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8 真正做到彻底放下,必须对五阴的真实相彻底明了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78

会通四科之一  五阴即如来藏性色阴受阴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这个经文是接着前面一段世尊对阿难的开示,说明色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在前面一段经文里面,佛依旧用这个空中之花呢,来做比喻。那么说如果这个空花,空花我们晓得,是眼睛有了毛病,才有这样一个幻相。那么这个空花,如果要是从眼睛里面出生的,那么必定有这样一个现象,【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同时,眼是有见性的。那么从眼睛里面生的这个花,应当也有见性。如果它要有见性的话,这个花从眼睛当中出去了,这个时候是空中之花了,花既然带着有见性,那么这个花再回到眼睛里面来的时候,应当看到自己的面目,看到自己的眼根,才对啊,这个在理上才能讲得通。那么事实不然。这就说明了空花之虚妄啊,既不是从空中生的,又不是从眼睛里面出去的,那不是虚妄是什么呢?!那么上面这是讲有见是这个情形,必定是这个情形。

【若无见者】,如果说这个空花无见,无见的时候,【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如果我们说不承认这个眼睛里面出生的花,空中之花啦,它不带见性。不带见性嘛,空中有花,这是染污了虚空。虚空本来是清净的,现在这虚空出现花了,这就是有“翳空”的这个现象。那么它旋复再要回来的时候,应当也障碍了眼啊,障碍了清净眼才对啊。再看下面经文,【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这是就这个狂花来说。这个狂花,果然是从眼睛而生的,那么见花的时候,我们应该说这个眼睛是好眼睛啊,这个才对啊。为什么当我们眼睛在虚空当中见不到花的时候,称之为清明眼,称之为好眼睛?!

那么这个几番都是说明空花不是自然生的。那么这个空中之花,是眼睛害了病,确实有这个现象。既然它不是从眼睛生的,又不是从虚空而出的,那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呢?佛在此地给我们下了结论,说:【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前面两句是从空中、眼根两处,都找不到出生的本源,那么这个花根本就是虚妄,而无自性,就是没有自体。有自体,就有来处,它没有自体。因为不是从眼根生的,这是非因缘呢;它又不是空中有的,这就是非自然。换句话说,这个因缘、自然,都安不上去。这样,我们可以明了佛在经里面所谓是幻妄称相,随缘乍现而已啊。这个事相是比较上容易明了,尤其是我们害过眼病的人,那么佛举这个例子,我们就特别地亲切,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那么佛是以容易知道的事相,来比喻甚深难知的色阴。这个色阴的性质,就跟这一个狂花,是相仿佛的。

那么在这里我们要讲到真如本性,实在没有内外啊。既然是性本无外,那么诸位想想,哪有一法是从心外而有的呢?!这一些道理啊,你们都应当要记住。性本无生,何曾心内有一法生起呢?!如果心内有一法生起,这个性本无生就讲不通啦。佛前面这两种比喻,就是说明性本无外、性本不生的道理。所以,这二处俱非啊,说明它彻底的虚妄。虽然是虚妄,可是它有这个事情,不是没有这个事,真有这个事,真有这个相。你像我们现在这个根身,四大五阴的根身,这个是色法、色阴啊。我们眼根接触外面的色尘境界,这也是色阴啊。色阴不但包括一切色法,声、香、味、触,都包括在一个色里面那个法尘,一半属于心法,一半属于色法,可见得这个色法范围是很大的。它的性质既然不是因缘生的,就是没有原因生的,不是这个因缘生的,也不是自然生的,自然就是无缘无故。不是自然生的,又不是因缘生的,它到底是什么?非因缘、非自然呢,当然我们承认,这个事确实是虚妄的。可是虚妄的呢,确有其事。

这个事实的根源,我们一定要了解,然后才能够断疑生信。在本经里面,佛教我们追究它的根本,是循业发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啦,这个就是色阴的真相,就跟那个狂花的真相是一样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那么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就明了佛所说的生即无生,不是和合之因缘,生即无生。无生即生呢,也不是说不和合的自然。这个空中之花是这样的,这个眼睛有病,看到灯上五色的圆影,也是这个样子的。这个五色圆影,也不是灯生的,也不是眼生的,理是一个道理。

所以佛给我们讲一桩事情,我们应当举一反三,从这一桩事,我们能够了解一切万法的真实相。所以,学佛的人,贵在善用其心。这个善用其心啦,在佛法里面讲,尤其是本经里面讲,微密观照啊,或者我们讲得浅一点,就是细心地去观察,这样才能见到色阴的根本。而就色阴的根本,就可以通达实相,那么也就是一般所讲的明心见性,一切法的真实相了解了。了解一切法的真实相呢,它的好处呢,就是在一切法里头不会起执著,不再分别执著,也不会起妄想了心才能得定啊,我们念佛来讲,才能到一心不乱。那么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办法到一心不乱,就是对于这个五阴的真实相不了解,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虚妄分别执著说粗显一点的话来讲呢,就是放不下啊。内而根身,外而世界,放不下。这个放不下,不管你做什么功夫,都是障碍,功夫都不能成就。要想功夫成就,必须彻底放下。那么要真正做到彻底放下,必须对五阴的真实相要彻底明了不可。四科七大这一段经文,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

所以,从前禅宗的大德说,真空不坏有,真空不坏色啊,也是这个意思。佛经里面常讲,真空不空啊,妙有非有啊。这两句话说的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就是说明空与有,是一不是二。也正是心经里面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呢?这里讲的色阴呢。空是说什么呢?如来藏性,如来藏妙真如性啦。色阴呢就讲到此地,下面再看这个第二段,讲的受阴。在五阴里面,这个色阴呢,是属于色法。受、想、行、识啊,都是属于心法。在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心理作用,而以识为心的体,受、想、行都是心理作用,都是讲的心之用。这也不是真实的,要追究它的根源呢,还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说:【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

那么这个也是举一个例子来说。那么这个人,我们一看呢,这就是修行人。若不是修行人,在世间呢,也是很有修养的人,才会有这个现象。就是身心无事的时候,【手足宴安,百骸调适】,这些都是讲的身之安。【忽如忘生】,这是心之安。身心都很安稳,好像把自己忘掉了,到了忘我的境界了。那么这种境界呢,在我们修行的同修当中,很多人有这个境界,不过就是时间不长就是了。譬如你念佛,在那里静坐,嘿,会有个几秒钟,一两分钟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忘我了,到这个境界了。这个在佛法叫轻安,并不是一心,可不能误会了。这是好境界,是好境界。这个【性无违顺】呢,就是中庸的境界,中道。顺是欢喜,违是厌恶,那么就是一切烦恼不起现行,身心安稳。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这个相摩是什么呢?就是摩擦,两个手掌摩擦。本来身心很安,没有事情,两个手摩擦,摩不了多久啊,手掌就发热。所以【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这是以一种受里头的触受,来比类九法界触缘生受啊,同此虚妄。前面的例子说,这个心念不起的时候,手足宴安,能够到不觉得自己有这个身之存在,诸位想想,哪里还有受的感觉呢?不会有受的感觉。可是根境相对的时候,正如此地所讲的,两手在空中触摸,这个时候就有受的感觉了,立刻就生起违顺这两种境界。

譬如说冬天,手掌搓摩的时候,发热的时候,这个有一点暖相,他会多搓几下;在热天呢,这个就厌恶了,所以有违顺两种不同的境界。这个受,与八识心王就相应了。顺境里面,就起爱为业;违境里面,也起爱,爱离开,顺境里面是爱得到。如果说是就六根接受这个六尘,在佛法里面讲叫领纳了,领受,领纳就是受的意思。一一根各有苦受、乐受。我们通常讲受的时候啊,受有五类啊,苦乐忧喜舍。忧喜,是讲心;苦乐,是讲身。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讲的六根,这个根身接触六尘境界,苦乐这两种受啊,很显然;除此之外就是不苦不乐的这个舍受。一根呢,有这三种受,苦、乐、舍,六根就三六一十八种受。愈分析,愈分呢,就愈详细。所以这个受啊,要真正细分,也是八万四千种啊,从我们根身上去观察啦,那是非常的微细了。我们能够看到十八种,也都算不错啦,这个人算是个明白人啦。

凡夫,所领纳的,是凡圣同居土的六尘,他所感受的境界;二乘圣者,他领受的方便有余土,也是六尘境界;菩萨则是受实报庄严土的六尘。那么诸位从这里去观察,凡夫有同居土十八种受,我们从粗相上讲。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意,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172  一切众生之间的缘,前生已经有了结了,这一生想逃也逃不掉

173  见色闻声无论办什么事情、从事哪个行业,外不着相,内不乱

174  无论修什么法门,从远离名闻利养下手

175  中国的禅宗就是修无念、无相、无住这六个字

176  四相破了才入大乘之门,而破四相是自家功夫,谁都帮不上忙

177 心清净就悟得快;心染污就悟得慢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127目录链接(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