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体育大事记
摘录来源: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体育大事记》的相关资料主要摘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1949-1998(综合卷)》(伍绍祖,1999)、《体育史》(谭华,2005)、《拼搏历程 辉煌成就:新中国体育60年》(国家体育总局,2009)、《中国红色体育文化研究》(党挺,2013)、《中国红色体育(1921-1949)》(史进,2016)、《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徐国琦,2019)以及《新华视点》中的《推进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事业,习近平这样说》等文献资料,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体育与科学》2021年第1期)
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对于他今后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1917年6月,恽代英在《青年进步》发表了《学校体育之研究》,提出的学校体育改革的构想涉及学校体育目的的论述,学校体育具体改革措施的构想,学校体育竞技运动的开展,学校体育要服务于社会等多个方面。
1920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青年体育问题》一文,指出:“现在青年不讲体育,自然是一大缺点。”
1922年5月1日,李大钊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五一纪念日对于现在中国劳动节的意见》,他说:“人体的健全,全在身体和精神保持平均调剂的发展,有动作的时候,必须有休息的时候。而休息的方法,并不只是睡眠,有益身心的娱乐,亦是调节倦怠、慰安疲劳的最重要的方法。”
1925年,鲁迅在《这个与那个》杂文中,写道:“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1932年,《文化工作方案》《苏区体育资料选编》等文件,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是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锻炼革命斗争中需要的技能。”
1933年2月17日,《青年实话》第四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指出:“由于社会的不平等,致使工农群众被剥夺了真正的体育训练的一切可能和权力,而且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低落,造成广大劳动青年中惊人的体质退化。”
1933年5月,为了发展赤色体育运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五卅”召开全苏区体育运动大会。电文指示:“发展赤色体育运动,养成工农群众的集团精神和健康体格,适合阶级运动需要。”朱德、毛泽东参加了开幕仪式,并亲临现场观看了比赛。
1934年1月18日,湘赣苏区颁布的《小学体育运动教学法》指出:“体育担负了锻炼强健身体的革命新后代参加民主革命斗争,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训练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大任务。”1月24日,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群众的红色体育运动,也是迅速发展的,现虽偏僻乡村中也有了田径比赛,而运动场则在许多地方都设备了。”1月28日《青年实话》第3卷第8号中写道:“我们不是为了比赛胜负,乃是锻炼铁的筋骨,保卫苏维埃政权。”
1934年曾飙统计《苏区体育》的大事记记载,1929年1月-1934年10月,不到6年的时间里,苏区发生的体育事件161起,其中1933年74起,是苏区红色体育发展的高潮。苏区颁发关于体育的指示与政策有22项。
1937年8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上指出:“我们这个运动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而动员起来。”
1940年11月1日,《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馆组织规程》正式公布,第六项规定:“办理公共体育卫生事宜,如开辟管理体育场,组织各种球队、国术团及其其他体育团体,动员群众举行清洁卫生运动。”
1941年,毛泽东给《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9月22日,延安大会体育系在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体育训练班基础上创建。
1942年,在艰苦的“八年抗战”时期,毛泽东主席向边区军民发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号召;朱德总司令向根据地军民提出“普及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的要求。朱德给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题词为“体育运动军事化”。
1943年,《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中强调:“体育课应加简单的军事锻炼,学习侦察、通讯、站岗、放哨、坚壁清野、埋地雷等实际技能,培养迅速敏捷、灵活机动的生活习惯,使教员及年龄较大的学生具备最低限度的自卫能力。”
1949年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8条规定“提倡国民体育”;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就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筹备会上说:“过去的体育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的。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服务。”
1950年7月1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杂志《新体育》创刊,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新体育”刊头,朱德副主席为《新体育》题词“提倡国民体育”。
1951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向全国公布和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7月,政务院颁发的《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1小时至1小时半为原则。”1951、1952年毛主席先后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任命贺龙为体委主任;6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朱德副主席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号召全国青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1月17日中央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应加强对体育工作者以及运动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批判体育工作脱离政治的倾向。”
195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的指示指出:“体育运动是培养人民勇敢、坚毅、集体主义精神,和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1月16日,贺龙在《1953年体育工作总结报告》中提出,体育“以服务于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目的”“体育工作必须为国家的总路线服务”,归根结底就是“体育为人民服务”;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4条规定:“国家特别关怀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1955年7月4日,国家体委、青年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中青年开展国防体育活动的联合指示;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是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的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
1956年1月16日,党和政府对体育运动的发展方针适时作出调整,提出了“加速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在广泛的群众运动基础上,努力提高运动技术”的指导方针;9月15日,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在广大群众中进一步开展体育运动,有效地增强人民的体质,并且提高我们体育运动的水平。”
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毛主席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报告》,指出:“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
195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开幕,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检阅体育队伍;4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体育工作中,应当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发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
1960年1月11日,贺龙主持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根据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总结了1958年、1959年的经验,讨论了1960年的工作;3月18日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强调:“卫生工作要与提倡体育运动结合,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即各种各色的体育活动。”
1961年12月5日,陈毅副总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作了当前国内形势和认真做好体育工作的报告。
1962年12月5日,陈毅副总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作了当前国内形势和认真做好体育工作的报告。
1964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为《体育报》题刊头;8月19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卫生部等《关于中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指出:“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65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发出“关于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草案)”的通知并颁发了《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条例(草案)》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少年级、一级、二级项目标准(草案)》;9月11日,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并对陪游人员说:“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
1968年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等联合发出命令,对全国体育系统实行军事接管。(1979年2月,中央撤销“512”命令)
1970年3月31日,毛泽东主席接见8341部队驻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出操这办法很好。增强体质,锻炼身体。15分钟到20分钟太少,要半个小时。工作时间当中可以出来活动活动,搞搞广播操。”
1974年8月8日,邓小平在接见我们参加亚运会的队伍时说:“毛主席向来主张,体育方面主要是群众运动,就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群众性文体。当然,这就是广泛的群众体育运动。体委应该主要在这方面搞好。”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13条规定:“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51条规定:“国家特别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52条规定:“国家对于从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文化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1982年8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发布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8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及其在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同时针对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总体差距,强调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使体育运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发展,争取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第五十章第三节体育事业中提到:“进一步加强专业体育队伍的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整个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的建设。除国家建设一些重点设施外,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因地制宜地逐步建设体育运动设施。”
1988年12月29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国家主席杨尚昆任命伍绍祖为国家体委主任。
1990年2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为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振兴中华”;6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办好第11届亚运会的通知》。
1993年7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1994年1月1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大学生运动会题词:“发展学校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95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中指出:“体育工作要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发展群众体育,推行全民建设计划,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为重点。”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新体育》创刊45周年题词。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为“胜不骄,败不馁”。李鹏同志的题词为“推行全面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6月28日,正式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当天,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9月12日江泽总书记为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题词:“发展城市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1997年7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会见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一行。李鹏强调,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8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998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两次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归口管理人体科学工作。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一百一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北京在第二轮投票中以绝对优势击败其他对手,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009年8月30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条例》 。
201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欢迎出席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力量。”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指出:“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人类的贡献。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30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7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8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出:“全面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9月,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指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老县镇中心小学亲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时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文献引用格式:
从体育救国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体育大事记[J].体育与科学,2021,42(01):30-33.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