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终于耗尽大唐的荣光!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编者按:本文由读史缩编自著名史学家柏杨所著《中国人史纲》,为通读中国史第24篇文章。
唐明皇李隆基将唐帝国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可惜他在位的时间太久,几占去本世纪的一半。他的聪明才智,随着他的年龄日老而日渐消失。八世纪五十年代后,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在他手中结束。中国经130年的超级强大,又走上了下坡。
一、对外挫折
公元七世纪时,唐政府在边疆曾设五个总督(都护)。到了八世纪,更在五个总督之外,增设十个战区,战区司令官称“节度使”或“都护”。十个战区名称,列于下表:
总督只负责军事,而战区司令官(节度使、都护)除了军事外,还掌握行政权和财政权,战区所辖各州,州长(刺史)以下官员,节度使都有任免之权,税收田赋也不向中央政府缴纳,留下来作为军费。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发挥高度战力。时人称之为“藩镇”,意思是国家的屏藩和重镇。当十节度使设立之初,共拥有步骑兵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人,中国重兵百分之九十都在边疆。
但在如此注意边疆之际,边疆却不断遭到挫折;
首先是云南地区。公元前二世纪时,西汉王朝曾在滇国(云南晋宁)设立益州郡。公元后三世纪时,蜀汉帝国宰相诸葛亮曾在那里七擒蛮族的酋长孟获。但大分裂时代后期,终于脱离中原王朝。诸部落互相并吞,到了公元七世纪,只剩下六个部落,六个酋长都称自己是王。当地语言,“王”的发音为“诏”,所以中国就称之为“六诏”。公元八世纪三十年代,六诏中最南的一个“诏”皮罗阁,统一了其他五个“诏”,建立南诏王国,定都太和城(云南大理),向大唐朝贡,请求册封。唐政府于738年册封他为云南王。
南诏王国的建国,正逢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末期,酒肉宰相杨国忠任用大酷吏鲜于仲通当剑南(四川成都)节度使,鲜于仲通任用小酷吏张虔陀当云南郡(云南姚安)太守。
云南郡距太和城直线只有100公里,是南诏王国到唐王朝的必经要道。使节入境之后,依南诏的礼节,夫妇要共同拜会地方首长,于是,张虔陀就留下使节的妻子陪宿。又一再索取南诏王国无法供应的巨额贿赂,稍不如意,就派人到太和城辱骂,同时不断向中央政府诬告南诏王国种种罪状,要求惩处。
南诏王国第二任国王阁罗凤忍无可忍,于750年,奇袭云南郡,把张虔陀杀掉。第二年年(751),鲜于仲通动员八万大军进攻,阁罗凤表示谢罪,并表示愿意退出所占领的土地。他警告说:“如果唐逼我太甚,我就投降吐蕃王国。那时整个云南地区,恐怕都非唐所有。”
鲜于仲通这种昏暴人物是不会为国家着想的,他继续进兵,结果被南诏兵团诱到洱海旁,全部歼灭,士卒死亡六万余人,一万余人被俘。阁罗凤乘胜占领现在的云南省全境。他在太和城下立了一个石碑,叙述事件经过及原因。他说:“我的后裔终有一天仍会归附中国,到那时可把这个碑指给中国使节看,让中国知道,我们今天这样做,不是我们的本心。”
杨国忠接着发动了一连串攻击,每次都在万山丛中被击败,前后共死二十余万人。历史上有一个现象,腐败的政府很难产生杰出的统帅。当时所派遣的将领,全是用不尊严手段达到尊严地位的饭桶,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只为了张虔陀和鲜于仲通两个酷吏,使唐王朝所能征调的最精锐的部队,死亡殆尽。
云南地区挫折的同时,在遥远的中亚荒漠草原上,唐帝国也受到同样打击。
750年,安西(新疆库车)节度使高仙芝(他是朝鲜人)攻陷石国(乌孜别克塔什干布),俘虏了它的国王和王子。但王子在途中逃走,宣称高仙芝如何伪订和约,如何乘石国不备发动奇袭,以及如何屠杀老弱和劫掠财物。中亚诸国被这位能言善道的王子所激怒,他们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和大唐为敌,就向西方的阿拉伯帝国(黑衣大食)求援。
阿拉伯帝国认为灭亡大唐的机会已到,立即派出一个强大的兵团东征,并下令军中说,最先进入大唐的将领,即被任命为驻中国总督。高仙芝得到消息,于751年,率三万余人的洋华混合兵团,向西迎战。在汨罗斯(哈萨克江布尔市),跟阿拉伯军团二十万人相遇,血战五日,不分胜负。可是高仙芝所属的葛罗禄部落派遣军叛变,与阿拉伯内外夹攻,唐帝国洋华混合兵团崩溃。高仙芝狼狈逃回,死伤二万余人。
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役,阿拉伯帝国虽然胜利,但胜利的过度艰苦,从此打消征服中国的念头。而唐王朝也从此止步,无力再向西开拓领土。
二、安史之乱
对外挫折,宣告国内黄金时代已到尾声。
唐王朝第九任皇帝李隆基本来是一个英明人物,但他却在位45年,任何英明人物掌握无限权力如此之久,都会堕落。他60岁时,把一个儿子的妻子,26岁的杨玉环召唤进宫陪他上床,封为贵妃(小老婆群第一级)。
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美女之一,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戏剧和现代电影、电视,都以她为主题。杨玉环以体态丰满闻名于世,性情忠厚,对政治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供人指责的事迹。但她的堂兄杨国忠却恰恰相反,杨国忠的智慧和能力都不能够胜任宰相,但他有裙带关系啊。
杨国忠除了弄权和索贿外,不知道对国家的责任是什么。一个广大的贪污网,在他手下迅速建立。而且,他不久就跟范阳(北京)节度使安禄山发生冲突。
安禄山是一个粗犷而干练的将领,几次到长安进谒皇帝,政府的腐败和宰相以下官员们的颟顸无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杨国忠向他索取巨贿,他一口拒绝,而且对杨国忠也不维持应有的礼貌。
杨国忠不能忍受这种轻蔑,遂决心打击他。于是,诬以谋反的法宝出笼,向李隆基一再告密,李隆基一再不相信。但在那种形势之下,没有人敢保证李隆基下一次仍不相信。
755年,杨国忠采取“逼他反”的手段,派遣警备部队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住宅,逮捕他的宾客,全部处死,他希望安禄山有激烈地反应。
安禄山果然震恐而且愤怒,他知道向皇帝申诉没有用,所有的奏章都不能越过宰相这一关,他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叛变。安禄山决定叛变,率领洋华混合兵团十七万人南下,宣称讨伐杨国忠。
杨国忠得到消息,大为兴奋,因为事情终于证明他料事如神,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安禄山缉拿归案。
不过安禄山的洋华混合兵团却一路势如破竹,深入600公里,渡过黄河,攻陷洛阳。756年,再向西进击,攻陷潼关。李隆基从长安仓促逃出,逃到了距长安只60公里的马嵬坡(陕西兴平西),愤怒的禁卫军包围行宫,把杨国忠杀掉,屠灭他的全家,包括他的儿女和杨玉环两位拥有极大权力的美丽姐妹。另外,为了防备复仇,禁卫军要求李隆基处置杨玉环,李隆基只好把她绞死。
但李隆基仍然贪婪不肯放弃皇帝宝座,他的儿子李亨不能忍受,径行奔向西北500公里外的灵武郡(宁夏永宁西南),宣布即位,遥尊逃到成都(四川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亨并不能集结多少兵力,二十万精兵都死在云南。只有向北方沙漠,刚于八世纪四十年代建国的回纥汗国第二任可汗英武可汗乞援,付出的报酬是:收复长安时,所有美女和财产,任凭回纥奸淫烧杀和掳掠回国。
英武可汗满意这个条件,所以很高兴地出兵相助。恰在这时候,在长安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安禄山因眼病而双目全盲,心情烦躁,动辄杀戮。最后,当他要杀掉他的长子安庆绪时,安庆绪反而杀了他。
757年,回纥兵团收复长安,在李亨的儿子李豫一再要求下,回纥答应等收复洛阳时再践约。李豫的理由是,如果在长安即行烧杀掳掠,洛阳人民必定恐慌,势将为安庆绪死守。后来,洛阳被收复时,那些日夜盼望政府军的民众,却发现政府军如此狰狞。
安禄山兵变由于他的大将史思明在范阳(北京)投降而结束,历时三年零五个月。可是李亨并没有真正的大度量容纳这个过去的叛将,秘密计划把史思明杀掉。
阴谋不幸泄露,史思明再度叛变,循着安禄山南下旧路线,渡过黄河,再行攻陷洛阳。然而他也重蹈安禄山的覆辙,当他凶暴地想杀掉他的长子史朝义时,史朝义也反过来杀掉他。
这时,唐王朝皇位已由李豫接任,他用他父亲李亨同样的条件,再向回纥汗国乞援。762年,回纥军团收复洛阳,洛阳遭到第二次恶运,距上次恶运仅只5年。洛阳的妇女儿童在恐惧中涌向圣善寺和白马寺躲避,希望佛祖的神灵保护。结果回纥纵火焚烧,一万余人全被烧死,大火数月不熄。繁华盖世的东都,再罹浩劫,从此一百年间,一片荒凉。
唐政府的军队也效法回纥,兵锋所至,对自己的同胞,比回纥兵团还要凶暴。黄河流域数百公里,残存的人民,用纸张糊作衣服,苟延求生。
史朝义于763年自杀,第二次兵变也告结束,历时三年零十个月。连同安禄山兵变,共历时九年。
三、藩镇割据
安史兵变虽然平息,但130年的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却一去不返。接着出现的是中央政府威信衰落和藩镇(战区)割据的新局面。
割据的形成,由于安史手下若干当节度使(战区司令官)的大将,在投降中央政府时,仍握有强大的武装部队和重要据点。大乱之后,皇帝和宰相心惊肉跳,不敢予以调动,命他们继续担任原职如故,只求表面顺眼,维持统一的外貌。
这些节度使当然了解这种政治形势,遂乘机取得合法的割据。不但军事、财赋、行政,全部垄断,甚至节度使(司令官)的职位,也父子相承,成为无名有实的独立王国。尤以下列位于黄河以北的四个战区,拥有重兵,最为强悍。中央政府在忍无可忍时,也曾数度起兵讨伐,但四个战区独立不变,世人称为“河朔四镇”:
四镇之中,卢龙(前称范阳)与平卢属于原来的十个节度使,成德与魏博则是后来增设。战区本只设在沿边,以防御外患。安史兵变后,首都长安城外,全国逐渐都被划作战区,成为对内抗衡和安置军阀的工具。到八世纪末,已陆续增加到50个之多,到了九世纪初,变更纷坛,几乎处处都是战区,处处都有节度使。
河朔四镇职位的世袭,使其他战区垂涎三尺,自然不断发生争取世袭的爆炸性事件。很多节度使的子弟,在父亲或兄长逝世后,就发动将领们拥戴自己继位。
唐政府当然厌恶这种局面。八世纪八十年代时,新即位的第十二任皇帝李适,决心重振中央权威。781年,恰巧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与平卢(山东东平)节度使李正己逝世,李适拒绝任命他们的儿子继位。于是河朔四镇联合行动,宣告脱离中央,各自称王,正式成立四个独立王国。而淮宁(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也乘机独立,并于784年索性登基当上皇帝。
李适动员全国各战区兵力,先行攻击李希烈。想不到的是,当径原战区(甘肃经川)的出征部队,经过长安时,本希望得到赏赐,李适却舍不得出钱,那些带着眷属预备领到赏赐回家养生的士兵,由绝望而愤怒,遂爆发兵变。李适急下令赶运20车金钱财宝。可是恩典来的太迟,叛军攻入长安,拥立大臣朱泚当皇帝。李适仓惶逃到梁州(陕西汉中)。
这时半壁河山都已靡烂。幸而784年,忠于中央政府的军队,收复长安,朱泚被他的部下所杀。786年,李希烈也被他的部下所杀。而河朔四镇在获得中央政府准许世袭的保证下,取消王号。
中国在外貌上仍是大一统的局面。可是,从此之后,唐王朝中央政府再也不敢触怒任何藩镇——包括河朔四镇以外的其他藩镇。像宣武(河南开封)节度使刘玄佐于792年病死,将领们拥立他的儿子刘士宁继位,中央政府连一句话都不敢多问,立即任命。
四、西域的再丧失
安史兵变除了直接引起藩镇割据,更引起严重外患,使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再度丧失。
中国外患,一向来自北方。只有大唐时期,外患来自西南。南诏王国已使大唐受到内伤,吐蕃王国更砍断大唐的肢体,唐政府还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覆败。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710年,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它的国王弃隶缩赞(松赞干布的孙儿)。金城公主的嫁妆之一是“河西九曲”(即青海省东南黄河大转弯成S形的地方),这一带土地肥沃。吐蕃王国面积虽大,但位于世界屋顶,全属丛山,耕地很少,得到九曲地区像得到一个巨大宝库,国势大为增强,终于超出大唐所能控制的程度。
安禄山兵变后,中央把西部边界属于陇右战区(鄯州·青海乐都)和河西战区(凉州·甘肃武威)的军队,调往中原参战,边界等于没有了防务。吐蕃王国抓住这个机会,于763年,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境,发动全面总攻。一连攻陷嶲州(四川西昌)、维州(四川理县)、松州(四川松潘)、泾州(甘肃泾川)。
吐蕃的攻势十分猛烈,攻陷泾州的主力部队,继续东进,大唐军队节节败退,首都长安遂告陷落,皇帝李豫向东出奔陕州(河南三门峡)。吐蕃兵团就在长安立了一位来不及逃走的亲王之子李承宏当皇帝,然后大掠而去。李豫虽然又回到长安,把李承宏驱下宝座,但吐蕃兵力仍留在泾州,河西走廊跟中国本土之间交通,被拦腰切断,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更像断了线的风筝。
——河西走廊和西域,最后终于全部沦入吐蕃王国和回纥汗国之手,尤其是西域17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此脱离中国达一千年之久。
西疆防卫力量,经这次摧残,再无力振作。中国本土正陷于藩镇的混战,也没有力量西顾。吐蕃兵团经常长驱直入,在关中地区(陕西省中部)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游骑不时地直抵首都长安城下。过去繁华富庶地带,现在一片荒凉。长安以西各州县,城门日夜关闭,地方官员和将领唯一的工作是,每逢吐蕃兵团大掠而去时,就向皇帝上奏章“庆贺贼退”。
李豫的继承人李适除了全力谋求和解外,别无他策。问题是,吐蕃王国认为和解即是断绝财路,所以并不愿意结束这种致富的强盗行为。最后,吐蕃在阴谋下表示愿意接受。787年,大唐宰相浑瑊、吐蕃宰相尚结赞,在任州平凉川(甘肃平凉西北)举行高阶层会议,缔结和解条约。
当浑瑊刚要进入会场时,吐蕃伏兵四起。浑瑊是大将出身,他夺得一匹没有上口勒的马,狂奔逃脱,其他大唐官员全部被俘,受到残酷的虐待。尚结赞失望地对那些被俘的大唐官员说:“我为浑瑊准备了一副金手铐,想不到只捉到你们这些不重要人物。”于是乘势进攻陇州(陕西陇县),把全城居民集中,老弱的屠杀,不杀的全部挖眼断手,抛弃道旁,只剩下青年男女数万人,驱往西行。走到安化峡(甘肃平凉西),宣布说:“你们可向东辞别你们的祖国家园!”民众大哭,投入山谷自杀的有数千人,其余的全都被卖为奴。
内忧外患使八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三十年间,日子黯淡。平凉川事件的第二年(788),李适采用宰相李泌以夷制夷的建议,把女儿成安公主嫁给回纥汗国的天亲可汗。天亲可汗感到莫大荣耀,上奏章给李适,表示愿为岳父赴汤蹈火。三年后(791),吐蕃兵团攻击灵州(宁夏灵武),回纥迎击,吐蕃遭到空前大败,天亲可汗把俘虏送到长安献捷。
793年,南诏王国第三任国王异牟寻,在他的大唐籍宰相郑回说服下,重新归附大唐。第二年(794),吐蕃王国向它征兵一万人,图雪灵州的耻辱。异牟寻表示国小力弱,只能派出三千人。吐蕃使节一再坚持,才勉强派出五千人。但数万人的南诏精锐兵团,却遥遥地跟在五干人之后,进入戒备森严的吐蕃国境的神川(云南丽江),纵兵攻击,吐蕃又大败,被俘十余万人(一个可观的数字)。南诏砍断横亘在金沙江上的古老铁索吊桥(在云南中甸南),断绝两国交通,然后派遣使节到长安献捷。
吐蕃王国从此衰落下去,除了回纥、南诏继续不断给它打击外,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大唐两位公主带过去的佛教,经百余年的传播,已开始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吐蕃人民由凶悍渐变为温和,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也逐日减退。所以,八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与大唐为难,并使大唐连连挫败的吐蕃王国,光芒倏然熄灭。
——吐蕃王国不久就瓦解为若干部落,不能再组成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十四世纪时,称为土蕃。十五世纪时,称为乌斯藏,跟中国关系更加疏远。十七世纪时,称为西藏。十八世纪时,再次归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永不可分的领土的一部分。
五、和亲政策与回纥汗国
大唐和亲政策是一项锋利的政治武器。跟大唐皇家结婚的荣耀和公主下嫁时嫁妆的丰富,能使一个国家从内到外发生变化,吐蕃王国就是其中之一。但最成功的和亲,则属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在八世纪四十年代之前,还是一个部落。但它最伟大的酋长药罗葛·骨力斐罗,早已把薛延陀汗国的故地,也就是突厥汗国的故地,置于控制之下。744年,大唐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一个新的回纥汗国遂告建立,王庭设在古龙城(蒙古哈尔和林),疆域跟薛延陀汗国、突厥汗国相等。从开国可汗即受大唐册封这一项上,可看出回纥跟大唐的关系,与其他汗国不同。建立汗国之前,就时常派遣部落兵团,听候大唐征调出征。建立汗国后,对大唐的臣附如昔。
755年,安禄山兵变,大唐皇帝李亨向回纥汗国乞援,英武可汗派兵进入中国。内战平息后,758年,李亨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他。李亨亲送女儿到咸阳(陕西咸阳),宁国公主大哭说:“国家为重,虽死不恨!”
李亨也流下眼泪。第二年(759),英武可汗逝世,回纥要宁国公主依回纥的风俗殉葬,宁国公主拒绝说:“回纥仰慕大唐文化,才娶大唐女子为妻,如果仍用回纥风俗,何必万里之外结婚。”但仍以刀割面,以示悲痛。
宁国公主后来返国,陪嫁的一位亲王之女小宁国公主却留下来,作继任可汗英义可汗的妻子。
史思明兵变时(759),大唐皇帝李亨再向回纥汗国乞援,英义可汗亲自统兵前来,对唐人大肆烧杀掳掠。——我们并不责备回纥,因为这是李亨、李豫父子向它乞援时所许诺的条件之一。但英义可汗对中原的野心却由是而起。765年,唐朝大将仆固怀恩受不了宦官骆奉仙的诬陷倾害,起兵叛变,效法李姓皇帝的传统作法,向回纥汗国和吐蕃王国分别乞援。
回、吐两国联合向长安进军,长安震恐。幸好仆固怀恩适时逝世,而著名大将郭子仪乘机挑拨回、吐两国感情,吐蕃兵团怀疑回纥已被郭子仪说服,可能袭击它时,即行拔营撤退。回纥不能独留,也只好撤退,唐、回两国间的关系因此中断十余年。——另一个促使关系中断的原因是,英义可汗统军入援大唐时,在陕州(河南三门峡)附近,对当时还是亲王身分的李适态度凶暴。因李适不肯跪拜,而把李适左右两位大臣,鞭打至死。李适对回纥恨入骨髓,他继位后,即采取强硬政策。
英义可汗对大唐的野心继续使他跃跃欲动。他在大唐亲自看到农村残破,绝无抵抗力量,决心作一次大举进攻。780年,正当他要发动时,宰相敦莫贺极力反对。敦莫贺说:“唐是一个奇大的国,又从没有作过对不起我们之事。决裂之后,后患无穷。上次在太原(山西太原)抢劫的牛羊一万余头,运回国内时,死亡殆尽,等于没有抢劫。如今倾国出征,万一失败,将归向何处?”
英义可汗拒绝接受,敦莫贺大怒,把英义可汗杀掉,自己即位,称天亲可汗。
李适跟回纥汗国的对抗态度不能持久,吐蕃王国的攻击力量非大唐所能抵御。在宰相李泌建议下,李适屈服,跟回纥和解。而且于788年,把女儿成安公主嫁给亲大唐的天亲可汗。
天亲可汗大喜过望,派遣特使到长安说:“我们从前是兄弟之国,现在我是中国的半个儿子(女婿),如果吐蕃再敢犯上作乱,愿为岳父除此一害。”结果在灵州(宁夏灵武)给吐蕃重重一击。
成安公主在回纥汗国作过四任可汗的皇后,当权二十年,808年才逝世。成安公主时代,唐、回两国如同一家。但回纥的使节和商人,到大唐后的横暴,跟唐初突厥的情形一样。衰弱的唐政府只有容忍,不敢取缔。回纥汗国已成为大唐屏藩,不愿为这些所谓的小事使它不愉快。
821年,唐王朝第十五任皇帝李恒把皇妹太和公主再嫁给回纥的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命运跟宁国公主一样不好,四年后(825),崇德可汗逝世。再过14年(839),回纥汗国发生内乱,宰相掘罗勿勾结居住在河东(山西省)北部一带的沙陀部落内犯,彰信可汗战死。
而屈服于回纥百余年的黠戛斯部落——古坚昆王国的后裔,仍住在古坚昆王国的故地(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乘回纥汗国没落,起兵复仇,向回纥宣称:“你们的好运已到了尽头,我们要夺取你们王庭的金帐。”彰信可汗战死的第二年(840),黠戛斯兵团果然攻陷回纥汗国王庭,回纥汗国遂告瓦解。
黠戛斯首领阿热可汗自称是西汉名将李陵的后裔,所以对被俘的太和公主十分尊敬——因为太和公主也姓李,派人护送她回国。走到中途,被回纥汗国瓦解后残余的一支,拥有十万人的乌介可汗截获,胁同向东流亡,抵达边界天德(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要求大唐借振武(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城奉养公主。
大唐要求乌介可汗送公主回国磋商,乌介可汗当然不会放走人质。于是要求粮食,要求耕地,最后仍沿边抄掠。一直相持到843年,唐朝大将石雄在振武城上远眺,发现回纥营帐中有数十辆毡车,人众都穿着大唐服装,知道是太和公主的居所,派间谍密告说:“我们即将攻击,请公主的车辆不要动。”于是一举把回纥击溃。乌介可汗向东北逃走,投奔黑龙江畔的室韦部落,被室韦杀掉。
太和公主出国23年,回到长安后,曾为“和蕃无状”,亲向皇帝请罪。
回纥汗国瓦解后,残部分为三支,一支称西州回纥,居留西州(新疆吐鲁番);一支称甘州回纥,居留甘州(甘肃张掖);一支称葱岭回纥,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
而此刻的大唐,也已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