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衷于用星座给人做标签,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想偷懒而已

微信丨935035656 一心网 2019-04-08


一心网:一直以来,星座学说都是在中国网络上长盛不衰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女性,更是十分热衷于星座学说。星座学说如果往大了说,可以与天文学、占星学等十分古老的学科联系;而如果往小了说,又可以与八卦、段子等娱乐资讯紧密结合。认同星座学说的,往往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大至婚恋,小至出门,都要先看看星座运势方才能做决定。而不认同星座学说的,往往会对星座学说嗤之以鼻,认为这与街头算卦骗术无异。

 

那么今天小心想和大家聊的这个心理学话题,恰巧就和星座十分有关。就是为什么,星座学说会有如此多的受众呢?众所周知,星座学说,准确说是按照出生时间,将一年十二个月划分为十二个星座的这种学说,最早的来源是西方。中国当然也有本土十分类似的事物,叫做属相,也是十二个。关于属相不合不宜婚嫁的说法,至今在很多老辈人心里仍然具备一定分量。像“十羊九不全”这样的说法对羊属相朋友的巨大伤害,一点都不比中国地域黑的杀伤力小。

 

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显然源自西方的星座学说要比源自本土的属相学说更具备吸引力。这背后除了星座学说相比属相学说的讳莫高深,更加通俗易以外。更为有趣的是,对于现代普通人的日常交际圈而言,同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年龄跨度在12年以上的,其实并不是太多。那么从实际应用价值上,每12年才能循环一次的属相,显然相比每12月就能循环一次的星座实用性和话题性大打折扣。毕竟,我们谁也不希望我们自己的同类,错过一次就要再等12年之久。

 


关于这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学时候,同班同学几十人几乎年龄都是相同的。如果按照属相学来说的那话,那么这一整个班级的人便都是一样的,进而失去了讨论的话题性。但是星座学此时就尤为适用,虽然每个人的生日不是平均等分在12个月份的,但是基本也是大差不差。性格迥异的各样同学,通过星座的标签,便成为茶余饭后许多人娱乐的谈资。

 

学生时代,由于心地单纯,思维简单,热衷于星座学说这样的“游戏”情有可原,可是为什么在成年人中,同样有大量的星座粉丝呢?甚至于围绕着星座学说,还诞生了大量的自媒体和周边产品企业。要知道,验证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爱一样事物,最好的试金石就是看他愿不愿意为此买单。而星座衍生产品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学说受众的真实性。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在于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大脑中的记忆和思维经过不断累积,大脑对于外界陌生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是在不断下降的。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身边关系最好的朋友,往往都是从小玩到大,最晚往往也是大学同学那一波。从走上社会开始,我们接触的人数虽然大幅度增加,但是称得上是“朋友”二字的却凤毛麟角呢?

 

其一,相比成年以后新结交的朋友,多半涉及工作和利益关系,上学期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之单纯的。不太会计较这个人是否对我“有用”,而这种抱着明显功利心结交来的“朋友”,自然关系好不到哪里去。


其二,也是和本文关系密切的一点,同学时代结交的朋友,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朋友间是有大量的在一起学习和娱乐的时间,用以充分了解对方的。而在社会上认识的“朋友”,为什么常常伴有点头之交、酒肉之交的称谓,关键就在于接触的时间十分有限,完全没有办法充分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品性。

 

当我们新接触一个陌生人时,无论是通过工作关系还是朋友介绍,我们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对方在自己大脑中贴上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其实就像是每个人的名字一样,是被当作重要符号储存在大脑对应记忆版块里的。因为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与之交往的过程中,大脑才有判断与之进行的各项交往的资料凭据。

 

举例来说,当你给某个人的标签是“诚实守信”,那么无论是工作上的来往,还是生意上的往来,或是私底下的交往,你都会对其警惕心大幅下降。而这些做法的根据,就是在于你大脑中先前为他贴过的相关标签。同理,当你在大脑中为某个人贴上了“唯利是图”或者“品行不端”的标签,在未来的交往之中,你就会加倍提防对方,然后有益疏远和远离对方。

 

那给新结识的人在大脑中贴标签这件事,说起来好像挺容易的,但是大脑实际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如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人与人之间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交往,才有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在大脑中对一个人进行完整的、全方位的标签行为,包括一个人性格、能力、品性、家庭、兴趣、三观等各个方面的一份完整标签。但是对于社会上的成年人而言,显然没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以对一个新结识的人进行如此海量的脑力工作。那么最好的方式,显然就是找一个现有的,可以拿来即用的标签,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对方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通过属相,还是通过家乡,或是通过星座,背后所解决的心理问题,都是关于这一点。星座本身只是个代号,就好像当我们问A关于B的情况时,B的回答是:哎呀,那人啊,是个典型的处女座。这句话的含义,关键并不在于“处女座”这三个字的标签,而是标签所代表的人物性格:谦虚、谨慎、挑剔、认真、好学、好奇、有条理、有规划、情绪化、完美主义、严于律己等等一系列的已经被大家总结好的关于“处女座”标签的性格。

 

那么此时,作为询问者,或者是信息接受者而言,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一个未知的B,进行人物性格速写,并且做好标签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以备之后的使用。那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上面提到的人物性格标签换个名字是否可以呢?当然没问题,你完全可以把它改名叫苹果性格,白色性格或者是水晶性格,这都无所谓,只要大众能够对这一名称形成共识,并且在听到这一名称时能够迅速联想起其背后附属的属性,就完全没问题。

 

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去标签话,说就是不能用类似“处女座”这样的短标签替代这种性格描述。那么事情就会演变成,当你问A关于B的情况时,他就必须得逐一说出“谦虚、谨慎、挑剔、认真、好学、好奇、有条理、有规划、情绪化、完美主义、严于律己”等一大堆的形容词。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样记忆起来难度显然提高了不止一倍。更为关键的是,还有其他十一种人物性格也必须如此清晰记忆。

 

再有,就是为什么,“十二”这个数字,在标签中最为流行?而不是“三”星座、“六”星座,或者“二十四星座”和“四十八星座”。这其实就又涉及到了大脑的记忆机制,或者说是懒惰机制。也就是说,二十四种或者更多的四十八种人物性格,大脑实在是感到无力承担,这样的记忆强度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显然要求过高。而像三种或者六种这样的体量,又显然不足以应对社会上如此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人群。

 

当然,也有一种更为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贴标签方法,就是把人直接分成男人和女人。然后结果就是,围绕着男人和女人这两个标签,双方争吵、和好、再争吵、再和好……循环往复,从未停止。而事实上,为什么很少有人会质疑,为什么要叫“男人”和“女人”呢?为什么不叫“A人”或“B人”?原因就在于,大家都太懒了,既然前人给定好了名字,就这么凑合叫着吧,反正都只是个符号罢了。




【一心网の往期原创精选传送门】


中国中下阶层热衷相互为难的心理 丨 那些罪恶的拥趸,有时候比罪恶本身破坏力还要巨大

调低乐视员工信用卡额度并非银行落井下石,只是现实本该如此,弱者心理要不得

愚昧第一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愚昧第二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愚昧第三层,…

炎炎夏日,比室外40℃+的高温更可怕的,是你有一个怕冷的同事

你应该感谢那些每天浑浑噩噩的人,正是他们的存在,提高了你改变自己所处阶层的几率

那些浑浑噩噩的人,增添了你改变命运的机会 丨 你活得如此辛苦,是太怕重复父母的人生

传播摩拜单车自燃谣言的人,用行动证明了人性可以恶劣卑鄙到何种程度!

从多数国人最爱看的资讯关键词中,探索发现当下国人最真实的内心恐惧

比很久都没有升职加薪更恐怖的事情,是越来越多身边同事开始接私活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除了生孩子,养孩子之外,时间都干嘛了

小成靠拼搏,大成看出身——中国知名企业家出身,官二代、富二代遍地,最差也是中产

当同事无意间说起她还从未出过江苏省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她的工作效率如此之低了

曾经一心只想做咸鱼的我,如今开始为实现梦想风雨兼程,而不仅仅只是做梦

如果你这代仍旧无法改变命运的话,我真的不建议你生下一代

世间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未发现其天赋所在;又有多少人,明知自己天赋所在却偏要荒废

苍生皆焦虑,没有大师能救得了你 丨 30岁职场人首要职场法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穷人家的孩子想成事儿,为什么会比上蜀道还难 丨 比货币贬值更多的,可能是你的时间!

毕业前五年决定你一生职场的格局和高度 丨 漂泊在大城市的贫二代:如何把一手烂牌打好

失败的贫一代还在催促贫二代去生贫三代 丨 我们为什么没有归属感

人终究会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 丨 多少人因为选错赛道,从而误了终身!

孩子很叛逆,那么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丨 为什么我快30岁了,还不想生孩子?

群体动物爱晚睡,独行动物爱早起 丨 同样消费二十块钱,去看一本书还是一部电影?

放过可怜的孩子吧,你是什么样,他就会是什么样 丨 何以解忧,唯有跳槽

30岁后公司不行了你怎么办?行业不行了你怎么办? 丨 不需要用时间换钱的人生才是成功

说一千道一万,以貌取人才是本能 丨 生活在小城市,你的寿命可能会更短,你想过吗?

别喝两杯酒就称兄道弟了,五年说朋,十年言友 丨 我们为何如此喜欢窥探和揭露阴暗

你的穷人思维,最终毁了你自己,更毁了你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