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寻找”冠园酒家

姚朋 画刊杂志 2020-10-20


“寻找”冠园酒家

“Looking for”Kan’s Restaurant

姚朋(Yao Peng) 


《冠园酒家》(《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姚朋,2019年


我生活中有收集历史照片的习惯,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许多创作的起点和源泉。我仿佛可以寻找到在这些照片中隐蔽的可以切入不同时空的入口,由此展开对于某种陌生经验的想象。

我的想象从一段“华人移民”的历史切片中展开。最早在19世纪中叶,由于旧金山发现金矿,开始有大批的华人背井离乡来到旧金山“淘金”,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外人口迁徙。早期的华人移民史多半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历史,在粗粝且跌宕的环境中有许多被历史淹没的生动故事。作为同一族裔,我忍不住追问和探究这些故事的始末,因为这里面有我们情感上的联结以及对于他们艰难岁月的体恤。

华人移民背景资料

选定的照片


在收集的许多有关华人移民的照片中,我由一张图像生发出一种情感和联想,是一幅旧金山唐人街的街景。我对于这幅照片的仅有的信息就是:Grant Avenue Sacramento Street,San Francisco, 1930’s[1]我装扮成照片年代的样子,用PS把自己装进照片里一个二楼的阳台。想象着自己是无数华人故事主人公中的一个;想象着自己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旧金山唐人街一处二楼的寓所,某个早晨,在阳台抽烟读信时被街边的摄影师无意间凝固进一张底片当中,成了一枚装点这条街道热闹气氛的道具,就像某位恰好闲逛至此的路人或是停在教堂楼顶的鸽子。

 Google地图上寻找关于Grant Avenue Sacramento Street的信息


进行特征比对(请横屏观看)

制作成的明信片


而进一步令我好奇的是:今天这条街是什么样子?这个房子里住着谁?他们在干什么?于是,我在谷歌地图上寻找这条街道。时过境迁,差不多100年过去了,原来街道的结构依然清晰可见,依旧是100年前的路灯,街边的那家“共和旅店”在今天也依旧还在营业,只是彼时风靡唐人街的“Chop Suey”[2]不见了。通过特征比对(路灯、斗拱、共和旅店、消防栓),在相同的位置,我找到了今天的这家中国餐馆,名字叫“冠园酒家”。

Trip Advisor APP 上关于冠园酒家的介绍


于是,我将有我的这张照片制成一张明信片,装好相框,作为礼物寄给今天这家“冠园酒家”的主人,我想这张有着他每天经过的街道的老照片对他一定意味着很多。而他们来自哪里,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是一代、二代还是三代移民,会讲多少中文、操什么样的口音、生意如何,我都不得而知。我想象着这家店主收到这突如其来包裹时难以言说的情绪,当他知道照片里这个100年前站在他饭店二楼抽烟的人给他写了一封信时,他也许会被片刻的困惑与惊讶包围。历史透过一张照片指向了现实,恰好就指向了他的头顶。而时间折叠后,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和一个现实中的人在同一空间发生了对话。

装好相框的明信片


我附上了一封很短的信,希望店主可以回寄给我一张这家饭店(包括店主、厨师、侍者)的全家福照片。

邮寄包裹及回单



注释:
[1] 格兰特大道唐人街,旧金山,1930年代。
[2] Chop Suey,炒杂碎,又称李鸿章杂碎,是盛行于北美地区的的美式中国菜。


延伸阅读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隐藏的远比展示的多:《禁书计划》创作手记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媒介之物”与第二现实:谢晓泽访谈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路向何方:《画刊》封面计划创作手记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交通”生活:龚新如访谈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一定要瞎来:张权访谈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一次失败的封面计划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我们需要的就是坦诚:柯明访谈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一个隐含谜底的故事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不显现,不直露:陈丹笛子访谈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浪游与逃跑主义:何工访谈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关于装置《声音考古学》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封面就是书的皮肤:吴俊勇访谈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 第一次有中奖感觉的中奖:牛柳访谈



点击图片,购买本期杂志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