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塔台呼唤 | 浮生百态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于近日呈现展览《塔台呼唤》,是上海当代艺术馆“跨界+”展览系列的又一新作。与此同时,张赢个展《浮生百态》也相继开幕。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塔台呼唤》在MoCA 开幕
是来自深渊,还是降自星空?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于2019年8月26日为公众呈现展览《塔台呼唤》,是上海当代艺术馆“跨界+”展览系列的又一新作,展览作品涵盖影像、绘画、摄影、雕塑、装置、服装、人工智能科技等多重话题,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中,过半展品是特别委任制作或是首次在公众视野中展出。
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没有停止过。我们经常想望未来:透过探索,希望未来带来生活的便利、美好,还有各式惊奇。这样的想望投射在宇宙星系中,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开始,一直是神话、幻想、科学探索三者交织,并且以各种形式展现。十九世纪,波德莱尔赞颂美的事物,总是文艺地问一句“你究竟来自深渊,还是降自星空?”东信将花球送上三万公尺的高空,在接近太空的平流层中,以地球表面为背景,在浩渺宇宙之间,探讨灵性之美、与永恒对话。乐毅以日本京都为创作背景的短片三部曲《剑与火》、《面之具》和《末日之爱》,描绘京都艺妓小林清美和丰臣秀吉的爱情故事:作品贯穿了从幕府时代回到未来的时间轴线,在人潮,车流,今与昔错位的空间中和强烈的对比下,感觉时间从未流逝。
在《塔台呼唤》展览中,希望消除艺术创作之间的界限,令观众体验一种没有边界的世界。其中,作品既是超越时间、空间,又是彼此联系和混合的——正如唐晖的“里程碑”系列,在超现实主义的怪诞荒谬和浪漫主义的宏伟景象中,消除了人与世界、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对立。1902 年由Georges Méliès导演的特效科幻默片《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曾经在百年前引起国际轰动,这电影就像古老的史诗级作品,虚构太空探险家往返月球的旅程,时至今日即便是从未看过《月球之旅》的人也能立即认出具有百年历史的经典人脸《月亮》造型。
回望现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空竞赛把人类在科学的探索推进至太空时期,而这样的探索,在1969年人类登月成功达到高点。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因为太空探索和登月实现,变得更为丰富且有依据。作为回应,本展邀请跨界艺术家王宇通过环保回收物料再创造的火箭和黄小眠用岩石为面料创作的“放放”隔空对望。流连在展厅中间,当观众伫立在彭杨军从莫斯科拍摄回来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面前,是否还依稀记得那段改变了宇宙星空的竞赛史?
▲ 东信, Exobiotanca #1, 2014, 视频.
▲ 东信, Exobiotanca #2, 2017, 视频.
▲ 倪有鱼, 太阳系3, 2016, 47 x 31 x 5cm, 装置.
▲ 唐晖, 纪念碑系列——唐城太空站, 2017, 60 x 70cm, 丙烯亚麻绘画.
▲ 彭杨军, 莫斯科太空博物馆/1, 2012, 摄影.
本展透过时尚、电影、音乐、插画等材料的爬梳,呈现不同的时空轴线与界面之下,人类对未来的想象。三位时装设计师——MASHAMA、RICOSTRU和REINEREN——和231小组分别以太空主题,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真实对话。新媒体艺术家曾潇霖感悟于天体物理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 Grasse Tyson)的论述—“世间缤纷的生命均是由微渺的原子构成,人类身体是由原子构成,也是宇宙本身”,那么当观众在观看曾潇霖影像作品“不同的视角”,周褐褐的《元柱》探讨人与宇宙星辰创生之间的对话,倪有鱼从微观世界反应的世界观《表皮层》,还是仰望星空的“五光年”,是否也同样的意识到自己与万物的共性,也就是宇宙本身和人类身上的每一个原子都来源于夜空里那些曾经闪耀过的群星。
▲ 乐毅, 颠倒, 2018, 摄影.
▲ 烧麦, 斐波那契数列的运动状态, 2019, 视频.
▲ REINEREN, REINEREN, 2019, 时装.
▲ MASHAMA, MASHAMA, 2017, 时装.
面对已来的未来,艾耕AI人工智能团队听到了来自塔台的呼唤,特地为展览开发一套全新的人工智能程序结合看图创作的形式,将看似虚拟但又真实的AI线上与观众一起共同完成创作,给未来写诗。《塔台呼唤》展览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空时代汲取养分,邀请各个领域的创作者和观众,一起回望过去的未来,并且继续想象未来。希望观众听到这呼唤(Do you copy?),“听到请回答!”
▲ 王宇, 登月旅行, 2019, 装置.
▲ RICOSTRU, RICOSTRU,2019, 时装.
▲ 仰望星空, 五光年, 2019, 影像装置.
▲ 231小组, 塔台呼唤, 2019, 装置.
▲ 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接受“凤凰艺术”采访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在谈到该展览的起源时表示:“我从小就是一个科学迷,非常非常迷恋太空,很想当太空人。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上海当代艺术馆一直都是秉承一个,“跨界+”,我们跟AI,跟科学,都有共同项目的合作。”在此次展陈设计设计中,许多作品对应了太空时代,每一位艺术家既对应着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对应着未来,作为人类登月50周年的年代,特意筹划了这样一个有关于科学和未来的展览。科技会对艺术产生怎样的作用,孙文倩认为,在四百年前,伽利略发明第一个望远镜之后,启发了人们对未来不同的观看方法,而现在我们可以用更好的科技去观察太空。反过来说,科技因为艺术而有了温度,艺术有了科技才有了飞翔天空的翅膀。
策展人朱纪蓉谈到此次展览的学术梳理,使用艺术的方式去比拟一个真实太空探索的对照,而作为“太空时尚”的这一主题,展览也通过了历史、设计、艺术等领域为观众展现这样一个关于未来的想象时代。
“想象太空舱的样子,也是未来生活的想象,我们要像宇航员戴头盔一样。大家在这里可以做一些互动,在互动中仰望太空。”
艺术家唐晖在谈到此次参与展览的作品时表示,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太空主题的主题,而到2008年后就开始创作纪念碑系列的作品。在近些年,他把过去早期关于太空的超现实风格与纪念碑系列进行了一次结合,结果得到了一种意外的效果。
在唐晖的中学时代开始,视频文化开始发达起来,人们对未来、机械及工业的热爱开始增加。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那时的他已经对科幻、机械和未来空间充满了热烈的喜好。而这样一个时代的变迁,跨越世纪的对纪念碑和信仰主题的探讨,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印记和显现。
与此同期开幕的张赢个展《浮生百态》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在热点新闻里,让群众审美疲劳的人。少女从松江追到浦东,只为见上一面的人。土味视频中,令大家尴尬一笑的人。他们到底是谁?信息时代,我们确实都有很多未曾相识的“熟人”。形形色色,芸芸众生。这次,经由艺术家张赢的层层巧思,这些面貌,变成了生动有趣,也值得深思的创作。《浮生百态》展览,艺术家以人为本基点,将目光对准新闻及事件中的个体,构建出一组众生相。接着将绘画作品置于智能装置之中,用智能程序将绘画赋予二次创作,“生成”的作品将与原作对照展出,形成人与智能程序的二元对立,留给观展者一定的思考空间。在趣味与诙谐的创作语言中,艺术家会由浅层带领观众进入科技时代中对艺术语境的探讨。
在谈到在此次展览中,绘画作品为何要与智能装置进行结合时,艺术家张赢表示,艺术创作的主体在以往都是人,但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也开始进入艺术领域:“我把绘画作品放入智能程序,其实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大众可知的浅层方式,了解人与智能程序的艺术交互,当我完成的作品,在智能程序的控制下,由架上转为视频,由静态转为动态,在语境上也发生了改变,我通过周遭的生活触发我对生活的观察,继而用绘画记录这些观察结果,而智能程序则是抛开我的创作语境,我的绘画在被动的机制下被智能程序变为动态并赋予新的内容进去,从而表达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艺术观感,这个过程语境发生变化,那是不是可以判断为智能程序做出了自己的创作,所以我是希望用一种很基础性更娱乐化的形式让更多不具备艺术素养的人民公园往来的游客,了解智能艺术的发展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多元未来。”
▲ 《大师》木板丙烯60X40cm 2019 张赢
▲ 《顶天立地》木板丙烯60X40cm 2019 张赢
▲ 《会哭的都是好演员》 木板丙烯 45X30cm 2019 张赢
▲ 《健身》木板丙烯90X50cm 2019 张赢
▲ 《男儿本色》木板丙烯50X40cm 2019 张赢
那么,艺术家是如何看到新闻事件中的众生百态呢?张赢表示新闻事件下中的人物都会具备一个事件性,这个事件是带有社会文化背景的,他是一个群体影响下的个人表现,但又是一种群体文化的集合,浮生百态中有各种事件和人群,这更像是一个社会百态的镜头定格。
我们讨论艺术创作的时候不能脱离社会与时代性,广场舞也好,公园晨练也好,追星也好,这些就是中国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艺术事实上还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所以这些百态成为我的创作媒介,这些事件这些社会文化都是我的艺术创作所带有的生活背景,也是艺术家希望运用的创作语言。
▲ 《女将风采》木板丙烯50X40cm 2019 张赢
▲ 《视线的方向》木板丙烯 45X30cm 2019 张赢
▲ 《新的爱情》木板丙烯 80X60cm 2019 张赢
▲ 《星光四射》木板丙烯100X60cm 2019 张赢
塔台呼唤
参展艺术家:231小组 Team 231、东信 Azuma Makoto、黄小眠 Jinky HUANG、乐毅 Axel、MASHAMA、倪有鱼 NI Youyu、彭杨军 Yangjun PENG、REINEREN、RICOSTRU、烧麦 Somei、唐晖 Hui TANG、王宇 Devinsky、曾潇霖 Zaoeyo、周褐褐 Hoho ZHOU、仰望星空 Star Camp、艾耕科技 Eigen Technology、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时尙专业FashionDepartment, School of Desig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浮生百态
艺术家:张赢
展览时间:2019年8月20日至9月20日
展览地点:艺术亭台MoCA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采访/拍摄/剪辑/缪越 撰文/责编/Aleph)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
▲ 《观看之道》
▲ “摄影180年在中国”
▲ 倪有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