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5 我们燃香里头没有观照不能见性,真正的功德就是能入观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05

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鼻香处

学楞严的人,着眼就在此地啊。否则的话,那楞严经白学啦。学了楞严就是什么呢?就是会舍识用根,处处见性。时时处处、念念之中,无不是深谈实相,善说法要啊。我们要是看看这个世界上的历史,确实不能不爱中国啊,不能不佩服中国,这中国人开悟的有多少!我们在外国见不到的啊。就是在印度啊,那个开悟的人,也没有佛法传到中国来后开悟的人多啊。中国人确确实实啊,是得到实相法要了。那么我们过去的这些列祖列宗,他们见到,他们成就,我们为什么追不上呢?这是要认真去反省。

再看下面第三段,这一段讲鼻香处,是以鼻根的根性,接触香性啊。这个地方我说的时候,往往说话那个意思不圆满,意思圆满,言语不圆满。为什么呢?一切法都是真妄和合。我们眼见色,有见性见,有眼识见,有五俱起意识见,都是同时的啊。耳闻声,当然第一个是闻性闻,还有耳识闻,五俱起意识闻,正如玄沙大师所讲,各各不相交,句句无前后啊。你在这个里面才能够见到实相法要,那么鼻香处当然也不例外。

请看经文:【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旃檀。】炉是香炉,香炉里面烧的是檀香。旃檀,是檀香里面最好的,最名贵的,叫旃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这个香之好,燃一铢香啊,四十里都能够闻得到。好像昨天六十分钟里头有个节目,报道中国大陆,北平有个钟楼啊,那个地方有个大钟。那个钟敲一下啊,那个音声能够传多少里呢?能够传五六十里,五六十里外都听得到这个钟声。这个钟是明朝初年的时候铸的,铸的一个大钟。那么这种香,现在没有啦,这个牛头旃檀,现在没有啦。可是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有。汉武帝的时候,西域,就是外国,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进贡,贡品里面呢,就有四枚。一枚有多大呢?大概像鸡蛋那么大的样子。但是这四枚啊,称一称,不到一斤。从前给皇帝的贡品,最低的份量,不能少过一斤;如果不到一斤,这是不可以进贡给皇帝的。很巧,那个时候长安发生了传染病,我们中国叫瘟疫啊,现在所谓的传染病。那么这个使者啊,他就请求把这个香燃一枚,这个香可以祛病的。哦,这个香一烧的时候,确实四十里都闻得到,闻到香的人啊,他这个瘟疫、这个传染病就好了。嗬,有这么殊胜的功能,朝廷才重视,不到一斤也就收了,四个烧掉了一个嘛,还有三个也都收了,晓得这个香有这么好。

那么所以经上讲的这个是事实,在当年确实有这样的好香,四十里同时闻到香气,那么这是香有殊胜之力。也显示出鼻,这个鼻根跟这个香尘,底下讲了,是香到鼻子里面来了,还是鼻到香哪里去了呢?跟前面的意思一样,我们的闻性,我们的鼻根的根性,闻性周遍法界,香气啊也是周遍法界,所以,谈不上离合啊。下面佛再问他了: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此香为复生旃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那么这个经文一念,诸位就想到前面,正是中观里面所讲的,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无生啦,生即无生,无生即生。那么在此地啊,说了三种。旃檀木呢,这是自生。要生于鼻的话,是他生。生于空的话,是无因生。【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如果我们鼻子要生这个香的话,这个香应该从鼻出来啊,那鼻应该天天生香才对啊,那有鼻就会生香啊。为什么此时有,而别的时候没有呢?

【鼻非旃檀,云何鼻中有旃檀气?】肉体的鼻根,它与旃檀性质完全不相同,那么换句话说,它怎么能够发旃檀香的作用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这是讲假如说是,哎,我这个鼻子出香气,香气从我鼻子出去了。那个闻,应该是闻进来的啊,呵呵。出去了,你说是闻香,这个意思不对。闻是闻进来,不是闻出去啦。那说鼻子吐香可以,说鼻子闻香,这个意思不对。【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木?】如果你这个香是从空中生的,虚空是常在的,没有变化的。那么换句话说,虚空要能生香,香就是常在的,为什么一定要在香炉里燃起旃檀香,我们这个空中才有香气呢?炉子里头不燃香的话,空中没有香气,可见得这个香气不是空生的。那么这样说来,一定是旃檀木生的啦?这是我们大家一般的执著,都认为是旃檀木生的。【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这个木一烧,烧了它就生烟了。【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如果那个鼻子要闻到这个烟的话,才会有香的气味。【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我们就以眼前的香来说,你看那个烟,你看到了,烟你看到了。这个香不是很好的香,很好的香,这里一点,你在那个角落上已经闻到了。烟呢,烟没有到那里去啊。烟才起来,才在这个地方,你怎么在老远已经闻到香味了?可见得这个香与烟呢,又是两桩事情,烟是烟,香是香。你看这个烟升起来了,你闻到这个地方,这是烟气。这个地方没有烟,你闻到是香气。佛这样的给我们辨,说明什么呢?这个香你要说是木头里面生的,这个也不能成立啊。确实拿这个旃檀来说啊,意义更明显。因为我们晓得,烟不能遍满四十里,但是这个香气啊,是四十里之内都充遍的。

那么由此可知,佛在此地所说的意思,是既然这个香,不是木生的,不是空生的,又不是鼻出的,那么这个香性本来周遍呢,缘聚而起。我们知道这一法如是,你就晓得,没有一法不是周遍法界的。佛这样的不厌其烦,这是一而三,三而四,反复地给我们说明这一些事实的真相,然后我们才相信啊,佛所讲的这个法要啊,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啊,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啊。这些都是法要啊,都是在楞严经上说的。我们要是不听佛这样地细说,细细给我们来辨别,佛说的这几句话,我们确实不懂。那么这样宛转迂回地给我们说明,我们自己要善于体会,在这个里面要体会佛所说的真实义啊,真实义就是真实的实相。佛有什么意思?佛没有意思,佛是真语者、如语者。如语者,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没有意思啊,只是把真相说清楚而已啊。说得再多,也是说这回事情;说一个字两个字,也是说这个事情。说多说少,是一样的说法,多少只是言说上啊,不是内容啊。内容是不增不减,说多,不增一分,说少,不减一分,都是圆满的。

你说六百卷《大般若经》里面所讲的东西,跟这个两百六十个字的《心经》里面所讲的,给诸位说,不增不减,一样多。两百六十个字里面所讲的,比起大般若经,绝没有少一点点。六百卷大般若经,比起两百六十个字的心经,也没有说多一点点。一样的啊!言说上有多寡不同,我们说极简单的说法,叫法要。众生的根性利,心清净,则可以少说几句,一说,他就开悟了。众生的根性劣,分别、执著、烦恼的力量特别强大,那佛就得多说。可见得说多说少啊,那也是随根应量。众生根性不相同啊,所以佛说法有种种方便。

那么末后这个结论,【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地讲这个鼻、闻这两个字,似乎是带着浮尘根、胜义根。因为根对尘,是二处,根是一处,尘是一处。那么由上面这个意思来看,香尘尚且找不到它的生处,正如同前面佛叫阿难找那个心啊,七处找不到心的处所,这个地方叫我们找香尘啊,也找不到处所。香尘没有处所,嗅性也同样的没有处所,所以说【俱无处所】啊。这个时候啊,【嗅与香,二处虚妄。】虚,那就找生起了不可得。妄,你就找来去了不可得。所以才说非因缘非自然。

那么我们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大多数如果家里供得有佛菩萨形象,你早晚都要上一炷香,你有没有开悟呢?这一段经文,就用在嗅香上啊。我们讲早晚上一炷香,给诸位说,这就是早晚课诵。如果闻香,你会用这个法要来闻,这就是修楞严大定,就是修一心不乱啊。这个修法是什么?是不是在课堂上修,离开课堂,鼻也没用啦?闻一切的气味,都叫做香啊。哎呀,闻到那个好香,哎呀那个好臭,那个臭还是香。所以这个香的意思是广义的,鼻所能够闻到的一切气味,就用这一个字做代表,就用这个一个香做代表。那么我们鼻要呼吸,从来没有停过啊。没停过啊,停了就是死人啦,你睡着了还在呼吸啊。可见得你鼻根的用啊,从来没有间歇过。你要会用,则用嗅性嗅的是香性啊。

佛说这些道理,不是说着好玩的啊,是叫我们在这个里头开悟,哦,一闻气味啊,就开悟了。晓得什么呢?能闻所闻,俱不可得,尽虚空遍法界,平等一如。你证得了平等境界了,你证得了清净境界了,平等清净,就是见性啊,就是理一心不乱。所以我们这个鼻不会闻啊,眼也不会见啊,耳也不会听啊。六根没有一根利啊,根根迟钝,都不会用。六根会用一根,你就成无上道啦,观世音菩萨用耳根,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会用的,用一根就成道啦,我们是样样都不会用。所以,佛在这一大章的经文里面,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苦口婆心,重复再重复地给我们说,希望我们觉悟。那么这一共和起来,就是二十五法啦,就是后面二十五位菩萨出来做代表,二十五圆通。随便你在哪一法里面觉悟了,你都成无上道。所以在圆通章里面,二十五位菩萨,个个都说他得的是第一,没有第二。法法平等啊,无有高下啦。

你哪一根最利,你就从哪一根就入了门了,不必学别人啦。别人眼根利,我眼根不利,我学别人就吃了亏啦。看到别人成就了,自己有病,看到别人有病吃那个药吃好了,你也不去请教请教医生,看自己害的什么病,“哎呀,人家有病,吃那个药就好了,我也去赶快买那个药来吃。”好,一吃吃死了。不对症嘛!别人修行那个法门,嘿,修成功了,好,你也去跟他学。人家修成功了,成了佛了,你一修,修成魔了。法门就跟药一样啊,不对症,就会害死人啊。如果要那么容易的话,何必要去拜老师呢。正好像那个害病啊,一吃药就好了,你何必要去看医生呢?!不用啊,找到药就吃,吃了就好了,哪有这种道理?!我们找到一个好老师,老师来鉴别我们的根性啦,看看我们所修的这个法门对不对症啊。八万四千法门里面,哪个法门对我比较上妥当一点,比较上有利益一点,使我们自己能够早一点开悟,无非是如此而已,不可以盲修瞎练啦!

所以在此地,佛所讲的这个二十五种法,就是无量无边法门的总归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就是一切法的归纳。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无量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这二十五类。所以这个二十五类啊,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哪一个法门,都是非因缘非自然,皆妙真如性啊,所以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一天到晚鼻嗅香,要晓得这个道理。特别是一个修行人,在这个早晚课诵里面燃香的时候,要把楞严经这一章给忘掉了,那就很冤枉啦。所以经,为什么要熟呢?熟就是处处提得起观照的功夫啊。我们燃香里头,没有观照啊。没有观照,不能见性。你们也有的时候,燃香的时候会念几句咒的。念几句咒什么呢?修福,念的是供养咒。是不是真正修到福呢?在我看不然。为什么呢?你那个咒子是有口无心,不是你真心。你是听到别人那么念的,你就也照念,你的心里头完全没有一点供养的意思。小孩唱歌啊,有口无心啊,那有什么用处呢?没有用处啊。如果说到有好处,也有一点,比骂人好一点。只能说这一点,除这个之外,你有什么功德?!

真正的功德,最殊胜的功德,就是能入观。观什么呢?就晓得能闻所闻,俱无所在啊,这个是真正开悟啊。那么你在燃香的时候,这个香也是深谈实相,善说法要啊。可惜的是,天天燃香,你不悟;天天闻香,你不开悟。哎,鼻一天到晚都在闻嘛,你都不开悟嘛。所以这个经文,诸位是越读越有味道,句句都是诱导我们见性,句句都是启示我们开悟啊。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200目录(未完)

201 凡是因缘所生法,它就没有自体,就是虚妄的

202 佛陀的教学是三世的教育;孔子的教学是一世的教育

203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你不疑就不悟

204 因为我们动念心不清净,开口便错,动念皆乖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54 (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20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