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上感应篇33:人若是在布施之后心生后悔,那么还不如不去布施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太上感应篇33:

受宠若惊。

【解释】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够长久的保持啊!

【分析】一个人受到了荣宠,虽然是他分内所应得的;但是也应当要守分知足啊!并且有受宠若惊的意思。因为‘福兮祸所伏’,古有明训啊!一般人往往在福报现前,就得意忘形了这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灾祸的远因;而且日过当中,太阳则会开始慢慢的偏斜;月圆之后,月亮就会开始渐渐的缺了,这也是一定不变的道理;所以在受到荣宠之后,更应该大积功德,力图报效,不敢有一丝毫的懈怠啊!

故事一: 周成王把鲁国封给了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就告诫伯禽说:‘儿子呀!圣上把鲁国封给你,你千万不可因此而骄傲啊!我听说,德行广大能够谨守著恭敬的人,他就一定能够长久的保持著他的荣耀;土地广博物产丰厚而能够谨守著节俭的人,他就一定能够平安;居高位握有大权的人,而能够谨守著谦卑,他就一定能够高贵。一个国家的人民多武力强,而能够谨守著敬畏不去侵犯他国,这个国家就一定能够胜利。具有高度聪明智慧的人,而能够谨守著大智若愚的教训,他就一定能够得到大益。博学多闻而能够谨守著自己的学问仍然是很浅薄的人,那么他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广博啊!这就是所谓的六守,也都是谦德;要知道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则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而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啊!你千万要记住,不要以为受封了鲁国,就感到骄傲啊!’学者若是能够深深的体会周公对伯禽的教训,那么自己心中的骄慢之气,也就无从生起了啊!若是受到了荣宠,自然也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受和想法了啊!

故事二:唐朝的岑文本,在朝廷发表他担任中书令的职务时,他不但不高兴,而且还面带忧愁,他的母亲看见了就问他说:‘朝廷重用你,你怎么不高兴呢?’文本回答说:‘我既不是朝廷的元老功臣,也不是皇亲国戚,今天却是滥叨了朝廷的荣宠,而且中书令是个官位极高,责任很重的职位,所以我才感到忧愁畏惧啊!’岑文本对前来向他道贺的客人说:‘我今天只接受你们的吊唁,而不接受你们的道贺啊!’

故事三:宋朝的司马光在写给他侄子的信中说道:‘近日我承蒙圣上的恩典,任命我为门下侍郎,满朝文武官员忌妒我的为数不少啊!而我只是以愚鲁正直的态度和他们相处;我就像是一片黄叶在狂烈的风中飘荡,要想不掉下来都很困难啊!所以我自从受命以来,只有恐惧而无喜悦,你们应当知道我的用意啊!’

故事四:宋朝的卢多逊,在他担任参政的官位不久之后,他穿著的服饰和生活的享用,却是逐渐的愈来愈奢侈了。卢多逊的父亲看到了,就面带忧愁对他说:‘我们家世代书香,向来都是过著朴实节俭的生活,你今天一下子富贵了,生活竟然变的如此的奢华浪费,早就忘记当初咱们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卢多逊并没有把他父亲的话放在心上,依然是过著奢侈浪费的生活,后来竟然出事而失败了。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

【解释】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分析】施给他人恩惠,若是还希求他报答,这就是自己的贪爱之心,还没有忘记啊!送给他人财物之后,又觉得后悔,这就是自己的吝啬之心,还没有化掉啊!要知道贪心而且吝啬,这是君子所不为。金刚经说:‘菩萨对于各种的人事物,是不会有任何的执著而行布施的。’又说:‘若是菩萨能够不著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就不可思量了!’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以财物救济帮助别人,能够做到内不见有能布施的我,外不见有受布施的人,中不见有所布施的财物,这就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是布施了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稍微有一点希求回报的心;虽然用了二十万两的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啊!至于追悔这两个字,尤其是人生的圣凡关键所在;所做的恶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恶念,也就渐渐的停止了;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啊!人若是在布施之后,还会后悔,那么还不如不去布施不去赠与,来得较为妥当啊!

世人想要使得谷仓里面的五谷充满,而且每年都不缺乏,那么就必须取稻和麦的种子,勤奋的用犁来耕,把种子种在田里面;若是不去种,那么谷仓里面的五谷很快的就会用光了。法里面的道理也是一样,要以孝顺心、慈悲心、恭敬心,做为种子;而以衣服、食物、钱财、和自己的生命,来当做牛犁;以自己的父母贫穷疾病的人和佛法僧三宝,来做为田地。若是佛弟子想要得到藏识中的百福庄严,生生世世没有穷尽的福报,就必须要用慈悲心、恭敬心、孝顺心,将衣服、食物、财帛,乃至于自己的生命,恭恭敬敬的供养给父母与贫穷疾病的人和佛法僧三宝,这就叫做种福;若是不种福的话,就会贫穷,没有福报和智慧了;而进入了生死险恶的道路中啊!这里讲的种福的田,就像那种谷的田一样,所以叫它做福田。

 布施可分为三种,有法施、有财施、有心施;以种种的方便,来劝化教导别人,就叫做法施,法施的功德最大;财施,就是用钱财来布施救济他人;心施,就是没有钱财布施去济助穷困,但是心中却是同情对方的苦痛,想要帮助却没有能力帮助,这也可以叫做布施了。

故事一:隋朝人李士谦,从小父亲就过世了,李士谦事奉母亲非常的孝顺。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魏广平王重用,担任开府参军的职位。家庭也逐渐的富有,他就拿出几千石的粟米,借给乡人;若是碰到荒年欠收的时候,他就召集了欠他粮米的乡人,当场就把借据烧掉,并且对他们说:‘你们欠我的已经还完了,没欠了啊!’第二年的春天,他又拿出种子,分给贫穷的农人去耕种,因此而救活了许多人;若是死了的人,他就会出钱帮助埋葬死者。有人就歌颂李士谦在积阴德,李士谦说:‘阴德就像耳鸣一样,只有自己能够听到能够知道,别人是无法听到知道的啊!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那还叫什么阴德呢?’有一天李士谦梦到一位穿著紫色衣服的天神告诉他说:‘上帝嘉许你积了许多的阴德,要使你后代的子孙昌盛无比啊!’

故事二:宋朝的宰相范仲淹,有一次派他的儿子尧夫回到家乡苏州,去取回五百斛的麦子,尧夫在路上遇到了老朋友石曼卿,石曼卿向尧夫说:‘我没有钱办丧事啊!’尧夫听了之后,就立刻把五百斛的麦子,连同运麦的船,全都送给了石曼卿。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说,范仲淹就问尧夫:‘你这次返乡有没有遇到老朋友啊?’尧夫回答说:‘我遇到了石曼卿,他穷得没钱办丧事啊!’范仲淹说:‘你为什么不把麦子和运麦的船送给他呢?’尧夫说:‘爹,我已经把麦子和船全都送给石曼卿了!’

【再析】由此可知,范仲淹父子同心,是如此的好善布施;那里像现在的人,只会对富贵的人表现恭敬的样子,尽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肯周济贫苦,做些雪中送炭的善事。即使是有些人肯略略的布施些财物,但是有没有布施不求回报,布施以后也不后悔的人呢?

故事三:于铁樵先生说:‘禽兽尚且知道报恩报德,那有生为人而却不懂得感恩图报的道理呢?还有令人最感到难堪的就是‘德色’了,也就是帮助别人,脸上却露出一付要求他人回报的样子。如果‘德色’一露出来,那么受我帮助受我恩惠的人,心中就会觉得惭愧不安;等到他心中的惭愧不安化掉了,接著就会生起了怨恨之心啊!从前有位官吏曾经救过一个人的命;后来这个被救的人渐渐的富裕,而这位官吏却逐渐的变穷了。这位官吏偶然经过了被救人的家,这家人就全家出来拜谢,并且留他在家里吃饭喝酒殷勤的招待,态度十分的恭敬。这位官吏酒酣耳热之后,就说了大话,他说:“你若不是我从前出力迎救你,你早就死了啊!你今天怎么可能会有妻子儿女婢女仆人和房屋财产呢?今天你有钱而我反而变穷了,这是什么道理啊!”说完了,当天晚上就睡在他的家里。这个人就暗自的算计说道:“此人希望我回报他的心也太过分了啊!我就是报答他,也不能够满他的意;若是不报答他,那么我就快要有灾祸了啊!不如趁著他睡著了,把他杀了。”于是就用绳子把他勒死。’

 【再析】唉!救人弄到最后反而被自己所救的人给杀了,这里面固然是有很深很深的因果;然而这个被救的人,将来会遭到什么样凶恶的报应,和这位官吏命中应当凶死的道理,在此姑且搁置不论;所以要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要警惕那些布施恩惠,而却要希求回报的人啊! 


所谓善人。

【解释】把前面所说的众善,都能够奉行的,才叫做善人。

【分析】从这里‘所谓善人’,一直到‘神仙可冀’,是讲善人的福报盛大,而且绝不会不灵验;要知道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够是非分明,不会弄错,而且智勇双全,最后到达了‘人我两忘’的境界,待人处世既慈悲又宽恕;况且他的立心用意,待己待人,丝毫都不会违背了天性和人情,就算是尧舜周公孔子复生,也是和这个道理一样的啊!而所谓的善人,就是以天心的好善而远恶;而人心要怎样才能做到有善而无恶呢?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习气和毛病,以致于失掉了最初的天心;所以人应当要有善则精进,有恶则改悔,这样或才可以做到了有善无恶的境界啊!

故事一:宋朝的李文正公名昉,年老退休之后,因为元宵节皇宫里面举办灯会,宋太宗就派了轿子来迎接他入宫,并且安排他坐在太宗的旁边;太宗还亲自为他斟酒,亲手挑选好的果实赏赐他,并且对他说:‘你真正是一位善人君子啊!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从来都没有伤人害物之心,这就是朕想念你的原因啊!’文正公回家之后,就训勉他的儿子说:‘我这一生虽然没有建立什么奇功伟绩,可以惊世骇俗;然而我从来没有遮蔽别人的善行善事,阻挠别人的升迁,纵然在没有旁人看到的地方,也不会欺骗自己;为人处世,谨守著道德的标准和自己的本分;这四件事情,我还有把握算是自己没有违反;今天承蒙圣上在许多大臣的面前,称赞我为善人君子;要知道所谓的善人君子,连孔子尚且都说还没有见到过啊!我是什么人呢?怎么敢承当这个善人君子的称呼呢?你们应当记著圣上对我过誉奖励的话,努力实践我刚才所说的四件事情;这样对于君王来说,就是尽忠;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尽孝;以此来修身齐家,处世待人,或许就可以做到了无忝所生啊!’他的儿子宗谔,恪守著他的教训,为当时天下颇有名望的闻人。

【再析】要知道所谓的善人,简单的说,就是止恶行善;若是讲到极处,可以证得圣人的果位,或是修成神仙,也都是这个善念的扩充而已!

故事二:明朝江西邹子尹,是一位非常崇敬信仰三宝的佛教徒,他辛勤的从事各种的善事;凡是救济别人患难,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虽然是天寒地冻,或是大热的太阳,他都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大善人。邹子尹病死之后,来到阎王面前,心里很不服气;阎王就命令判官,将他的善恶册子打开来给他看,册子一打开,就有名利两个大字。凡是邹子尹一生当中所做的善事,不是记在‘名’字下面,就是记在‘利’字下面,邹子尹这时候才觉得惭愧服气。他死后复苏,告诉别人说:‘请你们帮助我□告世间做善事的人,一定要用真诚心,切切实实的做善事;而且要把自己的心地扫除的干干净净,绝对不要像我一样,带著名利心去做善事啊!’说完之后,再过了五天,邹子尹就死了。他的好朋友,唐时说道:‘我对子尹非常的了解,他为人或许免不了好名;至于利,子尹则是一个轻财仗义的人,怎么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好利呢?一定是他居间请托众人帮助行善;起初的念头,也都是为了要做善事而发的愿,等到钱财到手之后,他就犯了偶然挪用善款的弊端;开始的时候说:“我只是暂时的借用一下而已。”后来日子久了,竟然就变成假借不还了!这就是邹子尹辛勤劳苦一生的行善,仅博得了名利两个字的结果。由此可见,阴间往往会揭发人们隐蔽曲折的罪恶,道理就是在此。我能够体会子尹他的意思,所以才为他解释说明。因此□告世上做善事的人,行善要无为而为而无所不为,随著机缘而利益苍生,这样才是最上等的善。没有求回报的心,去救拔苦难的众生,劝人广行善事,这是第二等的善。广积阴德,求自己死后不要堕入三恶道中受苦,这样就是第三等的善了。行善若是有一丝毫为名的念头,便是错了路头啊!若是更有一丝毫的贪念,把善款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中,那么将来堕入地狱,就会像箭一样的快速,能不害怕吗?’这里特别记载这个故事,就是希望以后愿意做善事的人,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要认真的照做啊!


 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解释】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顺人心,所以世间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著他;使他能够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许多的邪神厉鬼,都远离他、避开他,不敢侵犯他;而聪明正直的神灵,冥冥之中都在保卫他、帮助他。

【分析】 ‘人皆敬之’,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只要一触动,便会有所感应;虽然是愚夫愚妇,若是听到了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会称扬赞叹;任凭你是如何的穷凶极恶,见到了善人,也是不敢侵犯他啊!这是因为良心发现,自然就会能够产生自制的力量而有所不为。这里为什么说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这个善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处,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啊!

故事:司马光从洛阳到京城去觐见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马光,就把手放在额头上,向他行礼表示尊敬;司马光走到那里,老百姓就跟随到那里;后来愈跟愈多,最后老百姓就把司马光拦下来向他说:‘司马大人啊!请您不要回去洛阳,就留在京城里,帮助皇上治理天下,我们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啊!’刘大谏先生在朝廷为官的时候,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歌颂他对朝廷的忠心啊!富文忠公(富弼)骑著驴走到天津桥,市民闻风而至都跑来看他,整个城市为之一空啊!邵康节先生出外游玩的时候,读书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没有一个人不是急急忙忙的跑向前去欢迎他,在匆忙之中,甚至连鞋子都穿反了啊!

【再析】人们对于善人欣喜羡慕到了如此的地步,那么天意的感格,也就可以知道了;如果不是善人实在是有令人可以尊敬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感动人们到这种地步呢?而上面所说的这几位善人,他们在生的时候,不是宰相,就是人师,死了之后,也都变成了神明。

【分析】 ‘天道佑之’,天道是无偏无私的,但是常常会与善人感应道交;而且善人也不需要说些什么,上天就会很巧妙的回应他;天神也不需要善人的召请,就会自动的来保佑他啊!只要我果然真有善心善行,就能够感动天神,不管我在那里,都一定会得到天神的保佑啊!因此只要自己能够努力的尽人事,诚心不间断,这样的坚持到底,终究能够感动上天的。救劫经说:‘一心如此,听命于天’,可见善人行善,是不能够有一丝毫将迎希求的心啊!宋朝的朱子也说:‘天地是一无所为的,只是以生养万物为天地的心啊!人若是能够念念都在利人济物,他便是天地啊!因为这种人的所作所为,都与天心相合,上天怎么会不保佑他呢?’

故事一:宋朝的刘安世向皇帝上书,简别朝廷大臣的邪正,又特别论到章惇是个小人,请皇上千万不能用他,以免误国遗害苍生。后来皇上不听刘安世的建议;任用章惇当宰相,刘安世立刻就被贬官,而且贬到很远的地方;翻山过海,到处的迁移流放没有定所。大家都说:‘刘安世年纪这么大了,这次被章惇报仇,远窜流放到数千里外,一定是必死无疑啊!’可是刘安世他却竟然安然无恙,年纪已经八十高龄了,却没有生过一天的病啊!当刘安世被贬的时候,有一个人为了要迎合章惇的意思,就向章惇请示,自己愿意替章惇把刘安世杀掉。等到此人到达刘安世住的地方,正准备动手,这个人忽然之间,好像被东西打到,当场就吐血暴毙了!

 故事二:唐子舆从四川扶著父亲的灵柩,乘船要回到江西吉水的老家;那时候正是秋天水涨的季节,瞿塘江的江水,流的更是湍急慓悍;而且又碰上了天下大雨,船夫更是感到恐惧;子舆非常的伤心,怕不能将父亲的灵柩带回家乡,就仰天大哭;才哭了一声,江水就应声退了二十多丈,等他乘的船过了之后,江水又恢复回流过来,和刚才一样的汹涌;要知道忠孝为道德的首要,所以天道的神才会如此的保佑尽忠尽孝的人啊!

【分析】 ‘福禄随之’,圣贤人和君子,他们的语言善、行为善,心中的一团和气感召了上天,自然就会有吉祥的瑞应和福报跟随著他们。诗经上说:‘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就是福禄随之的说法啊!

 故事一: 唐朝的大将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功劳盖世,超过了所有唐室的功臣;因为他身系著天下苍生的安危,达三十年之久啊!皇帝封他为汾阳王,他个人的富贵长寿,可说是已经到达了极点;而且他的子孙,几乎个个都是荣华发达显赫贵盛;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罕见,而且也是他人难以比拟啊!

【再析】要知道郭子仪能够拥有那么大的福报和这么厚的财禄,都是因为他为天下国家积了大功;并且他本身的德行,也到达了相当的境界,所以才能够享有如此的福报和厚禄,这绝对不是侥幸就能够得到的啊!

故事二:明朝安徽凤阳地方,有位叫郑照的人,有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到了天府;见到天神已经为他设了位子,在等待著他;并且向他说:‘你本来属于贫寒的命,但是因为你极力的行善,所以我就命令福禄二神跟随著你,以后你就会坐到这个为你预先设好的位子了。’郑照因此而觉悟,他的善念就更加的坚定,声名也更加的响亮;在他人所到的地方,财富都会随他而到;在他人所到达的处所,福禄也会随之降临;他的子孙很多,也都非常的富贵,享有很大的福报;最后他修行,果然在他尸解之后,证到了净欲真人的位子。

【再析】讲到这里,有人就会有疑惑,颜渊是圣人,为何短命而死,而且还死在陋巷之中;夷齐也是圣贤,为何饿死在首阳山中;原宪为什么贫穷,而范滂却被判刑砍头而死呢?要知道这几位圣贤的道德修养,都是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是命里缺少了福报和财禄而已;然而他们的善德所在,可以与日月争光,而不是一般寻常的福禄所可比拟,这也是成仁取义之士,所应当要了解的道理啊!

【分析】‘众邪远之’,邪正是不两立的,正所在的地方,自然邪就不能容了。譬如太阳一出来,则冰雪自然就会融化。李吉甫说:‘神明喜欢正直,一个人若是能够守住正直,就会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够胜过一个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则妖魔鬼怪就会兴盛了啊!’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故事:明朝的时候,有位名叫景清的读书人,他参加会试经过淳化县的时候,就借宿在当地的一个家庭中;而这家主人的女儿,被妖魔鬼怪附了身,景清当晚借宿在他家中;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妖怪竟然没来。景清离开之后,妖怪则又来了。这个女孩就问妖怪说:‘为什么你昨天晚上没来呢?’妖怪说:‘我是因为回避景秀才,所以才没来啊!’女儿就把这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立刻就去追赶景清;景清就写了‘景清在此’四个字,叫她父亲贴在门口,妖怪从以此后就不敢再来了。景清为人十分的正直忠烈,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景仰。

【再析】要知道能够充塞在天地之间的就是正气啊!一个人的气,若是能够不胆怯不心虚,就能够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见到了,自然就会退避。所以君子有养气之学,而养气的重点在于治心;如果能够做到了清明在躬,存诚泰定,那么所谓的妖魔鬼怪,就都无所遁形了。如果一个人的心有了暧昧,则不必去问妖魔鬼怪来了没有,自己的心中,已经就先变成了妖魔鬼怪充斥的地方了,怎么能够像景清一样,妖魔鬼怪一见到他,就被他的正气所摄伏了。神和人是同一个道理,为人所尊敬的善人,神灵也会加以保护的;所谓道德既然重了,鬼神都会钦佩他啊!

故事一:宋朝的韩琦,文武全才,出将入相,在他做武将驻防外地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军队从成德移防到中山,在经过沙河的时候,忽然派出去的先遣部队向他回报说:‘报告将军,前面上游的河水突然的暴发,大水就快要冲到这里来了!’韩琦立刻下达紧急命令,叫将士们预备船只准备渡河;果然河水波涛汹涌,排山倒海而来,船只都快要翻了,将士们都感到十分的惊慌恐怖;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一条神龙,停在河的上流,把冲下来的大水给拦住了,河水立刻就平定下来;直到韩琦的军队安全的渡过,这条神龙才离去,而河水仍然暴涨,和先前一样的凶猛。

 故事二:明朝仪征地方,有位姓金的老翁,他家开典当铺为业;嘉靖初年,江上的水寇到处的抢劫掳掠,当地有钱的人家几乎都被抢过;独独只有金家没有被抢,官府就怀疑金家跟强盗有勾结。后来强盗被官府捉住了,官府就诘问强盗:‘为何独独只有金家没有被你们抢劫呢?’强盗就说:‘我们几次前往金家抢劫的时候,都被金甲神给赶了出来啊!’官府不相信强盗这种的说法,就传唤地保和邻居来询问,他们都说:‘金家没有被抢,实在是因为金家积德的缘故啊!每家的典当铺,都在典当的时候,用低价买进,去赎回的时候,则是要用高价买回;只有金家的典当,出入都很公平,估的价也高,限的期也远;而且年老贫穷的人典当东西,还会破例的免除利息。到了冬天,则免除典当寒衣的利息;到了夏天,则免除典当暑衣的利息,金家每年都是这样的做啊!上天保佑善人,就命令金甲神拥护保佑金家,这种道理,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啊!’县令听了之后,也就嘉许金翁的善行,并且还向朝廷上了奏折,朝廷就下令褒扬表彰金家的善行。

【结语】于铁樵先生说:‘前面说到祸恶,就先说人皆恶之;现在讲到福善,则先说人皆敬之。因为恶煞凶星所降下来的灾祸,和神灵拥护保卫等等这些的事实,一时之间,或许未能够见到;但是人皆尊敬,人皆厌恶,则是可以相信的先机征兆啊!有心学道的人,应该要常常的反省想想;如果尊敬我的人愈来愈多,便可以知道神灵对自己拥护保卫的程度了;若是厌恶我的人愈来愈多,便可以知道凶星恶煞在我的头上炯炯的怒视我啊!这就是人心即是天意的道理;不必非要去追问我们所看不见也听不到的啊!’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解释】使善人所作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分析】世间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天下也都是可以去做的人啊!惟有以真实的心来行善;则人事既然合了天心,而天意岂会违背了人愿,自然就会默默的帮助善人,没有行不通做不成的善事啊!

太上是道家的始祖,所以专门讲求仙的道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国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三教的圣人,为何所讲的几乎都是如出一辙啊!神仙可以希冀,佛也可以修成,尧舜也是可以做到的啊!何况是求世间的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有什么求不到的呢?这也只是看这个求的人有没有认真的去做啊!

佛在遗教经说:‘你们比丘,应当要勤奋精进,也就没有什么难事了啊!譬如细水不断的流,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就能够穿透坚硬的石头;若是行者的心,经常的懈怠停止;譬如钻木取火,还没有钻热木头,就停止钻木跑去休息;虽然想要得到火,那是不可能的啊!’

明朝的莲池大师说:‘世间的一技一艺,在开始学的时候,好像非常的困难,似乎是万万不可能学成功;因而也就停置下来不学了,那么这样就永远的学不成功了。所以在最初的时候,贵在有坚定不疑的心;虽然是有决心、不怀疑;但是却优游迟缓,不认真的去学,那也是学不成的啊!其次是,贵在有精进勇猛的心。虽然是精进,或是因为得到些小的成就,就感到满足了;或是因为时间太久而疲倦了,或是遇到了顺境而迷惑颠倒了,或是遭逢到逆境而堕落了,那也是不能成功啊!再其次,要贵在有贞常永固不退转的心,这才叫做真正有心的丈夫啊!人要能够如此的存心,那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大家应该要自我勉励啊!’

 故事一: 宋朝的太尉李端愿问达观禅师说:‘天堂和地狱,到底是有呢?还是没有呢?’禅师回答说:‘诸佛向无中说有,就像是病眼生翳看见了空中的花朵一样;太尉从有里寻无,就像是用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这也就像是眼前见到了牢狱,却不知道要回避,心外听闻到天堂,却想要求生的情形一样的可笑啊!却不知道欣喜与恐怖,全都是在我们的一心;而天堂与地狱,也都是心的善恶所造成的境界啊!太尉,只要您能够了悟自心,自然也就没有迷惑与烦恼了。’

 故事二: 根据道家的经典上所记载的神仙,就有九万九千九十九万之多,而且都是在世间的时候,积功累德修成功的啊!例如何熙志先生,因为他注解金刚经,对于世道人心的净化有所帮助;他死了以后,就担任西岳点检历数官的职位,虽然是在岳府,也是受度的人啊!这就是做善事可以希冀成仙的道理。从古到今成仙的,就有十多万人,所以说:‘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多少上升人。’现在人修行、缺乏真心,自己修不成功,于是就说:‘世上没有神仙’;这就跟学习孔子孟子,却不能够实践孔孟的言行,于是就说这个世间没有圣贤的情形是一样的啊!这都是不对的。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01:希望诸位同修能够来实行,造自己之福,造一家之福,造社会国家之福

太上感应篇02:感应选录故事

太上感应篇03:如何面对两性关系(一)

太上感应篇04:如何面对两性关系(二)

太上感应篇05: 淫欲过度。附有戒日及天地人忌列表图

太上感应篇06:天中大系缚无过于女色;但有欲念无不堕落

太上感应篇07: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

太上感应篇08:天数本来是一定的,但转变在人自己

太上感应篇09:相好不如道德好,道德好不如度量大好

太上感应篇10:不宣扬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

太上感应篇11:以下犯上、阴奉阳违、暗中欺瞒上级或父母,果报也很重

太上感应篇12:培福积德重要的在于心,如果心中时刻存在有善念那么就功德无量

太上感应篇13: 凡有关财物的事情都有天神监护,接受了不义之财自然要减损福报

太上感应篇14:读书人要多行善积德才能功成富贵

太上感应篇15:人可以欺骗,天不可欺骗;淫人妻子,人家一定会淫我妻子

太上感应篇16:人因享用过于丰厚遭致夭亡,未曾享用能够长寿

太上感应篇17:命运由天定的说法确实是真的

太上感应篇18:孝友的家庭,暗中受到鬼神的保佑

太上感应篇19: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无法无天是万恶的祸源

太上感应篇20: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人身体一样

太上感应篇21:俗语说,一世破婚三世穷,极为惨毒

太上感应篇22:善人口即是心,心即是口,待人口许他便是心许他,论事口赞他便是心赞他

太上感应篇23:咒自己死又咒别人死,或赌假咒欺人,历看果报都是速死的

太上感应篇24:善书传一人者当十善。传十人者当百善。传大豪杰大贵人者当千善

太上感应篇25:捕捉雏禽鸟及吃其蛋,使飞禽鸟类失去孩子,会得到孤独没有儿子的报应

太上感应篇26:吃它半斤肉还它八两;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这是因果定律

太上感应篇27:过年家家都杀生祭祀祖先,是加重祖先的罪业

太上感应篇28:口业的罪过,与杀生和邪淫的罪过相等

太上感应篇29:不烧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就有多淫的念头

太上感应篇30:为人臣子或部属要尽心而无欺,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

太上感应篇31:骨肉之间应该讲情不该讲理;执著了理会伤了情;而伤了情就是非理

太上感应篇32:那些命中该有的钱财即使被误推掉,也必定会从其他地方再回来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