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知了”到“知了猴”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2-06-07


大家好,我是知了猴,盖娅自然学校第59期初级自然体验师。时隔3个月,我还能记得和伙伴们欢聚平谷,一起在导师们的带领下体验自然,学习自然教育的时光。也是因为那一次培训,让我更加好奇这么好的体验活动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学习到的那些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活动中应用的。带着这些好奇,我又一次敲开了盖娅自然学校的大门,而这一次我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驻校研修生”。


 

“驻校研修生”不同于以往的“研修班”,需要我带着自己的目标,沉浸式的浸泡在课程组里参与日常工作,在实践中学习自然教育。很荣幸,我得到两位导师的耐心支持,一位是冬小麦,另一位是盖娅博物系列课的负责人,鸵鸟——这两位也恰好是我初识盖娅(2021年5月北京场自然教育基础培训)的两位老师。

 


有了导师当然不够,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研修计划。“目标,目标,目标”一直是盖娅反复敲黑板的六字箴言,作为驻校研修生自然也不例外,在与导师们的反复讨论中,我的研修目标逐渐清晰:一是了解盖娅博物系列课课程组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活动的一般组织方法;二是体会盖娅自然学校教育理念在博物系列课中的应用与体现,理解怎样通过博物主题实现自然教育。接下来,我被安排在了盖娅博物系列课《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虫虫在食堂》两个课程组,参加秋学期课程的实践。


 

加入课程组是一件“兴奋”与“忐忑”并行的体验。兴奋在于终于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真实的活动、体验者和引导员;“忐忑”在于作为一个小白,我对活动应该是什么样,怎样做引导员,以及体验者会出现的反应一无所知。好在鸵鸟和全体课程组伙伴的包容给了我强大的支持,帮助我快速度过了适应期。



我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带着问题去观察,从初期脑子一片空白,到经过摸索慢慢形成一条适合自己的记录线索,这当然还是要回到“目标”两个字上。每一次活动观察,都需要配合具体的执行方案,方案上面有课程的目标与环节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观察的抓手。我可以在“环节”、“引导员”、“体验者”三个方面围绕着“目标”作系统的观察,比如,环节的引导词如何梳理、引导员如何执行以实现目标、体验者的哪些反应是目标达成的标志等等。当然现实活动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状况发生的成因、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也是非常好的一手观察材料。

 


一边是实践,一边是观察。两个经验合并在一起,就会沉淀出许多收获。这些收获有关于“课程”的,有关于“引导员”的,也有关于“体验者”的。这里做一个梳理,与各位分享:

 

关于课程


博物课,绕不过去的自然是对物种的认知。传统的博物课会特别关注新奇特的物种,或者是沿着分类学的脉络把大学专业课的知识给孩子们重新再讲一遍。“我为什么需要认识它?”一直以来是一个没有被很好解答的问题,而恰恰是这个问题造成了“自然活动”与“自然教育”的分野。

 


在课程组的实践中,我发现每一次集中研课我们都没有把认知本身当做课程目标。在博物课程组里,认知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自然教育实现的手段,我们通过认知掌握植物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认知充分调动自身的观察能力、通过认知系统的认识我们身边的本土植物,这样即便体验者离开“教室”,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与自然友好的共处。在两门课的结课典礼上,我发现,体验者们都可以头头是道的说出许多通过自身观察而获得的自然伙伴的名字,这些名字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抽象,而是鲜活的存在于自己的经验中,即便名字叫不出来,但并不妨碍彼此已经认识,所以“认知”只是教育的自然结果。

 


如果认知不是博物课的主要目标,那么什么是主要目标呢?认知又在目标体系的什么位置?总目标如何拆解成具体的,可被执行与验证的小目标分散到各个课程的不同环节当中?这些问题都在年度总结中一一被解答。我开始了解到看似“轻盈”的一堂3个小时的体验课,原来背后还有那么多用心的设计,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很多体验者一次又一次的来同一门课回炉,或者干脆沉淀为课程的志愿者,有的甚至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班主任陪伴着植物课共同成长。

 

关于引导员


完备的活动方案固然重要(且幸运),但引导员对方案的充分理解必不可少。知道了目标,就知道了如何作好引导员的60%,这是实践下来我最直观的感受。上面提到的对观察力的培养、对观察方式的传授以及自然智慧的引导,无一不考验着引导员的能力。一个植物学名,到底需不需要教给体验者、什么时候教、以什么方式教,看似是分散的问题,其实背后都关联着目标,而这个目标贯穿着环节、课程、系列课最终指向着盖娅自然学校的教育目标。只有对目标有贯通的掌握,才能反过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而现实情况是,对于具体问题的回答,不再是二元的,一刀切式的解决方案。而往往是此时对,彼时错的动态平衡。

 


三年成一课,五年为一师。这个“师”并不单单考验着活动的带领能力,还兼具着设计能力,目标的把控能力,以及刨除内容本身,在活动前、中、后各个环节的掌控力,还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实践和观察中,我接触了非常多的引导员,TA们在紧紧把握目标的同时还能够发挥出各自独特的风格,让我大开眼界,我想每一个体验师都无法复制,学习前辈的最终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体验者


研修期间,我共跟随了6个班走完了秋季系列课程的全部内容。这期间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体验者,大家对于自然的友爱初心让我深受鼓舞,同时对不同体验者的跟踪观察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我发现同一门课,针对不一样的招募对象会呈现不一样的特点。有些班次会考验引导员处理“分离焦虑”的能力,有些班次会特别考验“时间把控”的本领。而不同体验者组成的班别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这在具体环节的实施上对于引导员和引导员间的配合都会带来挑战。

 


同时体验者由于年龄的不同,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的不同,对于课程的设计也提出了特定的需求。而体验者本身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带着不同的故事走到一起,也很难用统一的标准作目标的验收。而这些观察其实背后都在向我抛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自然教育”,如果这个问题不能结合到具体的人身上,形成具象的回答,那么活动就会变成机械的活动,而收获也会随着活动的结束烟消云散,教育也就成为了一句口号。

 


其实,两个月的研修收获还有很多,它像一次长长的自然体验一样,也需要我把它带回到工作和生活中反复总结和归纳。回顾和博物组伙伴共事的日子,对于我是一份非常温暖的记忆,也感谢盖娅自然学校,让我有幸成为这个特殊培养方式的第一位体验者。

 

我初来盖娅的时候,用的自然名是“知了”,后来改为了“知了猴”,现在想来就像是老师和伙伴们对我的一句鞭策,它提醒着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但不着急,慢慢来”。

 

领路者在先,循路者在后,

且行且珍惜。

 

知了猴

2021年12月25




--盖娅博物系列课,欢迎你--

植物 | 虫虫| 鸟儿 | 石头


「盖娅博物系列课」正在招募中:

课程合集 | 2022年全年盖娅系列课程报名指南

亲子 | 《教你认识身边的植物》游学班

成人 | 《教你认识身边的植物》游学班(北京+天津)

亲子 |《认识身边的鸟朋友》

亲子&成人 |《虫虫在食堂》

亲子&成人 |《石头有话说》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报名活动    森林幼儿园0-3岁俱乐部班 | 森林幼儿园4~6岁公园班 | 森林幼儿园5~7岁单飞班 |《四季美学》亲子班 |《四季美学》成人 | 森林幼儿园单次体验活动《走!我们一起找牙芽儿去!》大麦地春季招生

 参加培训   云水自然学校《自然解说》 | 戴亚楠《家庭美育导师初阶工作坊》

 推荐阅读   《盖娅森林幼儿园》课程介绍 | 森幼引导员团队介绍 | 盖娅自然学校的课程方案可以复制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