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论文】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特征及表现
导读
共享经济已成为21世纪最令人振奋的话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价值特征以及价值表现,构建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体系,为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供改革思路与出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较高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较好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贫困与失业问题, 促进社会个体实现生存和谋生的低级需要。但是,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民主、公平以及生态环保等问题。社会阶层划分越来越明晰, 人们手中掌握的资源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失去了共同的起跑线,雾霾成为人人担忧的社会热点话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家层面来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揭示出经济民主、分配公平以及生态持续已成为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个体层面来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反映出社会个体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高级需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形成的共享经济模式从经济民主、分配公平以及生态持续三个方面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经济生活组织方式,
通过共享平衡机制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 提高了个体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
共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 最初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费尔逊 (Marcus Felson) 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斯潘思 (Joel Spaeth) 于1978年发表的《社区结构与协作消费:一种日常活动方式》论文中提出。尽管学术界提出共享经济的概念已经过了四十年, 但企业、个人真正对共享经济模式有所体验却主要发生在最近几年, 这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有密切关系。
现在通常将共享经济称为分享经济、合作经济, 网络企业通过移动设备,利用网络支付、评价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基于位置的服务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会闲散资源或富余劳动力, 以最小化的交易成本为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精准配置,通过共享使用权, 构建了社会资源占有与社会资源需求的共享平衡分配机制。
在新时代新矛盾的背景下开展对我国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研究, 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共享经济凭借较低价格, 相对传统商业模式具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同时, 使用权的重复性对于缓解自然资源的压力以及保持生态持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享经济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更有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深入挖掘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价值特征以及价值表现,构建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体系,
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也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改革的思路与出路。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反映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交易当中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主体形式、交易内容以及支付手段。
从供给侧角度看,共享经济为所有生产要素提供了各尽所能的空间和机会,
特别在释放社会劳动力的潜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需求侧角度看,共享经济从整体上降低了社会需求的门槛,
满足了广大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按需分配。概括来讲,
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集中体现为各尽所能与按需分配。
1. 各尽所能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不充分发展是指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充分、资源和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原发性的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太强等方面。实质上是社会当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没有达到最优的使用效果。
而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来重新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和富余劳动力,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精准化配置,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从专业化、单一化转变为社会化、多样化,
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产品的社会化意味着生产要素使用的社会化,
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意味着生产要素使用的多样化。共享经济不仅能够带来社会消费能力的升级,也为社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共享经济模式在消费领域表现为合作消费、协作消费。在生产领域突出表现为共享制造。长期以来, 供给侧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困境。一方面表现在一些制造行业陷入严重的产能过剩, 经营不善的企业出现厂房、土地以及生产设备的大量闲置现象。
另一方面,在全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下,
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技术实力强的创新创业企业急需生产资料来谋求发展。这种资源闲置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使得共享制造平台的价值愈加明显。
共享制造平台通过准确有效地传递生产资源在企业间的使用信息,
实现了资源闲置企业与资源短缺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促进生产资源高效率流动,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拉动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各尽所能机制促使人们逐渐由被动劳动转变为主动劳动,劳动者的身份属性发生转变,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简称产消者。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从大量复杂的经济活动随机联系中,选择产消者之间彼此供给需求一致的关系, 利用一方已经拥有的资源,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服务另一方的同时, 资源拥有者充分实现了主动劳动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资源使用者也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因此,作为共享经济价值逻辑之一的各尽所能打破了长期束缚于人类能力之上的私欲枷锁, 实现了经济的民主化, 产消者的出现可以说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当中的自由人在当代的初步体现。生产要素提供者转变为生产者是价值生产与价值占有关系由割裂到统一的过程。
共享经济为个体实现各尽所能提供了必要条件,
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各尽所能超越了人类对私人利益的崇拜与追逐,更加关注集体主义精神,从此解决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矛盾的不再是交换价值,
而是共享价值。
2. 按需分配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不平衡发展指的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 这些不平衡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在区域、产业、城乡、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市场经济模式更多的是对有产者进行资源按需分配,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剥削的问题与劳动第一需要的问题。
共享经济开创了资源按需分配、资源使用机会均等的实践模式, 利用市场偏好效率、个体偏好分享的特点,利用移动互联互通技术,共享经济构建了社会资源占有与社会资源需求的平衡机制, 经济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了比较公平高效的配置, 解决了资源占有和资源需求不对等的问题。
个体通过共享合作机制成为自由劳动者,
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能充分实现并完全由自己支配,社会分配因此更公平合理。相比所有权的需求配置,使用权的交换方式覆盖的人群更广泛,
带来的经济红利更大且更容易实现,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更大。
共享经济倡导的理念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获得胜过个人拥有”.其本质是互助互利, 这种按需分配使用权的经济资源配置模式能够极大地节省全社会的生产资源, 所有者出让闲置资源使用权获得额外收益,使用者低成本地满足了自身需要, 生态环境付出了最小的代价, 政府通过这种全新的合作关系净化了社会商业环境。
共享经济所实现的按需分配带有自由的属性,
因为共享经济下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其中的任何一种创新和创造力都是更加民主化的,
共享经济扩大了交易主体的可选择空间和福利提升空间。按照马克思的设想, 按需分配是理想社会的最高阶段的分配方式,
同时意味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期的到来。
共享经济按需分配的发展理念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增强发展动力, 增进人民团结,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构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信息对称平台,有助于协调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
实现区域之间的共享发展;通过对城市闲置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在农村的再配置,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别,
实现城乡之间的共享发展;通过共享制造和共享产业价值链,有助于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
实现产业之间的共享发展;通过对不同地区采取共享式精准扶贫模式, 有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实现人民收入的共享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相契合,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价值特征。当前,该价值特征主要表现为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动能来源、新的经济范式、新的信用博弈以及新的价值观念。
1. 新的技术手段
共享从来都不是新概念,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就是在一定群体范围内的物品共享。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规模的不断扩大, 物品资源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的信息难以即时有效传递,导致陌生人之间发生共享行为的成本非常高, 之后共享这一概念便束之高阁了。当共享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凭借最新的技术手段,共享经济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供需匹配的时空难题, 一跃成为传统经济的颠覆者。
共享经济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 利用网络支付、评价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基于位置的服务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影响并缔造了新的商业模式,通过集合拥有特定资源且愿意与人分享的用户, 在共享平台上实时真实地传递供给与需求信息,采用机器与人工双重匹配机制,精准配置共享资源。共享经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掀起了个体经济的强势回归,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边界不断模糊,形成了新的市场群体,实现了个体之间直接的商品与服务交换。
共享经济属于“互联网+”经济模式的一种,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共享经济概念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认为用共享经济的这种模式,
能够让人们最直接地从技术的进步当中获益。共享经济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反过来,共享经济也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因为技术共享越好, 进步速度就越快。
2. 新的动能来源
各尽所能代表着生产力的充分发挥与供给侧的高效率,环境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是影响供给侧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共享经济通过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 成为提高环境资源使用效率的推进器。共享经济所具备的虚拟特点使得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消耗掉较少的环境资源, 实现产业与产品的去物质化、非物质化。
共享经济所具备的智能特点能够即时反馈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合理预测出未来资源的消耗情况,
为国家资源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宏观监控。共享经济所具备的协同特点引导三次产业供需方式的转变,
生产与消费的变革实现了最小化的环境资源消耗。它所强调的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这一先进理念,
引导消费个体将已拥有的、但已成为沉没成本的闲置资源进行社会化再利用,及时高效地解决了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有利于实现以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的可续持发展。
3. 新的经济范式
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商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市场经济中,边际成本曲线会在下降后呈现上升趋势。在共享经济中, 通讯网络、能源网络和交通网络等社会系统通过物联网整合之后,将大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使得零边际成本成为可能, 零边际成本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新的经济范式基础。
正如现在音乐和书籍的电子化对于传统唱片行业、出版行业的冲击一样,
协同共享的经济模式将逐步改变传统产业的商业与创新模式。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使原来基于互联网信息产品的零边际成本生产逐渐转移至线下。例如,
广泛安装在住宅、公司、商店以及道路系统的传感器不断地将实时信息输送到互联网,经过大数据的周密而详细分析,
大幅提高社会系统的整体生产效率。今后,伴随共享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领域被卷入“零边际成本”模式,
传统制造工业将面临转型。
4. 新的信用博弈
从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信任是一切交易的前提条件,任何经济模式与商业形态的持续都需要信用作为纽带。资本主义信用是资本积累的强大因素, 是促进资本集中的强大杠杆。但是一次次的信用缺失也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有助于解决商业社会信用缺失的问题。
由于共享经济是基于陌生社群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 信用成为参与共享经济模式的基本门槛。由于共享交易的电子化过程具有随时随地记录、追踪以及监督的特性,交易双方的信用博弈接近透明化, 共享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信用博弈信息进行准确地事前与事后用户信用评估,为参与共享经济的陌生人提供信用基础。
以顺风车为例, 用户通过以往的交易评价选择是否完成这次交易,每一次的成功交易都为下一次交易提供可靠资料。从博弈的角度来看, 一次性的博弈很难淘汰信用不良的用户,只有通过无限期大量重复博弈才能暴露每个交易者的信用程度, 从而提高共享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
共享经济模式下个体的信用收益大于信用成本, 因此, 在利己的正向驱动下,
全体社会成员都被鼓励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识,个体之间重新建立起稳定安全的信用关系网,
整个自由市场的信用水平推动着共享经济与各产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最终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同时共享社群把人们的信任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经济社会的人性善良和人文情怀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得到彰显, 有利于团结人民和稳定社会。
5. 新的价值观念
市场经济形成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交关系, 对个人利益的锱铢必较、对他人利益的漠不关心反映出市场经济模式下社交关系的经济性与自利性,人们对于财富和权力的掌握者要么充满怀疑和敌意, 要么充满盲目的崇拜和谄媚。共享经济模式把人们从炫耀性消费的盲目追求中解放出来, 其发展趋势能使人类对于物品的使用回到本质需求而非身心奴役于物质消费。
共享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使用权的共享,倡导“我帮助你,
他人帮助我”、“我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们的”、“与邻里共享一个电钻”等朴素的价值观念,这一价值观念带来的是交互合作式的社交关系。e
Bay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认为:“我们不必刻意制定价值观,我们的社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需要与它协调一致,
否则就不会有什么作用。”共享经济引导人们通过交互合作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共享价值观念和共享社交关系正是推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特征。
共享经济从经济民主、分配公平以及生态持续三个方面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经济生活组织方式, 对我国社会整体及个人的价值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模式、雇佣关系、交易成本、分配机制、产权制度、意识形态、行业生态等七个方面。
1. 共享经济创造了绿色高效的消费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博茨曼和罗杰斯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一书中指出, 共享经济是建立在一个开放、自由、共享的绿色生态系统之上, 保持个人自由和忠爱的生活方式。共享经济的绿色生态系统为供需双方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即绿色高效的消费机制。
这种基于共享的消费机制的最大特点是集体化,具体表现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绿色分享消费理念,
在这种集体协同消费的社会新型机制中,人们将重新思考集体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使得高消费的社会缺少可持续性,
个人也会因为对物质的无尽追求而远离社群,
集体社会通过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共享资源。消费的集体化机制通过共享合作达到个人与社会、国家全面协调发展的集体主义理想目标。
2. 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企业的雇佣关系
由于共享经济赋予了经济个体更多的自由属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每个人进入社会参与经济活动的壁垒。每个人利用闲散时间使用相对富余的资源来赚取“闲钱”, 不仅使得沉没成本不再沉没, 还收获了更多的隐性收益, 比如社会交际圈的扩大, 自身阅历的丰富, 更多的创新想法被激活等等。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的雇佣关系和劳动力的全职就业模式,共享经济赋予了劳动者更多的话语权,
增强了劳动者对自身生活的自由度与掌控度,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者被剥削的角色属性在共享模式下被淡化,
个体对社会的依赖性导致的强制劳动与被迫劳动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也随之缓解。因此,共享经济更接近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最终需要,
有利于政府构建一个全合约型的社会。
3. 共享经济实现了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共享经济的一个颠覆性影响是导致交易领域的革命,它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原本不可交易的私人资源进入可交易的范围, 极大地缓解了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利用移动网络带来的社交扩展实现了供给需求双方的规模效应,利用大数据技术, 强化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约束。
通过移动共享网络平台,实现一部分的企业去中介化,把过去个人与企业的雇用关系转变为个人与共享平台的合约关系, 新的合约关系下共享生产要素和共享产业价值链大幅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延伸了企业的边界。
通过移动共享网络平台,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专业化价值,重塑了个人与社群的组织关系。共享经济模式不同于科斯定义的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模式,
共享企业也不再是传统市场经济下的企业,
共享经济带来的交易成本最小化使得共享经济模式成为“科斯天花板”以下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扩大了企业的商业范围,
过去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潜在交易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成为可交易的形式。同时,由于共享经济是基于陌生社群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
它解决了从人格化交换到非人格化交换中间存在的问题。
4. 共享经济建立了互容互惠的利益分配机制
共享经济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又一次创新,促使人们将财富观由传统的现成财富如何分配转变为未来财富如何创造的思想观念上。相应地, 传统的有我无你、我多你少的利益冲突问题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多你多、我少你少的利益互容互惠的融洽关系。
通过建立互容互惠的利益实现机制,
有利于消除当下存在的两种不公平现象。一是存在于代内的不公平现象,
即当代人中拥有较多社会资源的少部分人与拥有较少社会资源的大部分人之间的资源占有失衡关系;二是存在于代际的不公平现象,
即当代人在时间顺序上享有优先使用社会资源的权利,因此,对后代人公平地享有同等数量的社会资源造成了威胁。只有彻底消除上面两种不公平的现象,
才能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真正公平, 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发挥。
5. 共享经济提供了更加公平的产权规则
共享经济带来了产权制度的革命, 主要表现在交易成本越低, 使用权越重要, 不使用即浪费。共享经济模式使得交易成本最小化, 释放了产权的经济潜力。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 每个人因为拥有闲置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而成为有产者, 共享经济形成了一种双层产权结构, 即所有权和使用权, 共享经济提倡“租”而非“买”, 需求方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资源的暂时性使用权, 以较低的成本 (相对于购置而言) 完成使用后再移转给其所有者。
双层产权结构柔化了产权规则,使产权观念向共享观念转变, 引导人们从过去唯“所有权”是从转变为重视使用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和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共享经济不是否定私人产权,而是改变了传统产权规则的定义, 通过创新产权规则,
在更加明晰私人产权、重视使用权的基础上,使得产权不会演变为划分财富和割裂社会关系的矛盾焦点。
6. 共享经济规避了长期存在于意识形态上的二元对立
关于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曾进行了长期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共享经济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当中产生的一种创新型的商业模式, 由于这种模式与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即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相契合,因此, 共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避免长期存在于意识形态上的二元本质的对抗。
共享经济是联系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良好纽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共享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共享经济的核心是按需分配,
马克思理想社会的核心是按需分配。虽然它们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但从人类个体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来看,
共享经济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福祉与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不谋而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享经济提供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的网络平台,
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 共享经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 共享经济创新了行业生态的发展模式
共享经济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驱动的结果,在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技术条件下, 通过安全、即时、有效匹配社会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实现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这种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行业生态的发展轨迹, 进入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了,低边际成本甚至零边际成本促使以个人为单位的行业新生态形式大量进入服务业,服务供给侧结构得到了极大丰富, 服务产品的价格显着下降, 服务体验更加人性化与舒适化。
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行业生态的竞争格局,未来市场上供给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件好事。通过破坏式创新与资源的共享化使得闲置、富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低效资源得到重复高效利用,
在实现社会资源使用的帕累托改进上,共享经济的创新驱动力量为行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文章围绕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价值特征及价值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
该价值内涵的研究是在当前我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所面对的新的社会矛盾背景下展开的,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研究发现,
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相契合,其中,
各尽所能与按需分配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良好的改革方向和思路。
从供给侧角度, 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表现为各尽所能, 具体是生产领域的共享制造。通过准确有效地传递生产资源在企业间的使用信息,
实现了资源闲置企业与资源短缺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促进生产资源高效率流动,
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共享制造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拉动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从需求侧角度,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表现为按需分配,其倡导的理念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获得胜过个人拥有”。本质是互助互利,
这种按需分配使用权的经济资源配置模式能够极大地节省全社会的生产资源,所有者出让闲置资源使用权获得额外收益,使用者低成本地满足了自身需要,
生态环境付出了最小的代价,政府通过这种全新的合作关系净化了社会商业环境。
共享经济的价值特征可以总结为“五新”,即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动能来源、新的经济范式、新的信用博弈以及新的价值观念。共享经济的价值表现在七个方面,共享经济创造了绿色高效的消费模式,
改变了传统企业的雇佣关系,实现了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建立了互容互惠的利益分配机制, 提供了更加公平的产权规则, 规避了意识形态上的二元对立,
创新了行业生态的发展模式。
在新时代新矛盾背景下研究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为正确理解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体系, 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也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改革思路。
由于共享经济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 其诞生至今也不过四十几年,在中国发展也才不到五年,目前,共享经济模式在我国行业领域的应用还在加速拓展当中,其涉及的行业深度亦在挖掘之中, 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伴随共享经济实践形式与内容的发展变化, 未来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研究将会面临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问题。(来源:东南论文网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全文)
【重磅】国家发改委首度发文 要求整顿规范“共享经济”
【收藏】一张图看清2017年共享经济行业
点击关键词 看权威行业报告
点击关键词 看独家原创文章
【我们】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微信ID:i100EC),运营国内领先电商资讯智库门户100EC.CN
【投稿】news@netsun.com
【合作】微信:www-100ec-cn
【授权】微信:JL24on(添加时请备注来源、公司职务及姓名)
210000+电商人正关注我们公众号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此外,您还可以将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添加到桌面,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