学上不同的流派对人的气质类型有很多种说法,马来西亚的林文采老师把孩子的先天气质分为乐天、忧郁、激进、冷静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孩子有典型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乐天型的孩子拥有人际交往的优势,却往往耐心不够;忧郁型的孩子做事追求完美,却过于敏感;激进型的孩子勇敢执着容易取得成功,情绪波动又特别大;冷静型的孩子善于思考,却让人感觉孤僻。孩子与孩子之间,真的只是不同,并没有好坏之分。
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划分为数理逻辑、语言、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自然八大类型。不同的人会在某一或者某几种智能方面表现得很突出,在另外一些方面则表现得比较弱。这也只能说明孩子和孩子不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则应该扬长补短,而不该盲目跟风。因为小升初很多名校看重奥数成绩就给孩子学习奥数,也不管孩子是否适合;因为高考特长可以加分,就让孩子学习弹钢琴,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或者擅长,等等,这都是不可取的,最终可能扼杀了孩子学习的激情,把本来在某方面拥有天分的孩子埋没掉。
▌ 家长如何做才是好的陪伴
第一,接纳孩子如其所是,了解自己家孩子的天生气质和智能特点,因材施教,不人云亦云,不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如果觉得TA有些地方欠缺,可以用适当补一补,却不可以试图改变孩子本来的面貌。如此,孩子才可以发展出高的自尊和自信,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更大程度地为社会服务。
第二,在他小的时候,就要做好示范,并给予他必要的滋养。从自身做起,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什么样的人。这里不是指你要成就多大的事业或者赚多少钱,而是把重点放在为人处世以及管理自己的期待、情绪、信念等方面。
第三,孩子长大一点,就要学着放手,给予TA足够的尊重和空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用在育儿上也是非常适用的。家长不干涉、不控制,孩子才能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只要是TA愿意的,哪怕挥汗如雨,TA也快乐。
以上文中配图出自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还可以阅读更多优质文章哦
百城千群万里书香活动,正在进行时……
这么赞的活动,赶快来加入吧!
参加百城千群大咖微课 | 回复公众号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