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旺上师:皈依常见问题简述

行愿人间 2023-05-16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皈依有两种

        皈依有两种,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是三皈依,藏传佛教是显密双修的,所以讲的是四皈依,四皈依就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能皈依三宝都是好事,但真正的发心有两个

        皈依三宝最基础的因有两个:一是对三恶道的恐惧心;二是对三宝的信心。这两个因是下士道皈依的因,也是皈依的根本因。具备了这两个因,才是真正的皈依,才算真正进入了佛门。

        这两个因是入佛门最起码的条件。有的人因为生病皈依了三宝,还有的人因为破财而皈依,为了能长寿而皈依。能皈依三宝都是好事,都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但是,这些都不是皈依真正的发心。



你要皈依上师的最基本的条件要求 

        (一)戒律清净

        作为上师,戒律一定要清净。

        如果上师是一位比丘,那么比丘戒一定要清净。藏传佛教比丘的戒律有二百五十三条,这些戒律都要清净。如果这位上师受了菩萨戒,菩萨戒有十八条根本戒、四十六条随支戒,这些戒律都要清净。同样,如果受持了密乘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八条堕戒也要清净。

        戒律清净,是作为上师的第一个条件。

        (二)圆满理解佛法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作为上师要理解各宗派的法门。

        要理解显宗的法门,否则会误解显宗,进而排斥显宗;也要理解小乘、密宗的法门,如果不理解密宗,可能会误解密宗,并且会排斥密宗。这些都属于谤法,是极大的恶业。

        能够圆满地理解佛法,是作为上师的第二个条件。

        (三)具大慈大悲

        上师要具有愿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的大慈心、愿众生永离苦恼及苦恼因的大悲心。要因为慈悲度化众生而传法,不能为了得到名闻利养来讲经传法。

        (四)传承清净

        上师要有传承,不但要有传承,而且传承必须是清净的。

        我们的传承是从释迦牟尼佛传文殊菩萨、弥勒菩萨,慢慢传到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再由贾曹杰、克珠杰,一代一代传到四世班禅大师、三世贡唐仁波切,最后传到拉科仁波切,拉科仁波切传给了雍增法王。

        从释迦牟尼佛到阿底峡尊者之间是《大般若经》的传承,那段时期,深、广道次第是分别传续的。从阿底峡尊者开始,深、广道次第的传承合二为一。这样,对于整个菩提道次第的传承来说,从释迦牟尼佛到雍增法王是第四十五代,雍增法王再传到我,传承是非常清净、圆满的。

        释迦牟尼佛诞生距今已是两千五百多年,道次第的传承之所以才历经四十五代,是因为菩提道次第的传承里,有很多传承上师住世很久。比如,龙树菩萨活了六百多岁,他的弟子月称菩萨活了三百五十多岁,还有其他很多长寿的传承上师。其他法门的传承早已超过了四十五代。

        传承清净是极为重要的。清净的传承是指上师所传的法是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经过一代代传承上师没有增减地传下来。传法过程中,并没有加入传法师父自己的理解和观念,或者有传法师父自认不对,然后剔除出传承的法义;而且每一代的传承上师都不曾对自己的上师退失信心。

        现在,很多师父传法时,会有意无意地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传给弟子,比如说“我认为怎么怎么样”等等。这种师父就失去了清净的传承,或者说是破坏了传承的清净,这样传下来的佛法就不是清净、圆满的。

        我给你们讲的三士道,是把历代传承上师传下来,一直到我的上师传给我、给我讲的,原原本本地传给了你们,除了一些例子,没有一句法是“我认为”,然后添加进来的,都是佛菩萨传下来的正法,凡夫自己认为的不一定是正法。

        有传承,而且传承清净、圆满,是作为上师的第四个条件。

        (五)理解空性

        理解空性是指能通过文字、语言明白空性。

        作为上师,最好是能证悟到空性。因为解脱的根本就是证悟空性。如果没有证悟空性,最起码也要理解空性,上师如果不明白空性,就不能讲空性,也就不能把弟子引导到解脱的路上。

        以上是要作为一个上师需要具备的五个基本条件。

        上师跟平常说的师父是有区别的,上师需要具备以上五个条件,而且上师要有普度众生的愿力和智慧;我们平时说的“师父”不是一定要具备这些条件的。所以,皈依藏传佛教时,要皈依上师;小乘佛教修行的主要目的是自度,所以小乘的师父就叫师父,不叫上师。

        总的来说,要拜一位上师,就要拜具备以上五个条件的上师。

        上师又可以分为传戒上师、大乘上师、密宗上师,都有不同的条件要求。



没皈依即使听了某位上师讲法、参加了灌顶,也不算是师父

        选择好具备德相和条件的上师后,如果要作为指导自己修行的师父,还要皈依这位上师。先在上师面前三顶礼,然后跟随上师念三遍四皈依。没有皈依就不算是师父,即使听了某位上师讲法、参加了灌顶,也不算是师父。

        拜为师父后,还要对师父产生坚定的信心。如果能像信仰诸佛如来一样信仰上师,就能得到诸佛如来身、口、意的加持。我们的烦恼就像棉花一样,诸佛如来的加持像阳光,上师的加持像放大镜。放大镜能集聚阳光烧掉棉花,上师的加持同样如此,诸佛如来的加持通过上师汇聚在我们身上,很快就会断掉烦恼。



为何学佛很长时间障碍、毛病还是很多

        很多学佛的人,学佛很长时间后,觉得自己的障碍、毛病还是很多,为什么呢?就因为心还没有真正皈依,只是口头上的皈依,就是跟着上师念四皈依文,以为这样就皈依了,但心里并没有真正生起对恶道的恐惧心和对三宝的信心。如果有了下士道皈依的发心,真正地皈依了上师三宝,一定会得到三宝更有力、快速的加持!业障、烦恼也会迅速减少。

        中士道皈依的因是对六道轮回的恐惧。不止是对堕恶道有恐惧,对人道、天道的痛苦也有恐惧,这种恐惧心是中士道皈依的第一个因。然后再想一想:六道轮回的痛苦里,能够挽救我们的只有上师三宝。相信上师三宝,是中士道皈依的第二个因。

        上士道皈依的因,是不忍心众生受六道轮回的痛苦。六道轮回有粗的痛苦,还有细的痛苦。中士道时,只是对粗的痛苦有恐惧心,到了上士道时,对最细的痛苦也有恐惧心。上士道时会害怕所知障带来的痛苦,认识到能够挽救众生,并且能破除自己的所知障的,只有上师三宝。这是上士道皈依的因。

        真正的皈依就是要通过学习,了解皈依的因、皈依的对象、皈依的皈依量、皈依后的戒行、行持、皈依的功德利益。明白了这六个方面,才能明白什么叫皈依。我们现在说的最基础的真正的皈依,是指下士道的皈依。要具备两种皈依的因,一是因为对堕恶道的恐惧心而皈依;二是因为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而皈依。皈依的对象就是上师三宝,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方面。



皈依一个师父好还是多个师父好?

        学修期间,可能会遇到多位德相具足的上师,那么,是依止一位上师,然后静心修学;还是说遇到上师就要去皈依,进而依止多位上师。这要怎么选择呢?

        仲敦巴和桑朴瓦都是阿底峡尊者的弟子,各方面都很出众。仲敦巴大师创立了噶当派,桑朴瓦大师教证具足,是大译师,对佛教在藏地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二位依止上师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桑朴瓦大师有很多上师,而且听说哪里有人讲法,就会去听。去见阿底峡尊者时,在半路上听说有个居士在附近讲法,他也要去听。他的弟子都认为不该去,弟子们说:“以您的威望去听居士讲法,简直就是自损身份。”桑朴瓦大师说:“你们不能这么说,我去听的话最少也会有听闻和随喜的功德。”仲敦巴大师正相反,他依止的上师只有五位,印度两位,藏地三位,三十九岁以后,更是只依止阿底峡尊者一人。那么,哪位大师的依师方式更可取呢?

        有一次,博朵瓦和贡巴瓦两位大师在一起时就说到这个问题,最后一致认为,对于刚入门的弟子,由于烦恼还比较重,看他人的过失多过看功德,对上师还没生起足够的信心,不能够做到视师是佛,这种情况下,应该学习仲敦巴大师的依止方式,善知识少一点儿为好。

现在有些人拜了多位上师,跟谁都学,谁的法都去听,听说有灌顶就去参加。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做其实是大忌,很难有成就。初学者应该依止一两位上师,按上师讲的次第学修,方向选对了,路就不会错。




皈依的功德利益

1. 真正进入佛门

        皈依后才是佛教徒,才是三宝的弟子,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佛门。

就是说,从皈依三宝的那一刻起,才可能开始接受到佛菩萨加持力的摄受。佛菩萨的加持本来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但是,没皈依前,心就像躲在一个洞里,佛菩萨加持的阳光照射不到。


2. 能获得善戒的根基及功德

        戒律的根本就是皈依,皈依以后才能受戒。

        如果只有皈依的想法,但是没有皈依,那么即使是比较基础的五戒也不能受持,更不能产生持戒的功德。别解脱戒的基础也是皈依,如果没有皈依,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功德都不能生起。


3. 消业障的功德

        皈依后每天都会消减业障。

        皈依后就是佛门弟子了,会持续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受到佛菩萨、护法神的加持,会一直消业障,即使念一遍释迦牟尼佛的佛号就能消掉几万个劫的业障。


4. 产生无量的福报

        皈依三宝后,三宝的功德不可思议,获得的福德也不可思议,会产生无量的福报。《摄波罗蜜多论》中说:

归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

        就是说,皈依后得到的福德如果有形状的话,那么三界的空间也装不下,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由此可见,皈依后的福德有多大。

        佛是最殊胜的福田,以佛为对境种下的善根,即使当初的发心、动机不清净,也会成为解脱成佛的因。佛在《大悲白莲华经》中说:

阿难!于佛所生之诸善根,不欲亦成涅槃果,我说彼等终成涅槃。如是乃至于佛世尊一念心生,彼等一切善根之果即是涅槃,我说彼等终成涅槃。”

        佛在这里对阿难尊者说,对佛所种的善根,即使当初没想得到涅槃果,也必定会终成涅槃。所以,皈依后,供养佛菩萨,或者念经修法后做回向时,回向到不好的、不究竟的功德福报,不会随意流转,最终一定会回归到成佛。

        比如,过去印度曾经有人供养了万僧,供养后不知道怎么回向,这时,看到面前有一只大象很漂亮,在当时的印度,大象是很受敬畏的动物,他就想,我要回向下一辈子变成一只大象。结果他死后,因为供万僧的巨大福报,就变成了帝释天的坐骑,有三个头的香象。这就是回向错了的例子,但是,即便如此,这个福报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使他解脱成佛。

        我们通常的回向是“功德回向六道众生离苦得乐”,这是非常好的回向,全部六道众生离苦得乐,既包括了家人,也包括了我们自己,是很殊胜的。如果回向错了也不用怕,即使福报会转到错误处,皈依后,因为皈依的功德力,福报还是会回归到成佛解脱的究竟愿上。


5. 不堕恶道

        真心皈依了自然会消除堕三恶道的业障。

        皈依后如果不做坏事,凭藉上师三宝的加持力,一定会往生净土,或得到人天果。


6. 不遭鬼魔扰害

        皈依以后,不会受到鬼、魔的障碍,一念四皈依它们会跑掉,四皈依的功德非常殊胜。

        四皈依中,一句皈依上师,就皈依了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的历代传承上师,直到自己的根本上师。比如,我们的传承中,从释迦牟尼佛传到现在,一共是四十六代,一句“皈依上师”,就皈依了包括佛陀在内的四十六位上师,这中间包括了很多佛菩萨。

        同样的,皈依佛,不是皈依一两尊佛,是皈依了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也包括了和我们自己有很深缘分的某尊佛。皈依法,就皈依了八万四千法门,包括了佛陀传下来的所有教法和证法。皈依僧,就皈依了一地到十地所有的菩萨和阿罗汉,以及出世间的护法神,自然就包括了和我们有特殊缘分的菩萨和护法神。一念四皈依,三宝就会来救护我们,那些和我们有缘的佛菩萨和护法,因为因缘的关系,更是一刹那就会到来。

        所以,皈依后,会受到所有这些上师、佛菩萨、护法的护持,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7. 心愿如意

        做事容易成功,有什么心愿都会容易实现。

        皈依后,如果经常诚心礼敬三宝,求助三宝加持,做事很容易成功。虽然信心的程度不同、产生的福报不同,但是福报都会慢慢增长,做事也会越来越容易,所以积福报最大的方法就是念四皈依。

佛在《广大游戏经》中说:“有福之人,无事不成。”

        米拉热巴尊者的前世、噶当派大德洽扯却也说:“若有个平常的皈依心,首先是今世得报,诸事无不成,然后在临终时,会获得吉祥的征兆。”


8. 快速成就

        没皈依前,在修行的各个方面比皈依后要差好多,别的不说,在累积资粮和消业障两个方面,就有天地一样的差别。所以,皈依后修学成就会更快。

        有关四皈依的修法,请参阅《法海宝藏》二。




半信半疑的状态下皈依是否不好

        不会,有一个过程,先皈依,然后慢慢会越来越好。皈依的很多人都是刚开始不一定完全懂,也是半信半疑皈依的很多,慢慢他懂了之后,他会信仰得很好的,可以的。



以前皈依了汉传佛教,现在又皈依了藏传佛教这样是否可以?

        你皈依多少师父都可以,但是一定皈依的师父是要有德行的师父,这个是很重要的。皈依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都可以,皈依了汉传佛教,也可以皈依到藏传佛教,皈依了藏传佛教,也可以皈依到汉传佛教,这个没有矛盾的,我们都是一家人。

        那么这里大家要知道,汉传佛教主要是显宗的法门,那藏传佛教是显密双修的,汉传佛教的显宗的法门是藏传佛教密宗法门的基础,我们藏传佛教学习也是,首先要学习的是显宗的法门,显宗的法门学习学完了以后再学密宗的,所以这两个就不矛盾。我们一个出家人的角度来讲,出家之后,通常十五年学习显宗的法门,十五年之后才学习真正密宗的法门,藏传佛教有五部大论都是显宗的法门,密宗有密宗四续。那你汉传佛教皈依了,你再皈依藏传的格鲁派,那一点矛盾都没有,你以前汉传上面学习的都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基础。如你有这个基础学习更好,如果你没有基础,你还是要重新从显宗开始学习。



人身上有小鬼附身,有什么办法可以驱除吗?

        你就诚心诚意地皈依,能驱除,皈依去不了,念宗喀巴大师的祈请文,每天一百零八遍不要断,就会除掉。



没有皈依前可以念三十五佛忏悔文吗?

        没皈依之前可以念,但皈依了就不一样了,皈依了加持就更大一些。



通过电话和网络可以皈依吗?

        电话、网络都可以皈依。以前给释迦佛写信皈依的也有,这个是可以的。



已受洗成为基督教徒,是否能皈依转为佛教徒?

        可以的,这样很多的。




皈依三宝要知道三宝有什么功德 

        了解了三宝的功德后,皈依三宝,就是知三宝的功德而皈依。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皈依上师,为什么皈依上师三宝。我们为什么皈依上师呢?上师有什么功德呢?三宝有哪些功德呢?前面已经讲过上师的功德,上师就是三宝的代表,而我们是要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三宝的加持。但是,诸佛如来是先融入了上师,通过上师,才能给我们加持,这是师徒之间的一个缘起,甚至很多上师是佛菩萨再来的化身,所以要皈依上师。然后,我们再看看三宝有哪些功德。


        1. 佛的功德

        佛具有不可思议的身、语、意的功德。

        (1)佛的身功德

        佛的法相,简单地讲就是佛身。佛的相非常庄严,佛在讲经时,有些人眼睛不眨地看,讲完经了还在看,看一百年也看不够,佛就有这样的身功德。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相”表示拥有者为大丈夫,“好”是具有内在功德的象征。如果能经常思惟佛相好的功德,以及佛相好功德的因,修学会更有加持力。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佛的相好功德时说:

        假如将独觉罗汉、声闻罗汉的福德,以及无尽的世间福德加起来,然后再乘以十倍,也只能成就佛身的一个“毛孔相”;成就所有毛孔相福德的一百倍,才能成就一种“好”;成就所有八十种好的福德的一百倍,才能成就一种“相”;成就所有三十二相福德的一千倍,才能成就佛的“白毫相”;成就白毫相福德的十万倍,才能成就佛的“顶髻相”;成就顶髻相福德的一千兆倍,才能成就“佛语梵音”的福德。

        此外,佛的相、好等的各个部分,都有宣讲佛法的功能。顶髻和毛孔等部位有心智的功能,可以明见深、广一切法相。因此,佛身周遍一切所知境,佛语和佛意同时周遍。《开示如来秘密不可思议经》中说:

        智所周遍处,身亦如足覆。

        所以说,一切世界映现于佛身,佛身周遍于一切世界。

        佛身的秘密不可思议。比如,佛陀的顶髻在瞻仰时看起来只有四指高,但真实的高度却是无法测量的。《开示如来秘密不可思议经》中说,持力菩萨曾以神通向上飞越无量世界,但始终无法见到佛顶髻的顶端,最后疲倦返回。

        佛身是莹洁光明为体的虹身,光明照耀,《毗奈耶经》中以三种譬喻来赞叹佛身:

加火住身形中;

如酥油充满火焰;

如灯置金器中。

        佛身发出的每一种光明,都能成熟和解脱无量的有情众生;在每个众生面前,佛都能化出他能接受的色身,并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说法。另外,当人们看到佛身时,就会产生想获得佛身的想法,并去追求和累积成为佛身的福德资粮,这也是佛身的一种事业功德。

        佛陀的衣服总是离体四指左右,但前来拜佛的人都能清楚地见到佛身的轮廓;佛陀的双脚不触地,却能清晰地在地上留下带有法轮等纹路的足迹。如果佛走路时,蚂蚁等众生正好进入了佛的脚下,它们将在七日内沉浸在极大的快乐之中,然后往生天界。

        《喻赞》中赞颂佛的身功德:

 相庄严尊身,殊妙眼甘露,

 如无云秋空,群星为庄严。

能仁具金色,法衣瑞严覆,

等同金山顶,为霞云缚缠。

尊怙无严饰,面轮极尤满,

离云满月轮,亦莫能及比。

尊口妙莲花,与日开敷莲,

蜂见疑为同,当如悬索转。

尊面具金色,洁白齿瑞严,

如净秋月光,照入金山隙。

应供尊右手,为轮相殊饰,

以手作抚慰,生死所怖人。

能仁游行时,双足如妙莲,

印画此地上,莲苑何能美?


        (2)佛的语功德

        佛有六十四种语功德。

        宗喀巴大师依据《宝积经•谛者品》说道:

 一切世界众有情,于一时中询诸疑,

于各各前尽所有,身语庄严同时现,

虽作事业息分别。

        释迦牟尼佛讲经时,在近前听,声音不会大;在很远的地方听,声音不会小,听起来是一样的。弟子听到后,会觉得句句都打在自己的烦恼上,句句都受用。特别是不同种族的人一起听经时,听佛讲出来的就是自己熟悉的语言,汉人听到的就是汉语,藏人听到的就是藏语。不同根基的人问的不同问题,佛可以同时回答,每个人听到的都是针对自己问题的答案。

        释迦牟尼佛就有这样不可思议的语功德。

        《百五十赞》中,称赞佛的语功德时说:

 观尊面可爱,从彼所听闻,

极和雅语音,如月汪甘露。

尊语能静息,贪尘如雨云;

拔除嗔毒蛇,等同妙翅鸟;

摧毁极无知,翳障如日光;

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刚。

见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

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

初闻尊之语,能夺闻者意,

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痴。

庆慰诸匮乏,诸放逸所归,

今乐者厌离,尊语相称转。

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

能摧下者翳,此语利众生。

        

        (3)佛的意功德

        佛有大慈悲、大智慧、能力圆满的意功德。

        1)佛的悲功德

        大慈大悲,就是指佛的悲功德。佛看六道众生都是平等的,疼爱每一个众生,而且佛的悲心和我们的不同。

        《百五十赞》中说:

        此一切众生,惑缚无差别,

        为解众生惑,尊久为悲缚。

        我们凡夫一般是见到受苦的众生才生起悲心,有时有悲心,有时没有;悲心有时增长,有时减少。而佛因为始终观见众生在受苦,所以大悲心从不间断,不停地度化众生,这是佛才具有的悲功德。

        2)佛的智功德

        大智慧,就是佛的智功德。一切法的道理,一切缘起的事理,一切境界,佛都能了知。佛的智慧能够随时随地、毫无阻碍地生起。

        《赞应赞》中说:

        世尊堕时法,一切种生本,

        如掌中酸果,是尊意行境。

        诸法动非动,若一若种种,

        如风行于空,尊意无所碍。

        前四句说,一切有为法缘起的因,佛看得非常清楚,就像看手中的庵摩罗果(当时印度产的一种几乎透明的水果),这是佛意所缘的境界。后面四句是说,一切法,有情世界也好,器世界也好,佛的意观察这些时,就像风行于空一样,毫无阻碍,全部了知,没有一点点疑惑。这是佛意分别的功德,也就是佛的智功德。

        佛的意功德还包括佛的能力圆满。佛的能力不可说,也说不尽。比如,佛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加持着有情众生,只要我们的净信心一打开,马上就能得到佛的加持。

        佛的意功德是最殊妙的。大家要知道,从皈依的这一天开始,佛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护持着我们。我们有什么痛苦、烦恼,佛都知道,佛有这种智慧,这是佛的意功德。佛不但有这种智慧,还有时刻不减的大悲心,这也是佛的意功德。其他的神,或者阿罗汉,他们的意功德或神通能力有限,不能了知众生所有的痛苦。比如,阿罗汉入定后,就不会知道众生的痛苦;一般的世间神也不会知道每个人的痛苦。如果我们有了危难,向一般的世间神求救,即使他知道了,也不一定有能力救我们。有了能力,也不一定能救我们。因为一般的神没有大慈大悲,具备大慈大悲、有能力、而且一定会救我们的只有佛!因为佛才具有最圆满殊胜的意功德。



        2. 法的功德

        法就是指导我们脱离轮回苦海的法宝。包括灭谛以及见道、修道等五道十地等等的佛法,也包括三士道等道次第的教法和证法。

我们思惟一下,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从哪里来的,就能明白,法具有生出像佛那样不可思议的功德的功德。

        就像《正摄法经》中所说的:“诸佛世尊,所有无边无际功德,从法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现,法为其主,从法出生,正法行境,依于正法,法所成办”。

        佛一般用什么方式来救度众生呢,主要就是用讲经传法的方式。所以,为了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释迦牟尼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是对治烦恼的方法,只要努力学佛,智慧就会越来越高,烦恼也会越来越少。

        有些人学佛一段时间后说,没学佛时没什么烦恼,学佛后烦恼却越来越多。其实不是烦恼增多了,是以前没认识到这些烦恼,学佛后就认识、观察到了自己的烦恼,这是一种进步。知道了自己有这么多烦恼,再学习如何对治,就能把烦恼一一断掉。断掉烦恼后就真正解脱了,这时,即使六道众生的全部快乐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解脱者的快乐。

        佛法讲的是离苦得乐的方法,也包括世间法。对于世间的事情,比如,想得到财富,佛法就告诉我们要多做布施,这是得财的因;然后再努力工作,这样一定会富足。不论从出世间,还是世间的角度来讲,佛法对众生的利益都非常非常大。因为法的功德如此殊胜,所以,我们要皈依法。


        3. 僧的功德

        僧是和我们一起修行,或者带动我们修行的法友。高层次的僧就是阿罗汉、菩萨。僧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果位有不同的功德。

        比如声闻罗汉,在加行道位能比量地通达四谛十六行相;在见道位能现量证悟空性;在修道位能逐渐断除八十一种烦恼。

        证得阿罗汉果的僧功德更大:可以将物体由多变少;能凭藉三摩地显现多种变化;能到达任何想解脱的众生处。

        缘觉罗汉因为积集了百劫资粮的缘故,功德比声闻阿罗汉更胜出千百倍。

        菩萨的功德更是大的不得了,按显宗的说法,成佛需要累积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修到资粮道、加行道位“胜解行地”的菩萨,能通过闻、思、修抉择空性,获得第一阿僧祗劫的资粮;处于见道位的初地菩萨,能精进修持十波罗蜜多中的布施波罗蜜多;然后,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修道位的二地至十地的菩萨,能逐渐圆满其余九种波罗蜜多的资粮。

        简单的说,菩萨位前七地圆满了第二阿僧祗劫资粮的功德,八地到十地能圆满第三阿僧祗劫资粮的功德。

        登地菩萨的功德也可以细分。初地菩萨能在一剎那间获得十二种百功德:化百个化身;每一化身有百位菩萨围绕;能见百劫生灭;震动百个世界;入百种三摩地;见百位佛;得百佛加持;化现百个佛剎;游访百个净土;开启百个法门;成熟百位众生解脱机缘;住世百劫。

        十二种功德一一对照,二地为千,三地为十万,四地为百俱胝,五地为千俱胝,六地为十万俱胝,七地为百千俱胝那由他,八地为十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九地为百万阿僧祗世界微尘数,十地为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

        以上说明了僧宝的不同功德,要多多学习经论,多了解,就会感受到如各大经论所说的,僧的功德无量。

        我们已经了解了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平时也要多思惟三宝的功德,想得越多越好,越深入越好。直到对上师三宝的功德能力生起强烈的信心,意识到唯有三宝才能救拔我们,然后,再以此至诚的信皈之心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要知道三宝在六个方面的差别

        由知道三宝的差别而皈依,有六个方面:体性差别;事业差别;信解差别;修持差别;随念差别;生福差别。

        1. 体性差别

        佛是无上觉悟者,是现证菩提者。法是觉悟者的经验教法。僧是依法修行者。

        2. 事业差别

        佛的事业是讲经说法,度化众生。法的事业是令众生心随法转,消业障、断烦恼,解脱轮回。僧的事业是勇猛精进,增长一切善法。

        3. 信解差别

        佛是信奉供养的对象。法是实证实修的内容。僧是修法的良友、法友。

        4. 修持差别

        对佛的修持就是要供养承事。对法就是要如法修行。对僧就是要和僧宝在修行和生活上和睦相处。

        5. 随念差别

        经常忆念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能长养对三宝的信念和净信心。在《随念三宝经》中,对三宝的随念差别说得很详细:

        顶礼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谓: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诸有情师,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磐城者之商主。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语言清净,音声和美;观身无厌,身无与等。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解脱众苦,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妙智圆满;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磐,住真实际。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佛、薄伽梵,善说法律。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法律善显。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这部经的藏文版读起来非常舒服,也很殊胜,我们有时间也要多多读、常常读。

        6. 生福差别

        佛凭借一位有情众生就能生长福德。僧则是凭借多位有情众生生长福德,因为四位以上的僧伽才成为僧宝,佛与僧宝是就有情众生而说的。法是依靠非有情,依靠法来生长福德。

        所以,皈依佛是以供养和敬奉之心皈依;皈依法,是要令法在自己心中生起而皈依。



受皈依时,自己要立誓言

        受皈依时,自己要立誓言,对三宝是依不同的誓言来皈依的:

        要把佛当作救护的导师来皈依。

        要把法当作解脱直至涅槃的教证内容来皈依。

        要把僧当作修行解脱的法友、助伴来皈依。



不皈依三宝以外的任何对象  

        以前,有个外道的智者,后来皈依了佛教,最后成了一位成就非常高的大成就者。他写了一部书叫《圣者赞》,里面说:

我不偏爱佛陀,也不憎恨外道,

谁的说教合理,我就归信于谁。

        这位智者对比了佛教和外道的各个方面,包括佛教的大导师释迦牟尼佛和外道的祖师,以及各自的教理、修证成就等等。判断得出,佛、法、僧三宝超胜于一切外道,所以,最后他皈依了佛教。由此,我们也要明白,只有佛陀、三宝才能令我们脱离轮回苦海。所以,我们只皈依三宝,皈依佛陀,不皈依其他外道。

        另外,佛是最至高无上的,智慧、功德都是最圆满的。皈依了三宝后,我们的福报就很大了,这时再皈依外道或其他鬼神,他们受不起我们的福报,会很不高兴,不但没有功德,还可能会障碍我们。

        佛断了所知障和烦恼障,智慧、能力最圆满,没有一点儿缺陷。土顿尊者和佛陀是同时代的人,原来是一个外道的教主,后来入了佛门,写了一篇赞扬佛陀的文章叫《殊胜赞》,其中有段话:

我舍余大师,而皈依世尊,

何为皈依佛,无过具德故。

        土顿尊者作为外道的教主,最终也离开了外道,是因为他觉得外道的教义在很多方面都讲不通。比如说,外道认为,万物都是由“主”来创造的,人也是“主”创造的,那么“主”又是谁来创造的呢?后来他看了佛经,研究了很长时间,了解到佛的说教是最应理的,功德是最圆满的,证果是最究竟的,就皈依了佛,皈依了三宝。

《殊胜赞》中又说:

于诸外道教,如如而思惟,

各各细较量,我心愈信佛。

其非遍智宗,以过坏其心,

彼心既坏乱,不见无过佛。

        外道因为不能通达一切种智,就导致了种种错误的观念,观念错了以后,看事情都是颠倒错乱的,所以看圆满的佛就有过失,因此土顿尊者说外道“彼心既坏乱,不见无过佛”。

        另外,外道的历史中,打打杀杀的事很多。佛教讲大慈大悲,不但不能打杀众生,还要生起大爱来救度众生,这也是佛教和外道的一个重要差别。


 


常见疑问:

如何学佛修行?

如何共修?

《法海宝藏》的作用?

什么是五戒及相关开示?

与财富相关的问题

如何发愿及相关问题

供香应该供几根如何供?

如何供水及相关问题

吸烟的危害及相关答疑

如何理解风水及相关疑问

如何理解瑞相及相关疑问

如何做擦赛烟供及注意事项?

只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精华查询:

药师佛仪轨全文及药师八如来详解

至高那烂陀寺十七班智达索引(全)

陀乐歌曲查询

咒语跟读查询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行愿人间”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以上根据阿旺嘉措金刚上师开示综合整理,更多查询请输入 @ 查询,更多皈依方面的开示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下载《法海宝藏三》,查看道的根本、皈依等相关章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