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码荟创业者 | 从0到1到23.4读书周之「通识与大格局」

创造持久真实价值 源码资本 2022-11-09


#码荟创业者  坚韧敢为,探索不息


2022年两会期间,全民阅读”连续第九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上升,人均每年阅读纸书4.7本。
创业者的阅读更进无止境,不仅要关注实战应用,更要夯实人文素养。源码常说要看透事情的本质,也许就是保持对万物的好奇心,从第一性原理去理解多元的社会和宇宙。
今天的书单,是人均阅读量的三倍:4.7x3=14本关于通识的书,从《全球科技通史》到《生命与新物理学》,从《美国增长的起落》到《说中国》。毛主席说:“勤学习,多看书,眼界就宽了”。愿各位创业者,格局打开,眼界更宽,创造更多持久真实价值!

本期书单


依次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01

《说中国》

推荐理由


本书为国内外备受推崇的历史大家许倬云最近十年最重要的文化著作,在中西方均收获了不俗的反响。全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按照历史演进的脉络,以新时期时代族群的分合为起点,以华夏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作结束,文风清简、语言凝练,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娓娓道来,如画卷般呈现在众人面前。


本书的副标题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这不仅是古代中国,也是现代中国留给世界的面貌。“中国”的演变过程变化多样,“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也错综复杂,许倬云先生从政权、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等四个关键方面,梳理中国的广土众民如何形成一个坚实的共同体,分析我们为什么会自称“中国人”、“中华民族”,外国人又为何称中国人为“汉人”、“唐人”、“华人”;力求在世界文明存在和变化的大潮中分析中国应如何自处,也期盼中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特性,融入全球化之中。


新冠疫情的肆虐让全球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变局”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了解变局之下的复杂中国既有现实之必要,也有未来之需要。《说中国》一书虽着墨于中国古代史,但却提供了一个更宏大的视角,让创业者得以站在更高维度思考当下所面临的环境。


推荐章节


第三章 夏商周:核心的形成

第五章 秦汉时代的扩张

第六章 天下国家模式的衰坏

第十五章 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下)



02

《复杂生命的起源》

推荐理由


本书讨论两个话题:拥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即“复杂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以及生命本身是怎样起源的。作者的目标则是:理解细胞为什么是这样运行的,论证“能量限制了地球生命的演化”,从而令生物学更富有预见性。可以说,作者在本书中试图寻找一条生命科学的“第一性原理”。


作者尼克·莱恩是演化生物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为演化生物学与生物能量学,聚焦于生命的起源与复杂细胞的演化。虽然他在绪论中说“引入了很多比喻和富有趣味的细节”来吸引普通读者,但“本书是一部长篇论证”和“把我们直接引到未知的边缘,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才是这本书真正的特点和趣味所在。


本书并不通俗易懂,而是一场向读者发起的挑战,里面包含锐利的观点、严密的逻辑和新颖的论据,阅读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受苦”游戏,所有过程中积累的不解、参考术语表的繁琐,以及烧脑的疲累,都会在“通关”的时刻转化为畅快和成就感。阅读过程也许并不休闲,但阅读结果却很可能是一次心力的提升。


生命科学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商业环境中,对基础生命科学的认知无疑都会带来更大的视野和更多的启发,这也是我们推荐本书的原因之一。


推荐章节


无。本书的论证过程环环相扣,而整体篇幅并不很长,推荐全文阅读。


03

《信息传》

推荐理由


信息是不确定性的辨析度——克劳德·香农。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决定我们这个星球文明程度的主要因素,开始从能量转变为信息。所谓信息,不过是对一些不确定性的度量。而信息的意义就在于,使用它能够消除一个藏在黑盒子里的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了解它的目的。用这种方式认识世界,是信息时代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吴军博士在本书中为读者指出的,信息时代的第一性原理。


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固有特性,也是我们创业中面对的核心难题。无论是对外部市场,还是对内部管理,我们总是在收集、传递、分析大量的信息,每个创业者都期望能实现信息及时、畅通地传递。香农第二定律指出,在任何一个信道中,无论怎样对编码进行“优化”,信息的传输率永远都不可能超过信道的容量。他给我们指明了增加信道容量的两个途径——增加带宽和增加信噪比。假如以内部管理为例,带宽就是沟通渠道,CEO的办公室大门是否敞开,协作机制是否合理等;而增加信噪比则考验公司能否认识到噪声的客观、固有存在,并采取措施提升有效信息的占比和传输强度。


吴军博士讲述的历史从来不只是事件的描述,他总是能在生动的故事中加入睿智的洞察。本书中,他将信息科技的发展史分为“自发时代”和“自觉时代”,向我们展示了理论指导的有无,对技术发展和重大影响。但同时他也“希望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人、成功的做事方法能够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让大家能够事半功倍地做事情,获得可重复性的成功、可叠加式的进步。”


推荐章节

第十章 开启信息时代的天才:香农定理发现的时代和学科背景

第十一章 消除复杂世界的不确定性:信息论的内容和价值,为何称其为信息时代的第一性原理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摩尔定律是否会失效?


04

《把自己作为方法》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历时3年,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完成的访谈录。


人类学者项飚教授从自己温州、北大、牛津等经验切入,与《单读》主编吴琦就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进行探寻,其中涉及把乡绅思维作为思考方式、全球化与民粹主义、批判思维、人类学方法论等。


这本对谈不只提供了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更强调务实做事和自我改变的精神。正如项飙教授时常强调的一点:比起知识分子、学者、老师这些称号,他说自己更像是一个做打火机的温州人,在表达观点、提出意见之前,最重要的是先把打火机做出来。


在我们这个时代,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变革,不一定是革命性的大变革,我们所处的每一刻都可以是历史的拐弯点,都蕴含着多种变化的可能。怎么去理解、把握这些拐点,就成了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关键是怎样形成一种意识,平衡自己的历史来源和自己现在的行动,这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推荐章节


80年代、理解的学问、乡绅作为方法


05

《好的经济学》

推荐理由


如果说,经济学是研究和发现经济活动规律的学问,那么“好的”经济学,则是聚焦“现今社会正在努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并在特定价值观的指导下,寻求解决方案的那些“现代经济学最优秀成果”。这种特定价值观就是:“社会的尊重,家人和朋友的慰藉,尊严、轻松和愉悦”是好的;“对金钱或物质的执迷”是坏的。


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也延续到了本书之中。在全书涉及到的8个重大问题——移民、全球贸易、歧视和分裂、增长、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税收和政府、社会福利——之中,作者处处流露出对于贫富差距问题的关注,包括其复杂的成因和后果。这也是作者强调追求“更美好、更理智、更人道的世界”的出发点之一。


这令人联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令人想到抖音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本书描述的并不仅仅是遥远的宏观经济理论,而是一种真实存在于我们的事业和生活中的趋势、挑战和机遇。如何理解“好的经济学”,就是如何理解我们的时代。


作者同时也深切意识到了经济学家和公众之间的认知鸿沟。他们没有用专家式的傲慢口吻告知最新研究成果,而是谦逊地表示,经济学是一门无法给出确定答案的学科,本书也必定含有尚且未知的错误,他们想传达的更多是事实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因此,本书的阅读门槛不高,可读性颇强,可以带来相当愉快的阅读体验。


推荐章节


第三章 贸易之痛

第五章 增长的终结?

第七章 《自动钢琴》



06

《毛泽东传》

推荐理由


我们曾经给码荟同学们赠送过《邓小平时代》,该书的的作者傅高义已于近年去世,我们距离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似乎又遥远了一点。但我们从未真正远离过历史,和历史中的伟人们,这本《毛泽东传》就是更早一个阶段的时代故事,我们将从中看到,这位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天才诗人,是如何在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建构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作者罗斯·特里尔193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是基辛格和费正清的学生。在他已出版的数十部著作中,大部分有关中国。本书首次出版于1980年,在2010年这版的序言中,作者说他修正了以前的看法:1949年以前中共的成功几乎是毛泽东单枪匹马取得的。而在这段书中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出作者在仔细描摹那个阶段的毛泽东是如何在纷乱的时代洪流中摆脱迷茫,几乎命运般走上坚定的革命道路,并最终突出重围的。那种天才般的洞察力和伟人式的行动力永远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足以令所有创业者心向往之。


和通常的历史读物不同,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超越文献而刻画出人物的性格”。这也是作者用以串起无数历史事件的脉络——伟人的性格养成,以及这种性格和时代的相互塑造作用。他形容毛泽东是“半虎气”、“半猴气”。“毛泽东身上的虎气懂得怎样从A点到达B点。他身上的猴气则怀疑到达B点的价值。”


在商业叙事中,从政治伟人身上汲取到的智慧一向是竞争中的致胜法宝。但毛泽东传记的意义则远远超出“观照自身”,或斗争经验的借鉴。在这位塑造了我们的国家和历史的人物身上,我们几乎能捉摸到国民性和当代文化的渊源,他的思想和洞见至今仍然可见端倪。由此本书也许能成为一部有益的索引,也许能成为一次深思的开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推荐章节


第四章 组织工作,农村工作路线的初步形成

第六章 把握未来,长征路上的那些决策

第十九章 尼克松,中美建交


07

《全球科技通史》

推荐理由


钱颖一教授认为,本书可以给读者三个角度的启发:1)科技的历史感,包括科技演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等;2)“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及交替演进过程;3)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也即从“怀疑一切”出发,到提出好问题,之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过程,这一方法更是对当今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军博士自己在前言“科技的本质”中,则将本书的重要观点总结为:1)科技是叠加性发展的;2)科技发展具有内在逻辑性;3)能量和信息是科技发展史的两条主线。


得益于这样的开宗明义,阅读本书的过程很像是一次从历史长河源头开始的愉快漂流。吴军博士运用他擅长的写作能力,将哪怕最复杂的技术也解释得通俗易懂,并带着大家看到这些科技发展背后的来龙去脉。


回望科技史这个动作,很容易为奋斗在创新前线上的我们带来一种崇高感。本书在这种情感鼓舞和底层逻辑洞察之外,还以扎实的技术理解为基础,提供了对未来10-20年科技前景的展望,以期帮助读者消解科技进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对于我们来说,了解科技史的价值则更多在于,明确自身所在洪流中的位置和方向,以便更好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推荐章节


每篇开头的综述 对该历史阶段科技发展规律的总结

第四篇 现代科技


08

《大流感》

推荐理由


在这本关于1918年大流感的书里,读者将会看到一些眼熟的故事,包括疫情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扩散到全世界,包括民众的恐慌无助和官僚的粉饰拖延,也包括科学家们如何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持不懈。比尔·盖茨认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刻。但如果你想找一段历史来对比,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是最接近的。”他还提到“尽管1918年与今天截然不同,但《大流感》依旧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我们仍在应对许多相同的挑战。”


除了当年的史诗故事外——当年发生的一切也确实拥有“史诗”级的影响力——这本书更多地关于科学精神如何在愚昧无知的土壤中开辟道路。作者以精准流畅的笔触描述了在那场瘟疫之前医学发展的弊病、社会背景和事件,以及性格各异的杰出科学家们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在近乎完全混乱的环境中”冷静思考然后做出果敢抉择并付诸行动的故事。


这也是当代创业者们经常面临的情境。即使是最敏锐的战略家也在今年直面了猝不及防的黑天鹅事件,而创业本身更是一项从本质上就在不断颠覆自身与他人认知的事业。在这样的时刻阅读这样一个故事,尤其是被开拓者们交相辉映的人格力量和领导力所推动的,整个医学事业发展的故事,相信会给读者带来一些慰藉和鼓舞。


推荐章节


第一部 斗士 医学发展的历史和障碍,韦尔奇的领袖气质和缺陷,美国医学教育的改革

第三部 火匣 威尔逊政府忙于战争动员,放任瘟疫扩散

第十部 终场 被大流感改变的天才们


09

《生命与新物理学》

推荐理由


已经有很多书探讨过生命能做什么了,但本书想要探讨生命是什么。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来自哪里?试图寻找非生命与生命之间存在的“缺失的连接”,并在单一理论框架下将两者连接起来的研究,已经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跨界科学领域。该领域不仅旨在对生命做出终极解释,还希望开启新的应用场景,为纳米技术带来变革,引导医学研究取得巨大进步。这一变革背后的统一概念就是信息。生物系统正是通过将信息整合成有序模式的方式,在分子领域的混沌中形成了生命的独特秩序。


从DNA层面到分子机制,再到神经科学和社会组织,甚至延伸到行星尺度,信息、能量、热和功的自然规律无不在发挥作用。“信息能做功”,正是本书通过“麦克斯韦妖”这一物理学思维实验传达的基础概念之一,由此作者在阐述信息模式的基础特点与作用方式的同时,也带领读者透过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甚至数学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了生物体运作的奥秘,并示范了世界一流的跨学科思维方法。


创业与科学研究从来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由不息的好奇心驱动,并且日益依赖跨领域创新来推进边界。我们试图看懂一块市场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去寻找产业链上的价值流动,本书则启示我们,信息流动自有其规律,并且很可能具有深远且本质性的影响。就像陆奇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的:“我世界观的核心是——世界上所有东西都由能量和信息构成。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人都是函数,即把信息从一个状态变成另外一个状态。你明确了它是哪种函数你就知道如何改变它。”


推荐章节


本书篇幅不长,但涉及的知识面既广且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深入阅读以下几章,吃透之后再做推进:

第二章 走近麦克斯韦妖 信息是如何做功的

第三章 生命的逻辑 信息的几个基本逻辑,包括自我指涉、自我繁殖、简单规则产生复杂模式、网络模式等


10

《美国增长的起落》

推荐理由


宏观经济增长并不是匀速的,因为一些发明比另一些更重要,影响更深远。纵观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前进的步伐时快时慢,增长也难免有涨有落。在1770年前的上千年间,经济几乎没有增长,在1870年之前的过渡世纪中缓慢增长,而对美国来说,在1870—1970年的革命性百年期间,经济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增长,之后增长的速度又慢了下来。


1970年之后美国增长之所以减速,原因在于现代生活水平的诸多基本要素在当时已一应具备。相比较而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范围较小,这个简单的事实足以解释为什么1970年之后人均产出和时均产出的增长开始减速。


作者对美国之后的经济进步持一种较为悲观的态度,作者认为1870—1970年的经济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它所取得的许多成就只能发生一次。


例如,由于这些不可逆转的改变,在内战之后的半个世纪里美国已经从一个由松散联系的小城镇组成的农业社会,过渡到由更强大的私人和政府机构组成且人口多样化不断增加的城市和工业社会。由于城市所占比例不可能超过100%,所以这种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只可能发生一次。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这类新技术,它们正在被人们寄予引领时代跨越的希望。但离我们更近的是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新技术正在改变消费者较难感知到的生产、供应链等环节。我们该思考的是,这些渐进式变革能在多大程度上驱动整体经济,中国增长的涨落何时到来?


推荐章节


本书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对比了两次工业革命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第三篇则对未来趋势做了一定的预测和建议。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

第十三章 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力

第十六章 二战本身或许是促成美国经济大跨越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1

《贸易打造的世界》

推荐理由


贸易在打造世界的同时,也被世界打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贸易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被社会习俗、文化以及地理条件逐步塑造和催化。理解商业社会的底层规则,有助于创业者更好地顺应和运用环境要素。


书中有三个核心观点: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习俗的形成或消亡,习俗可能是外部力量强加的,也可能是偶然事件触发的;二、人们的需求和商品的价值受文化决定,但文化可以被改变;三、地区(region)这一概念是理解贸易史的基础,它既包括地理要素,也包括制度和信念等文化要素。


以咖啡的贸易轨迹为例:最早穆斯林将它用于礼拜仪式,随着咖啡在伊斯兰世界的普及,咖啡馆出现并成为一种公共社交场所;欧洲接受咖啡与半封建贵族阶级的瓦解和资产阶级上层的形成密不可分。可以看到,如今人们对咖啡的需求程度、定价和交易方式、消费方式,都是被咖啡的产地扩大、运输能力提升、政治文化进程和社会心理所塑造的。


本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跟随着书籍的编排,按照贸易规则的形成、运输手段、致瘾性食品、原产物的移植、暴力等要素,做一次松散的漫步,借一个个事例了解不同要素在贸易规则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另一种则是跟随某些特定的商品或市场,主动去书中发掘它们的轨迹,追寻贸易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推荐章节

(以第二种读法为例)


章节 1.9、3.3、3.4、3.5、5.5、5.10 咖啡相关

章节 3.6、7.1、7.5 蔗糖相关

章节 1.1、1.2、1.3、1.6、2.1、2.5、2.7、4.10 中国贸易规则如何被塑造和影响世界


12

《爱因斯坦传》

推荐理由


黑洞的第一张照片被刷屏,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说到爱因斯坦,你会想起什么关键词?光、相对论、E=MC²……


1955年4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在为爱因斯坦做尸检的时候,做了一件后果极其严重的事——他锯开死者的头颅,切下了里面的东西。他将爱因斯坦的大脑捧在手里,并坚信,在这两个磅半的神经组织中,肯定隐藏着解开那最伟大的精神创造力之谜的钥匙。然而,爱因斯坦作为人类天才的极致,不论是他的大脑切片,还是他身体里的其他部分,包括他的基因,都不足以告诉我们其中的秘密。解开这一秘密的钥匙不应该只从生物学里去寻找,也可以从他的传记里。


从求职的坎坷到瑞士专利局的修炼,到结交人生中两位挚友,从存在矛盾的传统物理学到狭义相对论,到能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通过E=MC²,狭义相对论成为对世界最为复杂的简化,1905年成为了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狭义相对论在物理学界引起的轰动,并没有让爱因斯坦“飞黄腾达”,他还是在谋求工作。32岁的爱因斯坦在登上物理学的奥林斯山,跻身于科学界的众神之列后,终于,普鲁士科学院的马克斯普朗克带着1万2千马克年薪来邀请他了: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的头衔,没有考核,也基本没有授课任务,自由做科研。爱因斯坦进入了普鲁士科学院,开始了漫长的广义相对论研究。从质疑引力定律开始,他怀疑所有未经检验的假设。经历了波折重重,在1919年11月6日,200年前所作出的伟大科学总结,如今要接受第一次修正,爱因斯坦的名字席卷了全世界。然而这之后,在那场针对量子理论的著名争论中,爱因斯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不敬,命运使我自己成为了一个权威。”


爱因斯坦身上有许多标签:“伟大的科学家”、“极致的天才”、“矛盾的犹太人”、“好斗”的和平主义者……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到多样的爱因斯坦,他质疑传统观念,充满好奇心,富有想象力,特立独行,通过他的思想推动现代科学的突破,为人权与和平而战斗,在与女人和孩子打交道时内心充满矛盾……翻开这本书,了解这个伟大又普通的爱因斯坦,以及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的创造力。


推荐章节


第二章 爱因斯坦为什么能成为爱因斯坦

第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章 爱因斯坦的科学之路

第三、四、五、六、七、十、十五、十六、十九章 爱因斯坦作为普通人的成长之路


13

《旁观者》

推荐理由


“不要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对的。”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本书中示范了向成功者学习的方法。他将一生中遇过的数十位杰出人士记录下来,每篇文章都对人们的行为、理念和影响大书特书,而性格和动机无法学习,他则几乎是匆匆一瞥,不加笔墨。


德鲁克将这些人物以他自己的幼年、青年和成年三个阶段来区分组织:幼年的主题是“来自亚特兰提斯的报告“,象征着人群中的异类,每个篇章虽然各有所述,但终究会归结到这个人是如何与众不同这一主题上来;青年的主题是“旧世界里的年轻人”,本章节聚焦在世界剧烈变革当中,年轻人们的成长和变化;成年时期,德鲁克充分体会了美国大萧条时代人们的无私天真,然而这样的氛围终究被珍珠港事件所打破,本章的主题也就定为“无私天真的夕阳岁月”。


本书还有一条暗线,就是德鲁克本人的成长。每个人物都被他写得洋洋洒洒,但最终能够收束到三个部分的主题上来,形散而神不散,是他人生际遇和心智的转折实际上构成了全书的脉络:在14岁生日前夕发现自己是个“旁观者”的德鲁克,幼年就开始被这些格格不入者吸引;青年时他还没有找到未来将要一生从事的方向,自己也被旧世界所包围,致力于在此起彼伏的政治派别中找到一条新路;被纳粹所迫远渡重洋到达美国之后,他开始急剧地成长和收获,包括通过对通用汽车公司的研究,完成了创立管理学科这一意义深远之举,同时他也对全社会的“美国梦”被战争打碎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德鲁克在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极具主观色彩,正如一流的摄影作品想要表达的那样。很久以来,我一直很想把一些人物或事件记录下来,思考,再三地思索和省思,并将它融入我个人的经验模式及对外在世界片段的印象与内心世界之中。”这段话已经清晰地表明了他所采用的“以我眼观万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一手法。在总结、学习成功者的同时,德鲁克还能有意识地运用主观视角,从而完成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提升和完善,正是本书最有兴味之处。


本书部分章节需要相对熟悉一战前后和二战前夕的欧洲历史及政治派别,以下列出的章节涉及的特定历史和政治学知识较少,对相关领域兴趣不大的同学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哦。


推荐章节


第三章 关于适合所有对象的教育方法和自学方法

第七章 在与政见不同者的对谈中彼此印证,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

第八章 在巨大的恶中,两个试探自我的人的结局

第十、十一章 旧世界的银行家和他们中的年轻人

第十四章 通用汽车高管们各异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总裁斯隆的职业经理人理念


14

《规模》

推荐理由


许多细菌只能存活1小时,但鲸类可以存活100年之久,寿命差异的根源何在?为什么自然界中不存在巨型昆虫,却存在容纳数千万人的超大城市?美国有半数上市公司存续不超过10年,但日本却出现了3000多家两百年以上的老店,公司长寿的秘密是什么?


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本书选取了一个新颖视角,着力研究事物在「规模」发生变化时,内在属性和外在形态如何随之发生变化,背后又遵循哪些基本规律。具体而言:

如果一座城市的人口增加一倍,它的道路、犯罪率、产生的专利数量是否也会翻番?

如果一只动物的体重减少一半,它所需的食物量是否也会减少一半?

如果一家公司的销售量增长一倍,它的利润会增长一倍吗?


当然,你很可能听说过「非线性变化」,进而凭直觉回答上面的命题都不必然成立。但在什么情形下会出现「超线性增长」,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亚线性增长」,为什么15%和1/4这两个数字在计算增长率时高频出现?这是本书试图从大量现象和数据中探求的内在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是物理学背景出身,所以在书中你会经常遇到信息熵、复杂性、涌现、自组织这些概念,难免构成一定阅读障碍。但我们相信在技术奇点加速临近的未来,这些科学名词终将步入商业环境和大众媒体中,因此提早预习是值得的:)


书的前4章重点讲自然界中的规模法则,适合大众阅读。后6章对城市科学和公司的分析稍显乏力和冗长,对交通出行、餐饮便利等城市业态的未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选读。


推荐章节


第一章 大背景

第三章 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

第七章 走向城市科学

第八章 最后两个小节

第九章 迈向公司科学

后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