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财为五家共有?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不学佛的人,就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愚痴蒙昧,变成自私自利。学了佛,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是一个。明白之后,才知道原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有密切的关系,你的看法、想法、做法,自然就不一样了。

 你爱护自己,就会爱护一切众生,因为知道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福报决定不是从自私自利来的。自私自利,哪来的福报!你帮助人愈多,福报就愈大。换句话说,福报是随着你的心量而来的,你的心量愈大,福就愈大。世出世间,佛的福报最大。为什么最大?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福怎么会不大?我们要想得大福报,一定要学佛,把心量拓开,去关心一切众生,特别是苦难的众生。

 我们放眼看现前的世界,这世界上有不少在受苦受难的众生;那么还有一些生活过得很惬意,很自在的众生,他们有没有难?同样在受难。一个是身体受折磨的苦难,一个是在迷惑颠倒、造作罪业,那也在遭难。世间人哪个不遭难?除了很少数真正觉悟了的人,觉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种人不遭难。除此之外,可以说没有不遭难!

 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富有”是福报,福报不要享尽了。不会积德的人,福报再多,都有尽头的时候。什么时候尽?谁也说不定。佛经上常说:“财为五家共有。”你要认为是你的,就错了!哪五家?第一个是“水”,大水来了,统统淹没了;第二个是“火”,水火无情,火会烧掉;第三个是“官家”,现在虽然是没有,但是也不一定;从前你犯罪了,抄家,财产充公,没收了;第四个是“盗贼”,强盗小偷,他都有分;第五个是“败家子”,防都没有办法提防的。所以,“财为五家共有”。

 财要怎样才能保全?说实实在在话,世间人没有不想把自己的财富保全,将来好好地受用,不致于遭遇到贫困之苦。可是往往老天不从人愿,用尽了心机,还是保不住。实在讲,这是不听佛的教诲。佛教给我们的,那真叫万全之计,可是世间人相信的人少,不相信的人多。佛教给我们什么?把财散掉,散财是你保财最妙的方法。你命里面有多少财富,决定丢不掉的;你散掉,过几天它就自己再来了。你若不散,不散就这么多,而且丢掉之后,就不会再来了。这个散财叫“布施”,多做社会慈善利益的好事,这样去散的时候,你的财都在,没有丢掉!

中国大陆供财神,财神供的是谁?现在台湾人财神供的是关公,这我想不通,关公怎么会变成财神?大陆上供陶朱公,很有道理。陶朱公是范蠡,在春秋时代是越王勾践的大夫,越被吴灭了之后,他帮助勾践恢复了国家。他知道勾践心胸狭小,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他有知人之明。所以国家恢复之后,他就改名换姓,逃掉了。逃出去之后,他做生意,没有几年,就发大财了。发了财之后,他把财统统布施掉,再从小本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又发了;发了之后,又布施,三聚三散。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才干!所以供他作财神,以他作为我们经商,从事于工商发财的模范,这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得到合理的利润,我们自己衣食足了,应当要照顾贫穷的人,应当为社会、为地方造福,这就对了。范蠡是这样的人,他知道修善,他知道修福,他知道积德,所以财是愈施愈多。你不要怕施了以后没有了,不会的,愈施愈多。不懂这个道理,不相信佛所说的话,认为“我赚钱好不容易,好辛苦赚来了,怎么能舍得”?你不晓得,你“舍”,底下就有“得”,你不“舍”,就不“得”!

我们看看现代人发达的,他能传几代?能传三代就不得了!实在说,传三代的非常稀有。少壮的时候飞黄腾达,晚年的时候苦不堪言,贫穷潦倒,我们看到很多!自己一生都保不住,为什么?他的福报在发达的时候享尽,没有继续修福。所以,年轻有福报不是福报,晚年有福是真正有福报。晚年体力衰,一切都退化,那时候有人来照顾是真正有福。年轻的时候自己有体力,吃一点苦头不在乎。年轻时候种种享受不是福,晚年有福才是真正的福报。如果希望我们晚年有福,晚年不受苦,你就要记住,现在要修福。现在不修福,到晚年后悔就莫及!

修福一定要把握机缘,佛跟我们说“财为五家共有”,今天你有财富,说不定明天就没有了。纵然你今天富有,你今天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财富,你苦不苦?你还是苦,为什么?这些东西很不容易得来的,得来之后,天天提心吊胆怕失掉,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想尽方法在追求,得到之后又怕丢掉,苦不堪言!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财为五家共有”,不要以为是你自己的,你要认为财富是你自己的,错了!“五家共有”。我常常提醒同修们,修持、读经、念佛、断恶、修善非常重要,为什么?现在我们处的这个社会是乱世,将来究竟乱成什么地步,谁都不敢预料。而且现在不是一个地区乱,是全世界都乱。什么是最安全的?有福有德是最安全的,这是真的!你有财富,“财为五家共有”,再大的财富,一天可以丢得干干净净,古今这个例子太多了!权势、地位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正的保障,没有一样是真正的靠山。

真正的宝藏、靠山是人积德,有福、有德。你身上虽然什么都没有,人家一看到你生欢喜心,他就恭敬你,就来照顾你,这是有福!真正有福的人,他能够度过灾难,现世常得安稳!

南怀瑾的财富观

以前南怀瑾在向浙商讲财富观时说:“天下财物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即皇粮国税,不可或缺;二是盗贼所有,贫富过于悬殊,必然要引发非理性分配,盗贼禁而不止,固有其一;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续、生老病痛,终有一用;四是灾害所有,水灾火灾,天塌地陷,付之东流;五是恶子所有,败绩败家,不能一以贯之,终致散失。如果把财富的去路搞明白了,来路的追逐也没有必要太执着了。” 南怀瑾说,钱财不是固有和固定的,是无时无刻都在地下潜行的,今天归你,明天不知在何方。财富易手,都是常态,真正的智者,要按照转换趋势对事业进行散布,按照天下财富共有的规则要有意识地进行散财,按照智性是本、理性是道的要义对情绪进行控制和散发。散布,是事业布局;散财,是财富布施;散发,是情绪布防。(摘自《华商汇》第7期)

 对商人来说,财富是上天考验的第一关:能否取得财富、如何使用财富。所以商人的财富伦理可以分为两段:“积聚财富”和“支配财富”。积聚财富靠的是勤奋和努力,看的是能力;而如何支配财富靠的是境界和觉悟,看的是德行。王永庆93岁驾鹤西去,生前属意将千亿财产捐助公益慈善事业。王永庆给子女留下的训示清晰地表述了他的财富观:“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保管而不是拥有”——这是王永庆认识的他和财富之间的关系。(资料来自佛学网)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提倡文昌法门的阴骘教育

不要做一个无聊的聪明人,管好自己嘴巴

如果一昧地多闻不修定没有用处,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了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每个人都有资格比我拥有的多

理上大彻大悟的人在娑婆世界照样轮转,往生极乐世界就一生成佛

世间感情之苦是因为过去以同样方式伤害过对方

要治病先要忏悔,忏悔也是治病最好的良方

冤家宜解不宜结

常常不开心,又多病,是有业障拉扯

有句话叫做“你烧成灰都认得你”

婚姻、感情,乃至一个朝代的变更,都是怎么来就怎么去

作恶的人家会“恶鬼屯门”

大家多念法华经,能加持你不贪世俗世乐

每天留出一个时间段来念经,就能防止放逸

要健康最好做减法,饮食上要减法

不管多恶的人,只要能信佛了,都不能小看他

讲价还价的时候要给对方留下一些利润空间,这样对自己只有好处

近代四位高僧的惜福事迹

助印经书者不要在经书后加上自己的名字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