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学学科新图景:新时代体育学建设的里程碑意义


2021年4月17日,《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主题为“体育学学科新图景”的学术工作坊。论坛邀请的主旨发言专家有,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任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智慧教授。《体育与科学》杂志主编程志理做了一个20多分钟的“主题缘起”的开场白发言,系统解释了会议通知中的那段话:体育是一项以体力为基础以智力为灵魂的事业,体育学在“体认范式”的本体论理路引领下,开启了行为学转向。由研究“人体”的“生物体育学”定位,开始向运动行为叙事的“行为体育学”迈进。已有的基于科学还原论的研究成果,作为相关性研究为体育学走向独立学科门类,提供了运动行为多元互证叙事中“证实亦或证伪”的学术依据,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体育学逼近运动行为真相的“方法学路径”。


三位主旨发言专家围绕“具身认知”与“体认”、身体素养与体育的关系、体育学科的独特性、体育学的想象力等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学术研究,并与现场20多位与会者针对体育学学科的未来发展,做了双向互动交流。


任海从“具身认知”与“体认”以及身体素养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入手,在人类体质进化的时代背景下予以阐释。首先,剖析了“具身认知”在世界体育的实践中的重要性,具身思维对既有的体育和体育科学的架构、原理形成全方位挑战,详细探讨了蕴含的学理基础和运动中的“身心关系”,以及基于具身认知提出的重要的“身体素养”概念。接着,任海从体育培养青少年“身体素养”的视角,提出了涵括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区分德育、智育、美育等“单纯”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对学校体育的误解,更不利于培养青少年以自愿和自主为特征的体育参与的动机和信心,形成受用终身的有效的“身体素养”。



程志理顺着任海的思路,进一步阐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方式,“教育性”如何理解。我们把“学校教育”分出“德智体美劳”,就相当于把“运动能力”分为“柔韧、速度、耐力、灵活”等等。德育管思想教育,价值观培养;智育管文化学习,智能成长;体育管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真善美不是要统一吗,于是就有了体育教学中,长跑可以培养意志力,球类活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马拉松竞走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等等,又给体育附加“功能属性”,这样一个腾挪转化,原本作为人成长方式的体认教育的“体育”,就从教育中抽离出来,又给其嵌入德育智育等,格式塔的完型就这样被伪逻辑思维扰乱。



贾齐以日本学者的《动作学》《为了教师的运动学》《运动学讲义》以及《身体的逻辑》等著述为源,探讨其身体运动是怎样的存在,身体运动性认知是怎样的认知,以及身体运动性认知与运动指导,同时分享了自己研究的心得。首先,从体育是最好的讨论“身和心”关系的方式入手,证实“身心一元”的存在论意义,而如何给出“身心一元”观念的解读,得依赖于“身心二元”的语义分析方法。强调“身体知”是身体所获得的,相继而生的运动类型记忆(格式塔或整体性),以及各种体育运动虽是可被观察到的客观外显化对象,但最重要的是对运动者主体性显现的把握。最后,分领域(义务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探讨体育的“技能形成”和“成果展现”的关系。并从关联性和延续性的角度阐明,任何历史的存在都可以在其沿革中找到其存在的依据。



程志理针对贾齐的发言予以解释,身体作为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一命题,是指认识是对对象性世界的认识,对象性世界有三种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自然”是非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世界,和“自我(自己的身体)”是我的世界。“我”的认识是从认识“自我”开始的,我从婴幼儿的成长中,切身感地观察到这个过程,这也是皮亚杰发生学给我的启示。


王智慧以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为依托,从六个方面探讨了运动行为叙事的体育学的想象力,包含:(1)发展体育学的想象力,是体育学的全部使命;(2)运动行为研究的多维表述与个体转向(个体与个体);(3)个体经验与群体结构互动叙事之下的体育文化形塑(个体与群体);(4)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体育亲历者叙事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基本逻辑(个体与符号);(5)运动员战斗势能的生成与个体价值实现的心灵轨迹(国家仪式与共同体认同);(6)如何通过运动行为研究拓展体育学的想象力?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不是用来阐释社会现象,而是阐释社会学具体知识行为的表征概念。探讨以“本体论”重新定位体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形成行为体育学的研究范式,建构体育学想象力的持久性和理论价值意义,是不断实践和拓展体育学学科想象力的重要举措。



程志理从王智慧提出的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入手讨论运动行为,认为这是纯正的社会学范式,把运动行为作为“社会行为”的内容予以把握,比如“球迷越轨行为的研究”就是典型的体育社会学的命题。国际社会学界曾经评选对社会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仅次于韦伯的《经济与社会》,列为第二,他的方法学意义重大。上海人民出版社新出的一本项对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值得一读,对身体的文化记忆与社会记忆问题有深究,对体育研究运动行为有所启发,“身体图式”成为运动意象分析而展现了体育学学科新图景。


此外,参与交流的年轻学者,针对自己研究中的困惑,结合嘉宾的主旨报告内容进行了互动式的交流,一致认同本次学术工作坊对促进体育学学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往期回顾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运动员的隐私权?

电子竞技:从“不务正业”到正当职业

本期推荐| 体育强国研究:综述与展望

体育强国:以关键词为视角的学术思想史叙事

新刊速览 |《体育与科学》2021年第2期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