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孩子的学习不再成为问题

于鹏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在我们中国的家庭文化里,一旦家庭有了孩子,就会以孩子为中心,有时甚至夫妻的称呼方式都变成了“孩子他爸”、“孩子她妈”,似乎男女双方因爱情结合的夫妻身份都丧失了,只剩下了养育孩子的父母角色。


而在有关孩子的问题上,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我们的家庭里占据着至高无上地位,甚至有点宗教般的痴迷。


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是最舍得投资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成了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只是,与此反差的是,我们并不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我们国家也有大量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智力问题,家庭也非常重视学习,可是偏偏“事与愿违”。


即使是没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学习也很少是一件轻松的事,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经历,牺牲了大把其他的事物,可最后的成绩似乎对不住那么多的付出和牺牲。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01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对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习困难,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心理医生,用父母的话说:“他们什么招都试过了”,“看看心理医生有没有什么招”。


在咨询室里,父母轮番数落孩子学习不专心,自己为了孩子的学习做了哪些努力,孩子在边上神情压抑的听着,沉默不语。


这时,心理医生打断了父母,转向了沉默不语的孩子:


“你父母说的这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三个选择,


1、有帮助。

2、没有帮助,也没有坏处。

3、不仅没有帮助,反而给你造成很多困难和痛苦。”


孩子突然崩溃大哭:“是第3种!”


无可否认,学习是孩子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就像我们大人从事的职业工作一样。孩子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获得家长、老师和同伴之间的认同,获得作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没有孩子是不想获得这些。


只是,许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总带着一些“强逼”的味道:盯着孩子写作业,自己在旁边寸步不离,不写完不能吃饭睡觉。其实这反映了家长自身对学习的态度:学习是一件让人痛苦的深恶痛绝的事情,只有被逼着才不得不做。


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态度,就会认同“学习是让人痛苦的事情,自己是被逼着学习的”。


当一件事情是被逼着做,再有趣的事情也会变得痛苦了。


往往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天天看着孩子学习,可孩子成绩死活上不去。或许孩子一开始并不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是父母最终把学习“妖魔化”了。



02



有时候,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自身的任务,还“肩负”着家庭的和睦,父母内心的安定。


有些家庭中,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就会吵架,相互指责对方,仿佛孩子的学习不好就是一件让家里天塌了的事情。


其实,为孩子构建一个和睦的家庭,是父母的任务,可是有时这份任务却落在了孩子的学习上,让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自身的任务,还要去负担本该是大人的功能。这样无疑是让学习的包袱增大了,而且这些包袱里,很多大人应该肩扛的东西放到了孩子的肩膀上。


这样的父母,往往自身有很多难以消化的焦虑,或是承担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很容易将自身的焦虑指向孩子。


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


你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将来怎么活啊。其实这是父母在将自身的焦虑投注到孩子身上,变成孩子身上的压力。


在一些案例里,孩子在父母不断地“催眠”中,每次复习时不是想着“眼前这道题怎么做”,而是控制不住地想“考不好怎么办”,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就像“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孩子没有感觉冷,可不得不将厚厚的衣服穿上,因为妈妈正在焦虑。多余的衣服对保持舒适的体温没有任何意义,孩子穿上的只是妈妈扛不动的焦虑。


还有些家庭中,父母是很不擅长表达感情的,他们想跟孩子建立连接,又不知道该表达什么,于是学习就成了最方便的借口。


可是没有感情的连接,总是缺乏温度的,于是借助学习的表达往往成了数落或者督促。



03



有一个案例,一个父亲总会数落女儿成绩不好,并说自己当年的数学多么的好。


其实这个父亲一方面是在满足自身的优越感,另一方面是跟女儿建立链接。


如果有一天女儿数学好了,那么父亲就不知道该怎么和女儿链接了,所以女儿的数学一直不好,因为她听到了父亲潜意识里的愿望,也在潜意识里配合着父亲。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希望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获得别人的认同的。


就像人本主义心理学说的:一个人在健康正常的环境下,会自动按照社会正向标准行事的,孩子也是一样。


学习是孩子的任务,他们需要在这条路上迎接各种挑战,不断战胜困难,探索更广阔的领域。孩子在这场属于他们自己的战斗中,是很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的,这个后方就是和谐稳固的家庭。


在家庭的结构中,最核心的不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而是夫妻关系。


家庭几乎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孩子最恐怖的就是家庭的分裂。


如果夫妻关系足够好,那么这个家庭的世界足够稳固,孩子就不需要担心家庭的和睦,父母的关系,他们就可以把全部的注意力用在学习的挑战上。


另外,父母对孩子有温情的连接,会给孩子源源不断地提供力量,这份力量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拼搏,找寻自己的价值感。当父母重视孩子学习的时候,是冷漠还是温情,决定了孩子是否可以获得来自父母的力量。


一个内心有力量的孩子不仅可以应对学习的困难,还会充满自信、充满阳光,敢于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愿每一个孩子在未知的旅途中跋涉时,背后都有两双温暖的目光注视。




作者简介:

你好,我是于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渔歌轻飏第六期学员。我是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每周固定接受个人体验,每周固定接受上级咨询师的督导。

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会在渔歌轻飏等你~





预约咨询师请扫码




十一月文章:

“丢脸”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心理咨询很神奇

设置

《心理治疗实战录》摘录

共读《心理治疗实战录》收获 || 渔歌轻飏二期读书小组感言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科普文章征稿

我是黄嘉锦,我在渔歌轻飏等你

渔歌轻飏读书小组第三期招募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预约须知

送给狂欢节里被遗忘的孤独

来访者是蛇,分析师是亚当

爱在深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