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伴走了,念起儿时的生活
【往期回读】
儿时生活的回忆(一)
陈梦生
儿时玩伴走了。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几岁即学徒当瓦匠,亦十几岁学会抽烟。一辈子辛苦劳碌,用他的话说,“吃人饭用牛力”。终因一半劳苦一半遗传,患哮喘多年,非吸氧不能生存,活得很累,走了也是解脱。
我过了古稀,生死已淡,倒是儿时交往游玩之情景越过六七十年人世沧桑涌来眼前,今记下几段,以作对老友的怀念和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吧。
他长我三岁,晚我一辈,按乡间规矩叫我小爷(即小叔)。每次来我家叫我去玩时,老妈总是关照他带㸙小爷好好玩。听起来有点怪,实际上确实是侄子带着叔叔玩的。
一、刮狗屎
乡下孩子每天清晨都要去刮狗屎(即北方称拾粪)。扛把屎勺子(类似锄头直角无刃),挂个畚箕,到小街的空地碰头。拾粪之前先打一阵球。击球工具就是屎勺子;球是砖头,敲敲圆,能滚就行;地上挖几个洞。看洞的将球拼命往外打,抢洞的则要将球打进洞里。逼近时,屎勺与尘土齐飞。分出胜负后,才想起畚箕还是空的,赶紧到人家厕所里挖一点回家交差。这种砖球,现在没有孩子玩了,倒是看到儿子他们打高尔夫球,也是打球进洞。难道小时打的砖球就是高尔夫的祖宗?
二、烧小锅
乡下孩子也知道野炊,家里大人在上海带回来一只罐头,我们就拿出去当锅,在河岸坡上挖个土灶,拾些枯枝,就可以烧了。锅内食材有捉的小蟹、小鱼、青蛙等等。最好玩的是,春暖花开时,跑到蚕豆田里出恭,边出边摘,顺便将蚕豆米剥出来。一泡恭出好,口袋也装满了。小锅里放点水,加上盐,烧出一锅蚕豆,尽管烧的乌漆抹黑,但至今仍觉得很美味
三、放牛斗草
他家养牛,每天日常工作就是放牛,放牛的地方就是荒冢坟地。刚解放时,乡下到处都是荒冢,我们称之为荒子。从村庄向外称头道荒子、二道荒子、三道荒子,好像荒子比田还多。田里也有不少坟墓,那些都是有主的;荒子上都是无主孤坟墓,千百年来无人盗挖,无人开荒,直到合作化时。在荒上放牛,只要牛不打架,就没事。我们就在坟上找茅针草,几寸长,剥开来有白毛,嚼着很甜。也可以当游戏棒,一把撒开,再一根根轻轻挑起,几人轮流,以多定胜负。现在好像茅针草也看不到了
四、迷信
他比我们大几岁,懂的东西自然比我们多。我们经常在坟茔里玩,看到骷髅不稀奇。他说,在骷髅头里放七颗豆子,再撒一泡尿,骷髅头就会跟你走。你必须掉头快跑,不断拐弯,找沟塘跳过,让它滚不动;万一它碰到你脚后跟,你就没命了。说归说,谁也不敢试。他关嘱我们,看见旋风,要伸两手指叉住它。这个旋风是鬼风,偏偏坟冢地旋风特多,因此我们时不时要伸出Y指。又说,在路上看见筷子不能拾,一定要折断。晚上走路,有人叫你不能掉头,要连身转,因为每个人肩上都有两盏灯,你转头就吹灭了灯,鬼就找上你了。
五、掼铜板
解放后,铜板退出流通领域,不再是钱了,成了孩子们的玩具。那时家家都有铜板铜钱(有孔为钱,无孔为板。一个铜板抵十个铜钱,当然也有当二十文当五十文的大铜板)。掼铜板的玩法是怎样的呢?在地上画一圆圈,中心挖一小塘,几步外画一疆线,几个人站在圆内向疆线扔铜板,最近线者为头家。回圆圈看家,其余的按次序在疆外向圆内扔铜板,进圈的由头家用铜板将其打出圈外,再将对方的铜板放在上面,自己的放在下面,两板叠在一起,向前方地面掼出对方的铜板飞出几丈远,而自己的铜板不能出疆线;投不进圈的直接由头家掼出,打不出圈的就是二家,可以跟着头家打别人的铜板了。这里的技巧一是投疆线要准,尽量抢头家, 二是投圈要尽量在中心,掉在小坑里最好,头家不容易打出圈外。
(待续)
安好,世界!安好,朋友!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老夫我的个人动态、丁沟中学及周边的资讯、教育教学等文章。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sdzzgx或丁中广祥。本号也欢迎大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