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葛秀兰 | 回母校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19-04-15

【往期回读】

稗子是是非非    儿子为我花钱

宽厚者慧骐也    话说扁担

我心中的扬剧    它的世界有你

一次矛盾调解    柿饼香   三姨娘

栾碧军谬赞我    曹义田的宽厚

褚德军的闲适    花善祥的实诚

回母校

葛秀兰

作者葛秀兰,丁中86届校友,一位多才多情女子。平素喜写作、书画,自称“舞文弄墨,附庸风雅”。


11月10号,虽然已是初冬,母校却一如既往地以她特有的热情迎接了我。


我是来参加丁沟中学这本由梁明院局长、刘立忠校长作序、张广祥老师主编的校本教材《江都地方巡礼》新书见面会的。老实说,那天接到广祥张大师的邀请信,我是诚惶诚恐、受宠若惊的。一来,我不是文史专家,讲不出个一二三来;二来我不是作者,没有创作体会。我作为一个客居江都多年、至今江都乡镇也没有去过几个的泰兴人,出席这样的活动是不够格的,确切地说,是没有这个水平的。然大师的邀请情真意切,不容拒绝:“刘校已做决定,邀请部分校本教材作者及校友本周六上午到丁中座谈。诚邀你百忙之中拔冗参加,如蒙应允,不胜荣幸与感激!另外,梁明院局长、曹利民大诗人都应允到场,你可不要拒绝啊!”好吧,谁让我有这么高大上的两位文蜜呢,我得保驾护航啊;谁让母校有个当校长的我的86届的嫡亲同学呢,我得维系同学情啊。无论是文蜜伴游还是老同学会见,都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啊。遂即应允:得到邀请何其幸运,定伴驾前往。

到了母校,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行知楼三楼的会议室坐了10大几个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经过介绍后得知,除了几个丁中的杰出校友,他们大多是在广祥公众号发过文,只见其字、未见其人的作者。曹义田曹总来了。他曾在母校执教过,后任《江都日报》副总编。丁沟镇老领导何仁坤老先生来了。他的《丁沟的昨天》写尽了丁沟过去交通和集市庙会的繁荣、水资源的丰富、服务业门类的齐全,把曾经富裕的丁沟写得活灵活现的,不亚于一幅老丁沟的《清明上河图》。他的这篇文章在广祥公众号一发出,好多在外打拼的乡贤看了纷纷留言表达思乡之情。来的还有写《老扬州传说》的褚德军先生,最近轰动江都文坛的《竹墩史话》的作者花善祥先生,曾在征文活动见过面的柏涛老师,大桥顾仁老书记。坐在我左侧的是《乔墅史话》一文的作者刘文先生,81岁高龄了,但精神矍铄;右侧是丁中66届的刘继红校友,我在广祥公众号上不止一次地看过他回忆母校的文章,原以为是个女士,今日见了真人才知道是位先生。说到校友,今天欣喜得知《江都日报》社的高克勤主任、陈阳编辑都是我们的校友。更有杰出校友、青年才俊孙群安,我经常听文蜜朱秋玲老师提到他夫妇俩,去年10月份在《扬州讲坛》十周年征文颁奖会上看到他过,当时他好像是三等奖,我只混了个优秀鼓励奖,那是真的仰视他啊!


见面会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就是《江都日报》的副刊编辑、有“江淮藏书第一人”美称的栾碧军老师,他是真正的文人学者,他“沉静、内敛、书卷气浓郁”(张广祥老师的评价语),他的《川上屑谈》“思辨色彩浓厚,可读性极强”,他有名言“布衣暖,菜根香,心定自然凉”。会上他虽未说一字一句,但我知道,他的思辨一直在,他对家乡的情怀一直在……

校本教材《江都地方巡礼》见面了,母校的孩子们何其幸,我在想,今后无论他们飞有多远,通过这本校本教材的指引,他们定会为故乡的过往驻足回眸的。正如刘立忠校长所说:“我们除了抓我们的教学质量、还要注重核心素养,希望我们所有从丁中走出去的孩子都拥有江都家乡的情怀”。


时隔一年我重回母校,除了忐忑、兴奋,还有些遗憾。多日未见的大春同学,他把《回丁沟》留给了我们看,却匆匆道别,回丁沟老家陪父母吃饭,谁又能阻止得了一个儿子的孝心呢?重回母校,我甚至没给在校的我的几个老同学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只在快离开学校的时候遇到了上第一节课的冯晓琴同学。因为赶时间,虽然只是隔着车窗寒暄了几句,但是扑面而来的却是结结实实的温暖。其实,母校和同学一直在那,见与不见,感情有增无减。这样,甚好!


回母校我是快乐的。母校的初冬温暖晴好,有落叶飞舞的梧桐大道,与鸟儿为邻的青桐,神奇的会元桥,静静流淌的山阳河,还有金光灿灿的黄金树。更有你们,我的同行者们。


一本校本教材在我的面前,爱不释手。她的问世与其说是孩子们的幸运,不如说是我的幸运,因为江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深地爱着这一片热土。她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值得我以热忱深情的目光去瞩目,去回望。这样看来,回母校是值得而有意义的。谢谢我的老同学刘立忠校长,谢谢劳苦功高的主编、亲切地喊我“秀兰姐”的张广祥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