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利用TALEN技术制备出神经疾病猴模型
本文转载于生物通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最初的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小编
对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进行基因编辑,可带来有价值的动物模型,用以探索人类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策略。然而,到目前为止,密切模拟人类病理和行为缺陷的神经系统疾病猴模型,还没有被成功地制备出来。
8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采用TALEN技术,制备了小头畸形致病基因MCPH1突变体食蟹猴模型,并对这种MCPH猴模型的表型进行了描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项鹏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杨世华教授和中科院北京动物所的周琪研究员,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用来开发各种不同的体外类器官培养系统,包括脑组织,可用于了解器官发生和疾病的相关机制。然而,人类的大脑包含超过1700亿个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它们分布在各个脑区。离体器官发生仍然不能充分地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基因编辑的动物模型,特别是啮齿类动物模型,已经被制备出来,用以加深我们对于致病机制的理解,并测试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疗法。然而,因为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之间在行为、生理和解剖学上有着许多的差异,所以,许多啮齿类动物模型不能真实地模拟人类的病情。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感知、认知和行为技能与人类非常相似,所以,开发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会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在人类大脑中运作的机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小头畸形(MCPH)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头围减小伴随一定程度非进行性智力退化。目前已经确定了超过 12个致病基因;第一个被称为MCPH1。进化研究表明,MCPH1基因的变化对于人类大脑的增大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该基因在人类和大猿的进化过程中显示了积极选择的证据。
MCPH1基因的截短可引起大脑尺寸显著降低与身材矮小。一些患者表现出智力缺陷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痉挛。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畸形的存在,如大脑中一个简化的脑回格局,和胼胝体脑的发育不全。几项精心设计的研究表明,MCPH1基因缺陷小鼠可表现出小头畸形的一些关键特征,从而有助于 我们了解致病机制。例如,Chen等人报道,MCPH1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小的头骨大小和听力障碍。另一组研究也发现,由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从对称到不对称分裂的过早切换,阻断MCPH1可引起小头畸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没有发现神经病学症状,并不是所有的MCPH1突变小鼠会表现出在人 类患者中观察到的大脑尺寸严重降低。因此,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十分可取的。
人类疾病的转基因猴模型,如亨廷顿舞蹈病转基因猴模型和自闭症相关基因MECP2转基因猴模型,已被创建出来,并被认为能够比啮齿类动物更好地模拟人类的行为和认知表型。然而,在猴子中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仍然是一件耗时和困难的事情。
最近,一些研究使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TALENs)或CRISPR/Cas9改良了基因编辑技术。有两组科学家曾经报道用TALENs制备MECP2基因敲除猴子模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的是,TALEN介导的基因突变形成,是否能在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中有效破坏靶基因功能,并概括疾病表型。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TALENs,制备了一个携带双等位基因MCPH1突变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模型。这种猴子模型能够概括患者中观察到的最重要临床特征,包括标志性的头围减少、染色体早期凝集(PCC)、胼胝体的发育不全和上肢痉挛。
此外,MCPH1在突变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缓解PCC综合征。这只猴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阐明MCPH1在人类小头畸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种蛋白质在灵长类动物大脑进化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TALEN-based generation of acynomolgus monkey disease model for human microcephaly
▼点击文字查看相关文章
细 胞 培 养 俱 乐 部
— 聚焦基础免疫与临床转化的分享平台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细胞培养俱乐部无关。本平台文首处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于其他媒体平台,转载仅供观点分享,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转载的文章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微信平台证实,对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撤稿(小编微信:ntwhf2005).
微信开通“置顶功能”啦,喜欢我们的朋友可以点击蓝字 “细胞培养俱乐部”进入公众号,然后打开置顶按钮即可。
投稿与商务合作:ntwhf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