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自我监测不可少!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上海仁济医院南院 Author 吴蓓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别害怕,做好日常自我监测、定期筛查,对并发症及早干预,可以帮助你远离这个杀手。
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最大的益处就在于根据血糖浓度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和判断疗效。血糖监测次数因人而异,一般空腹(禁食8~10小时)、三餐后2小时(第一口饭进餐时间起算)、睡前测定血糖,必要时加测夜间2~3点的血糖;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情况下,一周测4~8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每天定时、定点用固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如血压持续增高,要调整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3个月至半年,应采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每2周至1个月监测体重,注重饮食健康。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
以下这些误区要注意。
很多糖尿病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懒得定期检查。其实自我感觉良好时,并不代表机体真的没问题,特别是在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时,患者的自我感觉会出现明显减退,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误。
还有一种情况,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稍高于正常水平时,身体不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可是当机体长期处于这种高血糖状态时,细胞和血管很容易受到损伤,并发症也会接踵而来。
家用便携式血糖仪也有一定的局限性,pH值、温度、湿度、海拔、药物等因素都可能对血糖仪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而且大多数人在购买血糖仪后,忽视了血糖仪的质量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糖尿病患者除自行测量血糖外,还应定期去医院复查,以准确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常常会利用电子血糖仪自行测量血糖,密切关注血糖的波动。其实,除了需要监测血糖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监测很多其他指标,如心脏功能、肝肾功能、眼底、周围神经病变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专科医生和糖尿病患者都要关注这些指标,以便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科普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吴蓓瑞
科普来源:
上海大众卫生报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