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11 :见缘起即见道,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条件所构成的就是无相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1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679eph9y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1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以我们天天如果没有佛法,就拼了老命一直追求这个,你看那棒球不是赢就是输,奥运比赛,登峰造极,奥委会发布了一个新闻,说:人类的体能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也就是说,现在要破奥运的纪录很难,人类的体能已经发挥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一百公尺要跑到九秒七,差不多人类的极限了,要突破这个人类的极限已经不太可能,所以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从希腊的第一届的奥运以来,到现在人类的体能达到极限了,体能达到极限了,所以要破这个世界纪录啊,不容易的。

无受就是灭受,亦即二乘之灭受想定,或者称为灭尽定,亦名第九次第定。我们这个都讲过了。此定名为第九次第者,盖为四禅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定)之上,我们这个《楞严经》刚刚好,统统讲过,此九种定为有一个接一个,次第而上之序,故名九次第定。此处“无受”而不如上句之言无次第者,即说是无受且依次第而得之定,亦即是(也就是)凡小之灭受想定,非如上句之佛定。简单讲,佛定就是用圆觉自性下手,也因此师父劝导大家,师父讲过的《圆觉经》,是台语的啦,要好好地看一下,圆觉自性人人有,但用圆觉自心直了成佛。

【义贯】:如何是佛之“无”有觉“受”之相,亦无有“次”第之真空理定?又如何方是二乘之灭受就是(“无受”)想之第九次第定?为什么讲第九呢?因为第九才超三界,如果到第八四空定,那还不行,所以叫做第九次第定。到第八还不行!【诠论】:此为问佛定与二乘定之差别。

26页,【何故名佛子(6)?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7)?】解释一下:何故名佛子?就是菩萨何故而名为佛弟子?中间这个很重要,它没有讲,意思就是如果菩萨依教修行,如法、如律、如佛所说,这个时候便能解脱。简单讲就是,当佛弟子如法修行,这中间没有加这几个字,就觉得很奇怪,因为接不下去了;要如法修行才能解脱嘛,它没有写。所以,菩萨何故名为佛弟子?菩萨依教修行、如法修行、如律修行、如佛所说修行,便能得解脱?这样才接得下去嘛。解脱至何所?这菩萨,加两个字,菩萨解脱后,诸位!这要加一个字,很重要,解脱后,菩萨解脱后,以后,至何处?就是到哪里去呢?意思是说,还在三界内吗?还是在三界外?三界外的哪里呢?既然有解脱了悟,就一定有凡夫迷惑颠倒的系缚,所以他就问啦。谁缚谁解脱?在这句一定要加,迷的时候,谁又受束缚?佛陀,你不是说五蕴本空吗?一切法无我,空无自性吗?既然一切法空无自性,一切法无我,那迷的时候是哪一个人,是谁在受束缚咧?世尊你不是说一切法无我吗?这后面注解没有。悟的时候又是谁得到解脱呢?世尊,你不是说色、受、想、行、识不可得吗?一切无我,无我所有,那么悟的时候,一切法本来是无我,又有谁去得到解脱呢?这个谁?都是如幻、都是不实在的,那到底悟的时候,谁在解脱?

那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这十五个字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菩萨何故而名为佛弟子?如果菩萨依佛所教导的进入真如、真实地修行,如法的修行、如律的修行,如佛所说的修行,这样便能解脱,菩萨解脱后至何所,到哪里去呢?迷的时候谁受缚?悟的时候又谁得解脱?佛陀,迷的时候到底谁受缚咧?佛陀不是说五蕴本空、一切法无我吗?既然无我,到底迷的时候谁在受缚咧?那我们开悟的时候、见性的时候,又有谁得解脱?世尊不是说五蕴本空、一切法无我,趋向于空无自性嘛!既然是空无自性、本自解脱,又谁得到解脱呢?在本无解脱里面又得到……还加一个解脱吗?一下子有束缚、一下子有解脱,可是都趋向于空无自性,佛为什么这样讲?在究竟义里面讲,并没有缚、也没有解脱啊。佛为什么说迷的时候谁受束缚?悟的时候又有谁得解脱咧?

【义贯】:菩萨“何故”而“名”为“佛子”,菩萨依教修行便能得解脱,“解脱”以后,到哪里去了呢(“至何所”)?是在三界内,还是三界外呢?或者是有另外一个净土呢?到底去哪里呀?既有解脱,一定有系缚,则迷的时候,是“谁”在受“缚”?诸位!这句话的意思是反问佛陀说:佛,你不是说五蕴本空、一切法无我吗?迷的时候又到底有谁受缚咧?因为没有这个人啊,那悟的时候,又是“谁”得到“解脱”?一切法无我,又谁得到解脱咧。

◎【何等禅境界(8)?云何有三乘(9)?唯愿为解说。】这个要好好地讲了。何等禅,先请禅境,顿点,禅境就是禅观所缘之境,禅境,修禅要能观嘛。诸位!禅包括一切四念处,包括净土的十六观,还有死观、白骨观其实这个都是修禅的一个方便观,所以叫做禅观所缘之境。譬如说我们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哪一种情形是禅观所缘的境界呢?诸位!这个“界”就是范围是如何。这个禅境就更禅观所缘之境。

譬如说,我要修不净观,那你就要缘这个色身啦:伤心的时候就流眼泪啊,感冒的时候就流鼻涕啊,风寒肠胃不好就下痢啊,耳朵发痒清一清全耳屎啊,全身都是不净的;身不净,那我们三天不洗澡,那么,不净,三天,一个礼拜不洗头发,那么我们也发生恶臭,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佛说:用四大海水洗这个色身,经百千万劫仍然无法干净,就是说我们这个色身,用四大海水一直洗、一直洗……把皮肤都洗掉了,我们这个不净的色身还是不清净。所以呢?进入身体的观照,要不然,如果你要观白骨观,那么就要观色身的里面的白骨,我们这个统统都是两百多快的骨头所构成的,架构起来变成一个色身。我们直接就观想:如果一个人土葬以的后,埋了一年、两年、三年,挖出来就剩下……虫吃掉了,就剩下一堆白骨了。然后再观想一下,自古以来埃及的法老王留下什么,自古以来,中国的这些帝王,这个色身到底又留下什么?所以,把这个色身看清楚了,观照清楚了,这个叫做禅观,就是禅观所缘之境。缘这个色身,要不然就观照这个“受”——我们的觉受,这个苦受、乐受、忧受、喜受,哎呀!这个世界实在是苦,饿的时候,饿得快昏了;下雨的时候是很湿、很冷。

有一次,我到文化大学去上课的时候,那个时候过午不食,十一点多的时候吃饭,去文化大学上课,上了十天的课,我不晓得阳明山这么冷,那个冷到……去跟学生上课,还用那个教授休息室。喔!到那个十几层楼,上面那个风又很强,底下用那个垫被,没有办法,太冷!冷到实在晚上都睡不着,哎呀!后来这个学生还是知道,就腾出一个大学生男众的这个房间,就由女学生来煮给师父吃,因为师父也很辛苦。他说:师父!我这个房间让你睡,底下铺了两层的垫被,上面用三层的棉被。喔!实在是很冷,最主要身体没有热量啦,No power!后来讲课讲到第七天,咳出来,喉咙有血,那时候讲十四讲表,集中火力,我到中原大学上课,去讲唯识,就没有这么辛苦,就没有。中原大学,它就是风很大,风很大,那么这个文化大学很冷,很冷、非常冷,那么最好的地方就是去成大,去成功大学演讲,那个风和日丽,南部,还是比较习惯,在座诸位!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在高雄建这个道场,Why?为什么?知道吗?就是因为高雄的冬天很短,我不必穿长袖的,我在台北读书的时候,到高中,还是很冷,到冬天都接近零度,五十年前念小学的时候,穿得很多,跌倒爬不起来,所以后来我就决定道场不要建在台北,那么在台中,台中路很小,我们在念大学四年的时候,去看看,哇!台中的路怎么会那么小、那么窄,后来开一条中港路,现在改名字了,听说改名字了,喔!才比较大一点,以前没有,台中的路太小了,不行!

所以台北画×;后来,又去新竹清华大学,那时候我正在找说将来我道场要建在哪里,是不是要建在新竹,去清华大学上课,交大,哇!风怎么这么大,只有米粉也不行啊,我跟他们讲说:你们这个清华大学。那个时候,好多人来听演讲。你们这个清华大学实在是冷,后来又去淡江大学去上课,淡江大学也是冷,也是很冷。后来从北部的台大,上课到台中的东海大学,到南部的成功大学,到后来的高雄医学院,到高雄医学院来上课,这个不错,高雄这个不错,后来对高雄的这个印象非常非常的好。为什么?马路又宽,后来就发现这个高雄风和日丽,马路这么的宽,这个讲堂,我再看看四周围,如果我这个讲堂买来的时候,看看四周围,哇!这太好了,这马路,民权路这么的宽,游览车来也可以停。好了,就买了,所以也没有在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台南的印象不错,台南的印象,但是高雄就会比较好,为什么?高雄有国际机场,International Airport,真是方便啊,所以现在大陆团要来参访,你看,选对了地方,一下飞机直接就可以过来了,很方便的,很方便,高铁也可以到的。所以,我之所以选在高雄,就是看到高雄的气候非常好,没想到一住已经二十多年了。

何等禅境界?这禅观所缘之境界,这个界就是范围为何?因为观照要有一个范围,是身呢?是受、是心,是法呢?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云何有三乘?为什么佛说本来唯是一佛乘,亦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本来一乘,云何佛现在还说三乘的方便权教呢?为什么要这样子?佛,为何佛陀你不单刀直入地说一佛乘、究竟乘、一实相印,让众生直接成佛,为什么?因为佛在经典讲,唯此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佛所讲的经典者都是让人家成佛嘛,所以云何有三乘?这一句话的意思把它贯穿起来是:本来一乘的佛法,为什么佛要善巧方便,还要讲成三乘呢?为何佛不单刀直说一乘?唯一究竟一佛乘、究竟说,为什么?因为究竟的实教,唯此是真嘛。对不对?无二亦无三。唯愿尊贵的世尊为我解说。

那么整句意思是说,这是问究竟的一佛乘,还有方便的三乘,再来就是权教与实教如何来相容,意思是说,佛你有没有矛盾,你说一佛乘是究竟,又说了方便的三乘,佛你有没有矛盾呢?究竟不是一乘吗?方便才有三乘啊,权教才有三乘,实教才有一乘,这个都是佛所讲的,佛陀,你这样子讲有没有矛盾咧?所以这十五个字是问究竟与方便,权教与实教是如何来相容,这十五个字我现在把它贯串起来,何等,就是修禅的人,要观何种法,在禅观所缘的境界,他的范围是如何,为什么本来一乘的佛教,现在佛要说三乘的方便的权教咧,为什么不直说单刀直入地说一乘佛教的究竟处,让众生成佛,因为佛在经典里面讲,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唯愿世尊告诉我究竟与方便是什么?权教与实教又如何来圆融它,因为这些都是佛讲的,里面是不是有矛盾呢?

【注释】:“何等禅境界”:“境”与“界”须要分开来讲。“禅境”,为禅观所缘之境;“界”为界限,是指此等所缘境之界限、范围。盖修习禅定必须作禅观,而禅观又必须有所缘之境:在座诸位,这里还不是讲佛的观,佛没有能观所观,入门,这里是说入门的时候,需要一点境界来观照,还没有达到佛的没有能所,所以这里讲的是小乘的一些修行法,还有大乘净土的观照法,都不是一佛乘一佛乘没有能所观,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如修四念处观,其所缘境诸位,为身、受、心、法;整个《阿含经》都是讲这个。汉传的佛教翻译了《阿含经》以后,就把《阿含经》的菁华节录出来,就是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好!

简单解释一下,我们这个色身是不清净的,只要一发生车祸、车子一压,你里面的血,全部就流出来,如果这个色身死了以后不火化,那么一个礼拜的尸毒,你就受不了,就像前几天在我看那个Discovery频道,还要那个国家地理频道,他们都有在讲那个战争的恐怖啊,他说那个二战期间美国跟德国打起来,在欧洲打起来的时候,那个德国开那个战车来,那美国的兵挖那个战壕,结果那个炮弹一直打,全部的都是尸体,然后一个也不敢起来,掩埋尸体,因为德军就在前面啊,然后剩下最后一个阵地呀,死守这个阵地,美军还没有来救援的时候,死守那个阵地,剩下一百多个,那全部都是尸体,几千人,那尸体怎么样?一直开始发臭,有请那个剩下的老兵,没有死的老兵起来请,他说:战争使人丧失人性,在那个时候你不会顾虑到道德跟良心,你只知道说对方的坏,我们枪拿起来的时候,四周围全部都是尸体,全部都是,你闻到了很臭的这个尸体的味道,很臭,然后那个炮弹打来的时候,那个树,高大的树砸下来,肚子没有东西可以吃,又饿,救援的军队没有来,饿到发抖,尸体统统在旁边发烂、腐烂,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发臭、恶臭,你不敢起来埋葬他,因为起来,机关枪就打死,就躲在战壕里面,德军就给你困住。我看到这个报导,就告诉我们大家,我们这个色身,身不净,那么受就是苦,换句话说,所有的众生都过着痛苦的日子。因此佛说,愚痴的人才会用这个有限的生命,不净的色身去追求无限的欲望,那追求不完的,观受是苦的。

最近呢?在澳大利亚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有一个年轻人,下去游泳,他去玩这个冲浪,玩这个冲浪,冲浪板,你知道吗?我没有玩过,不知道,我都是看电视的,冲浪板,这个年轻人,哇!很喜欢,跑得很远,结果不晓得它那里面有鲨鱼,不知道。冲浪板跑得很远,它那边也没有人管理,他自己去玩,玩那个冲浪板,结果怎么样子,来了一只大白鲨,怎么样?咬下去的时候,一条腿给咬断了,哇!那个血整个喷出来,还有那个鲨鱼咬到那个冲浪板,啪!那个冲浪板断掉,冲浪板,你看那个鲨鱼的咬合力,吓死人了,后来这个鲨鱼起来的时候,他就猛捶它的眼睛,因为他有看到这个在紧急碰到鲨鱼的时候,怎么样?他就一直打它的眼睛,后来这只鲨鱼就游走了。断掉一条腿,全部都是血,他赶快游游游,已经没办法了,游上岸,没有死。这个就是师父讲过的那句话,冲浪本来很好玩啊,是不是?这个世间所有的美丽都伴随着死亡,这个伴随着死亡,要用宽大的角度来解读它,不是那种断气的死亡,就是这个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有痛苦的阴影,如果你那个痛,你想要不受到这个痛苦,那么你就一定要节制你的欲望。观心无常,我们这个心,刹那之间妄动、闪动,无明没有断,刹那之间执著、分别、无明,所以这个心,从来就是刹那变化、刹那变化。妄念念念薰习,那么观一切法本身就是无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念念妄动,观法无我,修十一切处则缘青、黄、赤、白四种颜色;这我们讲过了,刚刚开始这个颜色是很少的,最后遍整个宇宙,是青色、黄色、赤色、白色。修十一切处,则缘青黄赤白四种颜色,这我们讲过了。

修四空定则缘空、还有识等;这我们在《楞严经》也讲过,所以这《楞伽经》等于在复习三藏十二部。其它如白骨观缘骨相及其白色,所以,师父常常鼓励大家,你们可以到殡仪馆去看看,再来去火葬场看看,当那个烟囱冒出了一股白烟,你就永远消失在这个宇宙。你现在这个色身,就会永远消失在宇宙,人不是纸张,可以回收。诸位!人的生命不是纸张,纸张可以回收再利用,现在人讲求环保;人一死了就回不来了,就回不来了。讲这句话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于要珍惜。九想观缘死尸变异坏灭相,这个泰国的比丘,因为泰国,小乘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政府很尊重出家人,从我们去泰国就知道,连那个泰皇或者是皇后,见到出家人,都是这样子的很恭敬地问好:(泰语:您好吗)。(泰语)就是您好吗?您好吗?这样子。连国王皇后都很尊敬。在泰国你一上公共汽车,你不用怕没有位置,你一上去就有人让位置,连坐飞机哟。连坐飞机,我到泰国去的时候……他们泰国的比丘,要披上这种袈裟啦,不披上这种袈裟,他们不承认的啦。到泰国去要披上这种袈裟,穿到北传的,他不承认的。披上这种袈裟,你一上飞机,旁边如果是女众,那个女众立刻就闪开来,那个位置(位子)立刻就调动,那个比丘旁边不会坐女众的,不会有女众的。他们是如此的尊敬出家人,非常的尊敬。

这泰国有一种修行法,叫做观尸体,他们有一种是愿意自己供养,譬如说:尸体死了以后不火化就放着,然后这些比丘就有一点距离,就每天坐在尸体前面观、观,从开始断气,放着一天、两天、三天,就不火化,有先写契约书,我死了以后,供养给什么僧团,去观照观无常,就躺着,摆着了以后,就开始腐烂了,开始有苍蝇,开始有恶臭。结果有一个比丘,修了以后一直呕吐,中午吃不下,因为他们过午不食。那么有一个比丘坚持观照,结果因为尸体太严重了,感染到尸毒,那个医院告诉他说:你不能再太靠近这个尸体了。有的人呕吐,有的人饭吃不下,有的人闻到恶臭,一直瘦,因为吃不下饭。有的人去感染到尸毒,尸体的毒,一定要立刻解毒。然后医生就告诉他说:哎呀!师父不能再接近这个,它有尸毒啊!你的命都没有了。因为我们这个是五谷的色身啊!这个尸体有毒素,有毒素。

所以,你知道吗?在座诸位!当大地震的时候,一次死几万人,你知道要在最快的速度要做什么工作?掩埋。为什么要做掩埋?你知道吗?就是尸体有尸毒,不掩埋,你活人就会被感染。好了,所以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一块会腐烂、会臭、会变化,这个色身是会烂、会臭的一块肉。事实上就是这样,所以这些观照,看看你能不能看开一点,不用死执不放。所以九想观、缘死尸变异坏灭相。以及慈悲观、净土十六观等。净土十六观经,我们讲过了。此等观境必须有界限,不可漫无止境,是故此句魏译本作:“禅者观何法?”简述此句之义为:修“禅”定应观何等“境”界?其“界”限、范围为何(是如何)?

“云何有三乘”: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乃为欲令众生入于一佛乘,一佛乘就是究竟要成佛了,为何又说有三乘?为何又说三乘?为何佛不直说唯一佛乘,唯此为真,无若二若三?二就是也没有,就像二乘、大小乘,三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都没有的,若二,简单讲也可以叫做权实——权教、实教,若三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诠论】:此问究竟与方便,权与实如何相融?因为这个都是佛所讲的。

◎【缘起何所生(10)?云何作所作(11)?】在座诸位,这个缘起法就是佛(讲的)一切《阿含经》的依据。缘起法,那么不是善法,就是恶的缘起。这缘起法分两个:善的缘起感得善果,恶的缘起感得恶果。所以缘起法,“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意思就是这个善法,还有恶的缘起法,何所生就是从何而生起,世尊不是讲吗?缘起法是空无自性,云何,就是为何,还有能作与所作,诸位!能作与所作重点在哪里?所作业不亡,所作的业,所造作的这个业果,为什么叫做业果?这个业有业因、业缘、业果,是有果报的。这两句是问:善恶的缘起,以及所作的业果。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善的缘起,还有恶的缘起法,到底是从哪里生起来的?缘起法,世尊说:缘起法是空无自性,本来无一物,既然都空无自性,为何还有能作与所作?既有能作所作,所造作的业果,就不会失去,就要受果报。世尊,诸法不是缘起空无自性吗?为何还有能作所作?能作所作以后,还产生种种的业果,就是业报。为什么?这第十一问,所以缘起何所生,这第十问,云何作所作,这第十一啰,这括弧,你们自己看就看得懂了。

【注释】:“缘起何所生”:佛说一切法因缘生,是名为“缘起”。缘起最主要在讲什么?缘起法,最重要在强调空无自性。空无自性,简称空性,而且是通用于整个宇宙。诸位,了缘起法就见道,见缘起即见道。诸位,见缘起即见道什么意思?见缘起即见道,见诸法空无自性即见道。道,一切道,本自空无自性,所以,见缘起即见道。这是佛在《阿含经》里面讲的,那么见空无自性,一切法空无自性,就见道。所以道在哪里?道在屎尿中,道在每一分每一秒的相中,道在山河大地中。诸位,哪一个山河大地不是缘起,哪一个色身不是缘起,哪一个颗粒微尘不是缘起,哪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不是缘起?既是缘起,即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究竟平等,并无善恶、来去、生灭、增减,俱不可得。因为它都是缘起。俱是缘起故,所以,《华严经》讲什么?《华严经》讲法界缘起,范围就更大了。我们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这个缘起,是因为父母亲,这个范围就比较小了,就比较小了;那么,法界的缘起就比较大了,也就是说:这个缘起法是适应于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是空无自性,缘起就是如幻,而我们在缘起的如幻的假相里面迷失了,就变众生;如果我们在缘起里面空无自性,觉悟了,就成为圆成实。

所以我们说:缘起自性就是空无自性。如果迷了,就把缘起法当作是真实法,那么就会变成遍计所执,所以遍计所执就是众生迷了,就拥有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乃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又称遍计所执相、分别性、分别相、妄计自性、妄分别性。略称遍计所执、计所执、所执性。凡夫于妄情上,遍计依他起性之法,乃产生“实有我、实有法”之妄执性。由此一妄执性所现之相,仅能存于妄情中,而不存于实理之中,故称“情有理无”之法、“体性都无”之法。此种分别计度之妄执性乃周遍于一切境者,故以“遍计”称之。那么,圣人悟了,就拥有圆成实性。那么缘起法本身空无自性,所以,缘起法是佛在四阿含经里面,每一篇统统是讲缘起,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统统是缘起。所以说:见缘起即见道,为什么叫做见缘起即见道,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的,条件所构成的就是无相,你就不会说:我要去意大利威尼斯水都,到威尼斯水都,去干什么?看到很多人,在这个广场,怎么样,很多的鸟,鸽子飞下来吃东西,喂一喂,然后船又坐回来。无聊!

诸位,你内心里面迷茫,就会对世间的假相有好奇心,当你大悟的时候,不离本处,就得到本来的智慧,佛陀的智觉圣智。你一切,你都不在乎,你也不会去执著。诸位,当你有证量,悟得本心、悟得本性的时候,你见缘起,诸位,全世界你都看完了。全世界的动物,全世界的植物,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哪一项不是缘起。是的,缘起就是空,所以见缘起,就是你已经见到了全世界的风景,全世界的风景。不是山高一点,就是丘陵低一点,人种不是红的人种、黑的人种、白种,不是高就是低,对不对?不是男就是女,你怎么看都是缘起。到哪里,到欧洲去,最多就,葡萄酒,是不是啊!葡萄酒,那葡萄酒是不是缘起啊?是,是缘起。到美国以后去看什么?就喝咖啡,咖啡是不是缘起?也是缘起,那这个世间还有什么东西,是让你值得感觉稀奇古怪的,奥运是不是缘起?是缘起,所以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讲什么?缘起,重点在讲性空,其性本空,其性本空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沙土埃。众生看了是有啊!而圣人看了,圣人看了是没有。【然此能生一切诸法之因缘,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云何作所作”:“作所作”就是能作与所作,即能作与所作。谓一切法既然因缘所起,为何还有能作与所作。同时能作所作,最后还必须受到这个果报。为什么我们被果报困在这个色身里面,没办法解脱。【诠论】:此二句问善恶缘起,及所作业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12)?】这是指外道,云何、俱、异、俱,就是亦有亦无,亦,就是非有非无,俱,就是也有也无,外道执著有多端,一、执著有,要不然就执著无,要不然就执著有无,要不然就执著亦有亦无,要不然就是执著非有非无。所以,云何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之外道说,亦有亦无叫做双亦,非有非无叫做双非,那个不是飞到天空去的那种飞,双非,是非的非,所以,云何是外道所执的有、无、俱,亦有亦无,异,非有非无,这外道所说。云何为外道以四句为本,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以这四句为根本辗转变成百非,这一切邪见令众生迷惑,令众生迷惑。但是归纳起来不是断见、就是常见,所以,云何为外道以四句为本,辗转成百非,一切的邪见令人迷惑,令众生迷惑。所以,云何俱异说,这十个字是说,外道妄执有多端,不是执有,就是执无。不是执亦有亦无,就是执非有非无。云何为外道以四句为本,辗转成百非,变成一切的邪见,令人眼花缭乱,不过归纳最后不是断见就是常见。为何这些外道,辗转成百非就增长,以四句为根本,增长成百非。

【注释】:“俱异说”:外道之妄执多端,然不出于有无四句。四句者为: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俱”即是“亦有亦无”之双亦,“异”即“非有非无”之双非,然此四句皆以有无为本。“增长”:是外道以四句为本,展转增长而成百非,故称增长。百非就是,只要是外道知见,你怎么演化、演练统统都不离断见跟常见,就一定不对。这里有一个重点,辗转增长而成百非,这有一个重点,重点就是起点错,知见的起点,如果错,你就永远不能成佛。你怎么讲都不对,成百非。所以,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诸位,你在家不修行,还没什么关系,要碰到那个恶知见的,引导你掉进火坑的,让你倾家荡产的,如果你长得漂漂亮亮还被骗的,敛财骗色的,为什么?这个就是外道,到最后,你本来发的心要想修行,到最后怎么样,人财两失。

有时候,我们觉得很难过,就是像前几天报导的,说有一个假藉是济公,那么,她的爸爸生病,这个小女孩很孝顺,就去神坛,这就很糟糕了,不是神坛都不好,大部分的神坛都是好的、都是帮助人家的,可是,她却碰到一个坏人,这神坛看了这个小女孩可欺,这个小女孩才十几岁,她一心一意就是想虔诚的拜神,来求得爸爸这个身体健康,这个神坛的那个红头师巫就骗她,就骗她说:你要爸爸身体好,很简单,你爸爸最近这个运势不好,那么你只要跟我双修,你献出你的身体,你如果真的孝顺,就献出你的身体,然后我就把你爸爸的厄运改变掉。因为她才十六岁,根本就不懂得来龙去脉,这个小姑娘又长得漂漂亮亮的,既然这样子能够让爸爸好,一切牺牲我都宁愿啊,就这样子,就发生了事情。后来这个就被人家抓起来,抓起来了,他怎么讲呢?她是自愿的,意思要脱罪啊,抓起来要判刑、要判罪了。所以,现在变成说:在台湾偶尔你就会碰到像这样子,让人很难过的事情。到处都是陷阱,你不晓得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尤其是十几岁的小女孩,她怎么会知道那个是坏人呢。是不是?所以内心里面,如果充满了智慧,就不会碰到这种事情,一碰到就赶快远离,你就知道了。

【义贯】:外道之有、无、双亦(“俱”)双非(“异”)四句为从何而来,又此四句又如何“增长”发展成百非,及一切邪见,令人增长痴惑?

◎【云何无色定(13)?,及与灭正受(14)?】云何无色,这个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四空定。所以说:云何无色界的四空定,这是凡夫最高定,凡夫最高的定就是……所以云何无色定,就是什么是无色界的四空定,及与灭正受,正受就是三味正受。这个就是二乘人,灭,就是灭受想定,就是灭尽定,以及与二乘人的灭尽定,三味的正受,正受就是正定。简单讲:及与灭正受,正受就是正定,及与灭,这个灭是灭受想定,及与二乘人灭受想定的正定。及与二乘人灭受想之正受,就是正定。即小乘人的灭尽定,这个是凡夫之定,还有二乘人之定。整句的意思是,凡夫和外道最高的定,是无色界的四空定,那么小乘人的灭受想,正受就是正定。有什么差别?就是问有什么差别,凡夫的四空定,二乘人的灭受想定,有什么差别,是问这个。

【注释】:“无色定”:为无色界之四空定,为凡夫之最高定。“灭正受”:“灭”为小乘之灭尽定;“正受”为三昧正受,义为正定,以其为小乘圣人所修,故为正定,以别于凡外所修四空定之为邪定。【义贯】:凡外所修之“无色”界四空“定”,“与”小乘圣者所修之“灭”尽定之三昧“正受”,有何差别?

◎【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15)?】云何为想灭,那么想灭,就是无想,想灭呢?就是无想,外道的无想定。什么是外道的无想定呢?何因从定觉,是什么原因,这个无想定的人,寿终后,又生出觉想,竟然没出三界。这刚好我们楞严经讲过了,这个就太好了。楞严经讲到这个无想定,就像被冰冻的活鱼,这一只鱼被冰冻起来,冰冻起来,等到明年的春天,这一只鱼解冻以后,又活过来了,这个就是无想定最好的比喻。整句的意思就是说:什么是外道的无想定,这想灭,灭掉了想,当然就无想了。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无想定的外道人,寿终之前,临命终前,又从定中生出了妄觉之想,这个觉是妄觉,觉就是想,何因从定觉,从定中又生出觉想,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想灭”:为凡外所修之无想定,此定抑制意识,令不起现行,这个抑制意识是什么意思,就是强追它,就是完全用克制的强追它,让它不起这个念头,不是了悟能缘的识心,是依他起,空无自性,而是强追它,让它不起现行。令不起现行,简单讲:令不起现行,这重点在哪里,就是种子没断,此定抑制意识,令不起现行,这重点在哪里,重点就是根本没断,习气没断,种子也没断。而现出无想之状态,只要有人都会有想,强追令自己无想,那种子也没断,习气也没断,这样的修行,怎么能够成就佛道。所以称为故称“想灭”。“何因从定觉”:凡外修无想定,灰心泯智,命终后,这个灰心就是强追让心识不起现行,泯智,就是没有智慧,这个泯就是灭,灭去本有的智慧。这个灰心泯智,就是强追令这个心识不起现行,同时也泯灭了我们本来的智慧,命终之后可感生无想天,寿五百劫;其寿将尽时,又于定中有觉想生。此问:既然已灭了想,而入于无想之定,为何于寿将尽时,又会“从定”中生出“觉”想?刚好我们在楞严经都讲得很清楚了,在这里一点都没有疑惑。

【义贯】:凡外所修之无想定(“想灭”),其行相如何?又,无想天之天人于寿将尽时,“何因”又令其“从”无想“定”中生出“觉”想?

◎【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16)?】这个文字实在是太简单,简单到不知它在讲什么,这个要慢慢的解释,云何,这个所作是什么意思,这个所作就是一种禅定的妙用,禅定所起的神通妙用叫做所作。这个所作就是神通妙用的意思,生就是生起,那这句的意思是说:云何菩萨在禅定当中所生起的神通妙用,这个生起,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所作呢,所作,就是菩萨所作的禅定功夫,菩萨所下的禅定功夫。那么有禅定的功夫,当然就会有妙用。有妙用,最主要是什么,最主要是得意生身。这个重点在哪里,什么是菩萨禅定中意生身所起的神通妙用,如何生起。这最重要是在讲意生身,意就是意念的意、意思的意。生,生死的生,再来就是身体的身。意生身。最主要在强调这个,大慧菩萨就是用这个意生身来的,所以你在看……如果我们凡夫在看这个楞伽会上,你看到的只有比丘,你看不到意生身的菩萨,那是微细的那个定力所产生的这个身体,不是粗糙的这个四大,所以你眼睛看,你根本就看不到,你看不到的。所以菩萨的意生身后的神通妙用。

接下来,进去及持身,这个是指它的神通妙用不离本处,进,所谓的来,进来,去,就是往,那么进去的意思是一来一往,简单讲:在法界当中一来一往,出现在十方的刹土,因为它有神通妙用,所以来往,进就是来,去就是往,来往十方刹土大作佛事。及持身,又能够,持身的后面加两个字不动,又能持身不动,持身不动,什么意思,持身不动,就是不离于本处。意思就是,你看这个色身他没有在动,他眼睛闭起来就在禅定里面,可是他的神识得意生身到他方世界去大作佛事。你看他就在定中,那就是不离本处。所以这个持身,意思是身心恒不动,得意生身的人,身心不离于本处恒不动,但是意生身大作佛事啊!往来十方刹土,那么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什么是菩萨禅定中得意生身所起的神通妙用,这个一来一往能于十方刹土大作佛事的意生身,但是又能够让持身心整个不动、也不离本处。即得意生身大作十方佛事,不离本处,也就是用眼睛看,事实身心不动,但是得意生身能遍十方大作佛事,神通所起的妙用。

【注释】:“所作生”:“所作”即禅定所起之神通妙用;“生”即生起。“进去”:就是即往来。“持身”:就是即持身不动。有二义:一、谓恒于定中;二、谓菩萨能身不离本处,而于各恒沙刹土现身度生,此乃得意生身之谓也。【义贯】:为何从禅定中,有种种神通妙用(“所作”)“生”起?又为何此神通能令菩萨往来(“进去”)诸佛刹土,且又能令之“持身”不动,不离本处?【诠论】:此二句为问从禅定所起之神通妙用之行相。

◎【云何现分别(17)?云何生诸地(18)?】这个是讲如来,上面补两字更清楚,就是如来云何现身说法,分别种种的性相,就是如来云何现身说法,分别诸法的种种的性相差别,是指佛说法。接下来,云何生诸地,就是菩萨如何,这补两个字更清楚,云何的底下补两个字叫做悟入,开悟的悟,不是误人子弟的误,开悟的悟,悟入而生于菩萨之十地,诸地就是从初地到十地,说;菩萨如何悟入而生于菩萨之十地,诸地就是诸十地。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如来云何现身说法,而分别种种的性相的差别,这是讲如来如何的现身说法。接下来是讲菩萨,菩萨是如何悟入而生于菩萨的十地当中呢?

【注释】:云何现分别”:此问如来如何“现”身说法,而“分别”诸法之种种性相差别?“云何生诸地”:“诸地”就是即菩萨之十地。此问:菩萨云何而得悟入于诸地?此句唐译作:“云何入诸地?”【义贯】:如何“现”身说法,而“分别”诸法之种种性相差别?菩萨如何而得悟入(“生”)于“诸地”?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往生何所至(19)?】这一段又变成很复杂,破就是能破,能破三有,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就是三界的意思。能破三有、出三界的是谁,那么,这个佛子破了三有的时候,是在何处破?何处打个问号“?”身?打个问号“?”以何身破三有,云何破,就是如何破三有?又是一个“?”所以,这个何处破三有,用何身破身破三有,是如何破三有,这里有三个“?”何处?身?以何身破三有?是如何破三有?又是一个“?”所以此处应当有三个“?”而不是一个。

接下来,往生何所至?破三有、出三界后,往何所至,往何处去受生?那个生,不念就更好,念了以后,念起来就怪怪的,往生就是往何处,往何所至,这个生不要念出生,那更容易了解,破三有、出三界之后,往何所至?就是往何处去受生。既破三有、出三界之后,又往何处去受生,所以往生,就变成往何处去受生,何所至就是往何处去受生。那么贯穿起来就是,能破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出三界的到底是谁?此佛子在破三有的时候,是在何处破三有、以何身破三有?又是如何破三有?破三有后,破三有、出三界后,那么往生何所至?这到底往哪里去受生咧?去投胎咧?受生就是投胎。既破三有出三界之后,到底又往哪里去受生咧?是不是请世尊跟我们谈一谈,毕竟凡夫不了解,破三有出三界要到往哪里去啊。

【注释】:“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也就是亦即三界。“何处身云何”:何处、身、云何、那么就三个?号,应作“何处、身、云何”,也就是亦即“何处?(以何)身(及)云何?”。意思是说义为:此佛子破三有的时候,是在“何处”破?以何“身”破?三有,以及如何(“云何”)破?“往生何所至”:谓既破三有,出三界之后,又往何处去受生?投胎的意思,转世的意思。【义贯】:能“破三有”而出三界的人是“谁”?此佛子在破三有之时,是在“何处”破?以何“身”破?又如何破法?且既破三有出三界之后,又到何处去受生?

看经文◎【云何最胜子(20)?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云何三昧心(21)?最胜为我说。】云何,就是要怎么样,才能入菩萨位,因为最胜子就是菩萨嘛。最胜子就是法王之子,最胜子就是佛子,就是菩萨嘛。所以这一句不困难,云何才能入菩萨位,而堪称为佛的最胜子,为佛的法王之子,为佛之子。何因就是如何,得神通,补两个字才看得懂,才能,何因,就是如何才能得神通,就是如何,要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六神通。(未完)

楞伽经 01:达摩祖师来到汉地正法眼藏的传承就是以《楞伽经》为印心之据

楞伽经02 :人的那个得失心态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

楞伽经03 :修行人心中没有恨,只有因缘:有缘还是无缘

楞伽经 04:女人都犯一个很严重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楞伽经05 :这部《楞伽经》是一切佛成佛以后一定会讲的,这个是成佛的重点

楞伽经06 :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

楞伽经07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好事,那个也是识心,识性是依他起的不可得

楞伽经08:你今天心境跟佛一样,你的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你的心

楞伽经09 :肯牺牲这个色身的,法身慧命就会活过来

楞伽经10 :经是指佛的心,讲经说法就是显示佛陀的证量境界让你契入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