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 123:要是能进入平等、究竟、无诤,你修什么行念什么都没关系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1007)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楞伽经【五】16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五)1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877页【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这里指的是修真实行,换句话说:悟明心地的修行,本心本如的修行,本真本净的修行,是怎么样,是离自心现种种的妄想,自心现,意思是不从外来,从自心所现的,那么自心所现的就是说与外境无关,修学要讲求重点,就是在这个地方,是你的自心,一切问题取于自心,所以有一句话可以参考一下,说如果你选择与恶魔共舞,上帝也救不了你,那么你的心选择,与无明烦恼共住,佛陀也救不了你。再讲一遍,如果你选择与魔鬼共舞,舞就是跳舞的意思,那么上帝也救不了你,那么如果你的心,选择与无明烦恼共住,也就是一定要用这个错误的习气跟心态,它一直住在你的内心深处,那么如果你选择了无明烦恼共住,那么佛陀也救不了你你就是不愿意去转变,那谁也莫可奈何,所以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修真实行,悟明心性,本心本如,这种本真本净的心性,必须要怎么修呢?离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这个种种妄想怎么来的,就是被相黏住了,着相,就起种种的妄想,谓不堕一相、异相、俱相、不俱相等,这个就是四句之品类,那么超度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就是指八识,那么只要识,就是生灭,只是粗糙的生灭,是相生、相住、相灭,还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细的叫做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粗的叫做相生、相住、相灭,但是统统叫做生灭,所以超度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达到自觉圣境界,自觉圣境界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那么而且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涅槃,达到自觉圣人的这个境界,为什么?不从外来叫做自觉嘛!,是不是?

离因成见相,这一句特别地重要,因就是因缘,因成就是,只要是因缘所成的妄见之相,这个见就是妄见,你统统要离,没有任何的商榷的余地,要想见真如自性,这个就是要离到彻底,离因缘所成的一种妄见之相,换句话说心跟境统统要放下,妄心要放下,妄见要放下,妄境要放下,皆离。那么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二边不是着空,就是着有,着空,就是着有,那么这二边都是不正见,不能究竟成就无上佛道,所以不能知我所说的名自宗通法,自宗通法,就是通达佛的心性,通达不生不灭的心性,没有办法了知了悟,因为不见性,大慧,是名自宗通以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所以这里有一个重点,只要是生灭的就是离、放下,里里外外的,所以修行它有一个重点,就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妄心相,离一切妄境相,就是离,那么所以广钦老和尚说:修行人要能够把“有”转“无”的力量,这个“无”就是无念、无住、无相、无自性,这一句话很重要,一个修行人一定要能够把“有”,“有”就是你看到的这些缘起的假相,要有这个能力把“有”转成“无”啊!就是空无自性,就没事,进入平等、究竟、无诤,你修什么行都没关系,你要《华严经》一个字一拜,那也没关系,你要修“般舟三昧”,因为你悟明心性,修“般舟三昧”那也没关系,要诵经,经就是心,离心哪里有经呢?念佛,念佛就是心,这样子就好办,烦恼也少,智慧也具足,叫做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要怎么修怎么成。

【注释】“自宗通”:通达自心地之佛心宗。“离因成见相”:“因”,因缘。离于诸因缘所成妄见之相,亦即心境皆离。“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因为如来自证之法,非为邪外偏小,著空有二边者之所能知能入,唯大乘菩萨能修能证,故诫云:应当要修学。【义贯】“自宗通者,谓修”真实“行者,离”于“自心”所“现”之“种种妄想”分别:即“谓不堕”于“一、异、俱、不俱”等四句之“品,超”越“度”过“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入于内证“自觉圣”智所行“境界,离”于诸“因”缘所“成”妄“见”之“相”,此为“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于“二边”恶见“者,所不能知”之境界。“我说是名”为诸佛之“自宗通法。大慧,是名”为如来所行“自宗通及说通”之行“相,汝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所说的二种通,那么就是宗通,也就是宗佛的心性,悟佛的心性,就是我们所讲的禅宗,即心就是佛,离心无别佛,以及言说,也就是三藏十二部方便的言语,说者授童蒙,那么为什么要说法呢?当然是对这些愚夫没见性的,一直执着生灭相的愚夫,童蒙,就像童子心被蒙蔽一样,当然需要一点启示,启悟,所以叫做是授童蒙,童蒙是指愚夫的意思,宗为修行者,宗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修如实行的,修如实行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证如实理,所以为什么说你下手处,一定要不生不灭的心性,为什么?因为这个心才能成佛,你用生灭意识心修行是百千万劫,你摸不着边的,佛不是这个心,为什么叫做“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千万要用不生不灭的本心本性修行。

【注释】“我谓二种通”:“谓”,说也。“说者授童蒙”:“童蒙”,愚夫也。“蒙”,蒙蔽也,以愚夫为自心所现内外境界之所蒙蔽,不见真如本性,真性就是真如本性,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不被无明所蒙蔽,无明会蒙蔽你的真如自性,故称“蒙”;以其智如是受蒙蔽,于正理一无所知,如孩童之无知,故称“童”。又,以说通,种种方便,渐令启蒙,渐修渐入,以愚夫之无始积习,非一时可启故。“宗为修行者”:“修行”,为修如实行,证如实理者。此为大根利智者,故可为之说宗通,令其顿修顿证,不假方便。顿就是回归当下,那么为什么要回归当下呢?绝对的真如,因为它没有次第。在座诸位,当你在爬楼梯的时候,我就还没有办法见到完整的天空,当你见到了完整的那一刹那的天空,就是你的楼梯已经爬完了。诸位!如果我们从楼下,这样子一直走一直走,然后还没走到上面,你还见不到虚空,最后一步跨上去,见到完整的虚空,这个比喻作“顿”,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没有渐悟佛,只有顿悟佛,就是这个意思。最后那一刹那回归当下,就是完整的真如,绝对的心性。

【义贯】“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正法中“谓”有“二种通”法,即“宗通及言说”通。“说”通“者”,为教“授童蒙”,令渐去执而了知;所以修行就是在去除执着而已,去除执着而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层波,就是去除执着,其他没事儿,你怎么样修,怎么样讲,就是教你悟明心性,去掉一切的执着,宗者、通者,“宗”通者“为”开示“修”真实“行者”,令顿证悟。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说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在某一个时刻一直这样强调,世间诸论,世间是指着于生灭见的世论叫做世间诸论,我们称为世论,没有空慧的思想,没有不生不灭的核心价值,简单讲,着于生灭的,执着于凡情,用种种的美好的语言,然后讲得、写得很美,种种的譬喻,但是却不能解脱,这个叫做世间诸论,如果再补上一句就更清楚了,如世尊一直说言,着于世间生灭见的世间诸论,就是这个意思。种种的辩说,种种的互相对杠,那么没有任何的意义,为佛弟子千万慎勿习近这个世论,这个世间的诸论,没有空慧的思想,只徒逞口舌,所以习近者,如果因为你没有空慧的思想,你那个我执、我见、我慢,越来会越深,你懂得一点皮毛,你就会落入一种强辩,就会落入输赢,就会落入好胜,就会落入骄傲,同时呢贪求供养,希望把别人统统打倒,诸位!这个心不是佛的心,佛的心是平等心,包容所有的众生,因为它是即相离相,而外道的世论就不是这样子的,要辩得面红耳赤,着于生灭见的,就是这个,落入了强辩、输赢,好胜、骄傲、贪求供养,这底下那一句真的是一针见血,说摄受贪欲,如果习近外道的世间诸论,怎么样?但摄受世间的贪欲而已,于生死无关,没办法了生死,不摄受正法,完全不摄受正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为什么您这样讲?

【注释】“世间诸论”:即路伽耶陀,外道之顺世论者。顺世论就是顺着世间的凡情,而种种的譬喻,种种的演讲、种种演说,而没有空慧的思想,简单讲:就是着于生灭见有外道,只要用意识心,统统叫做顺世论,没有佛的不生不灭的核心价值的思想,完全没有,叫做顺世论。亦即顺世外道,乃随顺世间凡情所计着的,而说诸法是常,是有等邪论,又称为恶论,亦称为世论。《法华经嘉祥义疏》曰:“路伽耶陀者,如此方礼仪名教儒墨之流也。……又言,路伽耶陀者,翻为世间行。”世间行,当然就是生灭的世间行,永远没办法解脱。

【义贯】“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曾有“一时说言:世间”之“诸”言“论”,以及其“种种辩说”,为佛弟子者“慎勿习”学亲“近,若习”学亲“近者”,则但“摄受”世间“贪欲”,而“不”能“摄受”正“法。世尊何故”而“作如是说?”诸位!为什么不能摄受正法呢?因为他把他的心塞满了恶见,恶知、恶见,没有正见,所以容不下正见,问题是,他不会把说自己拥有的叫做恶见,这是站在佛的究竟证悟的圣人,可以看得出来,外道当然自己说自己是佛,所以他不能摄受正法,就表示这个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诠论】佛在前面偈中即说:“说者授童蒙”,大慧因此怀疑:既要授童蒙,为应其机,是否要学习世论?

【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著;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这一段可以证明佛的大悲,那真的是无尽的大悲,这一段佛弟要好好地看,那么后面就很精彩了,佛跟外道的对答。佛告大慧,这个世间种种的言论,还有种种的文句趣味,还有因缘,用种种的譬喻,采集就是广为采集,矫饰庄严,底下这一句就是入瓮,入于生灭见的瓮里面,诱引诳惑愚痴的凡夫,因为他没有真实,真实者不生不灭,他统统着于生灭见,不能入真实,真就是真如,实就是实在,自就是自性,通就是宗通之法,没有办法,不能入于真如,一种实在不生不灭的自性宗通之法,这些着于世论的人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而堕于二边,诸位!二边就是恶见的代名词,所以堕于恶见,二边的恶见,恶知见、邪见的代名词,凡愚痴惑而自破坏,没有别人破坏,因为,第一个他的自己觉悟的力道不够,第二、他也没有机会,福报不够,因缘不够,没办法碰到大善知识,出世的明师,点醒他本自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所以这个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自己的正见,自失自己的正道,因此于心被诳乱、诳惑以后,怎么样?就诸趣就相续,六道轮回就停不下来,不得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不能觉知自心现量。

诸位!能够觉知自心现量有什么好处呢?他知道能缘心不可得,所缘境也不可得,都是唯心的现量境界,都是自己的问题,就不会起能所不断的戏论,所以啊!何以故,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着,也没办法离于外法之性,他的自性之妄想计着,外性就是外法境界的意思,也没有办法离于万法,这个外法外性,计着有其自性的一种妄想计着,以是之故,是故世间的生灭的言论,着于生灭见的言论,种种的辩就是论辩,种种的言说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要脱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是解决生命当中根本的迷茫,学佛以后不但迷茫不能解决,还变得很会好辩,那这个就有一点着于外道的思想,学佛道学成外道,所以学佛的目的是脱离生老病死,这些种种的论辩言说,毫无意义的争执,是不能脱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只是令众生更加的诳惑迷乱而已。

【注释】“种种句味”:种种文句趣味。“不入真实自通”:不能入于真如实在自性宗通之法。“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谓以痴惑,而自破坏正见,自失正道,亦令他失。

【义贯】“佛告大慧:世间”种种“言论”,但以“种种”文“句”趣“味”,说“因缘、譬喻”,广为“采集”,矫饰“庄严”,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而令“不入”于“真”如“实”在“自”性宗“通”之法,“不”能“觉”了“一切”诸“法”唯心现量境界,而落于“妄想颠倒,堕于”有无断常等“二边”妄见;此皆是“凡愚”以“痴惑”故,“而自破坏”正见,自失正道,因此于“诸趣相续”受生,永“不得解脱”,何以故?以“不能觉知”一切法皆唯“自心现量”故,“不”能“离”于“外”法“法自性”之“妄想计著;”以“是”之“故,世间”之“言”说戏“论,种种”诡“辩”言“说,不”能解“脱”三界“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一切苦聚,但令自他“诳惑迷乱”而已。那么这个有重大的启示,也就是说:你今天要变成一个有德行的人,还是你自己的心在做,心能做佛,心也能做畜生,心能够作菩萨,但是心也能够作恶鬼,那就看你发什么心,你贪嗔痴不断,那是六道轮回是绝对断不了,今天呢!无贪、无嗔、无痴,转一切法入空无自性的平等心性,那么你就是成佛。所以还是不能离开这一颗心。

881页【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幅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著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大慧,世论者,唯说身觉境界而已。】

把它解释一下,大慧,释提桓因,广解生灭的世间众论,因为他们没有涅槃的思想,当然就是生灭的世间的众论,叫做顺世外道,自造声论,声论就是声明记论,就是玉皇大帝呢!仍然没有办法,离开这些生灭见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佛的判读来讲,除非你见性,你要是生灭的意识心,统统是生灭见,所以这个释提桓因,广解生灭的世间众论,自己造这个声明记论,声论就是声明记论,一时彼生灭的世论者,世论者,也就是着于生灭见的世论者,有一个弟子化作龙的形像,诣释天宫,也来到了天宫,因为两个都没有解脱,但是就看谁比较会辩,化作,持就是化作,化作龙的形像来到,这个释提桓因的天宫,建立自论宗旨,释提桓因广解世间的众论,那么这个外道的世论者,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就化作龙的形像,诣释天宫,建立了自宗,自论的宗旨,同时“要(yāo同邀)”就是大家约好了,发誓邀约要坏帝释千愊之轮,看谁辩赢,辩赢没事,辩输的话,我就坏你的轮,千愊之轮就是玉皇大帝所乘的那个车子,当然不是我们现在的Benz,或者是什么名牌的车了,也就是天宫所乘的一种驾车,随我不如,意思就是我不如你,我辩输你,那么就断一一头以谢所屈,所屈就是所负,作是要已,作是约已,即以帝释法摧伏帝释,释就是帝释,帝释因为造声明论,他还是着于生灭见,可是还是辩输这个世论,即以帝释所造之法摧伏,摧伏就是举以问难,辩输了,也就是玉皇大帝辩输了,很没面子,即以帝释法,帝释所造之法反过来摧伏帝释,来问难他,反过来,你造的声明论,反驳到这个释提桓因,无话可说,这个释提桓因堕负处,辩输了,因此这个持龙的形像的这个释论者,这个也是着于生灭见,即坏其车,还来人间,反正两个都没解脱嘛!

意思就是:这个辩论会有诡异的种种比喻的,辩论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还落入输赢,如是大慧,世间的生灭言论,因缘譬喻,种种的庄严,乃至畜生,现畜生之形,也可以种种的辩论文句趣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着生灭见,你看,他可以变化龙身,到帝释天宫跟他论战,结果释提桓因辩输了,其实这两个都是着于生灭见,只是他比较会讲话而已,善于比喻,所以着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意思就是:这些没办法令众生解脱的世间生灭的言论,一定要远离,以能招致众苦生起之因故,师父一再强调说,千万千万不要掉进去辩论的陷阱里面,早就跟大家讲过了,这个世论,因为就是落于断常有无,是三界生死的苦因,所以佛在这里警告,这些外道不是落入断见,就是落入常见,要不然堕入有见,堕入无见,这是三界生死的苦因,慎勿习近,千万不能接近,接近没有涅槃的思想,大慧,世论者就是随顺世俗凡情,着于生灭见的外道,大慧,世论者他们怎么说,离不开这个范围,唯说身觉境界而已,身就是身心,觉,这个觉就是见闻觉知,也就是这个世论,随顺世间的言论,只说现在的事,现在就是身心的见闻觉知事,其实这些统统是生灭法、生灭见,就像你问孔子,你问孔子,敢问死,孔子的弟子说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生都不晓得从哪来的,怎么知道死后的事情呢?所以孔子也不了解什么是涅槃,那么他们有自己的解读,那么我们从佛的究竟义的角度来讲的话,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生都不晓得从哪里来的,怎么知道死后往哪里去呢?所以儒家所讲的,唯是现前的身心的,见闻觉知的事的境界,离不开生生灭灭之法。

好!我整句把它贯串一下,大慧,这个释提桓因,因为还是凡夫,但他也有所造诣,他也是广解世间众论,世间众论也就是生灭见,跟外道也没有什么两样,自造声明记论,有一时,(有一个)着于生灭见的世论者,有一个弟子化作龙的形像,诣释天宫,建立了自论宗旨,大家邀约好,怎么样?要坏帝释千愊之轮,就是玉皇大帝乘坐的那辆车子,随我不如,假设我不如你,就断一一头,以谢所屈,屈就是负,就是战败论输了,屈就是负的意思,以谢所负,所负就是我若辩输你,堕于负处,作是要已,要就是邀约,好,大家像合同一样的约好了,作是邀约已,这个念邀,不是要,作是邀约已,两个约好了,这个化作龙像的,这是顺世论比较厉害,用帝释立的声明论,然后反问摧伏帝释,这个释提桓因堕于负处,输了,被那一条龙啊,这条龙坏了其车,这样他就没有车子可乘,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之形状,亦能以种种文句趣味,惑彼诸天以及阿修罗着生灭见,着生灭见就是还没有办法了生死,可是却很会辩论,而况于人,释提桓因都被那一龙迷惑得不得了了,人家化作畜生形状都辩赢了释提桓因了,早就不要这样子了,要不然那一辆车子还可以用一下,现在被摧毁了,是故大慧,这些没有办法让众生解脱的,世间生灭的言论,生灭见,应当快快的远离,以能招致众生的苦因,所以招致众苦生起之因,因为这个世论,它是堕于有无断常的恶见,是三界生死的苦因,慎勿学习,大慧,堕于世俗凡情的生灭见的世论者,他只说,他所说的内容只涵盖于现前的身心,见闻觉知的境界,所以第一个“身”就是指身心,“觉”是指见闻觉知,离不开六根、六尘的这些境界而已,这些完全没有解脱的能耐、思想,故是生灭法。

【注释】“释提桓因”:帝释天,为三十三天主。“声论”:又称声明记论。有两种:一、婆罗门所计者,以其崇奉四吠陀论,谓其论之声,为诵诸法实义之梵王声,故是常住,他声不契实义,故为无常。也是一样,婆罗门也是狂妄,只有他是真正常住之声,别人统统是不契实义,所以你就知道这个外道有多骄傲了,二、婆罗门以外之声论师,此又有二派;声显论与声生论:(一)声显论——谓音声之性,乃本来实有、且常住,然须待名句文等诸缘方显于世,而其名句文之音响,即是无常。这个也是一种妄想,(二)声生论——谓非有本来实有之声性,须待众缘始生,此性生已,则常住不灭。这怎么可能,这个就是一种妄想,又,声论,梵文为毘伽罗论。简言之,声论师之言,不外计著音声性为常或者是无常而已。所以万法就落入二边,就是生灭二见的代名词,只要落入二边,统统是有、无、断、常,常、无常等等统统是。

“持龙形像”:即现为龙身。“建立论宗”:建立自论之宗旨。“要坏帝释千幅之轮”:“要”,誓约。“随我不如”:我若不如。“作是要已”:“要”,约。“即以释法摧伏帝释”:即以帝释所造论之法问难,而摧伏帝释。其实两个都着于生灭之见,谁赢、谁输都不重要,输赢是生灭的代名词,还是不能解脱生死啊!对不对?两个,释提桓因也没大悟见性,这只外道的龙也没办法,所以两个都是着于生灭见的,所以谁赢、谁输,其实对修行来讲,不重要,佛在这此强调,语言文字、种种譬喻庄严,是可能迷惑人的。“释堕负处”:帝释堕于败负处。“还来人间”:彼世论弟子还来人间。“乃至畜生”:乃至以畜生之形。“畜生”,指龙。“而况于人”:而况于人而能不受迷惑?

“以能招致苦生因故”:以能招致众苦生起之因故。以世论堕于断常有无,这种生灭见,如是起惑造业,故是三界生死苦因。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重大的启示,就是只要你有涅槃思想的,就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辩论不但会遭苦,而且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他没有涅槃的思想,然后真正悟道的人,他怎么会找你辩论,你要辩的话,随你的语言,他随手拈来都是,但是问题是不见性的人,他不会接纳,因为他的习气,我慢的习气很重啊!他知道你讲的是真理,他到最后还是信仰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就像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跟这个基督教的,也不叫辩论,就是大家交换意见,然后他就说:嗯!林学长,你讲得很好,但是我还是要去信基督教,没辙啊!没办法,这跟这个例子差不多了。“唯说身觉境界”:唯说现前身心见闻觉知之境界,故是生灭法。现前就是指目前眼睛看到的,意思就是超越的思想完全没有,空、无相、无愿没有啊!涅槃,那就更不用讲了,但是外道都执着自己有涅槃,后面会讲到。

【义贯】“大慧”,帝释天“释提桓因,广解”世间“众论,其实他是着于生灭见,自造声”明记“论”。当然这不究竟一时“彼世论者,比他更强的着生灭见的世论,有一个弟子”,变化其身而“持龙”之“形像”,往“诣”帝“释”之“天宫”,“建立”其自所造声“论”之“宗”旨,作是“要”约言欲击“坏帝释千幅之轮”,且言:“随我”之立论若“不如”于你,则愿“断一一头,以谢所屈”负者。你就知道这些人有多么的骄傲、狂妄,“作是要”约“已,即以”帝“释”所造论之“法”,举以问难,而“摧伏帝释”,以帝“释堕”于败“负”之“处”,彼世论弟子“即坏其”千幅轮“车”,然后复“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以“因”缘“譬”喻等巧饰“庄严”,虚伪不实,“乃至”连以“畜生”之形,“亦能以”彼“种种”不实文“句”趣“味”,来诳“惑彼诸天”众,“及阿修罗”,令其执“著生灭见,而况于”凡夫“人”,怎能不受其迷惑?“是故大慧,世间”之“言论,应当远离,以”其“能招致”众“苦生”起之“因故,慎勿习”学亲“近。大慧,世论者,唯说”现前“身”心见闻“觉”知之“境界而已”,是生灭法。

这里再提示一个重点提示大家,所以由这一段就知道,我们不能够把佛法当作是世间的言论,世间的学者那一种学术来作研讨,你今天你必须检视自己的身心,你的身驱,你的身体,有慢慢的~病苦有少吗?烦恼~有渐渐地少吗?那么自己检视看看,如果你学佛了这十年、二十年,真的有在进步,那就走对路了,你的解脱,哇!真的解脱很多了,心真的也没有挂碍了,用这个来检视自己,学佛当然要有一个成绩单出来嘛!对不对?读书读了那么久,总要有一点成绩嘛!那么你走对路了,那么如果说你今天口才很会讲,就是把佛法当作一种讲的工具,哇!这个居士很会讲话,或者这个法师很会讲,可是呢?碰到事情比别人更执着,人家从旁边可以感受得出来,你看他着于这个生灭见,他虽然嘴巴讲我不执着,我不执着,越讲越大声,会越讲越大声,对不对?讲不通的,德行也不够,这个就是记住,就是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讨,不是一种真如实际的解脱,那么就表示你走错路,你只是把佛法徒逞口舌,卖弄自己的文笔啊!文章啊!或者是口才啊!对于生灭的生死法,完全没有办法,脱离不了这种生灭见,语言文字是生灭法的东西,义理才是不生不灭的,这个你要好好地检视自己,所以学佛的人果真正的受益,这个就要你自己检视看看,检查自己的身心,是不是面相越来越庄严,还是你越来越苦恼,欸!这个就问你自己才知道啰!

【诠论】此节主要是举事例,以明世论之恶,着于生灭见的世论之恶,不应当习学亲近;若习学者,即连帝释之尊,都要被畜生以花言巧语迷惑,为什么?因为帝释也是着于生灭见嘛!只是看谁比较强而已,两个都是凡夫,更何况是人而能不受迷惑?人,一般人没明本心、见本性,怎么不会被迷惑呢?再者,世论者不现畜生身,而现人身,岂不更惑人?可见世论惑人之深。

884页【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百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我看到这一段啊!起来跟佛顶礼,太了不起了,你看看佛怎么说,你看到这一段,就会让你佩服到五体投地,两千五百年后的事情,佛一针见血,完全正确,来,看看这一段的精彩。

大慧,彼世论者,这些着于生灭见的世论者,乃有百千种之多,哎呀!现在的学术思想就是这样子,我们不是说它不好,我是说:把佛法化作生灭见的东西,这样不好。不是说,那一些学者不好,但于后时,就是末后世,也就是我们这个叫做末法,后时就是指末法,我们这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是一万年,那么我们正法已经过了,像法也过了,现在怎么样?末后世就是佛灭度以后叫做后时,末后世的时候,也就是末法,末法后面还要加五百年,后五百年,也就是正法过了,像法过了,再后五百年,就是第五个五百年,诸位!这句话正中下怀,正是现在,就是今日的我们,佛很行,真了不得,怎么说呢?当破坏结集,这个时候邪知、邪见,来破坏正法的结集,就是结集正法,就是佛弟子结集这些,后来把它结集出来,所以“结集”两个字就是正法的意思,这个时候,佛入灭两千五百年后,也就是今天的我们,多悲哀,当破坏,这些邪知、邪见、恶知见世论的人,就会破坏佛陀的正法,恶觉、恶因、恶见,盛就是炽盛,这个烧起来无法控制,盛就是炽盛,像火烧起来一样,简单讲:现在这个地球上无量无边的门派,没有几个能够找到佛教的核心,所以恶觉、恶因、恶见炽盛,炽盛就是烧得很可怕,势不可挡。

接下来,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披佛的袈裟,恶,恶的底下要加一个“佛”,恶佛的弟子也摄受,也摄受外道的世论,不但外道兴盛起来,这一些不肖子,这些恶的佛弟子也披上袈裟,同样接受摄受外道的世论,来灭掉整个佛教,所以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身中肉,外道不容易破坏佛教、伤害佛教,这些披上袈裟的也摄受世论,你看佛是不是大智慧的人,所以,并不是披上袈裟的,或者上台讲经说法的,开示的,就跟世尊一模一样,你一定要彻底的了解,他的知见正、不正,如果不正,那就赶快,我们什么都不用说,赶快找一个正知正见的法师,道场,赶快依止,或说我这四周几百里内,找不到一个正知正见,他们讲的都是很奇怪的,那么现在网路也都很方便,在家好好的看网路,看光盘,看正信的佛书,为什么呢?因为你亲近他,得不到好处,只有坏处,接下来,恶弟子受,就是恶劣的佛弟子也摄受外道的世论,着于生灭见,同时摧毁正法,这个就是麻烦,所以,有一个居士说,师父!您不是常常教我们要敬佛、敬法、敬僧吗?我说:是,我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讲,我的意思就是说:他如果不能转大法轮,作一个老实修行人,不要,不坏知见,也应当敬佛、敬法、敬僧,这样尊敬他。但是如果,这是恶的佛弟子披上袈裟,摄受外道的世论,讲的都是生灭见,与佛的究竟义,真如实义,完全扯不上关系,那要赶快走,要赶快离开。

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这些着于生灭见的世论,是破坏佛陀正法最可怕的,最可怕的。种种的巧句趣味因缘譬喻庄严,说外道事,诸位!所以你说不过他,你讲不赢他,这一句话的意思他比你会讲啊!落入语言文字,他比你会讲,你内心得到空、无相、无愿,可是你不一定讲得过他啊!他口才比你好,欸!所以这就麻烦大了,这种种的巧句,文句趣味,因缘譬喻庄严,说外道事,底下就更糟糕,着自因缘,无有自通,“着”是什么意思?是坚持,外道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坚着自己所创造的邪因邪缘,这因缘不是正因缘,邪因,前面要加一个“邪”字,坚持自己所创造的邪因邪缘,为什么呢?无有佛的自性宗通啊!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不生不灭的这一颗佛心,它到底是什么,无有自性的宗通法,外道就会坚着自己所创造的邪因邪缘,为什么?他要名啊!他要利啊!他要众弟子来服他,他当然不能说,我负于落败处,对不对?我当然是比起来,是全世界是这一只啦!为什么?这样他没办法生存啊!所以那你就知道要让外道回头是岸,那个有多难。

大慧,彼诸外道,无自性的宗通论,无自性的宗通,因为外道不了解佛心是什么,即心是佛,如来藏性它到底是什么,于余世论,于余就是还有更多的,着生灭见的外道一下子讲不完,太多太多了,世论者,凡是掉进去微细意识生灭见的,没有空慧、无相、无念的思想,统统列为世论,稍微有动念,微细的生灭,统统叫做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因为说不完,太多了,无有自通,因为没有自性的宗通之正理,也不自知,“不自”就是从来也不曾觉知自己的愚痴的世论,这一句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外道也从来不觉知,自己的愚痴的世论是着于生灭见,这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叫做无知,所以亦不自知愚痴世论,他从来就没有觉悟,我执着的这种东西,坚着自己的因、缘,原来我执着的东西是一种愚痴的世论,这愚痴是什么?就是不能解脱的意思。整句再贯串一下,这一句让我们对佛陀佩服得五体投地,没话说,真的是大觉悟的圣人,连两千五百后年的事情都算得那么准,太准了。就像我们今天,所以大家要合作啊!是不是?

大慧,彼世论者,着于生灭见的世论者,那有百千种之多,但在末后世的时候,也就是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第五个五百年,正是今天的我们,这时候邪见会破坏我们结集的正法,这些邪见、恶觉、恶因、恶见炽盛,太兴盛了,更糟糕的事情会发生,这些身披袈裟的恶性的佛弟子,也摄受外道的世论,佛真的是个大觉悟的圣人。如是大慧,这些着于生灭见的世论,破坏了佛陀所结集的经典,用种种善巧的文句趣味,因缘譬喻庄严,讲得多美好啊!说的统统是外道事,同时这个外道很可怕,坚执自己所创造的邪因、邪缘,因为他们没有佛的自性宗通,根本不了解佛的心是什么,说大慧,彼诸外道无自性宗通之论,因为他们不了解不生不灭的佛心,还有更多的着于生灭见的世论,广说起来,有无量百千事门,太多太多了,我只是随便举个例子而已,因为没有自性宗通之理,所以不能通达佛的心宗,这些外道很悲哀,亦从来不曾觉自,自知这些愚痴的世论,从来不觉悟。

【注释】“乃有百千”:乃至有百千种之多。“但于后时后五百年”:于末后世时,后五百年;指第五个五百年。以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后五百年”即是末法时期开始后的五百年,因此即指第五个五百年,也正是指我们现在这时代:佛历二千五百多年时。“破坏结集”:谓邪见将破坏正法。“恶觉因见盛故”:以当世人之恶觉、恶因、恶见炽盛故。“恶弟子受”:因此佛弟子之恶者,身披袈裟或者现在家居士身,拿一点佛法乱吹,坏佛的正见,乃(同时)也摄受习学外道的生灭世论。现在哪里不是,看地理啊、风水啊,搞婚姻啊!怎么样?都是生灭恶见,把法会搞了很多人一句法都没有,所以有两种力道,两种力道可以毁灭正法,一、说相似法,二、恶性重大的比丘会摧毁整个佛教,两股力量,讲的法,那相似法,又像佛法,又像不是,结果彻底剖析起来,原来是着于生灭见,他讲的那一套类似佛法,可是都是自己的知见,这个叫相似佛法,第二叫做恶性重大的比丘,恶性重大的比丘,(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107(未完)

楞伽经107:二乘人以味着三昧,饮寂灭酒,睡无为床,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

楞伽经 108: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你绝对守口如瓶,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

楞伽经 109:无明为父,贪爱为母,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

楞伽经 110: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安慰语

楞伽经 111: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

楞伽经 112: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文字的影响

楞伽经 113:如果你不执着外境,心中就没有妄想,什么事都没发生

楞伽经 114:能离一切名相的妄想,就达到每一个人修行的终极目标

楞伽经 115:一个人在一个善知识、一个道场的座下能够安住,那个是最猛的

楞伽经 116:你跟着外面的相变那是识,如如不动就是智,修行就抓到这一点

楞伽经 117:我们现在所有的善巧方便法都是一种生灭的东西,统统没有抓到重点

楞伽经 118:你的敌人是从你的妄想创造出来,你的敌人在你的内心深处

楞伽经 119:凡有所知、有所见就是妄想,这妄想在于人在于心不在境

楞伽经 120:太过骄傲的人和太过懦弱的人不能证得真如,修行是走中道路线

楞伽经 121:修行以契入无相的人最会修行,修行者以无相为胜

楞伽经 122:必须放下有量才能拥有无量,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