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资讯| 2015-2020“学术对话录”主题论文

这一期的“学术资讯”,是近五年来“学术对话录”专栏的汇集,《体育与科学》杂志201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按照基金项目对学术刊物办刊学术水准的要求,我们着手改版,新创立的栏目之一“学术对话录”,就是和我们组织“《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接轨的另一种文本呈现形式。这个新栏目的意义,我们设计时,是看重了这种文体对于“意义生成”的价值。为此,我们在选择访谈人和寻找被访谈专家两个方面,颇费思量。因为这种访谈性质的文本,做不好就成了“问答录”,搞成了“知识学习”。所以我们希望的是写手作为文本生产著述者的身份,其价值如何有效体现。学术期刊的“学术对话录”,与报刊记者做的采访录,不应该是一回事儿。访谈者作为著述人在文本中,应该是在场者,是文本意义生成的参与者。对话的模式应该是“提问-回答-证实-证伪-追问-修正错误观点”等反复交替的动态论辩过程,类似于古希腊时期“散步学派”的文本,我们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看到这种对话形成的智慧,这就是“意义生成”的轨迹,这样的作品才可能是学术对话录文体的上品之作。近五年我们刊发的这批对话录文稿,大家读读,是不是有一个进步的阶梯。





2015年


[1]孙科.2022北京冬奥会:改革·转型·引领——易剑东、张斌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5,36(05):1-8+21.

[2]王洪彪.困惑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困惑——张力为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5,36(05):9-15.

[3]任慧涛.体育治理:英国经验与中国镜鉴——伊恩·亨利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5,36(01):1-6.

[4]汪波,黄晖明,杨宁.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运动促进健康的新理念——王正珍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5,36(01):7-12.

[5]刘米娜.兹事体大:体育之美,世界共享——易剑东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5,36(01):13-22.




2016年


[6]尹志华,汪晓赞,孙铭珠,季浏.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与现实图景——美国密歇根大学Weiyun Chen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6):7-13.

[7]张磊.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实践及其有效治理——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6):14-20.

[8]孙科.智慧·技术·精神——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夺冠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5):8-18.

[9]闫成栋.体育规范体系的构建——刘作翔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5):24-28.

[10]陈华荣.体育法的学科体系与日本体育法的借鉴——周爱光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4):6-12.

[11]张永韬.体育经济的美:纷繁的表象与内在的逻辑——程林林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3):13-19.

[12]王润斌,贺冬婉.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的理念发微与实践达成——康斯坦丁诺斯·乔治亚迪斯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2):7-12.

[13]赵毅,韩进飞.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意识与问题意识——徐晓光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1):9-13+53.

[14]李波.回归与超越——小林培男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6,37(01):14-23.




2017年


[15]高强.体育哲学的史学之维与现象学之路——泛法体育哲学学会主席Bernard Andrieu教授访谈[J].体育与科学,2017,38(06):22-26.

[16]齐静.中国百年奥林匹克之梦(一)——徐国琦教授学术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7,38(06):27-35.

[17]董进霞.体育锻炼对大脑影响的研究动向——Burce.Wexler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7,38(05):22-25.

[18]刘鸿优.运动队科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William G.Hopkins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7,38(04):1-4.

[19]王成.“从喧嚣走向寂静”:转型期的体育治理与发展中的学科范式——专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J].体育与科学,2017,38(03):9-16.

[20]孙科.幼儿体育:认知·成长·生命——中外学者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7,38(01):27-36.

[21]姜世波.游戏规则与法律治理——谢晖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7,38(01):9-17.

[22]姜熙.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宏观理路——于善旭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7,38(01):18-26+57.




2018年


[23]王水泉.从“竞技运动的美学”到“身体教育的思想”(二)——樋口聡学术研究轨迹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6):6-12+17.

[24]王水泉.从“竞技运动的美学”到“身体教育的思想”(一)——樋口聡学术研究轨迹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5):19-24.

[25]洪建平.东西文明对话与中国体育文化的自主性——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刘东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3):7-11.

[26]缪佳.奥林匹克何去何从?——Digel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3):12-16.

[27]翟芳.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之我见——季浏教授学术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2):27-32+40.

[28]齐静.中国百年奥林匹克之梦(续完)——徐国琦教授学术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2):33-35.

[29]景慧敏,黄欢,于薇薇.奥林匹克文化的影像传播——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联盟主席弗兰克·阿斯卡尼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2):36-40.

[30]贺幸辉,陈天昊,邢艳琪.体育纪录电影中的“运动哲学”——索契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电影谢尔盖·米洛什尼琴科,索菲亚·格韦勒导演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2):41-45.

[31]任慧涛.论游戏创造人——程志理的口述史文本[J].体育与科学,2018,39(02):63-70.

[32]齐静.中国百年奥林匹克之梦(二)——徐国琦教授学术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8,39(01):26-31+37.




2019年


[33]王水泉,方婷.体育课程的定位及研究方法——贾齐教授体育学术思索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06):6-13.

[34]傅建.“一流专业”与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建设思考——黄汉升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06):1-5.

[35]王成.城市变迁中的体育与体育特色下的城市——专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J].体育与科学,2019,40(05):8-19.

[36]居方圆,吴忠谊.运动经验的知觉现象研究——刘一民教授学术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04):18-24.

[37]闫士展,傅建,王若光.从“提高体质”到“立德树人”:扬州会议的历史回顾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转向——熊斗寅、曲宗湖、李习友和施永凡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04):9-17.

[38]缪佳.“观念”与“概念”:体育的历史之解——Behringer 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03):7-10+22.

[39]杨磊,杨海晨.主体性的追寻:一个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群体的自我民族志[J].体育与科学,2019,40(03):11-22.

[40]Kevin Young,洪建平.体育社会学作为职业和学科:对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反思——杰·科克利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02):9-18.

[41]尹志华,贾于宁,叶静雯,汪晓赞.成为“社会人”:体育教师社会化的探索与思考——美国普渡大学Thomas Templin教授和阿拉巴马大学K.Andrew Richards教授跨代际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01):18-27.




2020年


[42]明海英,陈连朋.如何看待体育人类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国内体育人类学学者四人谈[J].体育与科学,2020,41(05):24-28.

[43]苏炳添,程志理,周维方.运动行为志研究:短跑技术实践叙事——苏炳添与程志理的训练学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20,41(04):38-44.

[44]刘文武.一个外国习武者的武术教学改革实践——法国卢瓦尔河武术学校创办人Nassim Berrichi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20,41(04):45-52+44.

[45]王永顺,孙科,杨安禄.融合体育:认识、实践、发展——专访国际适应体育协会主席马丁·布洛克教授[J].体育与科学,2020,41(03):31-35.

[46]贾静,黄芦雷娅,毕雪梅,吴晓辉.探索好故事:奥运转播的实践突破与理论溯源——NBC奥运节目与内容副总裁、资深奥运研究员Daniel K. Fleschner先生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20,41(02):6-13.

[47]范娟娟,王水泉.体育人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界限——范可教授体育人类学思索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20,41(02):14-19+30.

[48]周维方.短距离跑的实践创新与基于体认范式的解读——程志理学术对话录[J].体育与科学,2020,41(01):13-15+57.




往期回顾 

“十九大精神与中国特色体育”主题论文

2015-2020“学术工作坊”主题论文

学术资讯| 2016-2020“体育法”主题论文

文化差异与主体认知:体教融合不可逾越的鸿沟

《体育与科学》2020年第5期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