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华一创新班的新生说,读书写作是寂寞的狂欢,细细发掘总有亮点

林小皮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她觉得日本的《源氏物语》比不过曹雪芹的《红楼梦》。她非常喜欢林黛玉,最爱黛玉的《葬花吟》。


  •  拿起笔,拿起书,就是一场寂寞的狂欢。但她说,读书写作,都要钻进去,有时候,甚至要摒弃一些个人的表达习惯。左手创作,右手习作,怀抱进军自媒体领域的梦想,她越写越欢。


  •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是崭新的一天),这句出自《飘》里的话,是她最喜欢的格言。

    

      潘云珂今年九月正式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新班学习,读书之余,常常跟着家人到四处去看看。她喜欢城市里的青石板台阶,也喜欢夜晚飞翔在山林里的萤火虫。


      “夜晚的山林着实静谧而幽深,一路上寂寥无人,只听得心脏怦怦的律动。车沿盘山公路驱驰着,依稀望见山下绰约的灯火,仰首望了望皎洁的月,心不由得安静。一路盘桓至山巅,直到进入萤火虫洞前的那一刻,我依旧是怕的。攥紧了父母的衣袖,拉低帽子裹紧外套,方才哆嗦着踏入山洞。


      伸腿、抬头、睁眼……片刻漫不惊心的一瞥,让我遇见了终身难忘的惊艳。设想了无数种的邂逅,竟没想到此处的萤火虫竟发着浅蓝色的微光。漆黑的岩壁上附着淡蓝的光,如同星辰一般,熠熠生辉。这时候,心中所想只有一个‘美’字。”


      这就是潘云珂笔下的场景。


      潘芸珂一直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历史有兴趣,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只是喜欢看日本动漫;渐渐长大,就跟着家人跑去旅行,曾在三年里到日本去了六次,赶上了热闹的春日大会。她尤其喜欢那里随处可见的、朴拙的青石板台阶,以及大阪的书店。


潘芸珂近照

 

      那是一家专门售卖与中国草药、周易八卦、道教知识有关的古书的书店。书,大多用繁体字印刷,没有一个假名。有些繁体字,潘芸珂都认不出来,顾客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当地顾客会买书。

 

      虽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和文化风格还有一点不适应,觉得它们不容易接近,但对日本文化的这份兴趣,潘芸珂是认真而慎重的。早早就与日本文学相遇的她,在阅读之余,会不由自主地找一些新鲜的元素挖掘下去。她关注过日本的书信,关注过当地人写信用纸的习惯与信笺的颜色、作用、材质之间的关联。

 

      她还关注过日本和歌。“三句又三句的体例,读起来明明就是唐诗的味道,它很可能是模仿着楚辞而形成的”,潘芸珂说,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已经有大量对唐土的描写,可以推断,在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本土已经产生了影响。


“《红楼梦》比《源氏物语》强一点点”


      今年夏天,潘芸珂开始接触有“日本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书,还是要逼着自己看,不然不知道自己喜欢看什么”,潘芸珂觉得,像《源氏物语》这样的作品,虽然初读会感到艰难,但世界上极少有开篇就特别吸引人的作品;能读得快而轻松,有赖于从小接触历史类阅读打下的基础;在阅读量上,读得多,有比较,有鉴别,选书,就有了自己的入口。


      紫氏部笔下的盛衰演进,让她联想到《红楼梦》里盛极而衰的故事。“盛极而衰的道理,曹雪芹写得尤其好。人们对自己的国土文化往往有一定的、天然的接受能力,我还是更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


      潘芸珂说,第一遍读《红楼梦》是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印象深刻,后来又重读了一遍,再读《红楼梦》,她注意到诗词作品在人物精神塑造方面起到的作用。


潘芸珂眼中的林黛玉,有的,绝不仅仅是多愁善感


      “林黛玉的才气,是她骨子里的一个‘清’字,那是她特有的细腻。”她举了《葬花吟》的例子: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是一股清澈的气韵,读来莫名地舒服。


诗句让人物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也构成了小说的代入感。我的注意力转换到了思考上:跟着作者的情节与文字,作为读者,自己为什么伤感,又为什么欢喜?而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更喜欢看书,更关注阅读过程本身的原因之一。


《傲慢与偏见》和《飘》

 

      属于潘芸珂的阅读的转型,发生在从中日古典作品向欧美文学经典延伸的过程中。改变,被她归功于她的妈妈。


      最初,是潘芸珂的妈妈在电视台播放2005年拍摄的《傲慢与偏见》的时候,硬是把女儿拉到了电视机前。“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踏着晨曦,跋山涉水走到了一起”,她说,这是她特别喜欢的电影意境,这样的罗曼蒂克,得配上制作最精良的银幕,才不枉费。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海报

 

      阅读转向后,潘芸珂对作品的感受中还出现了比较的眼光。美国的《飘》和中国的《边城》,她几乎是同时看的。


      潘芸珂觉得,《飘》带给人们自由的感觉,这感觉与作者塑造的,乐观而独立,能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厉害的斯嘉丽,其实是一致的。如此写成的《飘》,够得上美国文化的经典符号之称。


      而《边城》中的抢眼之处,除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就是“爷爷”这个形象了,这位慈祥的中国老人,是她心中“善良”和“纯净”的代名词。


以传统的方式爱书如命


      潘芸珂说自己是个嗜书成瘾的人。她去书店、图书馆的频率极高,因而也看见了一些值得商榷,也不尽如人意的事。


      譬如五角场的某家书店里,看似琳琅满目的商品,实则全是网络恋爱小说,为数极少的那些文学著作在无人问津的夹缝中生存;更有甚者,粗疏地将网络上的言情文字、伪科幻文字,乃至电竞文字统统归于“中国文学”一类……潘芸珂说,她无意针对和抨击日益繁盛的网络文学,但其中可取的好作品比例恐怕不到百分之一,两相对照,现状让人担忧。



      她记录下在上海街头已经很难觅得踪影的书报亭:


在爱丁堡的王子街漫步时,我看到了大红色的书报亭。我想起了上海的书报亭也是大红色的。


曾经很喜欢去红色书报亭,买七八块钱一本的《读者》或是三块钱一根的东北大板。家里附近的书报亭多得很,去一次,就收获几分快乐。但也不知道从哪一年起,陆陆续续地就都不营业了。红色书报亭紧闭着,长年累月的灰尘堆积其上,它们的样子不再好看,每每看到,有点心酸,有点心寒。


近几天为了买本杂志,走了无数条街道,不见书报亭的影子。无奈到线上购买。


      “石库门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遗产,如今,它正与我们渐行渐远。文化的意蕴,我们曾失去过,如此想来,就不能再失去任何一缕书香了”,她说,一个真正爱书的人,不会随随便便就爱上电子书,她只享受翻阅书页的过程,享受书页的油墨香气,享受藏书万卷的感觉。


       国家日渐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潘云柯觉得,其重中之重在于每个个体对于精神文化、精神内涵的渴求。如果每个人都真正爱上传统,那么无需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早已立足于不败之地。作为中学生,尽管能力、能量都有限,但坚持读书,坚持读中国传统文化,却是可行和必须的。最真真切切该做的,也就是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因为每个青少年的心里,流淌的都是中国的血。


左手写梦想,右手为生活


      课余,潘芸珂不追星,也不喜欢看戏,在影视和音乐作品中,她只关注既带着传统味道,又不乏新元素的,真正的古风创作。比如《我有一个道姑朋友》,这首借鉴日本本土谱曲,用中文重新填词的作品,曾让她发出“天哪”的赞叹。


 

      对新文化的热爱,还包含在她静悄悄的互联网小说创作中。


      灵感,来自于日本神话故事。因为觉得一部分作品传说比较苍白,她试着从润色它们开始,深入到故事改编甚至再创作,但不做任何模仿,直到能完整地写成自己的第一篇原创作品。


      这些写作练习都在网络平台进行,其中,还包括一些灵异题材。写故事要求一定的常识积累,潘芸珂因此查阅的资料,常常是最后成文文字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对自己的文字,潘芸珂用了“小众”的评语。“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能写得比较好。对写作,能钻进去”,潘芸珂说,面对学习任务也是如此,细细发掘,每道题目都有让人产生兴趣的亮点。


      因此,每每拿起书,拿起笔的她,通常是另一个样子,那好像是一场狂欢,那种快乐,与儿时的伙伴、学校的同学们一起玩闹、嘻戏一样;这种两面性,也像她的写作,左手是不在意是否有人问津的创作,右手是落入生活的随笔、课堂习作,甚至考场作文等写作训练,错落有致融合在一起,欢乐始终。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园一角


     9月上旬,校园社团忙招新。高一的潘芸珂报名参加了学校电视台的面试。还没考上华一时,她就听说过这个电视台了,当时就特别喜欢。这次,她被招进学校电视台参加主播和编导工作。


      接到通知,潘芸珂说非常开心。在需要大量文字稿件作为内容支持,但写稿的同学又相对较少的校电视台,清晰的口齿和流畅的文字表达作为扎实的基本功,帮助她通过了面试。她说:“从小就不怯场,这是我相对其他女生所具有的优势。自己有今后做自媒体工作的想法,怀抱梦想去做事,自己做的事就会有意义和有意思得多。


阅读明星私家书单

1.《红楼梦》 曹雪芹

潘芸珂推荐语:写尽事态变迁、盛极而衰、人情冷暖。

 

2.《小窗幽记》 陆绍珩

潘芸珂推荐语:细读之,唇齿辗转间,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侠气。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