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华经大意20:佛像的功德大,大在表法,见到像就想到佛法的教训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

第七页「授记品」,看「授记品」:【迦叶所解真实。必当得佛。故与其授记。前文云。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无疑。】实际上这个一首偈,就是将所有的『声闻、菩萨』,统统都授记成佛。经里面讲『闻我所说法』,说的什么法?就是《妙法莲华经》。听说多少?说四句。这个一偈不一定是偈颂,诸位要记住四句就叫一偈。听佛讲《法华经》没听多少,只听了四句,他是『皆成佛无疑』。正是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我们在《法华经》里面看到的。而诸位如果是读《华严》,或者是读《圆觉》,你看到这个心就更能够深信不疑。佛在经里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把大地所有众生,不是全都授记了吗?授记的意思就好像预言,预先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示现成佛,你成佛这佛号叫什么,世界叫什么名称,以及度化众生的这些情形,都可以预先的告诉你,告诉你这是属於事。所以诸位要晓得,凡是事都有一个定数,这在前面跟诸位讲过,凡是事都有定数。像释迦牟尼佛这一次的示现,我们讲佛的法运,正法、像法、末法一万二千年,这不是数吗?这一万二千年当中,佛法有很兴的时候,有低潮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是高潮,或者完全是低潮,不是的,有起伏。起伏是从哪来?是不是佛法有起伏?不是的,佛法没有。是众生烦恼、业障有起伏,烦恼轻的时候,这佛法就兴盛;烦恼重的时候,佛法衰微,是因为众生烦恼有高低潮。看出来好像佛法也有这个现象,实际上佛法没有。

唯有心在定中的人,不随众生烦恼所动,所以修道的人他是如如不动的。但是化缘,就是教化众生的因缘,这个化缘诸位要记住,这是讲的教化机缘,是随众生的。正是普贤菩萨所谓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是讲教化众生机缘上说的。菩萨自修,给诸位说,与这外缘可以说没什么影响,缘殊胜或者是没有因缘,对他自修来讲,都没有影响。为什么?顺的境界当中,一切都很顺利,菩萨的心如如不动,你看没有影响;逆缘的时候许多挫折苦难,菩萨的心也不动。所以菩萨自住三摩地,在《楞严经》上说的「菩萨自住三摩地」。如果我们说得更清楚一点,菩萨自住一真法界,他的心永远是一,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他是不随缘,缘对他没有意义。但是从教化众生上来说,这个随缘。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是从教化机缘上说的,从这上说的。了解这点,我们就晓得一切经典里面,凡是讲到授记都是从事相上说。

事相既然是有数就可以预先授记,就可以预言。好像我们凡夫有数,为什么?他有迹象,有迹象就有数,有数就能够从八字、从命相,推论你一生的命运。高明的人不但知道你一生的命运,还知道你下一生的命运,那是遇到真正高明的人,你来生到哪一道,那一道是什么情形,你受些什么样的果报,都知道。如果那个定功要深的人,譬如像经里面普通讲阿罗汉,阿罗汉能够知五百世,为什么知五百世?因为事相落在数里头,他晓得。如果不落在数里头,阿罗汉就没办法;心清净就没有数,心里面起一念就落在数里头。所以从清净心来说,从法身上来说没有授记,这个授记是无意义;从应化身上来说,从迹象上来说有授记。佛法里面蒙佛授记,等於我们世间好比求学的时候,得到教育部的承认,自己的心里很安心。譬如你今年要毕业,得到一个博士学位,而这博士学位是教育部所承认的博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授记就有这个意思。下面说明解释这个授记。

【夫授记者。记其因心果觉。异无少间也。迦叶因中。以上色金。庄严塔中坏佛。故感身光金色。若放光时。蔽日月光。犹如聚墨人。故呼曰饮光。】这是举迦叶尊者做个例子,佛为迦叶尊者授记。在经文里面这段的公案,公案是事,我们从这桩事情了解了造像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现在有很多有钱的人做功德,都喜欢塑佛像,说做佛像他愿意出钱出力,说做别的他不愿意。但是诸位要晓得,现在造佛像,功德没有从前那么殊胜。所以一些人种福,他实在是盲目的去种福,听说哪个事情福报大一窝蜂都去做。事实上是不是这样说的?未必。佛像的功德大,大在哪里?大在表法,大在这个地方。我们见到阿弥陀佛,这是明白人才会起作用,不明白的人不起作用。你说外国人看到佛像他起什么作用?他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品来看,这是多少年前、多少年代的这种雕塑,他把它当作美术、当作艺术,那有什么作用?你造像有什么功德?没有功德!人家欣赏这个像,他欣赏雕刻师的工艺,他的这些技巧。他决定不会想,这是某人出钱请某个人雕的,他想不到,出钱的人他早忘掉,他不会理这些。他只重视那个雕像,研究这是什么人雕的,观察他的技巧,他是用这种眼光来看。世间法,这不是佛法。

学佛的一般人把佛像当作偶像去膜拜,认为我拜了它,它就会保佑我,这是迷信。它会不会保佑你?给诸位说,决定不会的!你不听说过吗?「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怎么保佑你?它不能保佑你。像的功德大,对懂佛法的人就有无量功德。懂得佛法的人见到观音菩萨,就想到大慈大悲,慈悲心就现起来;见到大势至菩萨我要求智慧,智慧就现起来。这个像摆在那个地方是启发我们的作用,见到地藏菩萨,就晓得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见到释迦牟尼佛我们要仁慈,释迦牟尼是能仁、寂默,心地清净大慈大悲,这释迦牟尼佛;见到阿弥陀佛,我们把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你不懂,那个佛像摆在那里有什么用处?懂得了真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为什么?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不要迷,提醒我们恢复本觉。一切诸佛菩萨形像、德号,都是我们真如本性的万德万能,用这些方法,用名字、用形像,把我们的万德万能唤醒,不要再迷了。所以它具有无量的功德,造像功德是这样的。今天佛法的教义没有人弘扬,光有这些佛像,都把它当作木偶去看待,当作艺术品去欣赏。你看那个外国人造业,所以你不要看到今天外国人强盛,他们将来会灭亡,他们造的罪业很重。你们知道破佛身血是无间罪,佛陀不在世,破坏佛的形像等於出佛身血,也是无量罪。

我们大陆上寺庙这些佛像,像敦煌石窟里头的这些佛像,这些外国人,浮雕在石头上,实在没办法,他把它一块块的拆下来,等於把佛菩萨分尸运到外国去,拿回去供在他博物馆去欣赏去,这就是出佛身血,这个罪业是无间地狱的罪业。我们现在看到外国有些富贵人家,墙壁上挂的是菩萨的头,那都是大陆上,差不多多半都是云岗、敦煌那边的。把这个头部拿去,整个身子太大没办法,拿不去了,把头割去。割回去之后他自己装饰在客厅里面,挂在那个地方当作艺术品欣赏,都是阿鼻地狱罪业。我们现在也有些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模仿做一个菩萨头,也挂在那个地方,那什么意思?你要供是供佛菩萨全身,恭恭敬敬的坐上佛龛,是恭敬礼拜,对他恭敬。你把它挂在那里,当作艺术品去欣赏这就有罪!外国人有些长处,我们可以学他,愚痴颠倒的行为也能学他吗?所以把菩萨头挂在客厅里面,当作装饰品,这个不可以。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佛弟子,不学佛的人他不懂得,他用一个人像,这个像塑得非常好,塑得很美,他是欣赏美。我们佛弟子不是欣赏美,我们佛弟子见佛菩萨形像第一个大功德,就是引起我们的恭敬心,敬心是万善之本。

所以世间里面《礼记》一打开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佛法里面,你看那课诵本「一切恭敬」。没有恭敬心什么都不能成就,真正是一分恭敬一分成就,十分恭敬十分成就,怎么能够是以佛菩萨头部摆在客厅里当装饰品?这成什么话?恭敬心完全没有。所以塑佛像就是启发恭敬,必须在佛法盛行的时候才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一天到晚讲经说法,大家晓得。所以以后做这个像,一见到像就想到佛法,见到像就想到佛法的教训。譬如见到观世音菩萨,你就会想到「普门品」,就会想到「圆通章」,这里面对我们的教训,我们应该要依教奉行,功德在此地。我们不但说是对佛菩萨,要是拿一个头部,我们对他不恭敬;世间人你要是塑一个像,单塑一个头部也不恭敬。那就好像把脑袋砍起来,挂在那边示众一样,那怎么可以?世间做这些伟人像,他也会做个半身,也会恭恭敬敬的塑在那个地方,也不会说单单用个脑袋挂在墙壁上。那是敌人把他头砍下来挂在那里示众,表示我们战胜,这才是这样,你怎么可以把佛菩萨的头,拿来挂在那示众?这个罪业造得太重了。

迦叶尊者在过去世,那是过去世中曾经见到佛像,佛像是装的金身,大概是年代久,金脱落了,他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就以他自己有限的财力买的真金,把佛像脱落的部分把它补好。由於这个功德,他感得生生世世得富贵之身,不受贫穷的果报,而且身放光明,因为金是有光明的,他的光明很大。所以人家叫『饮光』,「饮」等於是吞下去,譬如说他的灯光明一放,别的光明都不能显现。譬如说在太阳底下我们点得再亮的电灯,我们晚上看到几千支光,非常明亮;可是在大白天太阳底下,那个灯好像没有光一样的。迦叶尊者这个身光,比太阳的光还要殊胜,他站在那个地方放光,日月灯光都不能显现出来,所以称之为「饮光」。这个果报就是过去生中以真金装扮佛的身相,得这样殊胜的果报。今天造像固然是有功德,但是没有这么殊胜,为什么没有殊胜?就是刚才所说,因为一般人对於佛教的教义不明了,对佛菩萨形像的态度不如法,所以他的功德果报那就要大大的打折扣。虽然大大的打折扣,还是有好处,果报决定不会像迦叶尊者这样,像这个样要这一个地区的人都懂得佛法。由此可知,殊胜功德的根本是在众生了解佛法,正信佛法,造像功德才殊胜。

如果他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不通达教义,不晓得如法修行。一天到晚在佛面前烧香拜拜,求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保佑他平安,这是迷信,真能保佑吗?未必。如果要是真能保佑的话,这庙可灵!有的人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有的人没有,实际上那不是佛菩萨保佑,命里头该有的,到那个时候他发财,他去拜佛刚好碰上,以为佛菩萨很灵,实际上不是的。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有没有这个事情?有,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绝不是现在这个世间的求法,不是的。佛法的求法要明理,如理如法的求,有求必应;不如理、不如法的求,求到了,那是你命里头原来有的,就是刚刚好碰上,不是真的。所以如理如法的求一定能够求得,感应道交。我们真正明理,在佛法里面求,我给诸位说,我从学佛以来,我这个求愿也很多,但是都能满愿,真正是有求必应。所以我觉得佛菩萨很灵,确实感应道交。

大概在十几年前,我刚刚到台北没多久,我在台北法华寺讲《地藏经》,我在法华寺里头讲过三部经。讲《地藏经》的时候就有个出家人,也是个老参,他自己住个茅蓬。他听了经之后他就给我说,「法师,佛经里讲的有求必应靠不住!」我说怎么靠不住?他说「我天天拜地藏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没有求来,不灵。」求电冰箱能不能求到?能求到;如果为了自己生活过得舒服一点,未必能求到。如果你说寺院里人众太多,这剩下来东西有时候会败坏,那也可惜了,对不起施主。如果能够有冷藏能保持食物新鲜,到明天还可以能供养大众,叫大众不会生病,维护大众的健康,你这样去求会求到。他的小茅蓬我问他你几个人住?一个人住。那不必了,那一个人住你想求什么?

所以说确实是如理如法的求,有求必应;不如理、不如法,贪心求,求不到还瞋恚。台北还有个法师,而且这个法师还是九华山出家的,我听说。他供养地藏菩萨,好像听说有一次出去赶经忏,他这个小庙被小偷偷了,被小偷进去偷了,偷了他的财物。他回来之后,看到门是开的,钱财失掉了非常生气,把地藏菩萨打了一顿,他说我天天供养你,你都不会看家,让小偷进来了。愚痴!所以学佛是不明理、不如法,那是谈不上成就。你们要问学佛从哪里下手?从明理下手。好比说你走路,走路从哪里下手?走路从认识路下手,要不认识你往哪里走?所以从认识路下手。你找一个过来人,曾经走过这个路的人,你去请教他,他给你讲解,他给你画成地图,告诉你怎么走法,你要从这里下手。学佛也是如此!

迦叶尊者成了佛,这是佛给他授记,他的佛的德号叫「光明」,国名叫「光德」,劫名叫「大庄严」,这些全是与他因地里头修的因有密切关系。在此地每个名号都有一个偈单独解释,诸位自己一看就明了。下面有几句话非常要紧,也正是我们自己现前的毛病,必须要依照圣教来改正的。在这第七页,这一面的下半段第二行,最后三个字看起:【意灭。则贪瞋之垢不起。秽恶自无。识空。则分别之念不生。高下何有。】这几句话大家用红笔把它画起来,记住,修行从哪里行起?就是一个『意灭,识空』。但是这个也有问题,怕的是自己不能够善於会意,会错了意思,那你就变成无想定,那就坏了。你看看此地「意灭,识空」,跟无想定很相似,无想定是不是这个情形?不是。无想定是外道,修成了以后,果报在四禅天的无想天,无想天的寿命终了的时候决定堕落,这点不可不知!所以你说是不懂,不能够通达佛法,道听涂说,一知半解,或者所谓是依文解义叫三世佛怨,那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是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意灭是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这叫意灭,意灭了变成智。那个修无想定的人怎么样?他灭了,灭了没有智,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菩萨灭心意识转成为四智,外道灭心意识是一片阴暗,是黑暗的,不是光明的,那怎么会一样?由此可知,意灭,『贪瞋之垢不起』,起的是什么?起的是戒定慧!外道意灭了贪瞋痴不起,戒定慧也没有,这就是外道。所以说『秽恶自无』,「秽恶」是讲果报,「贪瞋之垢」是讲业因,业因没有,果报当然没有,就是恶因恶果都没有了。识空,这个地方的识著重在第六意识,前面那个识是著重在第七识,一看就明白,为什么?第七识是染污的,染净依,第六识是分别依,所以你一看就明了。这就是转识成智,不同於无想定,也不同於小乘的灭尽定。

所以我们读经,这些地方千万要留意,决定不能够大意,一个错误的误解,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学佛学成了外道,学成了魔,这是冤枉!佛菩萨、祖师绝不害人,人家说在前面,如果你自己看不清楚,那是怪你自己,你看句子写得这么清楚,第六意识、第七识多明白!第六意识识空,『分别之念不生』,这是转妙观察,妙观察是一切明了,在里面不起分别,这是妙观察,所以称妙!没有分别就妙,没有分别又清楚这个妙。再给诸位说,这四智是自受用,佛菩萨有没有八识?有,有八识。如果要没有八识的话,好比打个比方,我成了佛菩萨,我没有分别,你们问我这什么?不晓得,不知道。这什么?也不晓得那行吗?我不分别一样的不行吗?这个不行,这个佛菩萨不变成白痴了吗?不是。佛菩萨自己不分别,自己用四智,众生要来问他的时候他用八识,他这八识是对人不对自己的,这个妙!我们凡夫的八识对自己,不对别人的,这个麻烦大。所以诸位要晓得,如果诸佛菩萨要没有八识,他怎么能到人间来示现!诸佛成了佛,为什么要大慈大悲留惑润生?你们想想看,不断就是生相无明不断,如果断了之后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度众生了。他要到这个世间来跟众生在一起,必须要留著众生的那个惑。他有没有能力断?能断,有能力,有能力而不断,这就大慈大悲。他要断掉他就不来了。

好比你们学生,同学,你们在学院毕业,已经毕业了,但是你对於后学,后面的学弟们,你很慈悲希望照顾他,怎么办?我留级。我能毕业,我考试的时候我能够考得及格,能够拿满分,我考个四十分把题目交卷了,故意留级。留下来干什么?我为了帮助我们同学,这是真正慈悲。诸佛菩萨已经成佛了,所以叫倒驾慈航,留惑润生,润是滋润,生是六道的生源,他不断。我们称佛菩萨大慈大悲,特别著重在这点,他能断他不断,为什么不断?为了我们,为了来帮助我们。我们学佛也得要这个学法,虽然我们还没到这个程度,但是现在晓得一分就学一分,晓得两分就学两分。就是自己的心要清净,一切境界里要不分别,样样明了而不分别,不分别就没有烦恼,分别就有烦恼。别人来问我们的时候,随顺众生分别,你说这个叫什么,你们叫它做麦克风,我也跟你说麦克风,那你就懂!实际上菩萨这心里头是不是有那个名字?没有,什么名字都没有。名可名,非常名,没有名字,也没有形相,所以菩萨永远住在一真法界。你看看六祖大师教诫学人,要想成佛要修两种三昧,哪两种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成佛必须要懂得一相三昧跟一行三昧,一相、一行是自己修的,不能代人。代别人那是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一定是一相。实际上这一相、一行就是净土里面的一心不乱,就是《华严》讲的一真法界,我们《法华经》里面讲的一乘实相,就是这个意思,一样的意思,自受用。他受用,要恒顺众生的程度,这样子渐渐的来教学。分别之念不生,高下就没有,你看心净都平等,傲慢的习气就断尽。

【染污之意既灭。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宜其地如琉璃也。】修因必定感果报,因胜果地一定殊胜。所以说是:【如此因心果觉。皆不出乎自己。岂有外佛可成哉。】这两句话要记住,修因证果统统在自己。好,我们下课。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

法华经大意01:要发心学法华经,就要背诵《法华经》

法华经大意02:解难,行不难,是说理难懂,理路懂了修行不难

法华经大意03:大乘人修的是心,小乘人修的是外表样子

法华经大意04: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自己慈悲 清净 平等觉心,这是自性释迦

法华经大意05:瞋痴都是佛法,证得了一心,无论他示现什么都是净业

法华经大意06:一心就是一时,心专一的时候,这一真法界依正庄严都现前

法华经大意07:记住--烦恼控制住、伏住了,这才能带业往生

法华经大意08:在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当中,要找个榜样模范,一生就学他

法华经大意09:三乘一乘是在人心,不在法,你心量大就是大乘法,你心量小就是小乘法

法华经大意10:始觉的初位是真的明白了三世因果,决定不造恶业,这个得人天道

法华经大意11:善财童子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老师,学生就他一个

法华经大意12:诸位将来弘法,自己有多少统统露出去,一点也不要保留

法华经大意13: 学佛从修布施下手,叫你们布施问题就来的人,听了再多都是门外汉

法华经大意14:世间人是患得患失,道人是无得无失

法华经大意15:修行就是念念之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法华经大意16:做到心上不贪才能到个初禅,不是说事上不贪,事上不贪做得到的人多

法华经大意17: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正确求学的态度

法华经大意18:不是正道就是邪道,这里头没中间的不正也不邪,没有这个道理的

法华经大意19:自受用是日常生活当中提起观照功夫;他受用是能够观机看他人结症在什么地方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9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