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茂云:践行“32字规则”,化解矛盾筑和谐

安徽司法 2022-04-20



人物名片

汪茂云,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六安市舒城县司法局棠树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16、2017、2018年度“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2016年度被市司法局表彰为“优秀人民调解员”;

2017年度被县委政法委表彰为“全县优秀政法干警”。


人物印象

 汪茂云,1999年9月由部队转业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20载,无怨无悔。

“群众纠纷无小事”,凭着一颗爱岗敬业、一心为民的心,无论是夫妻不和、邻里矛盾,还是宅基地纠纷、群体上访,多年来他从未推诿拒绝。他在调解工作中坚持做到公平、公正、依法、依理调解好每一起矛盾纠纷。20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件。在调解中,他以群众为中心,总结提炼32字调解方法:笑脸相迎、端茶倒水、倾听记录、安抚情绪,调查了解、法理兼顾、思想工作、多方满意。


人物事迹

“在农村发生的都是小事,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变成大事。我们只有心系群众,热心、耐心、诚心及时处理,才能维护一方平安!”这是汪茂云写在办公桌上的一席话。


事例

一个平凡的早晨,汪茂云正在接待邱岗村的女村民刘某某,70多岁了,因儿子车祸去世,与儿媳产生矛盾,导致精神恍惚。她有问题总找汪茂云调解,腿有残疾,每次来都拄着拐杖。今天她又来了,汪茂云把老人家扶好坐下,砌上茶,攥着老人的手,不停地劝慰老人家,直到老人家宽慰地离开。临走时,汪茂云叫了一辆出租车,并给了她车费,叮嘱老人家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是汪茂云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他说,群众找到我这里来,一定有各种困难,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急其所急,让纠纷当事人感觉受到尊重,便于消除纠纷双方心理隔阂。更要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亲人,只有这样,调解才容易成功,才能让他们“带着怨气来,捎着满意走。”


调解“网格化”,形成信息“千里眼”,处理“顺风耳”;他在实践中独创的32个字调解秘方,化解万家事,解百姓忧。

汪茂云工作过的乡镇,群众的纠纷矛盾就地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这与汪茂云创办的服务网格化密切相连。

借助网格化管理,实行人民调解。乡镇司法所为第一级网格,设立民事调解中心,乡党委书记任主任。村(街)为第二级网格,以村(街道)为单位建立网格组,各党组织书记为组长,其他干部为成员。以每个包片村(街)干部所包责任区为第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包片村(街)干部为网格长,聘请村民小组组长、部分党员、村民代表等为网格信息员。“网格化就像司法连接基层的千里眼、顺风耳,能敏锐地感知社会矛盾,及时施策防患于未然。”汪茂云说。


干了20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汪茂云有了一套自己的“调解秘方”,32字规矩:笑脸相迎、端茶倒水、倾听记录、安抚情绪,调查了解、法理兼顾、思想工作、多方满意。汪茂云正践行着32字规则

2018年6月,邱岗村群众陈某某在上班途中骑电动车不慎被施工的电缆线拌倒,造成骨折,被送到县医院治疗。村网格员听讲后,第一时间介入,调解陈某某和电信公司之间的纠纷,最终,为陈某某争取到了3.3万元的赔偿款,让双方都很满意。

在调解工作中,汪茂云借助警民联调、乡贤调解,发挥大家的作用,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维护了社会稳定。


事例

2015年10月,窑墩村在兰州某部服役的张某,因病在部队去世。张某父母和亲戚20多人手捧骨灰盒在部队吵闹,影响了部队的正常军事秩序。当时恰逢汪茂云岳父病世,他正在参加葬礼,然而接到万里之遥的兰州军区一个电话,他向岳父的遗像三鞠躬,擦干眼泪,立即奔赴军营。经过连续两天两夜调解,终于部队赔偿28万元,成功化解了这起战士病亡纠纷。事后部队政治处特送锦旗:“军民联手调解显神威”。

仅2018年,全乡各类调解纠纷就达400多件,都在乡内化解。

在扶贫攻坚走访中,汪茂云听到从小屋里传来的老人喊叫声,他扶起老人,问长问短,成功化解了一起赡养纠纷,在乡村以案释法,传播爱的孝心。

“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种善行;当人民调解可以帮助时,我们应勇往直前,世界将因我们的举手之劳,变得更加美好”。汪茂云在全县司法调解大会上的发言,赢得了掌声一片。


事例1

2017年4月,汪茂云下乡在棠树村扶贫访问,听到91岁潘老太的喊叫声,他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查清了情况。原来老人有4个儿女,因互相攀比,对老人生活不管不问。汪茂云得知情况后,立即责令4个儿女赶到现场,耐心说服和调解,最终4个儿女低下了头,达成了每人轮流护理老人的协议。一个月后的傍晚,汪所长又特地赶到潘老太的家中,看到潘老太达到精心护理,会心的笑了。

事例2

窑墩村河湾组87岁的罗某某,每次见到汪所长总是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原来2018年5月,老人也因为儿子赡养问题而求助汪所长,是汪所长耐心调解,将罗某某8个子女召集到村部,给予严肃的法律教育,并要求每个子女写出悔过书张贴,这样不仅处理好了罗老汉的“心结”,而且教育了众多村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保护农民工权益,是司法调解工作的重心。提出司法建议,建章立冶,完善地方法规,从根本上杜绝工伤事故的发生,这是汪茂云在调解工作中深刻反思的问题。


棠树乡是农民工输出大乡,全国各地均有棠树的农民工,工伤事故时有发生,他每年都奔波各地为农民工维权。


事例

2018年6月,家住路西村的农民工赵某,在浙江省玉环市打工时从4楼坠落底楼身亡。赵某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是家住云南省的残疾人,家庭经济本身就十分困难。汪茂云得知情况后不顾自己身体不适,第一时间赶到玉环市现场处理,分清了各个主体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最终获赔77万元。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61.沈振:守护监狱平安的金盾卫士

60.范冬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59.倪立峰:法援律师真风采,山南水北献爱心

58.侯守军:严格规范执法,公正廉洁为民

57.宋海燕:无问西东,不负芳华

56.沈素霞:廿载法援路,一生为民情

55.邵先艳:坚守法治信仰,播撒法治阳光

54.杨德军:不负千年古镇,汗洒西楚乌江

53.王全:“一池春水”润民心,“德法相济”化纠纷

52.祁快乐:做专业人,谋社会事

51.孟庆山:影响一群人,凝聚一方心

50.乐志飞: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49.徐明惠:小调解筑大和谐,平凡岗位砺初心

48.孙继:穷尽证据还事实,公平仲裁显正义

47.张淮斌:勇克医疗纠纷难题,构筑和谐医患关系

46.戎金美:传播法治的“蒲公英”,司法行政的“螺丝钉”

展播背景介绍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讲述司法行政人履职敬业、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激励和动员全省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立足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岗位作贡献,把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徽省司法厅决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9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策划:省司法厅宣传教育处

           省法治宣传和研究中心

供稿:六安市司法局

编辑:小圣  无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